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蘭日報的釆訪組成員從市政府那裏得了沈丹青的一些粗淺的資料就開車直奔沈丹青的家鄉永豐縣。
永豐縣離長沙隻有不到150公裏路程,他們先走107國道,到了湘潭再轉道320國道。320國道經過沈丹青家鄉永豐縣,本該來說,交通應該是非常方便的。但因為320國道是沿途所經縣市的唯一交通主動脈,當地又多小礦山,因此路就被壓得稀巴爛了。又缺少資金維護,就這麽讓這條國家大動脈爛著了。
因此路途雖短,但他們足足走了四五個小時,才抵達永豐境內。踫巧沈丹青的家鄉是最前麵的鄉鎮,才讓他們少受了許多顛簸之苦。
他們需要釆訪的是沈丹青小時候的事跡,因此他們知道去縣裏無用,就直接去了沈丹青的家鄉所在鄉政府,名字很土,就叫大村鄉政府。
大村鄉政府就建在一個高台上,規模很少,用青磚砌成的兩層小樓,旁邊就是鄉衛生院和信用聯社。
鄉政府是國家政權機關最小的一個行政單位。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政府的職能部門基本都有設置,因此工作人員還是有幾十個的。
不過他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收農業稅、提留款、統籌款等正規的養活他們的主要經濟收入。除此之外就是抓計劃生育,抓住一個就罰一個,毫不留情。
這是他們兩項最主要的經濟來源,空閑的時間,他們就抽空搞點罰款。比如抓賭啊!對此,他們也是鐵麵無私,不管賭多大,隻要打了錢,一律重罰,否則就會扭送派出所。賭徒們一般是認罰了事,實在沒錢的,才會關派出所。
還有好多罰錢的項目,比如私砍樹木。農村家裏建房子,沒那個去買現成的木材的,自家的山林裏有,何必去花那份冤枉錢。可是,砍樹要政府批準,準你砍幾顆你才能砍,否則就是破壞森林綠化。一般來說,沒有特別好的關係,普通人根本搞不到什麽批文。我就問,他和你無親無故的,憑什麽給你批。因此村民們都是偷偷摸摸的砍,但是你要建新房,也要政府批地的。哪怕是原地重建也要批文。因此政府還會不知道你會偷砍樹嗎?一般是一逮一個準。奧妙就在這裏,給你批文基本上是收不到什麽錢的,但罰款有。
還有,九幾年開門麵正規經營的,都是國營單位,私人就隻有走街竄巷或者到集市上擺個小攤。但是你擺攤歸擺攤,你總得辦個工商經營許可證吧!每月也得照章納稅吧!前麵說了,一般人辦不到什麽證的。於是隻能打遊擊一樣偷偷的經營了,無證經營,最後當然免不了要被罰款。
還有許多,我就不多講了,也都是缺錢鬧的,後來這些現象就消失了?
言歸正傳。湖蘭日報的工作人員剛進入鄉政府大樓,迎麵就踫到一個往外走的人,於是領頭的人就攔住那人自報名號道:“你好!我們是湖蘭日報的工作人員,這是我們的釆訪證。”說完就從挎包裏掏出記者釆訪證給那人看。
那人姓曹,是鄉裏的副鄉長。大家不要誤會是巧合,而是當時基層鄉政府一般有8、9個副鄉長,多的有十二、三個。當然不都是專職的,他們也還負有另外的工作職責。在攏共二十多人的小單位裏,包括鄉長、書記、還有幾位副書記、婦女主任、民兵營長、計育專幹、財務股長等等幹部,要想踫到普通工作人員才是真正的巧合。
“記者同誌,你們好!”曹副鄉長不用看證件,就已經知道他們是記者了,脖子上掛著相機,在當時可不多見。如今聽領頭的自稱是湖蘭日報的,就趕緊問好。湖蘭日報的工作人員對他們這個小小的低層行政機關,絕對是牛逼轟轟的存在。日報社的社長,是正廳級幹部,比他們縣高官還要高兩級。你說他敢不對他們客氣嗎?
“我們想問一下,你知道沈丹青先生嗎?”記者向曹副鄉長提問道。
“沒聽說過,我們這裏基本沒有姓沈的,你們可能搞錯了。”曹副鄉長想也沒想就迴答道。
那個記者意識到問錯了地方和對像,沈丹青離開家鄉的時候才16歲,他不知道是正常的。於是他接著又說道:“麻煩你帶我們去長勝村可以嗎?”
