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爺爺讓你去南京府招降。你為什麽遲遲不動身?”小蝶問道。她的話語裏充滿著埋怨。
“皇太弟殿下又寫書信來了,讓我等他到這裏後再一起出兵。”幹離布答道。
“你明明知道爺爺讓你占據南京府是什麽意思,你卻偏偏不敢出兵。”小蝶說道。
“你爺爺是要把皇位傳給我嗎?不是!那我為什麽還要出兵?就是為了得罪將來的皇上?”幹離布答道。
如果自己的父親死了,登上皇位的就是烏力合。為了將來打算,幹離布覺得自己現在做事就要小心一點。
小蝶憤然的走出大帳。看著瞻前顧後的父親,她覺得再勸說下去也是沒有用的,還不如自己幹。
她轉身去找父親的親隨古爾丹。
“古爾丹,你去點齊五百騎兵跟我走。我父親不敢拿下南京府,我去!”小蝶說道。
“公主,五百人夠嗎?”古爾丹擔心的問道。
“如果是攻打南京府當然不夠。如果是招降那就足夠了。”小蝶答道。
“不跟王爺稟報一聲行嗎?會不會是王爺深謀遠慮另有什麽打算?”古爾丹猶豫著說道。
“我爺爺已經暗示他占據南京府作為立身之本。可是他卻前怕狼後怕虎猶豫不決!沒有一塊立身之地,將來要怎麽保命?手裏沒有地盤沒有兵就等著被人捏在手裏。”小蝶說道。
“好!為了主人的將來,我就跟著公主幹了。”古爾丹說道。
古爾丹偷偷去聚集五百騎兵,小蝶來找長壽一起出行。
“你打算直接去南京府還是先迴山裏再轉道去南京府?”長壽聽完小蝶的解釋問道。
“當然是直接去了。兵貴神速嘛。”小蝶答道。
長壽卻搖了搖頭。
“既然你打算去南京府招安,就應該帶上一個人——趙介趙先生。”長壽說道。
“他原來就是青白王朝的南院副丞相。如果他能和你一起去,一定會事半功倍。”長壽解釋道。
“如果趙先生肯出馬當然好。不過他會願意去嗎?”小蝶問道。
“能讓黎民百姓不受塗炭,他當然願意去!”長壽毫不猶豫的說道。
烏骨人攻下一地都是把百姓直接掠走。就是在遷徙途中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更不要說搶掠的時候殺死的人和最後作為奴隸被折磨死的人。
“你帶著古爾丹從近路先走。我一個人迴山裏去請趙先生。然後咱們在南京府城下匯合。”長壽說道。
“好,我慢一點走等你。”小蝶點頭說道。
“那我現在就走,爭取早一點迴去。”長壽說完站起身就向外走。
奉聖州原來就是青白王朝的戰略要地,處於中京府西京府和南京府之間。城高池深。刹力虎到來以後更是讓烏骨人防守得風雨不透。
可是就在奉聖州的街道上一條人影像一陣風般的略過。他穿過街道直接向城牆跑去。
城門處有幾十個士兵把守著。可是他並沒有走城門。烏骨士兵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已經沿著壁道跑上城牆然後一躍從六七丈高的城牆上跳了下去!
等城牆上的烏骨士兵趴在牆沿向下看的時候,城牆下麵已經是空空如也,一個人影都沒有了。
士兵馬上稟報向上稟報,可是他們根本沒有看見那個人到底長的什麽樣子。城裏也沒有被關押的囚犯走失。誰也不知道那個來無影去無蹤的人到底是誰。
小蝶聽說這件事隻是輕輕的說了一句:“這小子的確比兔子跑的快!”
