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藥師拿到劉光世的手令後直接前往刑州城。這裏現在是大楚國向河北西路諸軍交運糧草之地。他來到這裏就把糧草全部掌握在手裏。
郭藥師到刑州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下令暫停向義勝軍供糧。
他本來隻是一個帶兵的軍漢,最多就是吃一些軍中的空額喝點兵血。
可是郭藥師來到刑州以後翻開府中劉光世留下的賬冊真是大開眼界!
“怪不得劉光世的兵這麽不抗打!我原來以為吃空額吃到兩三成就可以了,沒想到劉光世手下的將領有些隻有賬冊上的兩三成人馬。他們居然敢吃七八成的空額!”郭藥師驚歎道。
“現在就輪到咱們兄弟吃了!”甄五臣高興的說道。
“先不忙著往腰裏揣銀子!現在是什麽時候?現在是亂世!這可是我們大好男兒取金印大如鬥之時!”郭藥師興奮的說道。
“大哥想怎麽做?”甄五臣問道。
“小小的刑州豈是我們的久留之地?不久的將來我們要去坐鎮燕京府!看著吧,我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湊夠十萬石糧食,然後不費吹灰之力的進占燕京府!”郭藥師躊躇滿誌的說。
“可是就是把義勝軍和劉光世部隊所有的糧食都給那個長壽小師傅也要幾個月的時間啊。”甄五臣不解的說道。
雖然劉光世的軍隊已經打光了,可是糧草還是要照收的。
“你不要忘了現在是秋天。這個時候不收糧食,來年春天就更難收了。”郭藥師答道。
“傳我的命令,來年春天該交的軍糧,如果現在交折半!”郭藥師說道。這也就是說,莊戶人交軍糧本來來年春天該交一石的現在交隻收半石就可以!
甄五臣疑惑的說:“這倒是個好主意。十萬石糧食很快就能湊夠了。可是來年春天軍中會不會缺糧啊?”
“來年春天?那時候我們坐鎮燕京府要衝之地,沒有糧食再向朝廷要嘛。”郭藥師答道。
他隻顧眼前立功。以後擦屁股的事情就留給朝廷吧。
消息一經傳出,給河北西路供應糧草的幾個州府都轟動了。州縣官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朝廷催糧從來都是越來越多,沒有聽說過會減少的。
對這些父母官來說,這兩年朝廷北伐卻又連吃敗仗真是讓他們生不如何!
一次次的加糧加稅還要催促百姓往北運送糧食真不是人幹的活!
催不上來糧稅,丟官。把百姓逼急了造反,更是要丟官!
被造反百姓殺了的地方官也大有人在。在河北路當官真是活在人間煉獄裏啊。
可是這一次郭藥師可是要減糧,隻是時間上要求的急了一些。不過現在是秋天,糧食剛剛新下來正好可以供應得上。
一時之間,南麵各個州縣通往刑州城的條條道路上都是向北運糧的車龍!糧賦折半,省下來的糧食夠多養一兩口人了!誰現在不送糧食就是傻子!
郭藥師讓張令徽和劉舜仁帶著大批糧草趕迴易州。那裏是他們的老窩,是最後的倚仗。
他又把原來在易州的趙鶴壽調了過來。在常勝軍中,郭藥師和趙鶴壽甄五臣關係更親密一些。
趙鶴壽趕到刑州後看見堆積如山的糧食不舍的問道:“大哥,你真的送十萬石糧食給那個小子?不要忘了,現在方圓幾百裏的地界上咱們常勝軍最大!大不了打就完了!”
“不是送給他,而是送給那些饑民。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沒有娘的孩子啊。”郭藥師感慨萬千的答道。
郭藥師和趙鶴壽這些人都是起於草莽的漢人。他們跟那些士紳漢人在青白王朝統治者眼睛裏是不一樣。那些漢人是高級漢人。很多家族都是世代在青白王朝裏為官,備受慕容氏重用也對青白王朝忠心耿耿。
可是郭藥師他們不一樣,普通漢人在青白王朝統治者眼裏是備受歧視的。
現在他們投靠大楚國後又發現,在大楚國君臣的心裏也是瞧不起他們的。已經有人管他們這些青白王朝投靠過來的漢人叫做番人了。
隻能利用不能信任,這就是大楚國君臣對待郭藥師他們的真實心態。
現在青白王朝境內那些漢人饑民何嚐不是和他們一樣?
