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骨人也知道自己在禮儀和典章製度方麵遠遠不如大楚國。所以他們在這些方麵急迫的向大楚學習。
阿懶運往上京的這些法器和禮器還有觀星儀對烏骨人來說很重要。特別是對急於要建立大趙國朝廷禮儀樹立君主的威信的烏力合至關重要。
烏力合想要建立的是像大楚國那樣皇帝一言九鼎父子相繼的製度。而不是像過去烏骨人那樣,凡是決定大事都需要族中有威望的人共同協商。
烏力合更要改變的是烏骨人兄終弟及的傳統,改為父死子繼。這樣,下一代烏骨皇帝就應該從烏力合眾多的兒子中挑選了。
所以斜也才會秘密派親信到大名府報信讓長壽和小蝶把這批東西劫下來。
“肖先生就坐鎮大名府,我和小蝶帶領一千流民軍和兩千鹽民去攔截阿懶。留三千鹽民幫你守城。”長壽說道。
“就帶著三千人去夠嗎?那可是五千烏骨騎兵!”曾紀厚擔心的問道。
“現在是三千人。走在路上慢慢的人就多了。”長壽答道。
說完這句話長壽就出去準備了。時間緊急必須盡快的出發。
看著既擔心又迷惑的曾紀厚,肖嚴笑著說道:“這一批烏骨人除了運送書籍和禮器,他們隨身都攜帶著大量財物。不知道有多少鹽民想去又不可得。鹽山附近各縣的百姓也會蜂擁而至的。”
“那些百姓就不怕烏骨人?”曾紀厚吃驚的問道。
“怕什麽?鹽山附近的百姓是大楚國最彪悍的百姓。”肖嚴答道。
長壽隻帶兩千鹽民去攔截烏骨人,留下三千人看守大名府的決定引起了鹽民的劇烈反彈。
他們都願意去攔截烏骨人而不願意留下來守城。
鹽民們幾次與烏骨人交手從心理上根本就不懼怕烏骨人。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知道,一個個烏骨士兵就是一個個能夠移動的寶藏!如果殺一個烏骨士兵,從他身上得到的財富很可能讓他們一輩子都不用再去曬鹽了。
用那些財富種地蓋房子取媳婦生兒育女從此過上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
在這樣巨大的誘惑麵前,冒一些風險又算什麽?
他們可不是打一次就敗一次的大楚國軍隊。烏骨大軍幾次在他們麵前倉皇逃竄過。
所以說去跟烏骨人拚一場然後帶著財富迴來還是很有勝算的。
五千鹽民都知道的事情就沒有秘密可言了。很快大名府裏都在流傳長壽都總管要帶領三千人馬去攔截北上的烏骨大軍解救被烏骨人押往北方的皇上和太上皇!
幾萬甚至是十幾萬大楚國軍隊在烏骨人麵前都丟盔卸甲嚇得倉皇逃竄,可是長壽都總管居然敢帶著三千百姓去解救皇上和太上皇。這是何等的勇氣啊!
大名府裏大楚國的遺老遺少們私下裏議論紛紛。有人感歎長壽的勇氣,有人嘲笑長壽魯莽。
不過他們都不得不承認,大楚國由仕途一步步升上來的被朝廷優厚俸祿喂養出來的官員沒有一個能夠像長壽這樣。
建王張勾和汪藻耿南仲也都聽見了這個消息。
三個人立即陷入到了無比尷尬之中。
從心裏上說,三個人都不相信長壽能夠從烏骨人手裏把皇帝陛下和太上皇救出來。可是什麽事情都有一個萬一,如果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真把皇帝陛下救出來怎麽辦?
如果他把皇帝陛下帶到大名府,那麽他們這三個野心勃勃的亂臣賊子是馬上逃跑還是立即自盡謝罪?
可是不讓長壽都總管去解救皇帝陛下的話又根本說不出口。
從公上說,張卯和張行是大楚國的太上皇和皇上。作為臣子去解救他們應該毫不猶豫而且是萬死不辭。
從私上說,張卯和張行是建王張勾的父親和兄長。張勾同樣不應該阻止別人去救,而且自己應該衝在最前麵。
可是張勾心裏最不希望他的父親和兄長脫離險境。隻有這樣自己的黃粱美夢才能繼續做下去。
沉默了很久很久張勾突然哽咽著說道:“昨天夜裏我夢見兄長殷切的問我冷不冷,然後把一件衣服披在我的身上。”
耿南仲反應最快,他馬上麵露驚喜的說道:“恭喜殿下,賀喜殿下!這可是一個吉兆啊!這是皇帝陛下要傳位給您的預兆!”