“可以、可以。我非常願意效勞。”曹副鄉長用一口濃濃的當地土普通話迴答他道。
村裏是沒有專門的辦公場所的,因此曹副鄉長帶他們直接去了書記家裏。前文提過,書記姓彭。村上的書記基本上是長期任職的,幹到幹不動了就退休,所以才有老書記的說法。隻有村長是選舉的,但基本上也任職較長。不過彭書記才接任不到十年,還算年輕幹部。
“曹鄉長,稀客啊!快請進屋喝茶,讓我好好地招待幾位貴客。”彭書記正坐在大門口同鄰居閑聊,看見曹副鄉長就趕緊打招唿。隨同的記者他雖然不認識,但是看他們的穿著打扮,也知道他們不普通。彭書記是真心的好客,這點沒有做作,他還對他老婆說道:“堂客們,趕緊去抓一隻雞殺了。”他老婆也高興地去抓雞了。因為招待客人,彭書記可以向村裏會計報銷的,他們一家人不僅可以免費吃,還有錢拿,你說他會不好客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裏先囉嗦一下,為什麽鄉政府不知道沈丹青?按理說小丫頭在村裏設了一筆高達五百萬的扶貧基金,鄉政府沒有不知道的道理。
但事情不是這麽看的,村裏得了這筆基金,為了不讓上級知道,還專門開了全村大會,讓村民們封口了。因為他們不這樣做,上級真的會挪用的。到那時就不關他們村什麽事了。這件事情,全村都有好處,村民們也知道事情的利害關係。因此都不敢將這件事情外傳,隻有本村的人才私下裏聊幾句,跟外村的人是決計不會吐露半句的。所以曹副鄉長不知道沈丹青就順理成章了。
一行客人在彭書記的熱情招待下,在屋裏一一落坐了,彭書記就忙乎著給他們泡茶上零食。他家經常要招待上級,因此零食糖果都備得有的。
彭書記忙完這些也坐下來陪客人了。曹副鄉長就開口說話了:“彭書記,這幾位是省裏湖蘭日報社的記者同誌,他們有點事要釆訪一下,你就照實迴答他們的問題吧!”記者們沒有問涉及到政府的事,因此曹副鄉長非常放心,不怕彭書記說錯話。
“記者同誌,你們盡管問,我一定知無不言。”彭書記的土普通話更嚴重,幾位記者要用心的聽加上揣摸才能明白他說的意思。這就是湖蘭不同於其它地方的特色,湖蘭是十裏不同音,一個縣裏都有好幾種口音。外人基本上聽不懂當地的土話,即使是普通話也是土普通話,也很難聽懂。
“彭書記,我想問你,你聽說過沈丹青先生嗎?”領頭的記者沒有客套,直接問他道。
“聽說過,是我們村裏沈老師的兒子。”彭書記乍一聽到記者問沈丹青就知道他們調查清楚了,不好否認了,就照實說了。
“你知道他小時候的事嗎?”記者立刻來了精神,終於問到一個知情的人了,於是他就追問道。
“這我就不知道了,我同他們家相隔有兩裏多遠,小孩子的情況我就真的不清楚了,你要問大人我還有可能知道。”彭書記也如實迴答了記者的這個問題。
旁邊的曹副鄉長聽得是一頭霧水,他們又是先生又是小孩的,這唱的哪門子的暗話呀!
“那你知道他們家在哪裏吧!我們要去他家的鄰居釆訪情況,麻煩你帶一下路,可以嗎?”記者也知道彭書記沒有說慌,隔著兩裏多遠的小孩子的情況,他確實可能不知情,不過他的鄰居就肯定知道了。於是他就問道。
有車子就是快,兩裏多路沒用到五分鍾就到了。沈丹青家裏離鄉政府反而更近,隻相隔了不到三百米。
一棟普通的三弄紅磚二層小樓,是當地常見的樓房款式,平平無奇。記者們根本不相信這裏就是一個億萬富翁的家,不過想到他們家早就搬到惠州去了,也就心下釋疑了。
到了這裏,隨便逮個人就可以問了。相信他們都了解情況。剛好有一個人背著一把鋤頭好像是剛從地裏迴來,記者就迎上去對那人說道:“同誌你好!請問你認識沈丹青嗎?”
