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王朝當年也像今天的烏骨人一樣縱橫萬裏人人悍勇。就是女人也敢上馬殺敵。我不是漢人,我們蕭家在青白王朝也是烜赫一時的世家望族。祖上出過很多英雄人物。可是後來卻一代不如一代的衰落了。”蕭明衍歎氣說道。
“我爺爺蕭失達魯原來是青白王朝有名的將軍。我父親就不如我爺爺,當年總被爺爺他老人家罵。到了我這一輩就更差了,我連馬都騎不好。整天就喜歡作一些風花雪月的詩,隻是比青白王朝的那些肉林酒海眠花宿柳,隻知道醉生夢死的公子哥強一點罷了。從這一點上來說,青白王朝的覆滅一點都不冤。”蕭明衍接著說道。
長壽聞著蕭明衍身上散發出來的汗味說道:“就憑著你身上的酸臭味,你的將來就不會差。”
“借你吉言,都總管大人。”蕭明衍裝成一本正經的說道。
長壽拍著蕭明衍的肩膀板著臉說道:“年輕人好好幹,前程遠大呀!”
蕭明衍看向西麵的道路問道:“宋啟明已經迴去這麽長時間了,按說河間府的流民軍早就應該出發到這裏了。現在可是他們缺糧少鹽的。怎麽到現在都沒有來?不會是他們兩個在迴去的路上出了什麽意外吧?”
“聽說你占卜很厲害。要不你就占卜一次算了。”蕭明衍對長壽說道。
長壽馬上搖頭:“卜人生死,不吉!”
他的手指了指天空的東方又指了指天空的西方說道:“要怪就怪他的名字取的不好。”
“《詩經》裏說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太白金星早晨的時候出現在東方叫啟明,傍晚出現在西方叫長庚。河間府在西麵,鹽山在東麵,宋啟明迴河間府不就是夕陽西下嗎?大大的不吉利啊。”長壽搖頭晃腦的說道。
蕭明衍怔怔的看著長壽。剛才長壽作詩連打油詩都不是而且內容粗俗。可是現在又一本正經的講起《詩經》來了。
看樣子長壽很明顯是在開玩笑胡說,可是蕭明衍心裏卻不敢確定。
蕭明衍正在發愣的時候,鄭三坨從遠處氣喘籲籲的跑過來。
“有幾個盜匪餓急了跑到村民家裏搶吃的東西,被村民用鐵銃轟死兩個,其他幾個受傷的都被抓住了。我一拷問才知道他們都是從河間府裏逃出來的流民軍!”鄭三坨向長壽說道。
長壽霍然站起說道:“看來河間府裏麵真的出大事了。我跟著鄭三坨去看那幾個流民軍士兵,你快一點迴縣城然後派人四處通知村民小心匪徒來襲。”
說完這句話長壽就跟著鄭三坨走了。蕭明衍也急忙向縣城奔去。
兩個死了的流民軍士兵把鐵銃打的腸穿肚爛的。另外有七個人被綁縛著躺在地上。
看樣子他們隻被少數幾粒鉛沙波及到了身體並無大礙。
二三十個村民瞪著眼睛虎視眈眈的看著他們。
長壽和鄭三坨走到近前仔細端詳這七個人。每一個都是身體虛弱麵黃肌瘦的樣子。
看來宋啟明說的是真的,河間府裏的流民軍已經忍饑挨餓很長時間了。
長壽從這七個人來挑出一個十四五歲的。這幾個人裏數他年紀最小。
“把他帶到遠一點的地方我要問話。讓村民拿一點吃的來。”長壽對鄭三坨說道。
幾個村民把那個少年拖到幾十米外的一顆樹下。一個農婦端來一碗粥來。
長壽捧著碗蹲下湊到少年的嘴邊。
