沈丹青又打了一個電話給長勝精工的吳愛國,等電話通了,不待吳愛國說話,沈丹青就對他說道:“吳總,等喇叭材料到齊,你們就開始製造電視吧!暫時製造一千台,先投放nb商貿有限公司的門店打廣告。等社會反響強烈了,再大量製造。你明白嗎?”
“噯!老板你放心,我知道怎麽做了。”吳愛國迴答他道。
“嗯!就這樣。”隻講了幾句,沈丹青就掛了電話。他是個直爽子,說話做事不喜歡拖泥帶水,屬下的人也習慣了。
從現在開始,事情就多起來了。為了協調好節奏,汽車底盤設計明天就要正式開始了。沈丹青抬起手腕,看了一下表,發現快下班了,就馬上拿起電話又打給機械技術研究院的郭東。
電話響了幾下就接通了。話筒裏傳來了郭東的聲音:“老板,我是郭東。”
沈丹青語氣沉穩地對他說道:“郭院長,向你通知一下,明天上午開汽車底盤設計研討會,到時我會準時到場的。”
“噯!我知道了,我會把你的命令傳達下去的。”郭東很穩重地迴答他道。
“嗯!那好!就這麽件事。再見!”沈丹青很難得地說了一句再見之後才掛了電話。
馬上要拍電影了,可汽車道具還沒有影子,因此沈丹青急著要設計汽車底盤了。
汽車底盤是一個很複雜的係統集合。它上麵有轉向係統,傳動係統,剎車係統,減震係統,以及一些電子輔助安全技術,還有油箱的布置等等。
它涉及到很多學科的技術,一般的汽車公司都沒有能力研製底盤,不是照抄別人的,就是引進別人的技術。一款成熟的底盤不是短時間就能研製成功的,需要經過幾年時間大量的實驗。
但正因為如此,沈丹青才要現在開始就研製。他現在又不是要造車,隻是造個汽車模型。所以能容忍新底盤的許多缺點。以後經過路試改進路試改進,底盤自然而然的就成熟了。
而且即使正式造汽車,開始幾年他也不會驀然地投放市場。而是會在自己公司內部先用幾年再說。到時他有的是辦法,內部消化大量的汽車。等經過幾年的磨合,再投向市場,就是一款相當成熟的車型了。
豪華車更要注重質量,一丁點的缺點,就可能讓自己的品牌計劃夭折。這也是為什麽國內造不了豪車的原因,沒有一款成熟的動力和底盤,誰敢造豪車啊!
第二天早上,沈丹青沒有去公司而是去了長勝精工。當沈丹青到達會議室的時候,會議室裏已經有許多人在等他了。
“老板”會議室的工程師看到沈丹青走進會議室就紛紛站起來向他問候道。
沈丹青笑嗬嗬地高舉雙手向下壓,並開口說道:“大家坐,大家坐。”然後他就快步走上了主席台就座。
待大家坐好,沈丹青就開始發言道:“今天這個會,是汽車底盤設計研討會。外觀設計組的同誌,已經畫出了大體的草圖,因此汽車外型的基本數據已經確定了。”
沈丹青講到這裏就從兜裏掏出一張紙,看了一眼才接著說道:“大家拿筆記一下,整車長度是5212毫米,寬度是1902毫米,軸距是3210毫米,高度是1478亳米。
當然後麵那個高度數據,你們暫時不用理會,這與汽車底盤設計沒有多大的關係。
既然車型數據出來了,那麽我們的底盤設計也可以開始了。底盤是一個很複雜的係統集合體,它的零部件占汽車的比重最多,是典型的木桶理論高發地。因此短時間內想造一款成熟的底盤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們現在不是造車,而是造汽車道具。
說是道具,但是也要能夠正常行駛,基本構造與正常汽車一模一樣。隻不過質量要求不會那麽嚴格,隻要汽車行駛十分鍾以上不趴窩就算你們合格
但是……”沈丹青講到這裏,特意拖長了語音,才接著說道:“我要告訴你們的是,這款底盤也是我們以後正式車型唐朝a6的底盤原型,因此你們也要認真細致地設計好每一個部件。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變革,我們不能用老眼光來研究新事物。所以,現在其它汽車公司的底盤都已經不符合我的要求了。
我將汽車底盤劃分為兩種。一種是乘用車底盤,一種是其它車型底盤。我為什麽這麽分呢?因為乘用車載重差距變化不大,以我們這款唐朝a6底盤為例:它最多隻能坐五個人,它載滿人和不載人的差距不大。以大貨車為例:它空載和滿載相差幾十噸。所以根據這兩種情況,我設定了兩種底盤,或者說是兩項減震技術。