那人沒有急著迴答記者的問題,而是看了旁邊的彭書記一眼,看他沒有打眼色才迴答道:“認識,他家就是這裏。”
“那你一定知道他小時候的事吧!能告訴我們一些情況嗎?比如他有哪些出眾的地方。”記者又問道。
“他小時候就是個傻大個,有個外號叫大傻,出眾的地方就是他生的個子高大,比同齡的人要高大的多。”那人不經思索就迴答道。
“你仔細想想,沒有別的出眾的地方了嗎?”記者急了,他要了解的可不是沈丹青的缺點,這讓他怎麽寫稿啊!於是又問道。
“嗯!出眾的地方……對了,他胃口特別好,吃得特別多,所以長了這麽大個子。”那人想了想又迴答道。
未完待續……
永豐縣離長沙隻有不到150公裏路程,他們先走107國道,到了湘潭再轉道320國道。320國道經過沈丹青家鄉永豐縣,本該來說,交通應該是非常方便的。但因為320國道是沿途所經縣市的唯一交通主動脈,當地又多小礦山,因此路就被壓得稀巴爛了。又缺少資金維護,就這麽讓這條國家大動脈爛著了。
因此路途雖短,但他們足足走了四五個小時,才抵達永豐境內。踫巧沈丹青的家鄉是最前麵的鄉鎮,才讓他們少受了許多顛簸之苦。
他們需要釆訪的是沈丹青小時候的事跡,因此他們知道去縣裏無用,就直接去了沈丹青的家鄉所在鄉政府,名字很土,就叫大村鄉政府。
大村鄉政府就建在一個高台上,規模很少,用青磚砌成的兩層小樓,旁邊就是鄉衛生院和信用聯社。
鄉政府是國家政權機關最小的一個行政單位。麻雀雖小,五髒俱全,政府的職能部門基本都有設置,因此工作人員還是有幾十個的。
不過他們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收農業稅、提留款、統籌款等正規的養活他們的主要經濟收入。除此之外就是抓計劃生育,抓住一個就罰一個,毫不留情。
這是他們兩項最主要的經濟來源,空閑的時間,他們就抽空搞點罰款。比如抓賭啊!對此,他們也是鐵麵無私,不管賭多大,隻要打了錢,一律重罰,否則就會扭送派出所。賭徒們一般是認罰了事,實在沒錢的,才會關派出所。
還有好多罰錢的項目,比如私砍樹木。農村家裏建房子,沒那個去買現成的木材的,自家的山林裏有,何必去花那份冤枉錢。可是,砍樹要政府批準,準你砍幾顆你才能砍,否則就是破壞森林綠化。一般來說,沒有特別好的關係,普通人根本搞不到什麽批文。我就問,他和你無親無故的,憑什麽給你批。因此村民們都是偷偷摸摸的砍,但是你要建新房,也要政府批地的。哪怕是原地重建也要批文。因此政府還會不知道你會偷砍樹嗎?一般是一逮一個準。奧妙就在這裏,給你批文基本上是收不到什麽錢的,但罰款有。
還有,九幾年開門麵正規經營的,都是國營單位,私人就隻有走街竄巷或者到集市上擺個小攤。但是你擺攤歸擺攤,你總得辦個工商經營許可證吧!每月也得照章納稅吧!前麵說了,一般人辦不到什麽證的。於是隻能打遊擊一樣偷偷的經營了,無證經營,最後當然免不了要被罰款。
還有許多,我就不多講了,也都是缺錢鬧的,後來這些現象就消失了?
言歸正傳。湖蘭日報的工作人員剛進入鄉政府大樓,迎麵就踫到一個往外走的人,於是領頭的人就攔住那人自報名號道:“你好!我們是湖蘭日報的工作人員,這是我們的釆訪證。”說完就從挎包裏掏出記者釆訪證給那人看。
那人姓曹,是鄉裏的副鄉長。大家不要誤會是巧合,而是當時基層鄉政府一般有8、9個副鄉長,多的有十二、三個。當然不都是專職的,他們也還負有另外的工作職責。在攏共二十多人的小單位裏,包括鄉長、書記、還有幾位副書記、婦女主任、民兵營長、計育專幹、財務股長等等幹部,要想踫到普通工作人員才是真正的巧合。
“記者同誌,你們好!”曹副鄉長不用看證件,就已經知道他們是記者了,脖子上掛著相機,在當時可不多見。如今聽領頭的自稱是湖蘭日報的,就趕緊問好。湖蘭日報的工作人員對他們這個小小的低層行政機關,絕對是牛逼轟轟的存在。日報社的社長,是正廳級幹部,比他們縣高官還要高兩級。你說他敢不對他們客氣嗎?
“我們想問一下,你知道沈丹青先生嗎?”記者向曹副鄉長提問道。
“沒聽說過,我們這裏基本沒有姓沈的,你們可能搞錯了。”曹副鄉長想也沒想就迴答道。
那個記者意識到問錯了地方和對像,沈丹青離開家鄉的時候才16歲,他不知道是正常的。於是他接著又說道:“麻煩你帶我們去長勝村可以嗎?”
