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迴;王世傑救命行醫趙懷玉仗義疏財

    單說士傑解開包紮,見男子傷在臂部,深可見骨。創口四周皮肉變色化膿,傷者已是神誌不清。一邊求趙琦快迴去取藥箱,一邊讓少婦再取些熱水來。先替男子洗淨傷口。等趙琦來到後,用利刃割去爛肉。再敷上金瘡藥。隨後打開藥箱,配好一副草藥交給少婦說;“熬好後給他灌服。待我辦完事再來看視。

    但說王襄見到日逐王說明奉命前來。兩個商議過後分派人手,先查人口再計算牛羊。一天下來稍見眉目,查得人口三萬五千餘眾,牛羊一百三十餘萬。原來不少沿途百姓得知日逐王歸漢,參雜跟隨而來。王襄傳令一律同等看待,不得歧視。迴歸路上特意來到矮小氈帳探視。少婦早立於賬外等候。一見趙琦王襄兩個來到,趕前迎接躬身施禮。開口道;“難為二位恩公關切,快請帳中歇息。”少婦向兩個投以感激目光。趙琦問;“不知兄長傷勢如何?”少婦又是一禮說:“多謝二位救命之恩,二位恩公走不多時,奴婢夫君便安然睡去,不再呻吟。”說著話幾個進入氈帳。

    見男子依然熟睡,麵色紅潤氣息均勻。對少婦道;“姐姐放心,兄長傷勢已無大礙。我兄弟這就迴去,明日一早再來探視換藥。”隨後又配付草藥同兩付金瘡藥交給少婦。囑咐草藥煎好後令其服下,金瘡藥一天換一次。不出三日定有起色。少婦再次施禮謝恩。借王襄配藥之機,趙琦詢問起少婦身世道;“看大姐像是漢家女子,不何時流落北國?”少婦說;“公子爺說的不錯,賤妾果然是漢家女子。五年前被掠至北國,強迫嫁與胡人為妻。”又問;“不知姐姐尊姓如何稱唿,娘家是否還有親人?”少婦道;“賤妾娘家姓王,閨名巧兒。當年家父母與兄嫂,還有一位姐姐同時被擄。姐姐十七歲,奴家隻有十五歲。來到北國後,我與姐姐同被分別賞賜有功。至令父母兄嫂同姐姐天各一方骨肉分離,全都不知去向。所幸唿赫對我十分愛待,五年裏倒也飽暖安生,我也為他生了二男一女。”士傑見娘幾個穿戴整潔,帳內收拾得幹淨利落,果然漢家氣派。得知底細,二人未免更加同情。

    離開氈帳,王襄搖頭歎息道;“真難想象,巧兒對劄木合竟然一往情深。”趙琦聽說冷冷一笑道;“說來這就是女兒的可悲之處,也是母親的偉大之處。論理巧兒對唿赫恨之入骨。一個美滿家庭被活生生拆散,父女姐妹天各一方。自己更被殘暴淩辱,其情可想而知。待其生兒育女,大愛淹沒仇恨。母子又要賴以生存。不知這一往情深從何說起?巧兒貌美賢惠有何罪過,上天為何如此不公。”隨後歎息一聲。迴頭見王襄緊盯自己,心裏不覺湧起一陣熱潮。

    且說王襄一連三天調派,總算把歸漢百姓疏散安排妥帖。還別說,三天裏趙琦還真幫了不少忙。第四天一早,兩個再次來到巧兒住處。見巧兒丈夫唿赫已能下地行走。

    見兩個到來趕前迎接。先拜謝救命之恩,然後請到帳中落座。開口道;“唿赫自以為必死無疑,醒轉後才知所幸得遇貴人救命。不然怕是早已不在人世。”士傑道;“老兄,其實是天意。看來老兄還是不該死,讓我兄弟剛好遇到。”唿赫對兩個點點頭道;“恩公說的對,看來我唿赫不該死。難得二位恩公為我費心操勞,在下已求娘子略備薄酒,以表謝意。”但見巧兒已把酒菜端進帳中。盛情難卻,兩個隻好隨意。巧兒為幾個斟酒,唿赫舉杯說;“二位恩公請,常言道大恩不言謝,可我還是要謝謝二位救命之恩。唿赫二次為人,這條命便是二位給的。如有用到之處任憑驅使。我唿赫先幹為敬。”說完一口飲幹。趙琦兩個隻好奉陪。

