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精彩無彈窗免費!李莞嘴上說著“好歹也值上萬兩銀子,我怎麽好收”這種話,但神色間卻沒有一點猶豫要不要收的糾結,全然不以為意,甚至沒有往那張房契上多看一眼,就好像那價值萬兩的房契隻是一張普通的紙,沒什麽可在意的。
周太太心裏不由開始打鼓,尋思著李莞是不是真的對趙家的宅子感興趣,又或者隻是有過買宅院的想法,但買還是不買卻無所謂,畢竟她又不會長居於此,在這兒買個宅子意義不大……
可是,這座宅子怎麽說也值不少錢呢,她難道就沒有一絲意動?
周太太想到趙家那座前後五進,還帶了個大花園的宅子,心裏的底氣又慢慢充足起來。
她學著李莞的樣子,露出個雲淡風輕的笑容,裝作很隨意的摸樣道:“看您說的,這宅子又不是值萬兩黃金,有什麽好收或不好收的?我知道區區一座小宅院入不了您的眼,您說這話是在跟我客氣,可俗話說禮輕情意重,我誠心誠意想表達一下心裏的謝意,您就看在我費時費力奔波一趟的份上,收下這座宅子吧。這驛站布置得再舒適,總歸太逼仄了,以您的身份,怎麽能住這樣的房子呢?如今滿城的太太小姐們都翹首盼著見您一麵,您總不能在這樣地方招待她們嗎?”最後一句話卻是帶了兩分試探的意味。
李莞原本神色平淡地聽著她的話,聽到後來臉上漸漸露出了斟酌之色。
“你這話聽起來也有些道理。”她忖度道,“原本我把那些太太小姐拒之門外,就是覺得驛站的地方太小了,不方便招待客人,若是有個寬敞的地方能讓我請她們喝茶聊天也不錯。”
周太太眼睛一亮,連忙道:“所以啊,照我說,您就應該盡快搬進大宅子裏,抽空跟那些太太小姐見個麵,也省得她們天天上門來煩您!”
李莞垂著眼瞼摩挲著茶盅,像是在認真考慮她說的話。
周太太緊張地看著她。
半晌,李莞終於點了點頭:“那好吧,看在你誠心誠意地為我張羅一場的份上,這座宅子我就收下了。”她把房契交給尋芳,讓她收起來。
周太太大喜,露出個克製的微笑:“太好了,您肯收下我這份謝禮,我就安心了。您放心,趙家那邊我會幫您盯著,讓他們盡快把房子騰出來,到時候我親自帶人過來幫您搬家。”
“幫我搬家就不用了。我這次出門本來就沒帶多少東西,有擷芳、尋芳和蔣護衛足夠了。你們家那些個沒眼色的仆婦,毛手毛腳的,萬一弄丟了我的東西怎麽辦。若是人手不夠,我自會讓國公爺再撥兩個人給我。都是些貼身的東西,我不放心交給外人。”
李莞隨口說道,聽到周太太耳朵裏卻別有一番滋味。
她語氣裏的嫌棄讓周太太有些難堪,但那句“不放心交給外人”,又讓她心裏熱起來。
他們家的仆婦是“外人”,那申國公派來的人就是“內人”嘍?
這種聽起來關係匪淺的說法,讓周太太不禁喜上眉梢,神色又謙卑了兩分:“是是是,那我就不給您添亂了,不過您若是有需要的地方,盡管開口。我家的那些仆婦跑跑腿,打打雜,還是可以的。”
“嗯。”
“那等趙家人搬出去,我就來通知您。”
“好啊。”李莞點頭道,突然想起個事,“哦,對了,趙家的那些家具器皿,你讓他們一並搬走,不要留在宅子裏。住在驛站裏是迫不得已,既然我都有自己的宅子裏,沒道理再用別人用過的東西。我不喜歡用別人用過的東西……”
周太太微愣。
不喜歡用別人用過的東西?
可是這家具器皿又不是衣裳首飾,用得著這麽講究嗎?
在她愣神的功夫,李莞接著道:“所以等趙家人把房子騰出來,還得麻煩你幫我置辦一些家私,最好是成套的,看起來齊整一點,我也沒什麽高要求,梨花木的就行了!”
梨花木的就行了?!
