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其位不僅不謀其事已屬德不配位,他們倒好,還亂其政,禍其民!簡直罪該萬死!罪該萬死!”
“陛下請息怒,切不可因此等奸佞之徒氣壞您的萬金之軀啊!”
龍顏大怒之下,婉妍“撲通”一聲再次跪下。
然而婉妍嘴上勸陛下息怒,卻又再接再厲給皇上的怒火上添了把油。
“不過臣初聞此時,心內十分震詫,不解為何禹杭府及其下轄五縣,這繁盛錦繡文明之地,地方官竟無一例外,皆要麽為昏庸無度之庸官,亦或迫害百姓之歹官。
臣初以為是禹杭當地風水不佳,塑民風、官風如此。
可臣方才思及,便自覺愚鈍不堪。
要知這禹杭府乃是當朝尚書令任大人之故籍,又為醫聖曼珠家族之所在,必是底蘊深厚、民風淳厚之寶地也。”
婉妍對著任霖閣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猛誇,還雙手抱拳揖了揖,小臉上寫滿了敬仰之色。
要知此時金鑾殿上看似平靜,隻有皇上和婉妍,但實則高高豎起的耳朵,怕是剁下來都能拌上一盤涼菜了。
婉妍雖然早已用行動表明,自己和任黨絕非同道中人,但鑒於任黨那些人,格外喜歡拿些雞毛蒜皮的細節大做文章,所以婉妍還是認認真真把麵子工程做的百密一疏,讓任黨就是想整她,一時半會也找不出什麽由頭。
皇上聞之,並未多言,也無反應,婉妍便接著往下說。
“於是臣又去研究,這才明白其中緣由。
說來荒唐,這竟不是禹杭知府和五縣縣令無才無德的過錯!
要知他們可都是科舉起家,進士出身,那都是百裏挑一的能人。
除去他們品行不端,以公謀私的情況外,麵對毫無利益瓜葛的平頭百姓,他們倒也不是迫害成癮,就隻是哪怕知府大人、縣太爺有心為百姓做正事,也沒人手執行啊。”
聽聞此,皇上當即厲聲問道:“怎會如此呢?每個官衙那麽多的衙役,都是吃閑飯的不成?”
“正是如此,陛下英明。”陛下隻是氣話,不想婉妍當即跟了上去,朗聲稟告道:“據臣調查得知,禹杭府、五縣之衙門衙役近十五年內,不論是皂班、壯班、快班的三班,還是吏房、戶房、禮房、兵房、刑房、工房的六房,其衙役皆為本地胥吏,世頂名缺,竟無一例外!
這本應是按本事擇優供職的公差,不想竟成了當地豪門大族塞入家中紈絝無能族子、領吃俸祿的世襲職位!
所謂品性難移,這些本就遊手好閑、品行不端的混世子弟如今成了官府中人,又怎會因此改變,自是仍舊那副事不關己、吃喝享樂的模樣。
別說讓他們東奔西走查案辦差,就是衙門裏都像是冷落許久的空廟,連個人影都看不到!
更有甚者,莫說衙役這些苦力居多的差事,就是仵作這種極靠本領手藝的行當,在禹杭居然都是那些毫無本領的紈絝在做!
陛下您想,將關乎百姓生死存亡的案子交到這些人手裏,又怎能奢望有個公正的結果?
就拿端陽許正聞這案子來看,一樁涉及三條人命的命案,那驗屍筆錄不過寥寥幾筆,而且和本案的屍首根本對不上。
臣一翻閱,才知杭縣幾乎所有的驗屍筆錄裏,好家夥,竟然都是那相同的寥寥幾筆,讓臣乍一看有一種禹杭人,都是一個人的恐怖錯覺。
臣實在難以相信,那空洞毫無依據的空泛幾筆,竟成了十幾年來,杭縣所有命案中,最關鍵的屍證的通用模板!
臣實在不敢想象,十幾年裏的杭縣,命案超過百起,在沒有驗屍佐證的情況下,就是縣令根據受賄多少、家世背景大小的衡量後,隨便指定一個弱小之人來頂罪、用酷刑屈打成招讓無辜之人認罪,放任不法之人逍遙法外,這其中會是多少人命枉死!”