    放下酒杯,趙琦微笑道;“唿赫兄,別再叫恩公,聽起來不舒服。看年紀你比我倆大,喊我倆一聲兄弟再好不過。聽起來倒也親切。”唿赫仔細打量二人,見王襄高大魁偉,說話這位嬌小可愛言語率直,對兩個更加敬重。開口道;“在下不敢高攀,看二位儀表堂堂人才出眾,絕非平庸之輩。能否告訴軍中官職?”趙琦微微笑道;“你我隻論兄弟不論官職,省得掃興。”唿赫看看兩個搖頭說;“小的實在不敢,就算小的天膽也不敢與二位兄弟相稱。”趙琦道;“諒你還不知道,我兄弟既然和你坐到一起便是一家人,求的是親近暢快。似你這等唯唯諾諾反倒生分了,好沒意思。”見趙琦麵現不快,唿赫苦苦一笑;“好吧,就依你。說來我也是漢家女婿,你我也算是一家,我就聽兄弟的,咱們就以兄弟相稱。”三杯過後,唿赫問;“不知酒菜合不合兄弟口味?”趙琦道;“姐姐的菜做的正是我漢家風味,甚是可口。真難為姐姐小小年紀去到北國,對漢家廚藝如此精熟。可見姐姐心靈手巧,定是出身良家。”唿赫歎道;“兄弟明見。荊妻出身書香門第,被搶掠為妻,實在委屈。怕是兄弟有所不知,我匈奴胡兒當今以娶漢家女兒為榮耀。一是漢家女兒美麗窈窕。二是漢家女兒溫柔嫻淑,通情達理。再加漢家女多是軍功賞賜,所謂美女英雄。多少胡家男兒勇躍參戰,為的就是得一漢家女為妻。我眾人相聚談論,大多同聲讚揚漢家女仁德。”士傑點頭道;“說起胡漢和親並非不可,便是我大漢內地一樣有漢家兒郎娶胡家女兒為妻。胡家女兒粗獷豪放,大有男兒氣概。一樣被我大漢男兒所喜愛。論來胡漢兩家早已血溶於水。”唿赫點頭道;“兄弟說的不假。我胡漢兩家雖說常動幹戈確早有嫁娶之例。論來愚兄出身寒微。為了出人頭地,十六歲從軍,跟隨大單於南征北戰,大小仗也打過十幾場,二十八歲才任小隊長。五年前大軍深入大漢內地劫掠。歸來後得大單於賞賜巧兒為妻。當年她才隻有十五歲,卻飽讀詩書。幾年來耳濡目染,受其教導被其感化,對大漢文化禮儀略通一二。尤其經此一劫,更覺得大漢朝無愧禮儀之邦,威德兼顧。趙琦問;“兄長傷好後不知作何打算?”唿赫道;“愚兄自從娶得巧兒為妻,見她小小年紀思親情切,整天以淚洗麵。覺得她遭遇不幸無辜可憐。唿赫心有不忍,所以盡力體貼。待她替我生下兒女,更覺親情可貴。何況巧兒常講漢家禮義人生道德令人感動,迴想往昔太多遺憾。實在愧對漢家父老兄弟。將心比心,於心何安。立誌歸田放牧,不再為非作歹為虎作倀。決心恪守清貧。這次是被握衍朐單於追殺,為保老幼婦孺才大開殺戒。不想險些喪命。”趙琦點頭道;“拋妻棄子赴沙場,怨鬼冤魂何處歸。兄長說的是,萬一拋下孤兒寡母,淒涼不想而知。即是兄長安心卸甲,兄弟一定妥善安排。兄長初來乍到,若有難處不妨說明,小弟會盡力而為。”唿赫搖頭道;“二位如此對待,實在恩比天高。而今我一家五口飽暖無憂,不勞二位牽掛。”趙琦聽說微微一笑。

