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其他官員上報朝廷的時候,上萬斤銅他報幾千斤就不錯了。


    可是張叔夜絲毫沒有藏私完全如實上報了。消息傳出去轟動一時。


    好在陳留離京城很近,運輸並不困難。張卯收到張叔夜的奏折龍心大悅急忙派幾千名禁軍沿途勘壓。


    運銅山進京城的那一天是京城上百年裏最熱鬧的一天。那座兩千多斤的銅山抵得過一百個慢行和尚!


    京城裏上百萬的百姓全部擁擠到街上觀看。沿街的茶樓酒肆都讓達官顯貴花高價包下了,就為了占據一個好位置居高臨下觀看銅山。


    據說事後,京城裏維持秩序的衙役撿到的鞋就有幾百隻。


    張叔夜也由這件事由知縣升為知州。在張卯和朝廷眼裏,張叔夜以前做的那麽多事情都沒有這一次的功勞大。


    想到這件事,張卯不由得神往。現在如果能再挖出來幾個銅山就好了。


    “臣記得陛下當時對臣說要留心這銅山的來曆。”張叔夜說道。


    張卯一下子來了興趣急忙問道:“怎麽,你打聽出來了?”


    張叔夜微微點頭答道:“微臣大致打聽出來了。”


    “陛下可知道白馬驛之禍?”張叔夜問道。


    張卯心裏一振:“那銅山跟白馬驛之禍有關係?”


    晚唐末年,權臣朱溫強行遷都洛陽。他大殺李姓宗室準備登基。


    朱溫的智囊李振,年少時就聰慧無比,富有智謀。可是他應試卻屢試不第。所以他就痛恨那些眼高於頂自詡為清流的官員。


    得到朱溫的賞識重用後,李振對朱溫說:“此輩自謂清流,宜投於祖龍河永為濁流!”


    朱溫笑而從之。


    在滑州白馬驛,朱溫把忠於李唐王室的最後一批大臣殺死後投入祖龍河。


    白馬驛離陳留並不遠。


    “你是說那些銅錢是被朱溫殺了的哪個大臣事先埋下的?”張卯問道。


    這些大臣不僅本人應該全家老小都被殺光了,所以埋下的東西就一直留在那裏了。


    “臣從陳留臨走前得到百姓獻出的他在附近得到的一枚印信。雖然鏽跡斑斑可是還是能勉強看出上麵有右仆射三個字。”說完,張叔夜從袖子裏掏出一小方帶著綠鏽的銅印捧給張卯。


    張卯小心的接過仔細看著上麵模糊的字跡。同時他也努力的思索著他在史書中讀到的白馬驛中被殺的官員。


    張卯飽讀史書很快就想到了右仆射崔遠的名字。


    “你覺得那些銅錢是崔遠的?”張卯問道。


    張叔夜點點頭。


    崔遠出身於清河崔氏,是史上有名的世家大族有這麽多錢一點都不奇怪。


    “今天你想對朕說的不單單是這一件事吧?”張卯感慨的問道。作為一個皇帝,張卯最感慨於朝代更替了。


    “陛下,臣在海州,那裏雖然並不富裕可是臣風聞海州有的富戶也可是偷偷的埋銅銀於地下以防災禍。陛下,這是亡國之兆啊!”張叔夜說完竟然在地上重重的磕了一個頭伏地不起了。


    張卯的臉色由陰沉轉而鐵青。


    “那些有錢人把大量銅銀甚至黃金埋在地上,致使市麵缺少銅銀導致貨物流通不暢。這還是小事,臣聽說有些大臣在家鄉廣治田產外也幹這種事!他們明顯不能與大楚國生死與共,有跳船之心,可殺不可赦!”張叔夜的臉幾乎貼在地上說道。


    “你住口!”張卯忍無可忍的說道。


    妖言惑眾,妄言興替這就是死罪!


    雖然大楚國不殺文臣,可是張卯完全可以把張叔夜一貶到底。


    張卯強壓住心裏的怒火說道:“今天的大楚國百姓安居樂業不是晚唐!張氏皇族也不會像晚唐的李氏皇族那樣被一網打盡!”


    張叔夜趴在地上一語不發像一塊倒在地上的石碑。


    張卯一直以自己治下的盛世沾沾自喜。可是今天居然有人危言聳聽說亡國之語,這不是把一潑屎摔在自己的臉上嗎!


    “敢問陛下,為什麽每一個朝代都有一個盛世?”張叔夜趴在地上問道。


    “朝代更替的時候戰禍頻發,大量土地荒廢。新朝代建立後重新分配土地,人人安居樂業自然就有盛世了。”張叔夜自問自答。


    “可是由於土地兼並,今天一個豪富之家擁田萬畝,敢問陛下從他身上能收稅多少?五百兩?一千兩?”張叔夜還是自問自答。


    張卯想說如果這個豪富之家是皇族或者後族甚至是朝廷大員可能一兩銀子都收不上來。可是這個問題他不能迴答。


    “如果這一萬畝土地分給一千戶平民百姓就能讓他們溫飽。陛下又能從他們身上收稅多少?至少幾千兩吧?”張叔夜問道。


    張卯閉口不言。李狗兒和站在一旁的宮女都嚇得噤若寒蟬。他們頭一次看見說話刀刀見骨的大臣!


    “既得利益者不肯讓利於民又不能跟朝廷一心。每一個朝代都是這樣亡的。”張叔夜最後說道。


    張卯心裏的怒火一下子消失的無影無蹤。他渾身上下有一種無力感。他想對張叔夜說:“你說的這些道理朕都明白。可是你現在要朕怎麽辦啊?”


    “你說的話朕都聽明白了。你下去吧。答應你的五萬兩銀子馬上就撥到海州。務必把水泊梁山的賊寇剿滅!”張卯無力的說道。


    張叔夜又規規矩矩的磕頭退出朝廷。


    張卯頹然的坐在椅子上對幾個宮女說道:“今天朝堂上的事要是傳出去半個字,你們就都不要活了!都退下去吧。”


    大殿裏隻剩下張卯和李狗兒兩個人,一片死寂。


    半天李狗兒才戰戰兢兢的對張卯說道:“陛下不要生氣。張叔夜說的還是一些道理的。隻是,隻是——”


    “這些道理朕能不明白嗎?可是你讓朕怎麽樣?先皇一生執意變法。可是你都看見了,他被那些文臣罵成什麽樣?變法成功了嗎?”張卯無奈的說道。


    “那些滿嘴仁義道德,心裏卻想著自己的身家性命的人最可惡!”李狗兒說道。


    “沒那麽簡單。反對變法的人也不能說都是偽君子。朝代更替那些文人就說是因為皇帝不修德。如果修德,朝代真的就不會更替了嗎?”張卯自語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騎驢仗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穩定平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穩定平衡並收藏騎驢仗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