趙介的老家在宣城。宣城就處於太行山和燕山之間。他把家裏的人搬到山裏後每天就是教幾個孩子識字,再就是看書消磨時間。倒也是逍遙自在。
晚上,他撥亮油燈翻開一卷大楚國前代文臣寫的通鑒開始準備閱讀的時候,長壽滿頭大汗的站在他麵前。
趙介看見麵前猛然出現一個人被嚇了一跳。
“先生的書我偷偷的看過。裏麵有寫一位大臣正在跟人下棋的時候聽說肥水之戰勝了居然不動聲色的繼續把棋下完。先生你的定力和他比可是差遠了。”長壽笑嘻嘻的說道。
“你光看見前麵,沒有看見後麵。他下完棋後,高興得手舞足蹈靴子都跑丟了。”趙介沒好氣的答道。
“這麽晚來找我幹什麽?又在哪裏打勝仗了?”趙介揶揄道。
“烏骨人要招安在南京府的人。我想請趙先生去當說客。就不要再打仗死人了。”長壽開門見山的說道。
“還是烏骨人的老規矩,原來在青白王朝做什麽官,以後在烏骨人那裏還做什麽官?”趙介問道。
長壽點點頭。
“南京府裏麵的官員除了皇族和後族就是漢人官員。他們也都是從科舉起步,一步一步上來的。大多都是有能力的人。”趙介說道。
“不會是大楚國那種隻是詩詞歌賦寫的好的人吧?”長壽問道。
趙介搖頭:“青白王朝比大楚國更尚武。這些人如果論詩詞歌賦應該比大楚國的官員要差一些。可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比如張琳曹勇義還帶兵出征過。”趙介說道。
“康公弼擔任州官的時候,愛民如子。百姓居然給他立了生祠。有一個叫侯概的人聚眾造反殺了不少貪官汙吏。可是攻破州城居然也沒有殺康公弼。百姓人人說他是好官,侯概隻好把他禮送出境。”趙介說道。
這在青白王朝末年,官民勢如水火的時候很是少見。
“既然是這樣,趙先生就更應該出馬了。總不能眼看著這些人和南京府裏的百姓都死於非命吧。”長壽說道。
“他們可以降,可是太後該怎麽辦啊。她殫精竭慮支撐了半年多,可惜上天不給她力挽狂瀾的機會。”趙介歎息的說。
“如果她願意到這裏來,我就能保住她的性命。就讓她住在紅梅寺裏。”長壽篤定的答道。
趙介苦笑著搖頭,讓嚐過權力甜頭的人整天吃齋念佛還不如讓他死了算了。
“我陪你走這一趟。雖然不再做官了,但是就是為了南京府的幾萬百姓我也在所不辭。”趙介說道。
“皇太弟殿下又寫書信來了,讓我等他到這裏後再一起出兵。”幹離布答道。
“你明明知道爺爺讓你占據南京府是什麽意思,你卻偏偏不敢出兵。”小蝶說道。
“你爺爺是要把皇位傳給我嗎?不是!那我為什麽還要出兵?就是為了得罪將來的皇上?”幹離布答道。
如果自己的父親死了,登上皇位的就是烏力合。為了將來打算,幹離布覺得自己現在做事就要小心一點。
小蝶憤然的走出大帳。看著瞻前顧後的父親,她覺得再勸說下去也是沒有用的,還不如自己幹。
她轉身去找父親的親隨古爾丹。
“古爾丹,你去點齊五百騎兵跟我走。我父親不敢拿下南京府,我去!”小蝶說道。
“公主,五百人夠嗎?”古爾丹擔心的問道。
“如果是攻打南京府當然不夠。如果是招降那就足夠了。”小蝶答道。
“不跟王爺稟報一聲行嗎?會不會是王爺深謀遠慮另有什麽打算?”古爾丹猶豫著說道。
“我爺爺已經暗示他占據南京府作為立身之本。可是他卻前怕狼後怕虎猶豫不決!沒有一塊立身之地,將來要怎麽保命?手裏沒有地盤沒有兵就等著被人捏在手裏。”小蝶說道。
“好!為了主人的將來,我就跟著公主幹了。”古爾丹說道。
古爾丹偷偷去聚集五百騎兵,小蝶來找長壽一起出行。
“你打算直接去南京府還是先迴山裏再轉道去南京府?”長壽聽完小蝶的解釋問道。
“當然是直接去了。兵貴神速嘛。”小蝶答道。
長壽卻搖了搖頭。
“既然你打算去南京府招安,就應該帶上一個人——趙介趙先生。”長壽說道。
“他原來就是青白王朝的南院副丞相。如果他能和你一起去,一定會事半功倍。”長壽解釋道。
“如果趙先生肯出馬當然好。不過他會願意去嗎?”小蝶問道。
“能讓黎民百姓不受塗炭,他當然願意去!”長壽毫不猶豫的說道。
烏骨人攻下一地都是把百姓直接掠走。就是在遷徙途中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更不要說搶掠的時候殺死的人和最後作為奴隸被折磨死的人。
“你帶著古爾丹從近路先走。我一個人迴山裏去請趙先生。然後咱們在南京府城下匯合。”長壽說道。
“好,我慢一點走等你。”小蝶點頭說道。
“那我現在就走,爭取早一點迴去。”長壽說完站起身就向外走。
奉聖州原來就是青白王朝的戰略要地,處於中京府西京府和南京府之間。城高池深。刹力虎到來以後更是讓烏骨人防守得風雨不透。
可是就在奉聖州的街道上一條人影像一陣風般的略過。他穿過街道直接向城牆跑去。
城門處有幾十個士兵把守著。可是他並沒有走城門。烏骨士兵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他已經沿著壁道跑上城牆然後一躍從六七丈高的城牆上跳了下去!