    酒飯過後兩個告辭。次日一早趙琦帶上日常所需來巧兒家探望。趙琦命跟來人幫忙把東西搬進氈帳。原來趙琦送給巧兒兩張床,兩匹絹和四套衣服。外加一壇鹽兩罐糖和一罐蜜。另有四鬥小米。但見巧兒早已流下淚來。搖頭道;“這咋行,恩公禮物過於厚重,你讓巧兒一家如何承受得起。”趙琦笑道;“一些平常日用,說什麽厚重。兩匹絹給孩子們做幾件衣裳。算是給侄兒們的見麵禮。這幾件衣裳是家妹穿過不要的。兄弟看家妹身材與姐姐相當,捎帶送給姐姐,還望姐姐不要嫌棄。這蜜和糖是我愛吃的送點給孩子。”巧兒道;“這些東西巧兒已多年不見,想不到巧兒還能有今日。”唿赫更是感動不已,搖搖頭歎息一聲說;“恩公,這麽貴重的禮物我唿赫實在消受不起。恩公還是把東西帶迴去吧。”趙琦道;“什麽話,難道你讓我把送出去的東西再收迴不成。”紮木道;“恩公是不知道,這些東西小的便是一生拚命怕也掙不來。”“別再恩公恩公的,叫的我頭皮發麻。什麽了不起,值得兄長如此認真。”唿赫見趙琦如此豪爽,又歎息一聲說;“好吧,唿赫從命。人道是盛情難卻,貴重禮物唿赫隻好愧領。兄弟有所不知,說來我匈奴北國物產貧乏,隻有牛羊駝馬。不產粟米絲麻,更無糖茶鹽巴。多少人終生不識蜜糖,絲綢綾羅也隻能見識。甭說別的,光這壇鹽就值十幾頭牛價錢。這糖和蜜小的根本無法估價。一匹絹更不知要立多少戰功才能榮獲。何況還有兩袋米。這些東西隻有王侯貴族才得享用。兄弟覺得不多,愚兄眼裏如得了一座金山一般。”趙琦笑道;“兄長越說越玄了。些須禮物就是金山。那小弟恐怕要被金山壓扁了。不過兄長說得有趣,我還真想知道兄長在北國是如何生活。今日無事,兄長何不把北國故事講給我聽聽。”“有什麽好講,說出來惹兄弟笑話。”“說說吧,兄弟真想聽聽匈奴人是如何生活。”“兄弟真想聽那我就說說。巧兒說漢家人重禮儀,孩子自懂事起便教導尊老愛幼。或讀書識字,或耕田放牧。女兒更是尊從道德學習針織。而我匈奴則不然,男兒自幼便學習騎射,長大後專講兇猛剽悍。所有男子漢都要跟隨大單於征戰四方,性格野蠻粗暴。其實騷擾大漢邊境的並非全都是大單於所為,不少麾下各部見機搶掠。幾百上千的深入大漢境內搶掠燒殺,這樣做是因為所掠取的全歸自己。不少男兒為了孝敬父母,維護尊嚴和贏得妻兒歡心鋌而走險。除此匈奴各部一樣常動幹戈,為一己之利相互攻伐。另有我兇奴軍隊與大漢朝有所不同,我匈奴軍隊聚則為軍散則為民。除了王府衛隊單於親軍長年駐守營盤,全都是年輕少壯無有妻室之人。一旦擁有家眷,平時便可迴家與妻子團圓,有了戰事再重新集結。風習也與漢家不一樣,放牧家務都有女子承擔,男人一天無所世事。除此我匈奴地廣人稀,居住分散,為了放牧隨時遷移。除了親兄弟姐妹,鄰裏無親疏故舊,相見既是姐妹兄弟。”趙琦聽後微微點頭。覺得新鮮有趣。

    再說漢宣帝得知日逐王來投十分重視,命都護西域騎都尉鄭吉迎接日逐王進京,親自設宴召見,封日逐王為歸德侯。命邊關大帥妥善安排跟隨百姓,朝廷撥款救濟,幫助修繕房舍,墾荒種地。匈奴百姓得以安居,個個喜歡人人頌揚。此一戰王襄有功被封為靖遠將軍。

