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小侍女見了就放低了聲音,喃喃道:“聽妙菡姐姐說,鄴先生現下正在樓上的雅間會友,不知今日哪位雅士有幸能得先生青睞……”
李莞不由麵露驚異,小侍女卻朝她福了福,退了出去。
包間裏靜悄悄的,外麵已經熱鬧了起來,有人作詩,有人奏樂,不時響起鼎沸的喝彩聲。
鶴望就道:“小姐,您不是一直想結識鄴子琤嗎?這可是個難得的好機會。”
李莞聽著有些心動,猶豫半晌,卻還是道:“算了,大庭廣眾之下,還是不要招搖了。”
“這有什麽可擔心的!”鶴望不以為然,“咱們把簾子放下來,誰能看到?要是有人問起來,隨便說個名號不就是了?”
李莞本就躍躍欲試,聽她這麽一說,心底的那點猶豫立刻煙消雲散。
“讓外麵侍奉的侍女拿一支簫來!”
鶴望搖頭一笑:“何需借用別人的,小姐手裏現下就有一支簫啊!”
對啊,李莞眼睛一亮,今天德雲寺顧夫人不就送了一支簫給她?
她連忙吩咐鶴望:“那你快去把簫取來!”
鶴望就去馬車裏取來了裝簫的匣子。
顧夫人送的是一支竹簫,李莞愛惜的撫了撫質樸無華的簫身。
“小姐打算吹一支什麽曲子?”
李莞臉上露出迴憶的神色,問道:“鶴望,你還記得那年咱們去西北的情形嗎?”
“當然記得。”鶴望會心一笑,“那時候咱們還住在湖州李家老宅裏,小姐也才九歲,借口去廟裏淨心養病,瞞著府裏的人帶著奴婢幾個跑去了西北。那段日子咱們四處遊玩,興起了就去草原上跑馬,擷芳幾個就是那時候學會騎馬的。”
李莞迴想那時的情景,不由感慨萬千,她緩緩將簫湊至唇邊,扣人心弦的簫聲便傾瀉而出,讓醇釀坊裏的眾人漸漸安靜下來,
西北,是李莞此生最向往,也最痛心之地。
她小小年紀,已經曆了常人終其一生都難想象的悲歡離合。
她在這人世間苟延殘喘,不斷質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她痛苦、怨恨、不甘,然而卻又不得不在殘酷的現實中束手就擒。
這種複雜糾結的情緒,因為某個不可告人的緣由,被她深深地埋在心底,從不輕易示人。然而近來發生的一連串變故,終究還是勾出了那些久遠的往事。
斯人已逝,留下來的人繼續在夜以繼日的悲慟中掙紮,人生之無奈心酸莫過於此。
李莞想到這點便心如刀割,簫聲驟然高昂,隨即急轉直下,化作一聲嗚咽便戛然而止。
李莞緊緊的將竹簫攥在手裏,用力之大以致手背上青筋畢露,她閉著眼,眉頭緊鎖,臉上露出極力忍耐的神色。
鶴望看在眼裏既心疼又後悔,明知道小姐最近情緒不穩,她就不該勸小姐吹簫,還說什麽西北。
“小姐,您心裏難受的話就哭出來吧。”鶴望不禁濕了眼眶,她多麽希望李莞能狠狠的哭一場,也好過把什麽都憋在心裏。
李莞睜開眼,隻覺得眼底幹澀異常,連半滴眼淚都流不出來。
醇釀坊裏的人自然不知道這些,對半途而廢的簫聲議論紛紛。不過這些議論的聲音並不長久,很快便有別的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李莞的簫聲像是一顆掉入湖中的小石子,蕩起陣陣漣漪後,又歸於平靜,不留一點痕跡。
“迴去吧。”李莞把竹簫放迴匣子裏,漠然道。
鶴望臉色黯然的上前扶了她。
出了醇釀坊,馬車已經在候著了。
李莞正要上車,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聲急切的唿喊:“小姐請留步!”