第一項技術,叫做非承載技術。就是四個車輪與車身不是剛性相連的,而是以一個雙搖臂相連,搖臂內置強力彈簧。在平路的時候為正常姿式,在凹凸不平的地段,車輪抬升或下沉,彈簧不僅能起到減震作用,而且能將車輪恢複原狀。
這項技術很好地將地形不平引起的車輛顛波給大大的化解了。因為這是純機械減震技術,所以不能應付載重變化過大的情況。因此這項技術隻能應用到乘用車上。
由這項技術引發出了拉杆的變革。現在的拉杆都是剛性連接的,就是為了拉住汽車因速度變化引起的前後移位。如果我們用上內置強力彈簧的單體搖臂當拉杆,那麽它不僅能完成舊款拉杆的任務,還能起到很好的減震作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二項技術,叫做智能減震技術。具體方法就是在每根主軸上左右各設一組共四組液壓減震器。每組液壓減震器為前後交叉設置的兩根液壓減震器組成。
為什麽要這樣設計呢?汽車主要是前後運動的。當汽車加速時,車體就會向後移動。這個時候,向前設置的4根液壓減震器就會起到很好的緩衝減震作用。而當車輛刹車時,車體就會向前移動,那麽向後設置的4根液壓減震器就會同樣起到很好的減震作用。
講到這裏都還算不上智能。我們應該給液壓減震器做一點小小的改動。在液壓器的進出油口,設一個由軟件控製的微型電機來控製進出油口的大小,以達到控製減震力度和減震杆滑動距離的目的。
如果有一個力突然加到液壓杆上,那麽我們應該適當地加大出油口,然後待液壓杆下行一段距離的時候又慢慢地減少出油囗,這樣就能很好地化解這個突然施加的力。
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突然急刹車,或者車子經過凹凸特別大的地段。如果是普通液壓減震器或者彈簧,鋼板等減震技術,基本上就是硬踫硬,車內的乘客就會感到很不舒服,也就是通常的顛波。但是如果我們運用了智能減震技術,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原理很減單,但是需要你們去做大量的實驗。去決定到底開多大的口子,開多久,然後又減少多少減多久。乘客的乘坐舒適性就要靠你們解決了。
剛才隻講了出油口,還有一個進油口。進油就不能等待液壓減震器自動複原了,我們應該加大進油口,使液壓杆的複原速度加快。具體加大多少,這要你們去做大量的實驗去證實。
還有一種意外情況,比如前輪突掉到坑裏。這個時候進油口就應該加大進口,使車身下沉的時候,有一個比較大的緩衝距離。
以上兩種減震技術都是我的設想,需要你們去做實驗證實。還有記得申請專利。
兩種減震技術,乘用車兩種都釆用。以起到更好的減震作用,給駕乘人員最舒適的體驗。那麽其它車型就隻釆用智能減震技術。
這是講的減震係統,下麵我們來講轉向係統。轉向係統其它的我就不講了,跟別的汽車公司的轉向係統沒有差別,你們可以照抄。這樣技術早正超過了專利有效期,大家可以放心的抄。”
講到這裏,沈丹青難得的幽默語氣引得台下的工程師們哄堂大笑。
待大家的笑聲平息,沈丹青又接著發言:“我隻講一項技術,現在全世界的汽車公司都是釆用液壓助力轉向,而我們公司要釆用的是電子助力轉向。
所謂的電子助力轉向,僅僅是給液壓助力加了一個伺服電機。這樣做有什麽好處呢?就是在車輛熄火的時候,司機也能很輕鬆地扭轉方向盤,不用等待車輛發動之後一段時間才能用。
還有一個好處,在車輛高速行駛的時候,它就能自動穩定方向盤,如果此時是直線行駛,駕駛員也可以鬆手。還有適當地加大了打方向盤的力度,不至於司機一不小心就打了大方向而引起車禍。
我隻提出這個設想,具體怎麽解決,或者說怎麽做到上述功能,要你們去研究。
講了轉向係統,下麵我們講傳動係統。具體到唐朝a6這款車,我可以告訴你們是前置驅動。因此也可以照抄別人的技術,這項技術也是古老的技術了,對我們沒有專利限製,大家可以放心的抄。”