“陛下請息怒,切不可因此等奸佞之徒氣壞您的萬金之軀啊!”
龍顏大怒之下,婉妍“撲通”一聲再次跪下。
然而婉妍嘴上勸陛下息怒,卻又再接再厲給皇上的怒火上添了把油。
“不過臣初聞此時,心內十分震詫,不解為何禹杭府及其下轄五縣,這繁盛錦繡文明之地,地方官竟無一例外,皆要麽為昏庸無度之庸官,亦或迫害百姓之歹官。
臣初以為是禹杭當地風水不佳,塑民風、官風如此。
可臣方才思及,便自覺愚鈍不堪。
要知這禹杭府乃是當朝尚書令任大人之故籍,又為醫聖曼珠家族之所在,必是底蘊深厚、民風淳厚之寶地也。”
婉妍對著任霖閣就是劈頭蓋臉一頓猛誇,還雙手抱拳揖了揖,小臉上寫滿了敬仰之色。
要知此時金鑾殿上看似平靜,隻有皇上和婉妍,但實則高高豎起的耳朵,怕是剁下來都能拌上一盤涼菜了。
婉妍雖然早已用行動表明,自己和任黨絕非同道中人,但鑒於任黨那些人,格外喜歡拿些雞毛蒜皮的細節大做文章,所以婉妍還是認認真真把麵子工程做的百密一疏,讓任黨就是想整她,一時半會也找不出什麽由頭。
皇上聞之,並未多言,也無反應,婉妍便接著往下說。
“於是臣又去研究,這才明白其中緣由。
說來荒唐,這竟不是禹杭知府和五縣縣令無才無德的過錯!
要知他們可都是科舉起家,進士出身,那都是百裏挑一的能人。
除去他們品行不端,以公謀私的情況外,麵對毫無利益瓜葛的平頭百姓,他們倒也不是迫害成癮,就隻是哪怕知府大人、縣太爺有心為百姓做正事,也沒人手執行啊。”
聽聞此,皇上當即厲聲問道:“怎會如此呢?每個官衙那麽多的衙役,都是吃閑飯的不成?”
“正是如此,陛下英明。”陛下隻是氣話,不想婉妍當即跟了上去,朗聲稟告道:“據臣調查得知,禹杭府、五縣之衙門衙役近十五年內,不論是皂班、壯班、快班的三班,還是吏房、戶房、禮房、兵房、刑房、工房的六房,其衙役皆為本地胥吏,世頂名缺,竟無一例外!
這本應是按本事擇優供職的公差,不想竟成了當地豪門大族塞入家中紈絝無能族子、領吃俸祿的世襲職位!
所謂品性難移,這些本就遊手好閑、品行不端的混世子弟如今成了官府中人,又怎會因此改變,自是仍舊那副事不關己、吃喝享樂的模樣。
別說讓他們東奔西走查案辦差,就是衙門裏都像是冷落許久的空廟,連個人影都看不到!
更有甚者,莫說衙役這些苦力居多的差事,就是仵作這種極靠本領手藝的行當,在禹杭居然都是那些毫無本領的紈絝在做!
陛下您想,將關乎百姓生死存亡的案子交到這些人手裏,又怎能奢望有個公正的結果?
就拿端陽許正聞這案子來看,一樁涉及三條人命的命案,那驗屍筆錄不過寥寥幾筆,而且和本案的屍首根本對不上。
臣一翻閱,才知杭縣幾乎所有的驗屍筆錄裏,好家夥,竟然都是那相同的寥寥幾筆,讓臣乍一看有一種禹杭人,都是一個人的恐怖錯覺。
臣實在難以相信,那空洞毫無依據的空泛幾筆,竟成了十幾年來,杭縣所有命案中,最關鍵的屍證的通用模板!
臣實在不敢想象,十幾年裏的杭縣,命案超過百起,在沒有驗屍佐證的情況下,就是縣令根據受賄多少、家世背景大小的衡量後,隨便指定一個弱小之人來頂罪、用酷刑屈打成招讓無辜之人認罪,放任不法之人逍遙法外,這其中會是多少人命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