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究就是個搖羽毛扇的窮酸!整天算計來算計去,用什麽鳥用!我拎著斧子帶著幾十個嘍囉一路殺過去好爽快!”李鐵牛罵道。
他和燕小乙迴到梁山後就等著一場好廝殺,可是遲遲沒有聽見山上的分兵派將。他一去問,吳用就說再等等,時機未到。
李鐵牛心裏有氣也沒敢當麵向吳用發作。他可知道,讀書人是表麵上笑嘻嘻,背地裏捅刀子的人!他李鐵牛可惹不起!
其實明眼人都看出來吳學究在這件事上和宋大哥意見不同。
宋大哥因為朝廷招安出爾反爾的事心裏有氣,所以他非要打齊涵這一路不可。
可是吳學究更務實一些,覺得隻要打贏官軍就好。畢竟山寨實力沒有辦法和朝廷相比。
但是畢竟山寨奉宋大哥為主。宋大哥的想法就是聖旨!宋大哥就是咱水泊梁山的皇上!
“宋大哥既然決定滅掉濟州這一路。小弟自當尊從。不過哥哥能不能聽我一計,或許能先殺了齊涵這個狗官。”吳用對宋鍾說道。
宋鍾看見吳用同意了自己的想法喜出望外。
“誰不知道吳賢弟智計百出,咱們都是自家兄弟有什麽話不能說的?”宋鍾高興的說道。
“濟州官軍一路必過東平洪頂山。小弟也是讀書人,知道讀書人的心性。”吳用微笑著說道。
“洪頂山在天下的讀書人中可是鼎鼎大名啊。”吳用說到這裏卻覺得自己又說錯話了。如果宋大哥不知道洪頂山的妙處,難道宋大哥就不是讀書人了?
他決定不再賣關子了直接說明:“洪頂山有北齊高僧安道一刻寫的文殊若刻經九十八個字。書法通神,直追鍾王!齊涵書生意氣自詡風流怎麽能不去觀賞?”
大楚國官員人人都是文人雅士。看盡天下名山美景吟詩作賦才是天下第一暢快事。
“我知道洪頂山上的刻字。大字鼻祖,榜書之宗嘛。”宋鍾微笑著說道。
“小弟忘了宋大哥在書法上也是頗有見地的!怎麽會不知道洪頂山刻經。”吳用急忙抱拳說道。
這個馬屁拍的及時,讓在縣衙裏當押司好幾年練出一筆好字的宋鍾很受用。
“我明白賢弟的用意了。我現在就派人去洪頂山刻經處埋伏,一舉砍了齊涵的狗頭!”宋鍾派著桌子說道。
這一次高耀輝帶出來的六千人幾乎把濟州府的家底全倒空了。這裏麵有一半是保甲的團練鄉勇。
沒有辦法,兵額不足隻能用這些人來湊數。
大楚國軍隊裏默認的規矩是一隻一千人的隊伍至少有二三百的空額用來吃兵餉。剩下的七八百人裏的八成就是混飯吃的老弱病殘。隻有一二百人是能打的精兵。
高耀輝手下就有五百人的精兵。這些人兵器精良,軍餉足發甚至比一般士兵更高一些。這些人各個都是身強力壯敢拚命的。
打仗時這五百個人衝鋒陷陣,其他的老弱病殘才敢跟著衝上去撿便宜。
這些年高耀輝就靠著這五百精兵升官發財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位置。
這一次征討水泊梁山,高耀輝特意派出這五百個人裏的一百人護衛在齊涵的左右保護他的安全。
齊涵騎馬走在六千人的中間。看著浩浩蕩蕩的隊伍,齊涵的膽怯之心漸去,心中生出書生仗劍殺敵的壯誌豪情來。
大軍行進在洪頂山西側的山穀中。
齊涵的心蠢蠢欲動了。這裏西望鳳凰山,東麵是連綿起伏的丘陵。迴頭看,錦屏山和翠屏山如牆壁立。向南就是浩浩湯湯的八百裏水泊了。
走到這裏怎麽可以不賦詩?況且聽說這裏還有北齊高僧安道一刻在石壁上的文殊若刻經,怎麽能不去一觀?
大軍行進途中瞻仰前代高僧的書法再吟詩一首。然後指揮大軍平定水泊梁山的反賊。這些事跡傳迴京城豈不是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
也許將來也可以把自己的詩也刻在這裏。千百年後的人來到這裏品著自己的詩句,想象著自己當年書生意氣仗劍殺敵的神采!