“哈哈哈哈”沈丹青的話引起下麵又是一陣哄堂大笑。
未完待續……
“噯!老板你放心,我知道怎麽做了。”吳愛國迴答他道。
“嗯!就這樣。”隻講了幾句,沈丹青就掛了電話。他是個直爽子,說話做事不喜歡拖泥帶水,屬下的人也習慣了。
從現在開始,事情就多起來了。為了協調好節奏,汽車底盤設計明天就要正式開始了。沈丹青抬起手腕,看了一下表,發現快下班了,就馬上拿起電話又打給機械技術研究院的郭東。
電話響了幾下就接通了。話筒裏傳來了郭東的聲音:“老板,我是郭東。”
沈丹青語氣沉穩地對他說道:“郭院長,向你通知一下,明天上午開汽車底盤設計研討會,到時我會準時到場的。”
“噯!我知道了,我會把你的命令傳達下去的。”郭東很穩重地迴答他道。
“嗯!那好!就這麽件事。再見!”沈丹青很難得地說了一句再見之後才掛了電話。
馬上要拍電影了,可汽車道具還沒有影子,因此沈丹青急著要設計汽車底盤了。
汽車底盤是一個很複雜的係統集合。它上麵有轉向係統,傳動係統,剎車係統,減震係統,以及一些電子輔助安全技術,還有油箱的布置等等。
它涉及到很多學科的技術,一般的汽車公司都沒有能力研製底盤,不是照抄別人的,就是引進別人的技術。一款成熟的底盤不是短時間就能研製成功的,需要經過幾年時間大量的實驗。
但正因為如此,沈丹青才要現在開始就研製。他現在又不是要造車,隻是造個汽車模型。所以能容忍新底盤的許多缺點。以後經過路試改進路試改進,底盤自然而然的就成熟了。
而且即使正式造汽車,開始幾年他也不會驀然地投放市場。而是會在自己公司內部先用幾年再說。到時他有的是辦法,內部消化大量的汽車。等經過幾年的磨合,再投向市場,就是一款相當成熟的車型了。
豪華車更要注重質量,一丁點的缺點,就可能讓自己的品牌計劃夭折。這也是為什麽國內造不了豪車的原因,沒有一款成熟的動力和底盤,誰敢造豪車啊!
第二天早上,沈丹青沒有去公司而是去了長勝精工。當沈丹青到達會議室的時候,會議室裏已經有許多人在等他了。
“老板”會議室的工程師看到沈丹青走進會議室就紛紛站起來向他問候道。
沈丹青笑嗬嗬地高舉雙手向下壓,並開口說道:“大家坐,大家坐。”然後他就快步走上了主席台就座。
待大家坐好,沈丹青就開始發言道:“今天這個會,是汽車底盤設計研討會。外觀設計組的同誌,已經畫出了大體的草圖,因此汽車外型的基本數據已經確定了。”
沈丹青講到這裏就從兜裏掏出一張紙,看了一眼才接著說道:“大家拿筆記一下,整車長度是5212毫米,寬度是1902毫米,軸距是3210毫米,高度是1478亳米。
當然後麵那個高度數據,你們暫時不用理會,這與汽車底盤設計沒有多大的關係。
既然車型數據出來了,那麽我們的底盤設計也可以開始了。底盤是一個很複雜的係統集合體,它的零部件占汽車的比重最多,是典型的木桶理論高發地。因此短時間內想造一款成熟的底盤是不可能的,不過我們現在不是造車,而是造汽車道具。
說是道具,但是也要能夠正常行駛,基本構造與正常汽車一模一樣。隻不過質量要求不會那麽嚴格,隻要汽車行駛十分鍾以上不趴窩就算你們合格
但是……”沈丹青講到這裏,特意拖長了語音,才接著說道:“我要告訴你們的是,這款底盤也是我們以後正式車型唐朝a6的底盤原型,因此你們也要認真細致地設計好每一個部件。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變革,我們不能用老眼光來研究新事物。所以,現在其它汽車公司的底盤都已經不符合我的要求了。
我將汽車底盤劃分為兩種。一種是乘用車底盤,一種是其它車型底盤。我為什麽這麽分呢?因為乘用車載重差距變化不大,以我們這款唐朝a6底盤為例:它最多隻能坐五個人,它載滿人和不載人的差距不大。以大貨車為例:它空載和滿載相差幾十噸。所以根據這兩種情況,我設定了兩種底盤,或者說是兩項減震技術。