等城牆上的烏骨士兵趴在牆沿向下看的時候,城牆下麵已經是空空如也,一個人影都沒有了。
士兵馬上稟報向上稟報,可是他們根本沒有看見那個人到底長的什麽樣子。城裏也沒有被關押的囚犯走失。誰也不知道那個來無影去無蹤的人到底是誰。
小蝶聽說這件事隻是輕輕的說了一句:“這小子的確比兔子跑的快!”
趙介的老家在宣城。宣城就處於太行山和燕山之間。他把家裏的人搬到山裏後每天就是教幾個孩子識字,再就是看書消磨時間。倒也是逍遙自在。
晚上,他撥亮油燈翻開一卷大楚國前代文臣寫的通鑒開始準備閱讀的時候,長壽滿頭大汗的站在他麵前。
趙介看見麵前猛然出現一個人被嚇了一跳。
“先生的書我偷偷的看過。裏麵有寫一位大臣正在跟人下棋的時候聽說肥水之戰勝了居然不動聲色的繼續把棋下完。先生你的定力和他比可是差遠了。”長壽笑嘻嘻的說道。
“你光看見前麵,沒有看見後麵。他下完棋後,高興得手舞足蹈靴子都跑丟了。”趙介沒好氣的答道。
“這麽晚來找我幹什麽?又在哪裏打勝仗了?”趙介揶揄道。
“烏骨人要招安在南京府的人。我想請趙先生去當說客。就不要再打仗死人了。”長壽開門見山的說道。
“還是烏骨人的老規矩,原來在青白王朝做什麽官,以後在烏骨人那裏還做什麽官?”趙介問道。
長壽點點頭。
“南京府裏麵的官員除了皇族和後族就是漢人官員。他們也都是從科舉起步,一步一步上來的。大多都是有能力的人。”趙介說道。
“不會是大楚國那種隻是詩詞歌賦寫的好的人吧?”長壽問道。
趙介搖頭:“青白王朝比大楚國更尚武。這些人如果論詩詞歌賦應該比大楚國的官員要差一些。可是他們中的一些人比如張琳曹勇義還帶兵出征過。”趙介說道。
“康公弼擔任州官的時候,愛民如子。百姓居然給他立了生祠。有一個叫侯概的人聚眾造反殺了不少貪官汙吏。可是攻破州城居然也沒有殺康公弼。百姓人人說他是好官,侯概隻好把他禮送出境。”趙介說道。
這在青白王朝末年,官民勢如水火的時候很是少見。
“既然是這樣,趙先生就更應該出馬了。總不能眼看著這些人和南京府裏的百姓都死於非命吧。”長壽說道。
“他們可以降,可是太後該怎麽辦啊。她殫精竭慮支撐了半年多,可惜上天不給她力挽狂瀾的機會。”趙介歎息的說。
“如果她願意到這裏來,我就能保住她的性命。就讓她住在紅梅寺裏。”長壽篤定的答道。
趙介苦笑著搖頭,讓嚐過權力甜頭的人整天吃齋念佛還不如讓他死了算了。
“我陪你走這一趟。雖然不再做官了,但是就是為了南京府的幾萬百姓我也在所不辭。”趙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