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冕和肖嚴兩個人正在議事的時候,肖嚴的家人卻匆匆忙忙的走進來。
按說這是不合禮法規矩的。可是看見家人慌張的樣子,肖嚴把已經到了嘴邊嗬斥的話咽迴去了。
“老爺,太上皇和皇後嬪妃還有諸位皇子沒有出嫁的公主乘船出水門向南去了。”肖嚴的家人說道。
一時間肖嚴和吳冕都說不出話來。
國難當頭皇帝居然帶頭逃走了。這讓百姓和守城的官軍怎麽看?京城還怎麽堅守?
可是自己的父親要逃命,剛剛登上皇位的張行一定不會阻攔。
“還有誰跟著太上皇出城了?”肖嚴問道。
“前前後後有幾十條船。聽說蔡太師帶著全家和佟大人也都跟著走了。”家人答道。
蔡太師和佟貫都是張卯的寵臣。現在新皇帝已經登基,他們兩個為虎作倀這麽多年隻有跟在老皇帝身邊才最安全。
“這一次陛下痛下決心設立四路都總管統領天下兵馬。事得專製,財得通用,官得辟置,兵得誅賞。並且命令他們帶兵進京勤王。京城之圍很快就可以解除了。”吳冕對肖嚴安慰道。
“就怕他們懼怕烏骨人而畏縮不前。”肖嚴擔心的說道。
南路都總管張叔夜已經帶著三萬人馬從鄧州出發了。八百裏路程半個月之內就會抵達京城。”吳冕說道。
張叔夜平定水泊梁山之亂後又先後兩次平定造反,殺盜匪數千人。
烏骨人剛剛南下的時候,張叔夜就上書請命出兵截斷烏骨人的後路,不過被朝廷拒絕了。
這一次勤王也數他來的最快。
“燕雲諸州得而複失。大楚國的屏障又沒有了。以後烏骨人從燕山府南下更加便利。陛下希望你現在就去真定府,有什麽條件都可以談嘛。”吳冕說道。
“好,國難當頭我願意走一趟!”肖嚴慷慨的答道。
“不過我北上必然路過相州和刑州。朝廷對郭藥師和張令徽是什麽看法?”肖嚴又問。
“如果他們也能抵抗烏骨人。那麽就讓他們在那裏待著好了。朝廷現在也是鞭長莫及啊。”吳冕答道。
朝廷現在也顧不上郭藥師張令徽這兩個人了。隻能等到烏骨人退兵以後再說。
第二天肖嚴帶著兩個家人就上路了。
為了避開烏骨人,他先是向東走了很遠才北上渡過祖龍河向真定府發向而去。
當肖嚴向真定府進發的時候,長壽正踏上東去鹽山的道路。
張令徽的副將唿延峰臨走之前放了一把大火把烏骨人的糧食輜重和營帳燒了很多。
烏骨人實在堅持不下去了隻能向北撤退。真定府之圍旋即解除。
長壽放心不下鹽山的小蝶馬上從真定府出發去鹽山。
他本來打算就一個人走,可是那個在真定府守城的時候奮勇殺敵的絡腮胡子大漢卻自告奮勇護送他去鹽山。
兩個人走了三天來到一處滿地狼藉的地方。臨時搭起來的簡易營寨裏倒歪斜,不遠處還有一個巨大的土堆。土堆上一根旗杆上綁著花花綠綠的布條。
長壽在真定府城下就見過兩個這樣的土堆。烏骨人挖了兩個巨大的坑把死去的烏骨人都像這樣埋在裏麵。
看來烏骨人在這裏又死了不少的人。
長壽不知道的是,這裏就是張令徽帶領五千常勝軍夜襲蒲魯虎的地方。直殺得蒲魯虎隻穿著小衣就騎馬逃走了。
“前一段時間,一萬多烏骨人從真定府出發向東走。應該就是他們在這裏遭遇到了意外。”長壽說道。
“我算看出來了。烏骨人沒有韌性,一把刀雖然鋒利可是卻容易折斷。”大漢說道。
雖然他是個粗人卻也能一語中的。
“你為什麽非要跟著我去鹽山?”長壽問道。這是他一直憋在心裏的問題。
“就是想跟著你混飯吃嘛。”大漢笑著答道。
“其實我早就見過小師傅了。在水泊梁山的時候就見過。”大漢接著說道。
“你原來是水泊梁山上的人?”長壽吃驚的問道。