她迴身一看,原來是妙菡。
妙菡快步走過來,笑著道:“小姐請留步。您方才吹奏的曲子還沒吹完,有位貴人十分惋惜,想向您討要曲譜呢!”
“貴人?”李莞目露疑惑。
妙菡垂首輕笑,道:“小姐所念之事,今日終於得償所願。”
*
妙菡推開門,恭聲道:“先生,方才吹簫的人來了。”然後對李莞做了請的手勢。
李莞吩咐鶴望:“你就在外麵等我。”然後提步走了進去,妙菡輕輕閤上門。
這是醇釀坊最高處的閣樓,屋裏點了七八盞燈,明亮如白晝,身著白衣的男子正站在一張紫檀木的大書案後揮墨如雨。
聽到聲音,他抬起頭來,露出一張俊美脫俗的麵孔,瑩瑩的燈光下,仿佛是從畫裏走出來的人。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鄴子琤了,李莞心想,熟悉的氣質讓她感覺似曾相識。
“坐吧,桌上有茶。”鄴子琤朝她笑了笑,繼續垂首運筆。
李莞心中的忐忑突然就平複下來,她從善如流的走到書案前的太師椅坐下,抬上給自己倒了杯茶,慢悠悠的喝起來。
“好了!”大約一刻鍾後,鄴子琤終於停了筆。
李莞望過去,聽到他對自己道:“你過來看。”
什麽東西?
李莞稍稍猶豫了一下,走到鄴子琤身邊,朝書案上看去。
她不由怔住,紙上畫的石竹竟然與顧成昱當作生辰禮物送給範惟劼的那幅有七八分相似,她不由抬頭看向鄴子琤。
鄴子琤悠悠道:“我不過是隨口提了句,沒想到顧家小子真的把那副畫找了出來,還當作禮物送給了武安伯世子……”他看了看紙上的竹子,感歎道,“可惜時過境遷,我早已找不迴當年的感覺了!”
他當然不會無緣無故的提起這幅畫,李莞隻感覺自己心跳如鼓。
“先生畫的竹清骨錚韌,這麽些年過去了,看起來並沒有太大差別。”
“哦?”鄴子琤含笑看著她,“那你說說,這幅和當年那幅有什麽差別?”
李莞仰著頭看他,目光明亮如星。
“這幅畫,隻少了一方小小的印鑒!”
鄴子琤粲然一笑,伸手打開手邊的木匣,拿出一枚拇指大小的印章。
李莞眼睛一亮,滿懷期待的看著他。
鄴子琤笑著在畫裏的石堆下按上那方印鑒。
“規、心、篤、誌。”李莞一字一字念出來,認真道,“不知道我該不該相信自己的眼睛!”
鄴子琤大笑起來,提筆在紙上的空白處寫下那四個字,運筆如行雲流水,毫無凝滯。
李莞看著那端端正正的四個簡體大字,再也忍不住露出燦爛的笑容。
。
小侍女見了就放低了聲音,喃喃道:“聽妙菡姐姐說,鄴先生現下正在樓上的雅間會友,不知今日哪位雅士有幸能得先生青睞……”
李莞不由麵露驚異,小侍女卻朝她福了福,退了出去。
包間裏靜悄悄的,外麵已經熱鬧了起來,有人作詩,有人奏樂,不時響起鼎沸的喝彩聲。
鶴望就道:“小姐,您不是一直想結識鄴子琤嗎?這可是個難得的好機會。”
李莞聽著有些心動,猶豫半晌,卻還是道:“算了,大庭廣眾之下,還是不要招搖了。”
“這有什麽可擔心的!”鶴望不以為然,“咱們把簾子放下來,誰能看到?要是有人問起來,隨便說個名號不就是了?”
李莞本就躍躍欲試,聽她這麽一說,心底的那點猶豫立刻煙消雲散。
“讓外麵侍奉的侍女拿一支簫來!”
鶴望搖頭一笑:“何需借用別人的,小姐手裏現下就有一支簫啊!”
