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通古氣唿唿的走出皇宮。他麵見皇上一個時辰都在勸說盡快收兵修整以利於秋後再一次南下。


    可是烏力合卻不為所動。


    張通古越來越覺得烏力合不像剛剛登上皇位時那樣對他們這些文臣言聽計從了。


    剛剛走出去沒有多遠張通古就看見一個下人向他快步走過來。


    張通古驟然色變驚聲問道:“是劉大人大限將至了嗎?”剛說完又馬上覺得自己一時失言,話說的欠妥。


    “我們家老爺前些天病體沉重,大家私底下都覺得他老人家捱不過去了。可是今天早上卻覺得他精神漸旺,像是大病初愈的樣子。”下人一臉喜色的答道。


    站在張通古麵前的人是中書門下平章事劉彥宗府上的下人。前些天劉彥宗重病不起,陛下屢次派太醫診治卻不見效果。私底下大家都認為劉大人扛不過這個春天了。


    最難過的就是張通古這些與劉彥宗一樣從青白王朝投降過來的大臣。他們像是要失去主心骨一樣。


    “知道張大人進宮了,劉大人讓小人在這裏等張大人。劉大人說請張大人出宮後去府上一趟,他有話要對你說。”下人恭恭敬敬的說道。


    張通古當下二話不說打馬直奔劉府而去。


    劉彥宗果然像下人說的比前幾天氣色好很多。現在已經能斜依在榻上了。


    “劉大人,你果然大好了!”張通古驚喜的說道。


    劉彥宗隻是麵帶微笑的看著眼前小自己二十多歲的年輕人。


    “你們都出去吧,我有幾句話對張大人說。”劉彥宗對服侍自己的下人說道。


    看著房間裏隻剩下兩個人,劉彥宗問道:“今天你又在陛下那裏碰了一鼻子灰?”


    張通古的神情馬上由驚喜變成慍怒:“陛下現在越來越聽不進去話了。”


    “你錯了,陛下其實已經聽進去了。他現在隻是發脾氣而已。”劉彥宗說道。


    看著一臉錯愕的張通古,劉彥宗接著說道:“其實陛下心裏已經同意盡快撤兵了,現在隻是需要一個台階而已。我已經寫好了勸陛下撤兵的奏折明天就送上去。”


    “劉大人還沒有說陛下為什麽不聽我的話的原因?陛下為什麽發脾氣?”張通古不解的問道。


    劉彥宗微笑著答道:“烏骨人都是馬上起家不通文墨。現在朝堂上站著的文臣都是從青白王朝投降過來的。這幾年來都是我們說什麽,太祖和今天的皇上就做什麽。你有沒有設身處地的想一想他們的心情?他們心裏對我們早就已經不滿了。”


    聽到這裏,張通古不由得打了一個冷戰。


    “將來局麵安定的時候,或者是再有其他文人進入大趙國朝堂的時候就是兔死狗烹之時!攻占燕山府後不是有好幾個原來大楚國的大臣得到重用了嗎?”劉彥宗冷冷的說道。


    “那,那應該怎麽辦?”張通古有些結巴的問道。


    “那還用說?自然是拋光養誨了。你以後要多順著陛下說話,跟要與朝廷裏的烏骨大臣搞好關係。記住,要拿出謙卑的態度來!”劉彥宗叮囑道。


    “好,我迴去跟其他青白王朝投靠過來的大臣也這麽說。”張通古點頭說道。


    “不要!不要跟他們說!總是要有人去死的。能不能逃過這一劫就看他們自己的造化了。你以後要和那些青白王朝投降過來的大臣保持距離,要去親近烏骨大臣!”劉彥宗有些氣惱的說道。話已經說到這個份兒上了,張通古這小子還沒有完全聽懂。


    張通古現在是完全聽明白了。這是劉大人告訴自己一個人的活命法門。


    張通古感動得哽咽了。


    “劉大人,那你該怎麽辦?”張通古問道。


    “我怎麽辦?我一個將死之人,陛下看在我為大趙立過功勞的份兒上是不會為難我的子孫後代的。”劉彥宗淡淡的答道。


    張通古目瞪口呆的看著精神健旺的劉彥宗。


    “你看我是不是精神好多了?這隻不過是迴光返照而已!我的大限馬上就要到了。臨時之前囑咐你兩句罷了。”劉彥宗含笑說道。


    “劉大人,劉大人……”張通古淚水橫流。


    “我劉家起於河北。從唐德宗年間的盧龍節度使劉怦算起已經榮華富貴多少年了?不知道子孫後代還有多少年好日子過。”劉彥宗歎氣說道。


    這樣算起來,劉彥宗家為了保住自家的榮華富貴,這三百年間不知道改換了多少個門庭投靠了多少新主人。


    張通古情緒複雜的離開了劉府。他心裏既哀傷又不舍還有震驚。


    臨別時劉彥宗說的最後一句話是:“誰是大趙下一代皇帝是他們自己的事。千萬不要參和進去!你曾經出使大楚時態度強硬,這很好!以後還要更加強硬一點!畢竟我們還是漢人,烏骨人對我們還是懷有戒心的。”


    當天夜裏,一個太監慌慌張張的直奔烏力合的寢宮。


    被叫醒的烏力合一臉的惱怒。


    “陛下,中書門下平章事給事中劉彥宗大人沒了。”太監手捧一份奏折稟報道。


    第二天,烏力合下了三道聖旨。第一道聖旨,封死去的劉彥宗為鄆王。第二道聖旨命令在河北圍攻真定府的大軍北撤。第三道聖旨錯朝七日。


    粘莫胡接到撤兵的聖旨時正在為要不要給斜也派援兵而苦惱。


    如果不派援兵,那麽在樂雲損失千人騎兵卻不報仇的責任就要歸於自己身上。如果派兵,他又實在派不出來。除非他從真定府撤圍。


    這些天粘莫胡對大楚國派來勸降的大臣袁榷破口大罵甚至威脅要把他千刀萬剮了。


    被嚇破膽的袁榷每天跑到真定府城下痛哭流涕的苦苦哀求,可是真定府裏的石再亮隻當做沒有聽見。


    粘莫胡接到聖旨後馬上變得一身輕鬆。現在終於可以名正言順的迴北方了。


    否則他對皇上的親弟弟斜也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馬上派人到鹽山傳令給斜也,陛下下旨命令即刻撤兵北上。”粘莫胡大聲說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騎驢仗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穩定平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穩定平衡並收藏騎驢仗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