輕飄飄的一句話又讓周太太瞠目結舌。
趙家的宅子可有整整五進啊,要把這麽大的宅子填滿,光是桌椅板凳就要好幾十套吧?
這麽多的家具,還要梨花木的,倉促之間,讓她上哪兒找去?
就算找到了,全部置辦下來,那得花多少錢?
周太太呆呆地望著李莞,突然有些不敢接話。
“怎麽,有什麽問題嗎?”李莞挑眉看向她。
周太太有些磕巴地道:“這、這麽多家具,短時間內可能湊不出來……您也知道,濟陽畢竟是小地方……”
“濟陽沒有,那就去別的地方買啊。遠的不說,濟南也算是個繁華地兒,買幾套家具應該不難吧?”
周太太嘴角微翕,沒作聲。
李莞的臉色沉下來,淡淡道:“你若是覺得為難,那就算了。我讓國公爺安排個妥帖的人幫我跑跑腿也一樣。”
周太太聞言哪還敢有一絲猶豫,連聲道:“不用,不用,一點小事哪用得著驚動國公爺,我幫您辦就行了!”
李莞看了她一眼:“你行嗎?”
“怎麽不行?”周太太挺了挺胸,笑道,“您放心吧,我迴去讓人去濟南打聽,務必幫您置辦齊整!”
李莞神色微緩:“那就麻煩你了。”
“不麻煩!不麻煩!”周太太笑得更軟和恭謙了。
李莞的臉色這才愉悅起來,吩咐道:“擷芳,周太太的茶涼了,給她換杯熱茶來。”
擷芳重新給她們上了茶。
周太太看了對麵正在專心品茶的李莞一眼,稍稍猶豫,然後道:“李小姐,方才我進來的時候,在院子外麵遇到了城北尤家的二太太,她主動跟我打招唿,我們就簡短地聊了兩句。”
李莞“嗯”了一聲,等著她的下文。
周太太就跟她說起了尤家:“尤老太太生了三個兒子,長子是個秀才,次子是個舉人,幼子最爭氣,是清泰十一年的二甲進士,如今在南昌任通判……”
*
ps:二更晚一點!(。)
,精彩無彈窗免費!李莞嘴上說著“好歹也值上萬兩銀子,我怎麽好收”這種話,但神色間卻沒有一點猶豫要不要收的糾結,全然不以為意,甚至沒有往那張房契上多看一眼,就好像那價值萬兩的房契隻是一張普通的紙,沒什麽可在意的。
周太太心裏不由開始打鼓,尋思著李莞是不是真的對趙家的宅子感興趣,又或者隻是有過買宅院的想法,但買還是不買卻無所謂,畢竟她又不會長居於此,在這兒買個宅子意義不大……
可是,這座宅子怎麽說也值不少錢呢,她難道就沒有一絲意動?
周太太想到趙家那座前後五進,還帶了個大花園的宅子,心裏的底氣又慢慢充足起來。
她學著李莞的樣子,露出個雲淡風輕的笑容,裝作很隨意的摸樣道:“看您說的,這宅子又不是值萬兩黃金,有什麽好收或不好收的?我知道區區一座小宅院入不了您的眼,您說這話是在跟我客氣,可俗話說禮輕情意重,我誠心誠意想表達一下心裏的謝意,您就看在我費時費力奔波一趟的份上,收下這座宅子吧。這驛站布置得再舒適,總歸太逼仄了,以您的身份,怎麽能住這樣的房子呢?如今滿城的太太小姐們都翹首盼著見您一麵,您總不能在這樣地方招待她們嗎?”最後一句話卻是帶了兩分試探的意味。
李莞原本神色平淡地聽著她的話,聽到後來臉上漸漸露出了斟酌之色。
“你這話聽起來也有些道理。”她忖度道,“原本我把那些太太小姐拒之門外,就是覺得驛站的地方太小了,不方便招待客人,若是有個寬敞的地方能讓我請她們喝茶聊天也不錯。”
周太太眼睛一亮,連忙道:“所以啊,照我說,您就應該盡快搬進大宅子裏,抽空跟那些太太小姐見個麵,也省得她們天天上門來煩您!”