那個少年微微抬頭如饑似渴的喝起粥來。
可是長壽隻讓他喝了幾口就把碗挪開了。
“我問完話再喝那半碗。想吃飽也可以。”長壽說道。
“宋啟明宋先生他現在怎麽樣了?”長壽話題一轉問道。
“你認識那個姓宋的?他已經死了,還有那個瞎女人也死了。沒有他們的死,我們還跑不出來。”少年吃驚的答道。
“他們是怎麽死的?你慢慢跟我好好說說。”長壽平靜的說道。
“我也是聽來的。都是從上麵頭領嘴裏一傳十,十傳百聽到的。”少年答道。
“姓宋的和瞎眼婆娘勾結鹽山的人被楊大頭領知道了在酒宴上突然發難殺了。不過聽說楊大頭領也受了傷隻能在宮裏靜養。”少年接著說道。
“那你們是怎麽出城的?不是說楊袞嚴令不準出城嗎?”長壽問道。
“這位大哥,這些事情你都知道?不過那些都是以前的事情了,以前是楊大頭領派他的貼心人把守城門,其他人想要出城也出不去。自從楊大頭領受傷後就把他的所有親信人馬都調去守宮城,讓其他頭領把守城門。結果那些頭領怕楊大頭領對他們下手就打開城門帶著我們跑了。”少年答道。
“那麽現在河間府裏還有多少人?”長壽接著問。
“還有四五千人。他們都是楊大頭領的死忠,守著糧倉內庫和宮城。楊大頭領現在就靠他們來保命了。”少年答道。
長壽陷入了沉思。他覺得從少年的嘴裏再也不會問出更多的東西了。
說宋啟明與鹽山勾結明顯不是真的。長壽也猜不猜楊袞要殺宋啟明和花夜叉的原因。
不過楊袞讓所有親信部下守住宮城明顯是在自保。他現在應該是誰都不肯信任了。
長壽不知道的是這麽多流民軍士兵之所以能夠逃出河間府也是楊袞有意這麽做的。
城裏的糧食本來就不多了。與其養著兩三萬與他離心離德的嘴不如給這些人一個逃出河間府的機會。這樣,他和四五千忠心耿耿的部下守住糧庫裏的糧食和內庫裏的金銀財寶反而能堅守的時間更長一些。
現在逃出河間府的兩三萬流民軍散兵遊勇正像沒有頭的蒼蠅似的向東向西和向南亂跑。
北麵是烏骨人的地盤,這些流民軍士兵應該是不敢去的。
“把這幾個人送到樂雲縣城。然後你帶幾個人去找廖超廖大府尹。讓他派人在治下的幾個縣拉網抓人。我馬上迴鹽山帶著鹽山城裏的幾千人馬上去支援他。”長壽對鄭三坨說道。
“我爺爺蕭失達魯原來是青白王朝有名的將軍。我父親就不如我爺爺,當年總被爺爺他老人家罵。到了我這一輩就更差了,我連馬都騎不好。整天就喜歡作一些風花雪月的詩,隻是比青白王朝的那些肉林酒海眠花宿柳,隻知道醉生夢死的公子哥強一點罷了。從這一點上來說,青白王朝的覆滅一點都不冤。”蕭明衍接著說道。
長壽聞著蕭明衍身上散發出來的汗味說道:“就憑著你身上的酸臭味,你的將來就不會差。”
“借你吉言,都總管大人。”蕭明衍裝成一本正經的說道。
長壽拍著蕭明衍的肩膀板著臉說道:“年輕人好好幹,前程遠大呀!”
蕭明衍看向西麵的道路問道:“宋啟明已經迴去這麽長時間了,按說河間府的流民軍早就應該出發到這裏了。現在可是他們缺糧少鹽的。怎麽到現在都沒有來?不會是他們兩個在迴去的路上出了什麽意外吧?”
“聽說你占卜很厲害。要不你就占卜一次算了。”蕭明衍對長壽說道。
長壽馬上搖頭:“卜人生死,不吉!”