“去叫向導來。”齊涵對高耀輝派來護衛自己的小校說道。
小校不知道齊涵的用意,急忙策馬去找向導。
不一會他就帶著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漢過來。
“給大人請安。”老漢說著就跪在地上。
“老人家免禮。你在這裏住多少年了?”齊涵笑著問道。
“迴稟大人。小老兒就生在這裏,在這裏采藥為生已經四十年了。”老漢躬身答道。
“那你知道這裏有刻經嗎?就是在大石頭上刻字?”齊涵溫聲問道。
“有啊,在二紅頂的半山腰上就有!還有不少百姓去祭拜,據說消災祛病都很靈驗。”老漢答道。
“好!現在你就帶路領我們去二洪頂!”齊涵說道。
這句話把身邊的小校嚇了一跳。他急忙勸道:“大人,正是行軍途中,一來一迴是不是太不方便?還是大軍迴返的時候再看吧。”
齊涵肚子裏已經醞釀出了即將奔赴戰場縱馬殺敵的四句詩。等大軍迴返的時候還怎麽把這四句寫出來?
“這裏去二洪頂應該並不遠。耽誤什麽時間?我們就是看看,快去快迴!”齊涵不耐煩的說道。
“那要不要等我去隊伍前麵稟報高將軍一聲再走?”小校戰戰兢兢的又問。
沒眼色的東西!是高耀輝是長官,還是我是長官?什麽事還要經過他同意?
齊涵心裏大罵小校眼睛長在屁股上了。
“少廢話!現在就走!”齊涵吼道。他讀書人的強脾氣犯了。
小校沒有辦法隻好讓老漢帶路,他偷偷的派一個人給高耀輝報信。
一百餘人脫離大隊人馬向二洪頂而去。
李鐵牛趴伏在山石的後麵時不時的抬頭看著石壁上曲曲彎彎的大字。
就是這些玩意就能讓那個朝廷大官來?難得什麽刻的是什麽咒語不成?這個吳學究也像那個小道士喜歡裝神弄鬼!
“黑爺,有官軍過來了。”一個小嘍囉指著山路上出現的影影綽綽的一對人馬說道。
真的讓吳學究這個酸儒蒙對了!
“你爬上山讓上麵的人準備好,一聽見鑼鼓就往下麵扔石頭!”李鐵牛說道。
他和燕小乙迴到梁山後就等著一場好廝殺,可是遲遲沒有聽見山上的分兵派將。他一去問,吳用就說再等等,時機未到。
李鐵牛心裏有氣也沒敢當麵向吳用發作。他可知道,讀書人是表麵上笑嘻嘻,背地裏捅刀子的人!他李鐵牛可惹不起!
其實明眼人都看出來吳學究在這件事上和宋大哥意見不同。
宋大哥因為朝廷招安出爾反爾的事心裏有氣,所以他非要打齊涵這一路不可。
可是吳學究更務實一些,覺得隻要打贏官軍就好。畢竟山寨實力沒有辦法和朝廷相比。
但是畢竟山寨奉宋大哥為主。宋大哥的想法就是聖旨!宋大哥就是咱水泊梁山的皇上!
“宋大哥既然決定滅掉濟州這一路。小弟自當尊從。不過哥哥能不能聽我一計,或許能先殺了齊涵這個狗官。”吳用對宋鍾說道。
宋鍾看見吳用同意了自己的想法喜出望外。
“誰不知道吳賢弟智計百出,咱們都是自家兄弟有什麽話不能說的?”宋鍾高興的說道。
“濟州官軍一路必過東平洪頂山。小弟也是讀書人,知道讀書人的心性。”吳用微笑著說道。
“洪頂山在天下的讀書人中可是鼎鼎大名啊。”吳用說到這裏卻覺得自己又說錯話了。如果宋大哥不知道洪頂山的妙處,難道宋大哥就不是讀書人了?
他決定不再賣關子了直接說明:“洪頂山有北齊高僧安道一刻寫的文殊若刻經九十八個字。書法通神,直追鍾王!齊涵書生意氣自詡風流怎麽能不去觀賞?”