第一項技術,叫做非承載技術。就是四個車輪與車身不是剛性相連的,而是以一個雙搖臂相連,搖臂內置強力彈簧。在平路的時候為正常姿式,在凹凸不平的地段,車輪抬升或下沉,彈簧不僅能起到減震作用,而且能將車輪恢複原狀。
這項技術很好地將地形不平引起的車輛顛波給大大的化解了。因為這是純機械減震技術,所以不能應付載重變化過大的情況。因此這項技術隻能應用到乘用車上。
由這項技術引發出了拉杆的變革。現在的拉杆都是剛性連接的,就是為了拉住汽車因速度變化引起的前後移位。如果我們用上內置強力彈簧的單體搖臂當拉杆,那麽它不僅能完成舊款拉杆的任務,還能起到很好的減震作用。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第二項技術,叫做智能減震技術。具體方法就是在每根主軸上左右各設一組共四組液壓減震器。每組液壓減震器為前後交叉設置的兩根液壓減震器組成。
為什麽要這樣設計呢?汽車主要是前後運動的。當汽車加速時,車體就會向後移動。這個時候,向前設置的4根液壓減震器就會起到很好的緩衝減震作用。而當車輛刹車時,車體就會向前移動,那麽向後設置的4根液壓減震器就會同樣起到很好的減震作用。
講到這裏都還算不上智能。我們應該給液壓減震器做一點小小的改動。在液壓器的進出油口,設一個由軟件控製的微型電機來控製進出油口的大小,以達到控製減震力度和減震杆滑動距離的目的。
如果有一個力突然加到液壓杆上,那麽我們應該適當地加大出油口,然後待液壓杆下行一段距離的時候又慢慢地減少出油囗,這樣就能很好地化解這個突然施加的力。
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突然急刹車,或者車子經過凹凸特別大的地段。如果是普通液壓減震器或者彈簧,鋼板等減震技術,基本上就是硬踫硬,車內的乘客就會感到很不舒服,也就是通常的顛波。但是如果我們運用了智能減震技術,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原理很減單,但是需要你們去做大量的實驗。去決定到底開多大的口子,開多久,然後又減少多少減多久。乘客的乘坐舒適性就要靠你們解決了。
剛才隻講了出油口,還有一個進油口。進油就不能等待液壓減震器自動複原了,我們應該加大進油口,使液壓杆的複原速度加快。具體加大多少,這要你們去做大量的實驗去證實。
還有一種意外情況,比如前輪突掉到坑裏。這個時候進油口就應該加大進口,使車身下沉的時候,有一個比較大的緩衝距離。
以上兩種減震技術都是我的設想,需要你們去做實驗證實。還有記得申請專利。
兩種減震技術,乘用車兩種都釆用。以起到更好的減震作用,給駕乘人員最舒適的體驗。那麽其它車型就隻釆用智能減震技術。
這是講的減震係統,下麵我們來講轉向係統。轉向係統其它的我就不講了,跟別的汽車公司的轉向係統沒有差別,你們可以照抄。這樣技術早正超過了專利有效期,大家可以放心的抄。”
講到這裏,沈丹青難得的幽默語氣引得台下的工程師們哄堂大笑。
待大家的笑聲平息,沈丹青又接著發言:“我隻講一項技術,現在全世界的汽車公司都是釆用液壓助力轉向,而我們公司要釆用的是電子助力轉向。
所謂的電子助力轉向,僅僅是給液壓助力加了一個伺服電機。這樣做有什麽好處呢?就是在車輛熄火的時候,司機也能很輕鬆地扭轉方向盤,不用等待車輛發動之後一段時間才能用。
還有一個好處,在車輛高速行駛的時候,它就能自動穩定方向盤,如果此時是直線行駛,駕駛員也可以鬆手。還有適當地加大了打方向盤的力度,不至於司機一不小心就打了大方向而引起車禍。
我隻提出這個設想,具體怎麽解決,或者說怎麽做到上述功能,要你們去研究。
講了轉向係統,下麵我們講傳動係統。具體到唐朝a6這款車,我可以告訴你們是前置驅動。因此也可以照抄別人的技術,這項技術也是古老的技術了,對我們沒有專利限製,大家可以放心的抄。”
“哈哈哈哈”沈丹青的話引起下麵又是一陣哄堂大笑。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