他的手指了指天空的東方又指了指天空的西方說道:“要怪就怪他的名字取的不好。”
“《詩經》裏說東有啟明,西有長庚。太白金星早晨的時候出現在東方叫啟明,傍晚出現在西方叫長庚。河間府在西麵,鹽山在東麵,宋啟明迴河間府不就是夕陽西下嗎?大大的不吉利啊。”長壽搖頭晃腦的說道。
蕭明衍怔怔的看著長壽。剛才長壽作詩連打油詩都不是而且內容粗俗。可是現在又一本正經的講起《詩經》來了。
看樣子長壽很明顯是在開玩笑胡說,可是蕭明衍心裏卻不敢確定。
蕭明衍正在發愣的時候,鄭三坨從遠處氣喘籲籲的跑過來。
“有幾個盜匪餓急了跑到村民家裏搶吃的東西,被村民用鐵銃轟死兩個,其他幾個受傷的都被抓住了。我一拷問才知道他們都是從河間府裏逃出來的流民軍!”鄭三坨向長壽說道。
長壽霍然站起說道:“看來河間府裏麵真的出大事了。我跟著鄭三坨去看那幾個流民軍士兵,你快一點迴縣城然後派人四處通知村民小心匪徒來襲。”
說完這句話長壽就跟著鄭三坨走了。蕭明衍也急忙向縣城奔去。
兩個死了的流民軍士兵把鐵銃打的腸穿肚爛的。另外有七個人被綁縛著躺在地上。
看樣子他們隻被少數幾粒鉛沙波及到了身體並無大礙。
二三十個村民瞪著眼睛虎視眈眈的看著他們。
長壽和鄭三坨走到近前仔細端詳這七個人。每一個都是身體虛弱麵黃肌瘦的樣子。
看來宋啟明說的是真的,河間府裏的流民軍已經忍饑挨餓很長時間了。
長壽從這七個人來挑出一個十四五歲的。這幾個人裏數他年紀最小。
“把他帶到遠一點的地方我要問話。讓村民拿一點吃的來。”長壽對鄭三坨說道。
幾個村民把那個少年拖到幾十米外的一顆樹下。一個農婦端來一碗粥來。
長壽捧著碗蹲下湊到少年的嘴邊。
那個少年微微抬頭如饑似渴的喝起粥來。
可是長壽隻讓他喝了幾口就把碗挪開了。
“我問完話再喝那半碗。想吃飽也可以。”長壽說道。
“宋啟明宋先生他現在怎麽樣了?”長壽話題一轉問道。
“你認識那個姓宋的?他已經死了,還有那個瞎女人也死了。沒有他們的死,我們還跑不出來。”少年吃驚的答道。
“他們是怎麽死的?你慢慢跟我好好說說。”長壽平靜的說道。
“我也是聽來的。都是從上麵頭領嘴裏一傳十,十傳百聽到的。”少年答道。
“姓宋的和瞎眼婆娘勾結鹽山的人被楊大頭領知道了在酒宴上突然發難殺了。不過聽說楊大頭領也受了傷隻能在宮裏靜養。”少年接著說道。
“那你們是怎麽出城的?不是說楊袞嚴令不準出城嗎?”長壽問道。
“這位大哥,這些事情你都知道?不過那些都是以前的事情了,以前是楊大頭領派他的貼心人把守城門,其他人想要出城也出不去。自從楊大頭領受傷後就把他的所有親信人馬都調去守宮城,讓其他頭領把守城門。結果那些頭領怕楊大頭領對他們下手就打開城門帶著我們跑了。”少年答道。
“那麽現在河間府裏還有多少人?”長壽接著問。
“還有四五千人。他們都是楊大頭領的死忠,守著糧倉內庫和宮城。楊大頭領現在就靠他們來保命了。”少年答道。
長壽陷入了沉思。他覺得從少年的嘴裏再也不會問出更多的東西了。
說宋啟明與鹽山勾結明顯不是真的。長壽也猜不猜楊袞要殺宋啟明和花夜叉的原因。
不過楊袞讓所有親信部下守住宮城明顯是在自保。他現在應該是誰都不肯信任了。
長壽不知道的是這麽多流民軍士兵之所以能夠逃出河間府也是楊袞有意這麽做的。
城裏的糧食本來就不多了。與其養著兩三萬與他離心離德的嘴不如給這些人一個逃出河間府的機會。這樣,他和四五千忠心耿耿的部下守住糧庫裏的糧食和內庫裏的金銀財寶反而能堅守的時間更長一些。
現在逃出河間府的兩三萬流民軍散兵遊勇正像沒有頭的蒼蠅似的向東向西和向南亂跑。
北麵是烏骨人的地盤,這些流民軍士兵應該是不敢去的。
“把這幾個人送到樂雲縣城。然後你帶幾個人去找廖超廖大府尹。讓他派人在治下的幾個縣拉網抓人。我馬上迴鹽山帶著鹽山城裏的幾千人馬上去支援他。”長壽對鄭三坨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