汪藻與耿南仲不同的是在朝廷裏的時候官聲並不差。而且他與肖嚴也沒有矛盾。幾次見過長壽的時候相處的還算是愉快。
所以汪藻終於下定決心般的說道:“我再去見長壽都總管和肖嚴一次!”
張勾急忙說道:“見到長壽都總管和肖大人後告訴他們,板蕩識忠臣!長壽都總管真是忠勇可嘉!將來他一定能夠成為大楚國的柱石!”
這句話裏隱含著張勾對長壽的封官許願。
耿南仲接口說道:“朝廷其他的幾路總管都是三品和四品官。過幾天做一套三品官的官府和印信給長壽都總管。還有,趕製一套三品誥命夫人的鳳冠霞帔送給那個從烏骨逃出來的公主。”
張勾聽得連連點頭稱讚耿南仲想的周到。
於是汪藻帶著張勾的一大堆承諾去見長壽。
“我不是去解救皇帝陛下和太上皇。我隻是攔截烏骨人運送書籍和禮器法器的車隊。”長壽對汪藻解釋道。
汪藻滿心狐疑的看著長壽。
“果然不是為了救人就沒有必要去了嘛。讓這些百姓去麵對烏骨鐵騎建王殿下於心不忍啊。”汪藻說道。
坐在一旁的肖嚴臉上露出笑意。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為了百姓的生命,汪藻汪大人連大楚國朝廷祭祀列祖列宗的禮器和法器都不要了。真是愛民如子啊。
汪藻的臉上也不由得一陣滾燙。
長壽也清楚建王張勾和汪藻心裏想的是什麽。他們為什麽不願意讓自己去攔截烏骨人。
“這一次我的確是為了那些書籍去的。皇帝陛下和太上皇現在應該還在京城。如果汪大人不相信可以與我們一起去。我保證汪大人的安全。”長壽說道。
這種情況下如果是耿南仲一定找借口推辭不去。可是汪藻沉思片刻點頭答應道:“好,我願意跟長壽都總管一起去把那些禮器和法器搶迴來!”
阿懶運往上京的這些法器和禮器還有觀星儀對烏骨人來說很重要。特別是對急於要建立大趙國朝廷禮儀樹立君主的威信的烏力合至關重要。
烏力合想要建立的是像大楚國那樣皇帝一言九鼎父子相繼的製度。而不是像過去烏骨人那樣,凡是決定大事都需要族中有威望的人共同協商。
烏力合更要改變的是烏骨人兄終弟及的傳統,改為父死子繼。這樣,下一代烏骨皇帝就應該從烏力合眾多的兒子中挑選了。
所以斜也才會秘密派親信到大名府報信讓長壽和小蝶把這批東西劫下來。
“肖先生就坐鎮大名府,我和小蝶帶領一千流民軍和兩千鹽民去攔截阿懶。留三千鹽民幫你守城。”長壽說道。
“就帶著三千人去夠嗎?那可是五千烏骨騎兵!”曾紀厚擔心的問道。
“現在是三千人。走在路上慢慢的人就多了。”長壽答道。
說完這句話長壽就出去準備了。時間緊急必須盡快的出發。
看著既擔心又迷惑的曾紀厚,肖嚴笑著說道:“這一批烏骨人除了運送書籍和禮器,他們隨身都攜帶著大量財物。不知道有多少鹽民想去又不可得。鹽山附近各縣的百姓也會蜂擁而至的。”
“那些百姓就不怕烏骨人?”曾紀厚吃驚的問道。
“怕什麽?鹽山附近的百姓是大楚國最彪悍的百姓。”肖嚴答道。
長壽隻帶兩千鹽民去攔截烏骨人,留下三千人看守大名府的決定引起了鹽民的劇烈反彈。
他們都願意去攔截烏骨人而不願意留下來守城。
鹽民們幾次與烏骨人交手從心理上根本就不懼怕烏骨人。
更重要的是他們都知道,一個個烏骨士兵就是一個個能夠移動的寶藏!如果殺一個烏骨士兵,從他身上得到的財富很可能讓他們一輩子都不用再去曬鹽了。
用那些財富種地蓋房子取媳婦生兒育女從此過上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
在這樣巨大的誘惑麵前,冒一些風險又算什麽?
