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長壽怎麽就能做到?”張勾問道。
“他當然能夠做到了。一張白紙想怎麽畫就怎麽畫!而且他也不缺銀子。守著那麽大的一個鹽場怎麽會缺銀子?而且這一年來烏骨人兩次南下劫掠的東西到頭來都便宜了他們!長壽現在大把大把花的是大楚國一百多年來的積蓄!”張卯恨恨的說道。
“長壽手下的幾萬流民軍本來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可是這一年多來練的越來越敢搶,越來越能搶,越來越會搶!完全都變成了一群刁民!”張卯說到這裏已經是出離憤怒了。
現在大名府城外的幾萬百姓就是例證。
放在過去,官府欺壓衙役勒索百姓們都會忍。可是現在他們就不忍了,而且還會打上門了。
這是張卯對長壽最不能忍受的。也是他認為長壽比烏骨人還壞的地方。
“我已經命令黃潛善了,絕對不能對這些刁民手軟,也絕對不會對這些刁民妥協!”張勾點頭說道。
張卯卻看著兒子搖搖頭說道:“最好還是不要硬來。軟的不行再用硬的!況且現在我們也沒有用硬的本錢。如果他們把大名府包圍一兩個月,城裏的百姓也要造反了。紳士大戶已經忍受我們和幾千皇族很長時間了,再這樣吃下去,他們也快造反了。”
“父皇的意思是……?”張勾問道。
“盡可能的安撫城外的百姓!能敷衍就敷衍,能騙就騙!然後你馬上登基稱帝帶著人馬離開大名府去江南!”張卯說道。
“可是大哥他……”張勾遲疑的說道。
“他現在還在烏骨人手裏。國不可一日無主!我能夠扶他登上皇位,今天也能扶你登上皇位!”張卯說道。
張勾心裏一陣的激動。盼望已久的那一天終於到了。
“大臣裏麵隻有汪藻還能與長壽說得上話。就派他出去見那些人,問問他們到底有什麽樣的想法。”張卯接著說道。
“是!”張勾向父親施禮然後轉身出去了。
汪藻在建王張勾的下屬裏麵算是操守較好也與長壽來往較多的。
他領命後一個人出城直往圍城百姓安下的大營。
汪藻見過魏三,甚至劉大柱這些人在他見長壽的時候他們也都在場。
黃潛善在城頭上讓士兵們放鐵銃明知道根本打不到百姓可是還是一直放。
與其說是打圍城的百姓還不如說是放響給城裏的太上皇建王和全城的人聽。
砰砰的鐵銃聲響成一片煞是壯觀。光是聽聲音一定是覺得城上的官軍正在與圍城的百姓正在進行殊死交戰。
而且聽見鐵銃的聲勢官軍一定是占據上風。
汪藻就是在鐵銃的響聲中走出城門的。他搖頭歎息走向遠處正在忙碌搭建營帳的百姓們。
“你們魏大老爺在哪裏?太上皇和建王殿下派我見他。”汪藻向正在挖塹壕的百姓問道。
愛民如子的魏大老爺正在埋鍋造飯。由於煙熏火燎魏三一臉黑灰。
“汪大人來了?”魏三抬頭笑著說道。
“正好一會我們大家一起吃飯!”魏三接著說道。
“我就不打擾了。與魏大人談完事情我還要迴去交差。”汪藻推辭說道。
“汪大人是不願意跟我們這些百姓在一起吃飯吧?不要說是你,就是太上皇也與他們圍著一口大鍋在一起吃過飯!”魏三指著旁邊的劉大柱和馬忠德說道。
汪藻驚愕的看著兩個人。
太上皇張卯被混亂的烏骨騎兵擠的掉進壕溝裏。後來長壽命流民軍士兵把他從溝裏救了出來。
當天張卯就在土壘中與長壽和其他流民軍士兵一起圍著一口大鍋吃馬肉。
一開始的時候張卯狼吞虎咽什麽都顧不上。可是吃到一半的時候他抬頭看見和他圍坐在一起的都是一些泥腿子草民頓時覺得憋悶不已。
張卯覺得這件事對他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所以從來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過。自然汪藻也不可能知道。
汪藻看著劉大柱和馬忠德的表情就知道這件事應該是真的。作為一個大臣他理解太上皇張卯的心情和想法。但是就是這些在太上皇張卯眼睛裏的草民把大楚國張氏皇族的幾千人,太上皇張卯和皇太後嬪妃皇子等人統統的從烏骨人手裏救了出來。
可是現在這些人不要說封賞就是一句感激的話都沒有。更嚴重的是居然派人催稅催糧把這些百姓逼著造反了。
想到這裏連汪藻都覺得有些慚愧。
“官軍的鐵銃砰砰作響,既然打的這樣有聲勢還談什麽?接著打下去就完了!”魏三譏諷的說道。
“雖然烏骨人已經敗走了。可是依然虎視眈眈!大家正應該共赴國難同心戮力嘛。”汪藻說道。
“汪大人迴去稟報太上皇和建王,讓他們不用擔心。就說我們隻能在這裏待一個月。一個月以後大家就該迴去收地裏的莊稼裏。”魏三說道。
這句話可把汪藻嚇壞了。不要說一個月,就是半個月大名府裏麵的人就挺不住了。雖然太上皇和建王不至於餓死,可是幾千官軍非餓的造反不可。
大楚國有一句經常用的罵人話:賊配軍!
