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嶽的事情讓我認識到現在的中國除了打仗還是有一些科技成就的。於是我開始努力迴憶從漢高祖劉邦開過以來取得的一些在政治軍事、科技文化上的成就。
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自稱漢王,前202年稱皇帝,建立了漢朝。輕賦稅,減勞役,農業稅減到了“十稅一”的程度,使漢朝初期的國家穩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隨後就出現了曆史上的“文景之治”。然後我記得的就是漢武帝北征匈奴,起用了馬夫出身的衛青,與霍去病一起把匈奴趕到了漠北。
漢武帝時發生的事件還有很多,我雖然記不得時間,但還是知道其中最重要的司馬遷的《史記》的。還有漢武帝不知是聽了誰的話,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使漢朝的統治有了一個強有力的精神武器。
後來就發生了“蘇武牧羊”、張騫二度出使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帶)的事情,張騫建立了西域都護府,把新疆一帶納入了漢朝了統治範圍之內。
說到西域都護府,我拍了一下腦袋,同樣是小說看多了,隻注意了三國群雄的內戰,我居然忘了還有西域都護府這個麵積大概有兩個青州大的地方。現在也不知道是誰任西域都護府的軍事長官,以後一定要派一個大將去鎮守住這塊國土,免得被北方少數民族占領。
我記得漢朝曆史上就發生了匈奴第二次控製西域的事情。那是在公元8年,王莽篡權,建立新之後,劉秀打敗王莽建立東漢。這一段時間由於國家的內戰,朝廷就沒有去管理西域都護府,結果讓匈奴再次控製了西域各國。
公元73年,班超“投筆從戎”,受命出使西域,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製,從歸漢朝。
說到班超,我又想起了張騫,似乎有一件曆史大事是與這兩個人息息相關的。
我拍拍額頭,想到兩人都是經營西域的人,西域再往外——
我想起來了,是“絲綢之路”。對,就是“絲綢之路”。由張騫出使西域打通,班超進行鞏固維護的“絲綢之路”。
一想到“絲綢之路”,我的思想豁然開朗,想起現在歐洲的超級大國——羅馬帝國。那時候羅馬被漢朝人稱為大秦,意思是其領土疆域比秦過還大。其實是大得多,隻是那時候人們沒有一個科學的測量工具,不知道到底有多大,因此給人家取了一個“大秦”的國名。
除了羅馬,在現在的亞洲和歐洲,還是有很多國家的。比如古印度,當時的名字叫天竺或身毒。還有波斯、安息等國。
我又想起我剛知道自己成為漢獻帝劉協的時候,我想的就是怎麽把那些三國的名人聚集起來,,與天下群雄爭霸,統一三國,然後把西藏、蒙古等地方納入漢朝的國土範圍。我覺得我這重生的一生就差不多了。
可是現在我才發覺我的眼光實在是鼠目寸光,居然沒想到在這個相對原始的古代趁機把全球統一。我搖了搖頭,決定不再與這些所謂的群雄爭霸三國了,我要采取鐵血措施迅速統一國內,然後打出去,與這時的羅馬帝國一爭高下。
由於我隻知道有個絲綢之路和西域都護府,並不知道其中的詳細情況。於是我馬上讓小林子去給我找了關於漢武帝時張騫和漢光武帝劉秀後的班固的資料了解絲綢之路的具體細節。
從漢朝的史書中,我才了解了絲綢之路和並不是我所認為的由張騫建立的西域都護府的來曆:漢武帝初年的時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漢朝。漢武帝從他們的談話中知道一點西域的情況。他們說有一個大月氏(音yuè;-zhi)國,被匈奴打敗,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帶。他們跟匈奴有仇,想要報複,就是沒有人幫助他們。
漢武帝想,大月氏既然在匈奴西邊。漢朝如果能跟大月氏聯合起來,切斷匈奴跟西域各國的聯係,這不是等於切斷了匈奴的右胳膊嗎?
於是,他下了一道詔書,征求能幹的人到大月氏去聯絡。當時,誰也不知道大月氏國在哪兒,也不知道有多遠。要擔負這個任務,可得有很大的勇氣。
有個年青的郎中(官名)張騫,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首先應征。有他一帶頭,別的人膽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應了征。有個在長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願意跟張騫一塊兒去找大月氏國。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就派張騫帶著一百多個人出發去找大月氏。但是要到大月氏,一定要經過匈奴占領的地界。張騫他們小心地走了幾天,還是被匈奴兵發現圍住了,全都做了俘虜。
匈奴人沒有殺他們,隻是派人把他們分散開來管住,隻有堂邑父跟張騫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對他們管得不那麽嚴。張騫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備,騎上兩匹快馬逃了。
他們一直向西跑了幾十天,吃盡苦頭,逃出了匈奴地界,沒找到大月氏,卻闖進了另一個國家叫大宛(在今中亞細亞)。
大宛和匈奴是近鄰,當地人懂得匈奴話。張騫和堂邑父都能說匈奴話,交談起來很方便。他們見了大宛王,大宛王由於不知道漢朝的國力大小,勉強的歡迎了他們,並且派人護送他們到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再由康居到了大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敗了以後,遷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國,不想再跟匈奴作戰。大月氏國王聽了張騫的話,不感興趣,但是因為張騫是個漢朝的使者,也很有禮貌地接待他。