李莞垂著眼瞼摩挲著茶盅,像是在認真考慮她說的話。
周太太緊張地看著她。
半晌,李莞終於點了點頭:“那好吧,看在你誠心誠意地為我張羅一場的份上,這座宅子我就收下了。”她把房契交給尋芳,讓她收起來。
周太太大喜,露出個克製的微笑:“太好了,您肯收下我這份謝禮,我就安心了。您放心,趙家那邊我會幫您盯著,讓他們盡快把房子騰出來,到時候我親自帶人過來幫您搬家。”
“幫我搬家就不用了。我這次出門本來就沒帶多少東西,有擷芳、尋芳和蔣護衛足夠了。你們家那些個沒眼色的仆婦,毛手毛腳的,萬一弄丟了我的東西怎麽辦。若是人手不夠,我自會讓國公爺再撥兩個人給我。都是些貼身的東西,我不放心交給外人。”
李莞隨口說道,聽到周太太耳朵裏卻別有一番滋味。
她語氣裏的嫌棄讓周太太有些難堪,但那句“不放心交給外人”,又讓她心裏熱起來。
他們家的仆婦是“外人”,那申國公派來的人就是“內人”嘍?
這種聽起來關係匪淺的說法,讓周太太不禁喜上眉梢,神色又謙卑了兩分:“是是是,那我就不給您添亂了,不過您若是有需要的地方,盡管開口。我家的那些仆婦跑跑腿,打打雜,還是可以的。”
“嗯。”
“那等趙家人搬出去,我就來通知您。”
“好啊。”李莞點頭道,突然想起個事,“哦,對了,趙家的那些家具器皿,你讓他們一並搬走,不要留在宅子裏。住在驛站裏是迫不得已,既然我都有自己的宅子裏,沒道理再用別人用過的東西。我不喜歡用別人用過的東西……”
周太太微愣。
不喜歡用別人用過的東西?
可是這家具器皿又不是衣裳首飾,用得著這麽講究嗎?
在她愣神的功夫,李莞接著道:“所以等趙家人把房子騰出來,還得麻煩你幫我置辦一些家私,最好是成套的,看起來齊整一點,我也沒什麽高要求,梨花木的就行了!”
梨花木的就行了?!
輕飄飄的一句話又讓周太太瞠目結舌。
趙家的宅子可有整整五進啊,要把這麽大的宅子填滿,光是桌椅板凳就要好幾十套吧?
這麽多的家具,還要梨花木的,倉促之間,讓她上哪兒找去?
就算找到了,全部置辦下來,那得花多少錢?
周太太呆呆地望著李莞,突然有些不敢接話。
“怎麽,有什麽問題嗎?”李莞挑眉看向她。
周太太有些磕巴地道:“這、這麽多家具,短時間內可能湊不出來……您也知道,濟陽畢竟是小地方……”
“濟陽沒有,那就去別的地方買啊。遠的不說,濟南也算是個繁華地兒,買幾套家具應該不難吧?”
周太太嘴角微翕,沒作聲。
李莞的臉色沉下來,淡淡道:“你若是覺得為難,那就算了。我讓國公爺安排個妥帖的人幫我跑跑腿也一樣。”
周太太聞言哪還敢有一絲猶豫,連聲道:“不用,不用,一點小事哪用得著驚動國公爺,我幫您辦就行了!”
李莞看了她一眼:“你行嗎?”
“怎麽不行?”周太太挺了挺胸,笑道,“您放心吧,我迴去讓人去濟南打聽,務必幫您置辦齊整!”
李莞神色微緩:“那就麻煩你了。”
“不麻煩!不麻煩!”周太太笑得更軟和恭謙了。
李莞的臉色這才愉悅起來,吩咐道:“擷芳,周太太的茶涼了,給她換杯熱茶來。”
擷芳重新給她們上了茶。
周太太看了對麵正在專心品茶的李莞一眼,稍稍猶豫,然後道:“李小姐,方才我進來的時候,在院子外麵遇到了城北尤家的二太太,她主動跟我打招唿,我們就簡短地聊了兩句。”
李莞“嗯”了一聲,等著她的下文。
周太太就跟她說起了尤家:“尤老太太生了三個兒子,長子是個秀才,次子是個舉人,幼子最爭氣,是清泰十一年的二甲進士,如今在南昌任通判……”
*
ps:二更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