大楚國雖然優待士人,可是對百姓卻用法嚴苛。大牢裏麵人滿為患,道路上刺字發配者不絕與途。
被發配的囚犯很多都做了去送死的官軍。這樣的士兵怎麽可能有戰鬥力?
更何況建王和太上皇都是兩手空空來到的大名府。他們靠著大名府裏的士紳接濟才活到了現在。
可是現在大名府裏的士紳已經讓幾千大吃大喝的張氏皇族吃的忍無可忍了。
這也是建王調走長壽然後派人催租催糧的原因。
不得已汪藻隻好放低身段拱手對魏三說道:“太上皇和建王愛惜天下百姓。聞饑則悲,聞寒則泣。派我來就是要問問大家有什麽要求的。”
“汪大人說話文縐縐的。大家可能沒有聽懂。我給大家講解一下。他說太上皇和建王聽到百姓們餓肚子沒有衣服穿就心裏難過哭哭啼啼的。是不是這個意思,汪大人?”魏三說道。
“你迴去轉告太上皇和建王,念在百姓們把太上皇皇太後還有那麽多皇子皇族救出來的份兒上,免了河北百姓十年的租稅和勞役。這個要求不過分吧?答應我們這個要求並且讓長壽都總管迴來。我們馬上就迴去!”魏三斬釘截鐵的說道。
“他當然能夠做到了。一張白紙想怎麽畫就怎麽畫!而且他也不缺銀子。守著那麽大的一個鹽場怎麽會缺銀子?而且這一年來烏骨人兩次南下劫掠的東西到頭來都便宜了他們!長壽現在大把大把花的是大楚國一百多年來的積蓄!”張卯恨恨的說道。
“長壽手下的幾萬流民軍本來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可是這一年多來練的越來越敢搶,越來越能搶,越來越會搶!完全都變成了一群刁民!”張卯說到這裏已經是出離憤怒了。
現在大名府城外的幾萬百姓就是例證。
放在過去,官府欺壓衙役勒索百姓們都會忍。可是現在他們就不忍了,而且還會打上門了。
這是張卯對長壽最不能忍受的。也是他認為長壽比烏骨人還壞的地方。
“我已經命令黃潛善了,絕對不能對這些刁民手軟,也絕對不會對這些刁民妥協!”張勾點頭說道。
張卯卻看著兒子搖搖頭說道:“最好還是不要硬來。軟的不行再用硬的!況且現在我們也沒有用硬的本錢。如果他們把大名府包圍一兩個月,城裏的百姓也要造反了。紳士大戶已經忍受我們和幾千皇族很長時間了,再這樣吃下去,他們也快造反了。”
“父皇的意思是……?”張勾問道。
“盡可能的安撫城外的百姓!能敷衍就敷衍,能騙就騙!然後你馬上登基稱帝帶著人馬離開大名府去江南!”張卯說道。
“可是大哥他……”張勾遲疑的說道。
“他現在還在烏骨人手裏。國不可一日無主!我能夠扶他登上皇位,今天也能扶你登上皇位!”張卯說道。
張勾心裏一陣的激動。盼望已久的那一天終於到了。
“大臣裏麵隻有汪藻還能與長壽說得上話。就派他出去見那些人,問問他們到底有什麽樣的想法。”張卯接著說道。
“是!”張勾向父親施禮然後轉身出去了。
汪藻在建王張勾的下屬裏麵算是操守較好也與長壽來往較多的。
他領命後一個人出城直往圍城百姓安下的大營。
汪藻見過魏三,甚至劉大柱這些人在他見長壽的時候他們也都在場。
黃潛善在城頭上讓士兵們放鐵銃明知道根本打不到百姓可是還是一直放。
與其說是打圍城的百姓還不如說是放響給城裏的太上皇建王和全城的人聽。
砰砰的鐵銃聲響成一片煞是壯觀。光是聽聲音一定是覺得城上的官軍正在與圍城的百姓正在進行殊死交戰。