張騫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還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許多從未見到過的東西。但是他們沒能說服大月氏國共同對付匈奴,隻好迴來。經過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時間,幸好匈奴發生了內亂,才逃出來迴到長安。
公元前206年漢高祖劉邦自稱漢王,前202年稱皇帝,建立了漢朝。輕賦稅,減勞役,農業稅減到了“十稅一”的程度,使漢朝初期的國家穩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隨後就出現了曆史上的“文景之治”。然後我記得的就是漢武帝北征匈奴,起用了馬夫出身的衛青,與霍去病一起把匈奴趕到了漠北。
漢武帝時發生的事件還有很多,我雖然記不得時間,但還是知道其中最重要的司馬遷的《史記》的。還有漢武帝不知是聽了誰的話,實行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化政策,使漢朝的統治有了一個強有力的精神武器。
後來就發生了“蘇武牧羊”、張騫二度出使西域(今新疆和新疆以西一帶)的事情,張騫建立了西域都護府,把新疆一帶納入了漢朝了統治範圍之內。
說到西域都護府,我拍了一下腦袋,同樣是小說看多了,隻注意了三國群雄的內戰,我居然忘了還有西域都護府這個麵積大概有兩個青州大的地方。現在也不知道是誰任西域都護府的軍事長官,以後一定要派一個大將去鎮守住這塊國土,免得被北方少數民族占領。
我記得漢朝曆史上就發生了匈奴第二次控製西域的事情。那是在公元8年,王莽篡權,建立新之後,劉秀打敗王莽建立東漢。這一段時間由於國家的內戰,朝廷就沒有去管理西域都護府,結果讓匈奴再次控製了西域各國。
公元73年,班超“投筆從戎”,受命出使西域,幫助西域各國擺脫了匈奴的控製,從歸漢朝。
說到班超,我又想起了張騫,似乎有一件曆史大事是與這兩個人息息相關的。
我拍拍額頭,想到兩人都是經營西域的人,西域再往外——
我想起來了,是“絲綢之路”。對,就是“絲綢之路”。由張騫出使西域打通,班超進行鞏固維護的“絲綢之路”。
一想到“絲綢之路”,我的思想豁然開朗,想起現在歐洲的超級大國——羅馬帝國。那時候羅馬被漢朝人稱為大秦,意思是其領土疆域比秦過還大。其實是大得多,隻是那時候人們沒有一個科學的測量工具,不知道到底有多大,因此給人家取了一個“大秦”的國名。
除了羅馬,在現在的亞洲和歐洲,還是有很多國家的。比如古印度,當時的名字叫天竺或身毒。還有波斯、安息等國。
我又想起我剛知道自己成為漢獻帝劉協的時候,我想的就是怎麽把那些三國的名人聚集起來,,與天下群雄爭霸,統一三國,然後把西藏、蒙古等地方納入漢朝的國土範圍。我覺得我這重生的一生就差不多了。
可是現在我才發覺我的眼光實在是鼠目寸光,居然沒想到在這個相對原始的古代趁機把全球統一。我搖了搖頭,決定不再與這些所謂的群雄爭霸三國了,我要采取鐵血措施迅速統一國內,然後打出去,與這時的羅馬帝國一爭高下。
由於我隻知道有個絲綢之路和西域都護府,並不知道其中的詳細情況。於是我馬上讓小林子去給我找了關於漢武帝時張騫和漢光武帝劉秀後的班固的資料了解絲綢之路的具體細節。
從漢朝的史書中,我才了解了絲綢之路和並不是我所認為的由張騫建立的西域都護府的來曆:漢武帝初年的時候,匈奴中有人投降了漢朝。漢武帝從他們的談話中知道一點西域的情況。他們說有一個大月氏(音yuè;-zhi)國,被匈奴打敗,向西逃去,定居在西域一帶。他們跟匈奴有仇,想要報複,就是沒有人幫助他們。
漢武帝想,大月氏既然在匈奴西邊。漢朝如果能跟大月氏聯合起來,切斷匈奴跟西域各國的聯係,這不是等於切斷了匈奴的右胳膊嗎?
於是,他下了一道詔書,征求能幹的人到大月氏去聯絡。當時,誰也不知道大月氏國在哪兒,也不知道有多遠。要擔負這個任務,可得有很大的勇氣。
有個年青的郎中(官名)張騫,覺得這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首先應征。有他一帶頭,別的人膽子也大了,有一百名勇士應了征。有個在長安的匈奴族人叫堂邑父,也願意跟張騫一塊兒去找大月氏國。
公元前138年,漢武帝就派張騫帶著一百多個人出發去找大月氏。但是要到大月氏,一定要經過匈奴占領的地界。張騫他們小心地走了幾天,還是被匈奴兵發現圍住了,全都做了俘虜。
匈奴人沒有殺他們,隻是派人把他們分散開來管住,隻有堂邑父跟張騫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對他們管得不那麽嚴。張騫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備,騎上兩匹快馬逃了。
他們一直向西跑了幾十天,吃盡苦頭,逃出了匈奴地界,沒找到大月氏,卻闖進了另一個國家叫大宛(在今中亞細亞)。
大宛和匈奴是近鄰,當地人懂得匈奴話。張騫和堂邑父都能說匈奴話,交談起來很方便。他們見了大宛王,大宛王由於不知道漢朝的國力大小,勉強的歡迎了他們,並且派人護送他們到康居(約在今巴爾喀什湖和鹹海之間),再由康居到了大月氏。
月氏被匈奴打敗了以後,遷到大夏(今阿富汗北部)附近建立了大月氏國,不想再跟匈奴作戰。大月氏國王聽了張騫的話,不感興趣,但是因為張騫是個漢朝的使者,也很有禮貌地接待他。
張騫和堂邑父在大月氏住了一年多,還到大夏去了一次,看到了許多從未見到過的東西。但是他們沒能說服大月氏國共同對付匈奴,隻好迴來。經過匈奴地界,又被扣押了一段時間,幸好匈奴發生了內亂,才逃出來迴到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