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攸的奏折是下午被送進宮裏的。
李狗兒偷偷的翻看兩眼急忙拿著往張卯的寢殿裏跑。郭藥師畢竟是外人,這一次是蔡攸的奏折一定要讓陛下再高興一次!
“陛下,蔡攸蔡大人的奏折到了。”李狗兒剛剛走進寢宮就說道。
張卯一下子從床上坐起隔著很遠就伸手要奏折。
李狗兒屁顛屁顛的跑過去把奏折交到張卯的手裏。
張卯迫不及待的打開仔細看起來。他越看越是興奮,越看越是激動。最後張卯居然抽泣起來!
畢竟蔡攸更了解皇帝。奏折裏的每一句話都說到了張卯的心上。
“這些年朕實在是太難太累了。”張卯哽咽著說道。
最後他下了結論:蔡卿家真是忠臣啊。
第二天在朝堂上群臣紛紛向張卯祝賀。
張卯下旨擇吉日舉行祭天大典。青白王朝的南京府改名為燕山府。郭藥師升為武泰軍節度使、檢校少保、同知燕山府。
劉光世的軍隊被徹底打垮了,這個時候隻能依靠郭藥師的常勝軍了。
大楚國的朝廷從來是藏不住事情的。蔡攸策反大趙國臨海軍節度使張覺並且指使張覺殺了投靠烏骨人的左企弓、虞仲文和曹勇義的事也傳開了。
這件事對蔡攸來說也算一件功勞。可是現在大楚國與烏骨人還算是友邦,大楚國策反友邦官員又殺了三位大臣,這又算是什麽?
不過現在大楚國的君臣都被收複燕山府的事情衝昏了頭腦,沒有人去想這些事情了。
張卯重開瓊林宴。觥籌交錯中大楚國君臣已經把大楚國北麵還趴著一隻老虎的事忘的一幹二淨。京城裏陷入到狂歡的氣氛中。
真定府內。
真定府的富商胡有紀和謝允求見長壽和石再亮。
胡有紀已經七十多歲了,謝允隻有三十出頭的樣子。不過兩個人都是一副精明強幹的模樣。
“不知道兩位見我們有什麽事情嗎?”石再亮問道。
“前些天常勝軍就是從真定府城下經過的。這兩天又傳來常勝軍已經占據南京府的消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胡有紀問道。
“應該是真的。”長壽答道。
胡有紀和謝允臉上都露出沮喪惋惜的表情。
“你們也是大楚國子民,聽見官軍收複故土怎麽還不高興?”石再亮問道。
“原來從真定府向北百多裏就是青白王朝。青白王朝和大楚國互市,我們都是從兩國貨貿中發的財。現在青白王朝亡了,國境也推到南京府以北。還讓我們怎麽做生意?”謝允說道。
商人講利,他是不管什麽國家大事的。
“兩位為什麽不把產業遷往燕京府,將來就可以把大楚國的貨物賣給烏骨人啊?”長壽說道。
“哪有那麽容易?我們這些家族在真定府多少代了。大楚國的商路,青白王朝的商路早就鋪好了,就是兩國的官府裏都有我們相熟的人。這些再做買賣就要一切從頭再來了。”胡有紀歎息著答道。
“兩位剛才說的跟我們都沒有關係。你們還是沒有說來這裏有什麽事情啊?”長壽問道。
長壽一直在追問,胡有紀和謝允對視一眼才由胡有紀開口說道:“我們兩個是受城裏的所有生意人之托來見二位的。”
“真定府由於靠近青白王朝所以生意人眾多。在官府和把守真定府的官兵眼裏我們都是肥羊。這裏麵的血淚真是一時半刻也說不完啊。”謝允自嘲的說道。
“現在廂兵嘩變跑了,陳構陳大老爺也走了。兵沒有了,官也沒有了,按說我們真定府的百姓應該六神無主惶惶不可終日才對。可是其實這一段時間反而是我們日子過得最舒坦的時候!”胡有紀笑著說道。