而且聽見鐵銃的聲勢官軍一定是占據上風。
汪藻就是在鐵銃的響聲中走出城門的。他搖頭歎息走向遠處正在忙碌搭建營帳的百姓們。
“你們魏大老爺在哪裏?太上皇和建王殿下派我見他。”汪藻向正在挖塹壕的百姓問道。
愛民如子的魏大老爺正在埋鍋造飯。由於煙熏火燎魏三一臉黑灰。
“汪大人來了?”魏三抬頭笑著說道。
“正好一會我們大家一起吃飯!”魏三接著說道。
“我就不打擾了。與魏大人談完事情我還要迴去交差。”汪藻推辭說道。
“汪大人是不願意跟我們這些百姓在一起吃飯吧?不要說是你,就是太上皇也與他們圍著一口大鍋在一起吃過飯!”魏三指著旁邊的劉大柱和馬忠德說道。
汪藻驚愕的看著兩個人。
太上皇張卯被混亂的烏骨騎兵擠的掉進壕溝裏。後來長壽命流民軍士兵把他從溝裏救了出來。
當天張卯就在土壘中與長壽和其他流民軍士兵一起圍著一口大鍋吃馬肉。
一開始的時候張卯狼吞虎咽什麽都顧不上。可是吃到一半的時候他抬頭看見和他圍坐在一起的都是一些泥腿子草民頓時覺得憋悶不已。
張卯覺得這件事對他來說簡直是奇恥大辱所以從來沒有跟任何人提起過。自然汪藻也不可能知道。
汪藻看著劉大柱和馬忠德的表情就知道這件事應該是真的。作為一個大臣他理解太上皇張卯的心情和想法。但是就是這些在太上皇張卯眼睛裏的草民把大楚國張氏皇族的幾千人,太上皇張卯和皇太後嬪妃皇子等人統統的從烏骨人手裏救了出來。
可是現在這些人不要說封賞就是一句感激的話都沒有。更嚴重的是居然派人催稅催糧把這些百姓逼著造反了。
想到這裏連汪藻都覺得有些慚愧。
“官軍的鐵銃砰砰作響,既然打的這樣有聲勢還談什麽?接著打下去就完了!”魏三譏諷的說道。
“雖然烏骨人已經敗走了。可是依然虎視眈眈!大家正應該共赴國難同心戮力嘛。”汪藻說道。
“汪大人迴去稟報太上皇和建王,讓他們不用擔心。就說我們隻能在這裏待一個月。一個月以後大家就該迴去收地裏的莊稼裏。”魏三說道。
這句話可把汪藻嚇壞了。不要說一個月,就是半個月大名府裏麵的人就挺不住了。雖然太上皇和建王不至於餓死,可是幾千官軍非餓的造反不可。
大楚國有一句經常用的罵人話:賊配軍!
大楚國雖然優待士人,可是對百姓卻用法嚴苛。大牢裏麵人滿為患,道路上刺字發配者不絕與途。
被發配的囚犯很多都做了去送死的官軍。這樣的士兵怎麽可能有戰鬥力?
更何況建王和太上皇都是兩手空空來到的大名府。他們靠著大名府裏的士紳接濟才活到了現在。
可是現在大名府裏的士紳已經讓幾千大吃大喝的張氏皇族吃的忍無可忍了。
這也是建王調走長壽然後派人催租催糧的原因。
不得已汪藻隻好放低身段拱手對魏三說道:“太上皇和建王愛惜天下百姓。聞饑則悲,聞寒則泣。派我來就是要問問大家有什麽要求的。”
“汪大人說話文縐縐的。大家可能沒有聽懂。我給大家講解一下。他說太上皇和建王聽到百姓們餓肚子沒有衣服穿就心裏難過哭哭啼啼的。是不是這個意思,汪大人?”魏三說道。
“你迴去轉告太上皇和建王,念在百姓們把太上皇皇太後還有那麽多皇子皇族救出來的份兒上,免了河北百姓十年的租稅和勞役。這個要求不過分吧?答應我們這個要求並且讓長壽都總管迴來。我們馬上就迴去!”魏三斬釘截鐵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