所以郭藥師對那些饑民也想拉一把。再就是他親眼看見長壽他們打敗劉光世,知道這些人也不是白給的。千萬不要為了這些糧食壞了收複燕京府的大事。
“這些糧食湊夠十五萬石,我就帶著糧食和大軍上路。我留五萬石充當軍糧就足夠了。你牢牢的守住這裏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郭藥師說道。
“這世上我就聽你的。大楚國皇帝在我眼裏算個鳥!”趙鶴壽滿嘴混不吝的答道。
他的態度讓郭藥師很滿意。這也是郭藥師放心的把趙鶴壽留在這裏的原因。
這年頭能讓人信任的人太少了。
十天後,郭藥師帶著一萬軍隊和龐大的車隊出發了。
在幾百裏外的燕京府城外,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和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一前一後走進燕京府。
青年名字叫張通古。原來是青白王朝的樞密院令使。蔡攸到了燕京後也幾次聯絡他,想請他南下做官,可是張通古堅決拒絕到大楚國為官。
老者名字叫劉彥宗。劉彥宗祖上在青白王朝為官已經有六代而且都做到了宰執級的高官。
他已經投靠了烏骨的大趙王朝,現在官拜左仆射。
這一次劉彥宗是奉烏力合之命秘密南下進燕京府聯絡左企弓,虞仲文等人北上到大趙朝廷為官的。
無論是張通古還是劉彥宗都是出身士紳。在青白王朝二百年時間裏,他們家族中做官的絡繹不絕,人前顯貴。家裏也是良田千頃萬頃,生活優渥。
張通古和劉彥宗心裏都無比痛恨大楚國在青白王朝危難之際背地裏捅一刀這件事。這讓自己的家族一下子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
他們寧肯去烏骨人的朝廷做官也絕不南下去大楚國為官。
南下大楚國做官,良田萬頃和偌大的家業難道要留給別人嗎?
郭藥師到刑州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下令暫停向義勝軍供糧。
他本來隻是一個帶兵的軍漢,最多就是吃一些軍中的空額喝點兵血。
可是郭藥師來到刑州以後翻開府中劉光世留下的賬冊真是大開眼界!
“怪不得劉光世的兵這麽不抗打!我原來以為吃空額吃到兩三成就可以了,沒想到劉光世手下的將領有些隻有賬冊上的兩三成人馬。他們居然敢吃七八成的空額!”郭藥師驚歎道。
“現在就輪到咱們兄弟吃了!”甄五臣高興的說道。
“先不忙著往腰裏揣銀子!現在是什麽時候?現在是亂世!這可是我們大好男兒取金印大如鬥之時!”郭藥師興奮的說道。
“大哥想怎麽做?”甄五臣問道。
“小小的刑州豈是我們的久留之地?不久的將來我們要去坐鎮燕京府!看著吧,我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湊夠十萬石糧食,然後不費吹灰之力的進占燕京府!”郭藥師躊躇滿誌的說。
“可是就是把義勝軍和劉光世部隊所有的糧食都給那個長壽小師傅也要幾個月的時間啊。”甄五臣不解的說道。
雖然劉光世的軍隊已經打光了,可是糧草還是要照收的。
“你不要忘了現在是秋天。這個時候不收糧食,來年春天就更難收了。”郭藥師答道。
“傳我的命令,來年春天該交的軍糧,如果現在交折半!”郭藥師說道。這也就是說,莊戶人交軍糧本來來年春天該交一石的現在交隻收半石就可以!
甄五臣疑惑的說:“這倒是個好主意。十萬石糧食很快就能湊夠了。可是來年春天軍中會不會缺糧啊?”
“來年春天?那時候我們坐鎮燕京府要衝之地,沒有糧食再向朝廷要嘛。”郭藥師答道。
他隻顧眼前立功。以後擦屁股的事情就留給朝廷吧。
消息一經傳出,給河北西路供應糧草的幾個州府都轟動了。州縣官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朝廷催糧從來都是越來越多,沒有聽說過會減少的。
對這些父母官來說,這兩年朝廷北伐卻又連吃敗仗真是讓他們生不如何!