長壽和石再亮慢慢都聽懂了他們兩個人說話的意思。
“你們雖然看著像饑民造反,可是卻偏偏不擾民啊!我們都打聽過了,沒有做買賣的給過你們錢財,反而不少百姓還得到了你們給的糧食!”胡有紀接著說道。
“你們還是沒有說今天到這裏是想做什麽啊?”長壽已經是第三次問這句話了。
“這句話說出來就有些大逆不道。不過商人言利,我就說了。朝廷看樣子短時間不會派人來上任。本來嘛,兵荒馬亂的,饑民一撥一撥的從這裏過,那些文官哪一個不害怕?誰不想安安穩穩的做太平官?”胡有紀還是繞來繞去的說著。
“你是想讓我們留在這裏?”石再亮直截了當的問道。
“石先生果然是爽快人!怎麽樣,願不願意?如果你們走了,消息一傳出去,那些什麽高托山,李托山,張天王,劉天王的一定會帶著幾十萬流民過來吃大戶!到那時候真定府就毀了!”胡有紀說道。
“我們這些真定府裏的生意人願意拿出一些銀子來分給那些幫忙守城的兄弟們。這些人還是少,可以再招一些嘛。既然有銀子還能招不到人嗎?”謝允說道。
“我們是因為帶著燕京府的百姓乞食才來到真定府的。事情已畢按說我們也應該迴去了。”石再亮說道。
胡有紀和謝允聽見石再亮這麽說都覺得他不是在推脫而是等著他們兩個出價。
“劉光世帶兵在這裏待了幾天就惜命跑了。就這樣他還是在真定府裏收刮了幾萬兩銀子!朝廷不會很快派官派兵過來,我們商賈商量好了湊出十萬兩銀子留你們在這裏守半年真定府!”胡有紀說道。
饒是長壽對錢財淡泊,可是當他聽說十萬兩銀子的時候也是心裏怦怦亂跳。
“好啊,這就一言為定!”石再亮痛快的接口答應道。
看見石再亮答應了,胡有紀和謝允也高興了。生逢亂世,保住自己的命和錢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著兩個人告辭出去了,長壽笑著對石再亮說:“恭喜石大哥,現在你就是真定府的知府了。”
石再亮對自己科舉失利總是耿耿於懷,總覺得一身才能沒有地方施展。現在有一個偌大的真定府交到他手裏了。
“還是兄弟你了解我。銀子對咱們來說算什麽?我猜烏骨人看見大楚國這麽孱弱一定會揮兵南下的。到時候讓他們看看,誰才是中流砥柱!”石再亮躊躇滿誌的說道。
李狗兒偷偷的翻看兩眼急忙拿著往張卯的寢殿裏跑。郭藥師畢竟是外人,這一次是蔡攸的奏折一定要讓陛下再高興一次!
“陛下,蔡攸蔡大人的奏折到了。”李狗兒剛剛走進寢宮就說道。
張卯一下子從床上坐起隔著很遠就伸手要奏折。
李狗兒屁顛屁顛的跑過去把奏折交到張卯的手裏。
張卯迫不及待的打開仔細看起來。他越看越是興奮,越看越是激動。最後張卯居然抽泣起來!
畢竟蔡攸更了解皇帝。奏折裏的每一句話都說到了張卯的心上。
“這些年朕實在是太難太累了。”張卯哽咽著說道。
最後他下了結論:蔡卿家真是忠臣啊。
第二天在朝堂上群臣紛紛向張卯祝賀。
張卯下旨擇吉日舉行祭天大典。青白王朝的南京府改名為燕山府。郭藥師升為武泰軍節度使、檢校少保、同知燕山府。
劉光世的軍隊被徹底打垮了,這個時候隻能依靠郭藥師的常勝軍了。
大楚國的朝廷從來是藏不住事情的。蔡攸策反大趙國臨海軍節度使張覺並且指使張覺殺了投靠烏骨人的左企弓、虞仲文和曹勇義的事也傳開了。
這件事對蔡攸來說也算一件功勞。可是現在大楚國與烏骨人還算是友邦,大楚國策反友邦官員又殺了三位大臣,這又算是什麽?