    單說這日元帥召王襄前來道;“今天約你前來是有事與你商量。王將軍與琦兒相處多年,覺得琦兒為人如何?”“元帥家教有方,貴公子道德仁義。王襄以為貴公子早晚必成大器。”老元帥搖頭道;“說來慚愧,其中底細將軍尚且不知。其實琦兒本非男子,確實是個女兒。更非本帥親生。他本是老夫於戰場上拾得的匈奴女嬰。迴家後交與夫人撫養,夫人見女嬰特別招人喜愛,竟把她視為己出。至今琦兒不知自己身世,隻以為自己是我夫妻親生。今天把此事說於將軍另有原因。想我將她撿到家中至今已有二十年。對她從未虧待。如今已過嫁娶之年,遍觀軍中除了將軍無一人隨意。老夫意在成就你二人百年之好。不知將軍是否有意?”王襄急道;“元帥知道末將家有荊妻,也曾許諾白頭相守終生不渝。末將離家之日將二老嬌兒托付與她。末將立誌報以功業。而今末將功業未就愧對妻子,又怎敢背棄前盟另尋新歡。不義之舉,末將實難從命。”元帥聞聽微笑道;“將軍說哪裏話。大丈夫三妻四妾,邊關守將備嚐辛苦。軍中納妾以慰寂寞順禮成章。將軍又何必認真苦守。”王襄道;“末將常念妻子賢德,音容笑貌曆曆在目。在家苦守親前行孝,備嚐艱辛。王襄今日違盟,相見如何麵對。還望元帥多加體諒。”元帥見王襄毅然決然。搖頭歎息道;“將軍鍾情固然可嘉。老夫不便相強。細究起來倒是老夫不是。當年本不該由她任性來到軍中,何況將軍人才出眾武藝超群。男女相處日久生情。將軍果真不答應,倒是我害了琦兒。還望將軍不要急下斷言,以便今後留有餘地。”

    且說元帥迴到家中愁眉不展。夫人急問;“難道王將軍沒答應與琦兒的婚事?”元帥道;“想不到王襄鍾情妻子,不肯軍中娶妾。”夫人道;“按理說王將軍對夫人一往情深著人敬重,的確正人君子。隻是辜負了琦兒一片癡心。這可讓我對琦兒如何交代。”元帥說;“難就難在這裏。不如先將此事壓下不提,對琦兒隻講我事多,待有閑暇再說不晚。或許王襄隻拿琦兒當做男子,一時轉不過彎來。常言道;人有三迴九轉,天有時刻陰晴。時間一長或許王襄能迴心轉意也未可知。”夫人道;“也罷,看來隻能如此。”倆人在沒想到,所說一切被趙琦聽個一字不落。

    但說趙琦知道老父找王襄是為了自己婚事。原來元帥夫婦覺得趙琦早過了嫁娶之年,幾次提起趙琦死活不嫁。元帥覺得奇怪夫人卻看出端倪。好個小丫頭,難怪不嫁,原來心中有人。告訴元帥;“不是女兒不嫁,是咱倆沒選對人。沒看見嗎,一見到王將軍就眉開眼笑,比對你我還親性。怪就怪在咱倆沒往這上想。”趙充國一拍腦門;“我真是老糊塗了,夫人說的對。可這王將軍早有家室,琦兒不是不知道。難道她幹心做妾不成。夫人還是背地裏問問。別再莽撞行事才好。”“什麽小妾不小妾的。王將軍離家十年有餘。還不一定啥時候返鄉。琦兒嫁過去同正室有啥兩樣。”結果夫人一問,趙琦羞得麵勝桃花。把頭一低跑進內室。迴頭對元帥說;“怎麽樣,下麵該你了。”“放心,別說憑老夫這張臉。便是琦兒人才量他王襄也是求之不得。”可說元帥覺得十分把握,沒想到當頭一棒。夫妻倆本想瞞幾天,哪知趙琦急著知道王襄心思。等她來到門外正好聽到爹娘議論此事。這一聽不要緊,猶如三九天兜頭一瓢冰水,來個透心涼。聽完了轉身就往迴走。到了吃晚飯時強顏歡笑,老兩口還楞沒看出來。哪知這一晚再難入睡,滿腹委屈恨怨無窮。下決心不再和王襄見麵。這一切老兩口還不知道。