他們可不是打一次就敗一次的大楚國軍隊。烏骨大軍幾次在他們麵前倉皇逃竄過。
所以說去跟烏骨人拚一場然後帶著財富迴來還是很有勝算的。
五千鹽民都知道的事情就沒有秘密可言了。很快大名府裏都在流傳長壽都總管要帶領三千人馬去攔截北上的烏骨大軍解救被烏骨人押往北方的皇上和太上皇!
幾萬甚至是十幾萬大楚國軍隊在烏骨人麵前都丟盔卸甲嚇得倉皇逃竄,可是長壽都總管居然敢帶著三千百姓去解救皇上和太上皇。這是何等的勇氣啊!
大名府裏大楚國的遺老遺少們私下裏議論紛紛。有人感歎長壽的勇氣,有人嘲笑長壽魯莽。
不過他們都不得不承認,大楚國由仕途一步步升上來的被朝廷優厚俸祿喂養出來的官員沒有一個能夠像長壽這樣。
建王張勾和汪藻耿南仲也都聽見了這個消息。
三個人立即陷入到了無比尷尬之中。
從心裏上說,三個人都不相信長壽能夠從烏骨人手裏把皇帝陛下和太上皇救出來。可是什麽事情都有一個萬一,如果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小子真把皇帝陛下救出來怎麽辦?
如果他把皇帝陛下帶到大名府,那麽他們這三個野心勃勃的亂臣賊子是馬上逃跑還是立即自盡謝罪?
可是不讓長壽都總管去解救皇帝陛下的話又根本說不出口。
從公上說,張卯和張行是大楚國的太上皇和皇上。作為臣子去解救他們應該毫不猶豫而且是萬死不辭。
從私上說,張卯和張行是建王張勾的父親和兄長。張勾同樣不應該阻止別人去救,而且自己應該衝在最前麵。
可是張勾心裏最不希望他的父親和兄長脫離險境。隻有這樣自己的黃粱美夢才能繼續做下去。
沉默了很久很久張勾突然哽咽著說道:“昨天夜裏我夢見兄長殷切的問我冷不冷,然後把一件衣服披在我的身上。”
耿南仲反應最快,他馬上麵露驚喜的說道:“恭喜殿下,賀喜殿下!這可是一個吉兆啊!這是皇帝陛下要傳位給您的預兆!”
汪藻與耿南仲不同的是在朝廷裏的時候官聲並不差。而且他與肖嚴也沒有矛盾。幾次見過長壽的時候相處的還算是愉快。
所以汪藻終於下定決心般的說道:“我再去見長壽都總管和肖嚴一次!”
張勾急忙說道:“見到長壽都總管和肖大人後告訴他們,板蕩識忠臣!長壽都總管真是忠勇可嘉!將來他一定能夠成為大楚國的柱石!”
這句話裏隱含著張勾對長壽的封官許願。
耿南仲接口說道:“朝廷其他的幾路總管都是三品和四品官。過幾天做一套三品官的官府和印信給長壽都總管。還有,趕製一套三品誥命夫人的鳳冠霞帔送給那個從烏骨逃出來的公主。”
張勾聽得連連點頭稱讚耿南仲想的周到。
於是汪藻帶著張勾的一大堆承諾去見長壽。
“我不是去解救皇帝陛下和太上皇。我隻是攔截烏骨人運送書籍和禮器法器的車隊。”長壽對汪藻解釋道。
汪藻滿心狐疑的看著長壽。
“果然不是為了救人就沒有必要去了嘛。讓這些百姓去麵對烏骨鐵騎建王殿下於心不忍啊。”汪藻說道。
坐在一旁的肖嚴臉上露出笑意。國之大事在祀在戎。為了百姓的生命,汪藻汪大人連大楚國朝廷祭祀列祖列宗的禮器和法器都不要了。真是愛民如子啊。
汪藻的臉上也不由得一陣滾燙。
長壽也清楚建王張勾和汪藻心裏想的是什麽。他們為什麽不願意讓自己去攔截烏骨人。
“這一次我的確是為了那些書籍去的。皇帝陛下和太上皇現在應該還在京城。如果汪大人不相信可以與我們一起去。我保證汪大人的安全。”長壽說道。
這種情況下如果是耿南仲一定找借口推辭不去。可是汪藻沉思片刻點頭答應道:“好,我願意跟長壽都總管一起去把那些禮器和法器搶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