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你千萬不要打他的主意。我大哥對他期望很高。”張閑陵急忙說道。


    “那又怎樣?天師道的人如果不娶妻生子怎麽會傳承到現在?怎麽會有你?怎麽會有你兒子女兒?”夫人一連串的反問道。


    “不行!我剛剛把他挑撥的一看見咱們閨女就臉紅恨不得撒腿就跑。你不能壞我的事!”張閑陵少有的對夫人發火了。


    “你為什麽這麽做?有什麽目的?”夫人狐疑的問道。


    “我們張家是世代道門,可是這小子將來一定會陷進紅塵裏拔不出來的。讓他娶咱們閨女不合適!”張閑陵說道。


    “你怎麽知道他一定陷進紅塵裏。你的眼光比你大哥還準?”夫人不服氣的說。


    “別忘了,我爹活著的時候曾經說過我的天賦比我大哥高!怎麽知道的?我屈指算出來的!”張閑陵說道。


    “你算出他是怎麽陷入紅塵的?娶了七八十來個老婆?”夫人好奇的問道。


    “比那嚴重多了。再多你就不要問了。”張閑陵說完就轉過身不再理夫人了。


    長壽這些天一頭紮進經書裏出不來了。


    外人看他就覺得癡癡傻傻的。


    每天不是抱著本書小聲咕嚕的別人聽不懂的話就是拿著一根小木棍在地上寫寫畫畫。


    “你去看看他。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指點他呀。”張閑陵的夫人對張閑陵說道。


    “我哪裏懂啊。再說書就是讓人越看越糊塗的東西。很可能寫書的人本身就是個糊塗蛋!”張閑陵不滿的說。不過他還是走到敕書閣裏麵。


    “吃飯沒有?”一見麵張閑陵就笑眯眯的問道。那副噓寒問暖的樣子活像一個大善人。


    “道法自然是對的嗎?”長壽像是沒有聽見問話似的抬頭問道。


    “當然!那小子怎麽連道家最基本的道理都來問我!”張閑陵不滿的說道。


    “既然是道法自然,那麽生老病死就是世間最大的自然。為什麽道家還追求長生呢?自然生,自然死就好了?”長壽迷茫的說道。


    是啊,大部分道士和世人崇信道教就是為了追求長生。這一次皇上張卯把張幻陵招進京城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問長生之道。


    張閑陵愣住了不知道如何迴答。


    “你一定是餓了,我去讓斧頭給你送飯。”張閑陵說完快步走出敕書閣。


    多虧我從小就不願意看書,否則一定活不到現在!張閑陵邊走邊想。


    南下的商人陸陸續續把青州剿匪的消息傳了過來。


    雖然王盡忠的兩三千兵馬讓青白王朝的兩百人打得落花流水。可是從其他地方朝廷還是集結了近萬的人馬圍剿青州境內的清風山二龍山和桃花山。


    可是這三個山頭上的幾百歹人像是長了翅膀一樣突然不見了蹤影。


    後來才聽說,這些匪人在官軍圍剿的空隙中鑽了出去。據說他們都投奔了水泊梁山。


    青州知州葛有才向朝廷報捷請賞。捷報中寫著三山的匪人在朝廷天兵的天威之下土崩瓦解。


    皇上張卯剛一接到捷報龍心大悅。可是後來他接到密報知道了真相後勃然大怒。


    官軍隻是站了三座空山頭,連一個賊人的影子都沒有見到。現在居然還有臉來請賞!


    大楚國對官員極其優厚。不僅每年有數量不菲的俸祿銀子還有薪炭還祿米。


    可是他們整天悠哉悠哉的就是不思報國!想到這一點,張卯心裏就忍不住的恨。


    他心裏想把葛有才罷官,可是那樣的話朝廷官員一定會替他據理力爭。


    張卯想了想就下詔旨把青州知府正四品的葛有才提拔為從三品的祖龍河河監。


    祖龍河在大楚這一朝就決口改道兩次。河監一職責任重大。


    張卯在旨意中讓葛有才立刻啟程從東到西先把祖龍河河堤巡查一遍。先累斷葛有才的兩條腿再說!


    消息傳出來,太師蔡攜上書說這不是對待儒臣的應有之義。


    張卯置之不理。


    難道你們這些文人就會吟詩作賦動動嘴皮子而不能幹一點實事嗎?


    不過皇帝張卯也隻能把脾氣發到這裏為止。他也知道這一切的弊端已經積重難返了。


    烏骨部王子幹離布在沒有打招唿的情況下突然離開京城。


    張卯知道幹離布心裏對自己很不滿。不過他也知道幹離布的突然離開不是因為他,而是怕慕容星石對他下手。也擔心慕容星石殺他的時候,大楚國的君臣在一旁冷眼旁觀。


    畢竟這裏離青白王朝更近一些,大楚國境內應該有不少青白王朝的密探。所以慕容星石殺幹離布更容易一些。


    在清剿水泊梁山的問題上滿朝文武開始扯皮。


    文官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應該即刻派大軍圍剿水泊梁山防止釀成大患。


    樞密院使吳謙請暫時停住西軍攻打西涼國,把大楚國最精銳的西軍調過來圍剿水泊梁山。


    “水泊梁山方圓八百餘裏,沒有幾萬大軍是不可能完全清剿的。”吳謙振振有詞的說道。


    吳謙說的也有道理。可是千裏迢迢的把幾萬西軍調過來攻打水泊梁山,想一想就讓張卯頭疼。


    按慣例,大軍開拔的時候就需要一大筆銀子。幾萬人這一路上像蝗蟲似的吃過來,沿途地方官的奏折會像雪片一樣飛過來。


    如果到水泊梁山打了勝仗,那就更需要一大筆勞軍銀子。


    想到這些,張卯頭疼欲裂。


    太師蔡攜出來奏道:“據臣所知,八百裏水泊中間還有不少高地山脈。那些逃進水泊梁山的歹人有很多在那裏自種自吃,打魚割蘆葦賣錢並不太危害一方。臣覺得這些歹人尚有良善之心。對這些人應該以撫為主。”


    張卯覺得身體一下子舒服多了。還是蔡攜知道自己的心啊。


    “不過應該派誰去水泊梁山招撫啊?”張卯問道。


    太師蔡攜突然劇烈的咳了起來。他身體搖晃像是要隨時摔倒一樣。


    其他大臣也極力的低頭身體不由自主的往後縮。


    這些人就是滿嘴仁義道德,滿紙忠臣孝子的君子嗎?


    張卯心裏暗罵:“一幫偽君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騎驢仗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不穩定平衡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不穩定平衡並收藏騎驢仗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