“可以、可以。我非常願意效勞。”曹副鄉長用一口濃濃的當地土普通話迴答他道。
村裏是沒有專門的辦公場所的,因此曹副鄉長帶他們直接去了書記家裏。前文提過,書記姓彭。村上的書記基本上是長期任職的,幹到幹不動了就退休,所以才有老書記的說法。隻有村長是選舉的,但基本上也任職較長。不過彭書記才接任不到十年,還算年輕幹部。
“曹鄉長,稀客啊!快請進屋喝茶,讓我好好地招待幾位貴客。”彭書記正坐在大門口同鄰居閑聊,看見曹副鄉長就趕緊打招唿。隨同的記者他雖然不認識,但是看他們的穿著打扮,也知道他們不普通。彭書記是真心的好客,這點沒有做作,他還對他老婆說道:“堂客們,趕緊去抓一隻雞殺了。”他老婆也高興地去抓雞了。因為招待客人,彭書記可以向村裏會計報銷的,他們一家人不僅可以免費吃,還有錢拿,你說他會不好客嗎?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裏先囉嗦一下,為什麽鄉政府不知道沈丹青?按理說小丫頭在村裏設了一筆高達五百萬的扶貧基金,鄉政府沒有不知道的道理。
但事情不是這麽看的,村裏得了這筆基金,為了不讓上級知道,還專門開了全村大會,讓村民們封口了。因為他們不這樣做,上級真的會挪用的。到那時就不關他們村什麽事了。這件事情,全村都有好處,村民們也知道事情的利害關係。因此都不敢將這件事情外傳,隻有本村的人才私下裏聊幾句,跟外村的人是決計不會吐露半句的。所以曹副鄉長不知道沈丹青就順理成章了。
一行客人在彭書記的熱情招待下,在屋裏一一落坐了,彭書記就忙乎著給他們泡茶上零食。他家經常要招待上級,因此零食糖果都備得有的。
彭書記忙完這些也坐下來陪客人了。曹副鄉長就開口說話了:“彭書記,這幾位是省裏湖蘭日報社的記者同誌,他們有點事要釆訪一下,你就照實迴答他們的問題吧!”記者們沒有問涉及到政府的事,因此曹副鄉長非常放心,不怕彭書記說錯話。
“記者同誌,你們盡管問,我一定知無不言。”彭書記的土普通話更嚴重,幾位記者要用心的聽加上揣摸才能明白他說的意思。這就是湖蘭不同於其它地方的特色,湖蘭是十裏不同音,一個縣裏都有好幾種口音。外人基本上聽不懂當地的土話,即使是普通話也是土普通話,也很難聽懂。
“彭書記,我想問你,你聽說過沈丹青先生嗎?”領頭的記者沒有客套,直接問他道。
“聽說過,是我們村裏沈老師的兒子。”彭書記乍一聽到記者問沈丹青就知道他們調查清楚了,不好否認了,就照實說了。
“你知道他小時候的事嗎?”記者立刻來了精神,終於問到一個知情的人了,於是他就追問道。
“這我就不知道了,我同他們家相隔有兩裏多遠,小孩子的情況我就真的不清楚了,你要問大人我還有可能知道。”彭書記也如實迴答了記者的這個問題。
旁邊的曹副鄉長聽得是一頭霧水,他們又是先生又是小孩的,這唱的哪門子的暗話呀!
“那你知道他們家在哪裏吧!我們要去他家的鄰居釆訪情況,麻煩你帶一下路,可以嗎?”記者也知道彭書記沒有說慌,隔著兩裏多遠的小孩子的情況,他確實可能不知情,不過他的鄰居就肯定知道了。於是他就問道。
有車子就是快,兩裏多路沒用到五分鍾就到了。沈丹青家裏離鄉政府反而更近,隻相隔了不到三百米。
一棟普通的三弄紅磚二層小樓,是當地常見的樓房款式,平平無奇。記者們根本不相信這裏就是一個億萬富翁的家,不過想到他們家早就搬到惠州去了,也就心下釋疑了。
到了這裏,隨便逮個人就可以問了。相信他們都了解情況。剛好有一個人背著一把鋤頭好像是剛從地裏迴來,記者就迎上去對那人說道:“同誌你好!請問你認識沈丹青嗎?”
那人沒有急著迴答記者的問題,而是看了旁邊的彭書記一眼,看他沒有打眼色才迴答道:“認識,他家就是這裏。”
“那你一定知道他小時候的事吧!能告訴我們一些情況嗎?比如他有哪些出眾的地方。”記者又問道。
“他小時候就是個傻大個,有個外號叫大傻,出眾的地方就是他生的個子高大,比同齡的人要高大的多。”那人不經思索就迴答道。
“你仔細想想,沒有別的出眾的地方了嗎?”記者急了,他要了解的可不是沈丹青的缺點,這讓他怎麽寫稿啊!於是又問道。
“嗯!出眾的地方……對了,他胃口特別好,吃得特別多,所以長了這麽大個子。”那人想了想又迴答道。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