    再說王襄當晚一樣難以入睡,想自己拋下妻兒遠離父母弟妹。恨自己已離家十幾年,仍舊功不成名不就。家裏現在如何自己一點也不知道。又想趙琦的確是個好姑娘,與自己相處多年,好多可愛之處。一時間心亂如麻。冷靜後暗道;“自己是有婦之夫,不該非分之想。果真做成婚事,即辱沒琦兒更愧對妻子。

    且說次日一早還沒等王襄出門,趙琦姑娘已來到府上。一見到趙琦前來,王襄麵紅耳赤十分窘迫。再看趙琦沒事人一般。該說說該笑笑,同以往沒啥兩樣。這還倒把王襄弄糊塗了。聽元帥說是她自己有心。那麽自己拒婚莫非說她還不知道?又一想不知道更好,咱們就當沒這迴事。這麽一想心情也坦然了許多。可他想是這麽想,未免盡量躲避,咋也不似從前實惠。再看趙琦心說怪了,嘴上無須細皮嫩肉。明明是個女子之前咋就沒看出來尼?又一想也難怪,自己根本就沒往哪上想。昨天之前還拿她隻當小孩子看待。

    一連幾天躲躲閃閃,趙琦見了是又氣又惱,實在看不過去問;“我說王將軍,一天到晚你累不累。本姑娘視你為知己,你瞧不上也就罷了。男子漢蝟猥瑣瑣不別扭嗎?”王襄聽說一激靈,心說得,鬧半天她啥都知道。知道也好,不妨把話說開。開口道;“小姐,既然隱秘揭穿,不妨打開心扉直言。如是十年前與小姐相遇,王襄怕是求之不得。實在話,王襄眼裏小姐不但貌美聰慧,且又豪爽大度。從心底裏喜歡你。可惜時光推移姻緣錯過。王襄日夜懷念的是荊門山與香溪水,家鄉的二老爹娘。更惦念賢妻愛子在家守望。王襄也終歸要迴到他們身旁。家鄉明月邊關萬裏,小姐可曾為王襄與你自己著想?”“將軍,打開窗戶說亮話。趙琦並非不知將軍乃是有婦之夫。趙琦甘為侍妾所愛隻是人才,不爭名分。得知將軍拒婚別提有多委屈,不知我趙琦那點不好被你輕視。當晚難已入睡,止不住以淚洗麵。本想自己放寬心思,不再與將軍見麵。哪知第二天早飯過後不由自主,頂盔貫甲備馬提槍。等我騎到馬上又有些猶豫。一連上下三次,最終還是忍不住來見你。我知到自己實在離不開將軍,已與將軍結下不解之緣。下決心非你不嫁,從此永遠追隨,任你天涯海角。如此一來明知會被爹娘責怪,趙琦卻不在意。也知道爹娘會憐惜女兒得到原諒。”王襄搖頭歎息一聲說;“多謝小姐深情,隻是王襄決心已定。小姐不退一步,恐怕有誤終身。”趙琦冷冷一笑說;“王襄,你好不近人情。琦兒視你為人才,你卻一竅不通。要知道,身為女兒,即以向你表白心意便再無退路,何況你我行軍路上同吃同住,戰場上你又將我抱在懷中。你隻知大丈夫一諾千金。卻不知女兒把貞潔看的重過我趙琦移誌他人不成?”王襄被趙琦一頓斥責,弄得啞口無言。自己搖搖頭苦苦一笑,覺得趙琦說得有理,可趙琦越是這樣,心裏越覺自己齷齪。恨自己不小心鑄成大錯。要想擺脫恐怕不容易。趙琦卻不然,即以把話說開心情好轉。幹脆把王襄當做丈夫看待,不信你不動心。

    果然是;中華文明深求索,披肝瀝膽偉丈夫。

    有詩單道;

    黃沙莽莽草如煙,烽火漫漫鎖燕然。金戈鐵馬良家子,千裏迴首玉門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巾幗英雄傳二之昭君出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鄒靜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鄒靜波並收藏巾幗英雄傳二之昭君出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