“王頭領作水泊梁山寨主的時候我就已經在山上了。那時候山上人少,隻有杜寨主宋寨主和朱寨主幾個人。小有小的好處,官府懶得理你,眾家兄弟在梁山上逍遙快活。後來換了寨主,山寨上的人越來越多結果就樹大招風了。”大漢遺憾的答道。
”天降碣石,上麵那一百零八個人裏應該沒有你吧?”長壽笑著問。
“王頭領時候的人越往後越不吃香,上麵怎麽可能有我的名字!”大漢憤憤不平的答道。
“也就朱貴那隻老狐狸會來事,混的好一點。其他幾個梁山上的老人都變成了小嘍囉。”大漢接著說道。
“宋大哥帶隊離開水泊梁山的時候你沒有跟著去嗎?”長壽問道。
“當時兄弟們都覺得那是去發財的。大家都搶著去。我這樣沒有根基靠山的人自然是搶不過他們了,結果就被留在山上。”大漢兀自憤憤然的答道。
“福禍相依,現在看來這不是一件好事嗎?”長壽說道。
“以前我就看官府不順眼!後來到了梁山還是那個鳥樣!碣石上有名有姓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其中有一半人的本事還不如我呢!他們不就是靠相互抱團靠跟宋頭領走的近嗎!”大漢怒道。
“所以這一次你就一定要跟著我?”長壽笑著問。
“看人要看得準。我第一次就沒眼光跟了沒出息的王頭領,結果在水泊梁山盡受人排擠瞧不起。這一次我看好小師傅你!靠人要靠的早,所以我就跟著你來了。”大漢直率的答道。
“小的我小時候練過槍,後來又練刀。八十萬禁軍裏的教頭多了,林頭領的槍法也就是勉強。紅發鬼的刀法就根本不夠看了。可惜在梁山上不光要看本事!”大漢搖頭說道。
“現在我還不知道大哥你的名字。敢問大哥你的名諱?”長壽問道。
“小師傅叫我大哥就折了我的壽了。小的青州人士,姓鍾名四維。”大漢答道。
長壽的目光閃動:“禮義廉恥為四維,真是好名字。”
大漢卻麵露尷尬的笑笑沒有搭話。
“走吧,再有一天多的時間就到鹽山了。”長壽跨上老驢說道。
按說這是不合禮法規矩的。可是看見家人慌張的樣子,肖嚴把已經到了嘴邊嗬斥的話咽迴去了。
“老爺,太上皇和皇後嬪妃還有諸位皇子沒有出嫁的公主乘船出水門向南去了。”肖嚴的家人說道。
一時間肖嚴和吳冕都說不出話來。
國難當頭皇帝居然帶頭逃走了。這讓百姓和守城的官軍怎麽看?京城還怎麽堅守?
可是自己的父親要逃命,剛剛登上皇位的張行一定不會阻攔。
“還有誰跟著太上皇出城了?”肖嚴問道。
“前前後後有幾十條船。聽說蔡太師帶著全家和佟大人也都跟著走了。”家人答道。
蔡太師和佟貫都是張卯的寵臣。現在新皇帝已經登基,他們兩個為虎作倀這麽多年隻有跟在老皇帝身邊才最安全。
“這一次陛下痛下決心設立四路都總管統領天下兵馬。事得專製,財得通用,官得辟置,兵得誅賞。並且命令他們帶兵進京勤王。京城之圍很快就可以解除了。”吳冕對肖嚴安慰道。
“就怕他們懼怕烏骨人而畏縮不前。”肖嚴擔心的說道。
南路都總管張叔夜已經帶著三萬人馬從鄧州出發了。八百裏路程半個月之內就會抵達京城。”吳冕說道。
張叔夜平定水泊梁山之亂後又先後兩次平定造反,殺盜匪數千人。
烏骨人剛剛南下的時候,張叔夜就上書請命出兵截斷烏骨人的後路,不過被朝廷拒絕了。
這一次勤王也數他來的最快。
“燕雲諸州得而複失。大楚國的屏障又沒有了。以後烏骨人從燕山府南下更加便利。陛下希望你現在就去真定府,有什麽條件都可以談嘛。”吳冕說道。
“好,國難當頭我願意走一趟!”肖嚴慷慨的答道。
“不過我北上必然路過相州和刑州。朝廷對郭藥師和張令徽是什麽看法?”肖嚴又問。
“如果他們也能抵抗烏骨人。那麽就讓他們在那裏待著好了。朝廷現在也是鞭長莫及啊。”吳冕答道。
朝廷現在也顧不上郭藥師張令徽這兩個人了。隻能等到烏骨人退兵以後再說。