不過現在大楚國的君臣都被收複燕山府的事情衝昏了頭腦,沒有人去想這些事情了。
張卯重開瓊林宴。觥籌交錯中大楚國君臣已經把大楚國北麵還趴著一隻老虎的事忘的一幹二淨。京城裏陷入到狂歡的氣氛中。
真定府內。
真定府的富商胡有紀和謝允求見長壽和石再亮。
胡有紀已經七十多歲了,謝允隻有三十出頭的樣子。不過兩個人都是一副精明強幹的模樣。
“不知道兩位見我們有什麽事情嗎?”石再亮問道。
“前些天常勝軍就是從真定府城下經過的。這兩天又傳來常勝軍已經占據南京府的消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胡有紀問道。
“應該是真的。”長壽答道。
胡有紀和謝允臉上都露出沮喪惋惜的表情。
“你們也是大楚國子民,聽見官軍收複故土怎麽還不高興?”石再亮問道。
“原來從真定府向北百多裏就是青白王朝。青白王朝和大楚國互市,我們都是從兩國貨貿中發的財。現在青白王朝亡了,國境也推到南京府以北。還讓我們怎麽做生意?”謝允說道。
商人講利,他是不管什麽國家大事的。
“兩位為什麽不把產業遷往燕京府,將來就可以把大楚國的貨物賣給烏骨人啊?”長壽說道。
“哪有那麽容易?我們這些家族在真定府多少代了。大楚國的商路,青白王朝的商路早就鋪好了,就是兩國的官府裏都有我們相熟的人。這些再做買賣就要一切從頭再來了。”胡有紀歎息著答道。
“兩位剛才說的跟我們都沒有關係。你們還是沒有說來這裏有什麽事情啊?”長壽問道。
長壽一直在追問,胡有紀和謝允對視一眼才由胡有紀開口說道:“我們兩個是受城裏的所有生意人之托來見二位的。”
“真定府由於靠近青白王朝所以生意人眾多。在官府和把守真定府的官兵眼裏我們都是肥羊。這裏麵的血淚真是一時半刻也說不完啊。”謝允自嘲的說道。
“現在廂兵嘩變跑了,陳構陳大老爺也走了。兵沒有了,官也沒有了,按說我們真定府的百姓應該六神無主惶惶不可終日才對。可是其實這一段時間反而是我們日子過得最舒坦的時候!”胡有紀笑著說道。
長壽和石再亮慢慢都聽懂了他們兩個人說話的意思。
“你們雖然看著像饑民造反,可是卻偏偏不擾民啊!我們都打聽過了,沒有做買賣的給過你們錢財,反而不少百姓還得到了你們給的糧食!”胡有紀接著說道。
“你們還是沒有說今天到這裏是想做什麽啊?”長壽已經是第三次問這句話了。
“這句話說出來就有些大逆不道。不過商人言利,我就說了。朝廷看樣子短時間不會派人來上任。本來嘛,兵荒馬亂的,饑民一撥一撥的從這裏過,那些文官哪一個不害怕?誰不想安安穩穩的做太平官?”胡有紀還是繞來繞去的說著。
“你是想讓我們留在這裏?”石再亮直截了當的問道。
“石先生果然是爽快人!怎麽樣,願不願意?如果你們走了,消息一傳出去,那些什麽高托山,李托山,張天王,劉天王的一定會帶著幾十萬流民過來吃大戶!到那時候真定府就毀了!”胡有紀說道。
“我們這些真定府裏的生意人願意拿出一些銀子來分給那些幫忙守城的兄弟們。這些人還是少,可以再招一些嘛。既然有銀子還能招不到人嗎?”謝允說道。
“我們是因為帶著燕京府的百姓乞食才來到真定府的。事情已畢按說我們也應該迴去了。”石再亮說道。
胡有紀和謝允聽見石再亮這麽說都覺得他不是在推脫而是等著他們兩個出價。
“劉光世帶兵在這裏待了幾天就惜命跑了。就這樣他還是在真定府裏收刮了幾萬兩銀子!朝廷不會很快派官派兵過來,我們商賈商量好了湊出十萬兩銀子留你們在這裏守半年真定府!”胡有紀說道。
饒是長壽對錢財淡泊,可是當他聽說十萬兩銀子的時候也是心裏怦怦亂跳。
“好啊,這就一言為定!”石再亮痛快的接口答應道。
看見石再亮答應了,胡有紀和謝允也高興了。生逢亂世,保住自己的命和錢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看著兩個人告辭出去了,長壽笑著對石再亮說:“恭喜石大哥,現在你就是真定府的知府了。”
石再亮對自己科舉失利總是耿耿於懷,總覺得一身才能沒有地方施展。現在有一個偌大的真定府交到他手裏了。
“還是兄弟你了解我。銀子對咱們來說算什麽?我猜烏骨人看見大楚國這麽孱弱一定會揮兵南下的。到時候讓他們看看,誰才是中流砥柱!”石再亮躊躇滿誌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