一次次的加糧加稅還要催促百姓往北運送糧食真不是人幹的活!
催不上來糧稅,丟官。把百姓逼急了造反,更是要丟官!
被造反百姓殺了的地方官也大有人在。在河北路當官真是活在人間煉獄裏啊。
可是這一次郭藥師可是要減糧,隻是時間上要求的急了一些。不過現在是秋天,糧食剛剛新下來正好可以供應得上。
一時之間,南麵各個州縣通往刑州城的條條道路上都是向北運糧的車龍!糧賦折半,省下來的糧食夠多養一兩口人了!誰現在不送糧食就是傻子!
郭藥師讓張令徽和劉舜仁帶著大批糧草趕迴易州。那裏是他們的老窩,是最後的倚仗。
他又把原來在易州的趙鶴壽調了過來。在常勝軍中,郭藥師和趙鶴壽甄五臣關係更親密一些。
趙鶴壽趕到刑州後看見堆積如山的糧食不舍的問道:“大哥,你真的送十萬石糧食給那個小子?不要忘了,現在方圓幾百裏的地界上咱們常勝軍最大!大不了打就完了!”
“不是送給他,而是送給那些饑民。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沒有娘的孩子啊。”郭藥師感慨萬千的答道。
郭藥師和趙鶴壽這些人都是起於草莽的漢人。他們跟那些士紳漢人在青白王朝統治者眼睛裏是不一樣。那些漢人是高級漢人。很多家族都是世代在青白王朝裏為官,備受慕容氏重用也對青白王朝忠心耿耿。
可是郭藥師他們不一樣,普通漢人在青白王朝統治者眼裏是備受歧視的。
現在他們投靠大楚國後又發現,在大楚國君臣的心裏也是瞧不起他們的。已經有人管他們這些青白王朝投靠過來的漢人叫做番人了。
隻能利用不能信任,這就是大楚國君臣對待郭藥師他們的真實心態。
現在青白王朝境內那些漢人饑民何嚐不是和他們一樣?
所以郭藥師對那些饑民也想拉一把。再就是他親眼看見長壽他們打敗劉光世,知道這些人也不是白給的。千萬不要為了這些糧食壞了收複燕京府的大事。
“這些糧食湊夠十五萬石,我就帶著糧食和大軍上路。我留五萬石充當軍糧就足夠了。你牢牢的守住這裏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郭藥師說道。
“這世上我就聽你的。大楚國皇帝在我眼裏算個鳥!”趙鶴壽滿嘴混不吝的答道。
他的態度讓郭藥師很滿意。這也是郭藥師放心的把趙鶴壽留在這裏的原因。
這年頭能讓人信任的人太少了。
十天後,郭藥師帶著一萬軍隊和龐大的車隊出發了。
在幾百裏外的燕京府城外,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和一個二十幾歲的青年一前一後走進燕京府。
青年名字叫張通古。原來是青白王朝的樞密院令使。蔡攸到了燕京後也幾次聯絡他,想請他南下做官,可是張通古堅決拒絕到大楚國為官。
老者名字叫劉彥宗。劉彥宗祖上在青白王朝為官已經有六代而且都做到了宰執級的高官。
他已經投靠了烏骨的大趙王朝,現在官拜左仆射。
這一次劉彥宗是奉烏力合之命秘密南下進燕京府聯絡左企弓,虞仲文等人北上到大趙朝廷為官的。
無論是張通古還是劉彥宗都是出身士紳。在青白王朝二百年時間裏,他們家族中做官的絡繹不絕,人前顯貴。家裏也是良田千頃萬頃,生活優渥。
張通古和劉彥宗心裏都無比痛恨大楚國在青白王朝危難之際背地裏捅一刀這件事。這讓自己的家族一下子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
他們寧肯去烏骨人的朝廷做官也絕不南下去大楚國為官。
南下大楚國做官,良田萬頃和偌大的家業難道要留給別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