第二天肖嚴帶著兩個家人就上路了。
為了避開烏骨人,他先是向東走了很遠才北上渡過祖龍河向真定府發向而去。
當肖嚴向真定府進發的時候,長壽正踏上東去鹽山的道路。
張令徽的副將唿延峰臨走之前放了一把大火把烏骨人的糧食輜重和營帳燒了很多。
烏骨人實在堅持不下去了隻能向北撤退。真定府之圍旋即解除。
長壽放心不下鹽山的小蝶馬上從真定府出發去鹽山。
他本來打算就一個人走,可是那個在真定府守城的時候奮勇殺敵的絡腮胡子大漢卻自告奮勇護送他去鹽山。
兩個人走了三天來到一處滿地狼藉的地方。臨時搭起來的簡易營寨裏倒歪斜,不遠處還有一個巨大的土堆。土堆上一根旗杆上綁著花花綠綠的布條。
長壽在真定府城下就見過兩個這樣的土堆。烏骨人挖了兩個巨大的坑把死去的烏骨人都像這樣埋在裏麵。
看來烏骨人在這裏又死了不少的人。
長壽不知道的是,這裏就是張令徽帶領五千常勝軍夜襲蒲魯虎的地方。直殺得蒲魯虎隻穿著小衣就騎馬逃走了。
“前一段時間,一萬多烏骨人從真定府出發向東走。應該就是他們在這裏遭遇到了意外。”長壽說道。
“我算看出來了。烏骨人沒有韌性,一把刀雖然鋒利可是卻容易折斷。”大漢說道。
雖然他是個粗人卻也能一語中的。
“你為什麽非要跟著我去鹽山?”長壽問道。這是他一直憋在心裏的問題。
“就是想跟著你混飯吃嘛。”大漢笑著答道。
“其實我早就見過小師傅了。在水泊梁山的時候就見過。”大漢接著說道。
“你原來是水泊梁山上的人?”長壽吃驚的問道。
“王頭領作水泊梁山寨主的時候我就已經在山上了。那時候山上人少,隻有杜寨主宋寨主和朱寨主幾個人。小有小的好處,官府懶得理你,眾家兄弟在梁山上逍遙快活。後來換了寨主,山寨上的人越來越多結果就樹大招風了。”大漢遺憾的答道。
”天降碣石,上麵那一百零八個人裏應該沒有你吧?”長壽笑著問。
“王頭領時候的人越往後越不吃香,上麵怎麽可能有我的名字!”大漢憤憤不平的答道。
“也就朱貴那隻老狐狸會來事,混的好一點。其他幾個梁山上的老人都變成了小嘍囉。”大漢接著說道。
“宋大哥帶隊離開水泊梁山的時候你沒有跟著去嗎?”長壽問道。
“當時兄弟們都覺得那是去發財的。大家都搶著去。我這樣沒有根基靠山的人自然是搶不過他們了,結果就被留在山上。”大漢兀自憤憤然的答道。
“福禍相依,現在看來這不是一件好事嗎?”長壽說道。
“以前我就看官府不順眼!後來到了梁山還是那個鳥樣!碣石上有名有姓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其中有一半人的本事還不如我呢!他們不就是靠相互抱團靠跟宋頭領走的近嗎!”大漢怒道。
“所以這一次你就一定要跟著我?”長壽笑著問。
“看人要看得準。我第一次就沒眼光跟了沒出息的王頭領,結果在水泊梁山盡受人排擠瞧不起。這一次我看好小師傅你!靠人要靠的早,所以我就跟著你來了。”大漢直率的答道。
“小的我小時候練過槍,後來又練刀。八十萬禁軍裏的教頭多了,林頭領的槍法也就是勉強。紅發鬼的刀法就根本不夠看了。可惜在梁山上不光要看本事!”大漢搖頭說道。
“現在我還不知道大哥你的名字。敢問大哥你的名諱?”長壽問道。
“小師傅叫我大哥就折了我的壽了。小的青州人士,姓鍾名四維。”大漢答道。
長壽的目光閃動:“禮義廉恥為四維,真是好名字。”
大漢卻麵露尷尬的笑笑沒有搭話。
“走吧,再有一天多的時間就到鹽山了。”長壽跨上老驢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