大楚國官員人人都是文人雅士。看盡天下名山美景吟詩作賦才是天下第一暢快事。
“我知道洪頂山上的刻字。大字鼻祖,榜書之宗嘛。”宋鍾微笑著說道。
“小弟忘了宋大哥在書法上也是頗有見地的!怎麽會不知道洪頂山刻經。”吳用急忙抱拳說道。
這個馬屁拍的及時,讓在縣衙裏當押司好幾年練出一筆好字的宋鍾很受用。
“我明白賢弟的用意了。我現在就派人去洪頂山刻經處埋伏,一舉砍了齊涵的狗頭!”宋鍾派著桌子說道。
這一次高耀輝帶出來的六千人幾乎把濟州府的家底全倒空了。這裏麵有一半是保甲的團練鄉勇。
沒有辦法,兵額不足隻能用這些人來湊數。
大楚國軍隊裏默認的規矩是一隻一千人的隊伍至少有二三百的空額用來吃兵餉。剩下的七八百人裏的八成就是混飯吃的老弱病殘。隻有一二百人是能打的精兵。
高耀輝手下就有五百人的精兵。這些人兵器精良,軍餉足發甚至比一般士兵更高一些。這些人各個都是身強力壯敢拚命的。
打仗時這五百個人衝鋒陷陣,其他的老弱病殘才敢跟著衝上去撿便宜。
這些年高耀輝就靠著這五百精兵升官發財一步步走到今天這個位置。
這一次征討水泊梁山,高耀輝特意派出這五百個人裏的一百人護衛在齊涵的左右保護他的安全。
齊涵騎馬走在六千人的中間。看著浩浩蕩蕩的隊伍,齊涵的膽怯之心漸去,心中生出書生仗劍殺敵的壯誌豪情來。
大軍行進在洪頂山西側的山穀中。
齊涵的心蠢蠢欲動了。這裏西望鳳凰山,東麵是連綿起伏的丘陵。迴頭看,錦屏山和翠屏山如牆壁立。向南就是浩浩湯湯的八百裏水泊了。
走到這裏怎麽可以不賦詩?況且聽說這裏還有北齊高僧安道一刻在石壁上的文殊若刻經,怎麽能不去一觀?
大軍行進途中瞻仰前代高僧的書法再吟詩一首。然後指揮大軍平定水泊梁山的反賊。這些事跡傳迴京城豈不是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
也許將來也可以把自己的詩也刻在這裏。千百年後的人來到這裏品著自己的詩句,想象著自己當年書生意氣仗劍殺敵的神采!
“去叫向導來。”齊涵對高耀輝派來護衛自己的小校說道。
小校不知道齊涵的用意,急忙策馬去找向導。
不一會他就帶著一個五十多歲的老漢過來。
“給大人請安。”老漢說著就跪在地上。
“老人家免禮。你在這裏住多少年了?”齊涵笑著問道。
“迴稟大人。小老兒就生在這裏,在這裏采藥為生已經四十年了。”老漢躬身答道。
“那你知道這裏有刻經嗎?就是在大石頭上刻字?”齊涵溫聲問道。
“有啊,在二紅頂的半山腰上就有!還有不少百姓去祭拜,據說消災祛病都很靈驗。”老漢答道。
“好!現在你就帶路領我們去二洪頂!”齊涵說道。
這句話把身邊的小校嚇了一跳。他急忙勸道:“大人,正是行軍途中,一來一迴是不是太不方便?還是大軍迴返的時候再看吧。”
齊涵肚子裏已經醞釀出了即將奔赴戰場縱馬殺敵的四句詩。等大軍迴返的時候還怎麽把這四句寫出來?
“這裏去二洪頂應該並不遠。耽誤什麽時間?我們就是看看,快去快迴!”齊涵不耐煩的說道。
“那要不要等我去隊伍前麵稟報高將軍一聲再走?”小校戰戰兢兢的又問。
沒眼色的東西!是高耀輝是長官,還是我是長官?什麽事還要經過他同意?
齊涵心裏大罵小校眼睛長在屁股上了。
“少廢話!現在就走!”齊涵吼道。他讀書人的強脾氣犯了。
小校沒有辦法隻好讓老漢帶路,他偷偷的派一個人給高耀輝報信。
一百餘人脫離大隊人馬向二洪頂而去。
李鐵牛趴伏在山石的後麵時不時的抬頭看著石壁上曲曲彎彎的大字。
就是這些玩意就能讓那個朝廷大官來?難得什麽刻的是什麽咒語不成?這個吳學究也像那個小道士喜歡裝神弄鬼!
“黑爺,有官軍過來了。”一個小嘍囉指著山路上出現的影影綽綽的一對人馬說道。
真的讓吳學究這個酸儒蒙對了!
“你爬上山讓上麵的人準備好,一聽見鑼鼓就往下麵扔石頭!”李鐵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