對啊,李莞眼睛一亮,今天德雲寺顧夫人不就送了一支簫給她?
她連忙吩咐鶴望:“那你快去把簫取來!”
鶴望就去馬車裏取來了裝簫的匣子。
顧夫人送的是一支竹簫,李莞愛惜的撫了撫質樸無華的簫身。
“小姐打算吹一支什麽曲子?”
李莞臉上露出迴憶的神色,問道:“鶴望,你還記得那年咱們去西北的情形嗎?”
“當然記得。”鶴望會心一笑,“那時候咱們還住在湖州李家老宅裏,小姐也才九歲,借口去廟裏淨心養病,瞞著府裏的人帶著奴婢幾個跑去了西北。那段日子咱們四處遊玩,興起了就去草原上跑馬,擷芳幾個就是那時候學會騎馬的。”
李莞迴想那時的情景,不由感慨萬千,她緩緩將簫湊至唇邊,扣人心弦的簫聲便傾瀉而出,讓醇釀坊裏的眾人漸漸安靜下來,
西北,是李莞此生最向往,也最痛心之地。
她小小年紀,已經曆了常人終其一生都難想象的悲歡離合。
她在這人世間苟延殘喘,不斷質疑自己存在的意義。
她痛苦、怨恨、不甘,然而卻又不得不在殘酷的現實中束手就擒。
這種複雜糾結的情緒,因為某個不可告人的緣由,被她深深地埋在心底,從不輕易示人。然而近來發生的一連串變故,終究還是勾出了那些久遠的往事。
斯人已逝,留下來的人繼續在夜以繼日的悲慟中掙紮,人生之無奈心酸莫過於此。
李莞想到這點便心如刀割,簫聲驟然高昂,隨即急轉直下,化作一聲嗚咽便戛然而止。
李莞緊緊的將竹簫攥在手裏,用力之大以致手背上青筋畢露,她閉著眼,眉頭緊鎖,臉上露出極力忍耐的神色。
鶴望看在眼裏既心疼又後悔,明知道小姐最近情緒不穩,她就不該勸小姐吹簫,還說什麽西北。
“小姐,您心裏難受的話就哭出來吧。”鶴望不禁濕了眼眶,她多麽希望李莞能狠狠的哭一場,也好過把什麽都憋在心裏。
李莞睜開眼,隻覺得眼底幹澀異常,連半滴眼淚都流不出來。
醇釀坊裏的人自然不知道這些,對半途而廢的簫聲議論紛紛。不過這些議論的聲音並不長久,很快便有別的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李莞的簫聲像是一顆掉入湖中的小石子,蕩起陣陣漣漪後,又歸於平靜,不留一點痕跡。
“迴去吧。”李莞把竹簫放迴匣子裏,漠然道。
鶴望臉色黯然的上前扶了她。
出了醇釀坊,馬車已經在候著了。
李莞正要上車,突然聽到身後傳來一聲急切的唿喊:“小姐請留步!”
她迴身一看,原來是妙菡。
妙菡快步走過來,笑著道:“小姐請留步。您方才吹奏的曲子還沒吹完,有位貴人十分惋惜,想向您討要曲譜呢!”
“貴人?”李莞目露疑惑。
妙菡垂首輕笑,道:“小姐所念之事,今日終於得償所願。”
*
妙菡推開門,恭聲道:“先生,方才吹簫的人來了。”然後對李莞做了請的手勢。
李莞吩咐鶴望:“你就在外麵等我。”然後提步走了進去,妙菡輕輕閤上門。
這是醇釀坊最高處的閣樓,屋裏點了七八盞燈,明亮如白晝,身著白衣的男子正站在一張紫檀木的大書案後揮墨如雨。
聽到聲音,他抬起頭來,露出一張俊美脫俗的麵孔,瑩瑩的燈光下,仿佛是從畫裏走出來的人。
這就是大名鼎鼎的鄴子琤了,李莞心想,熟悉的氣質讓她感覺似曾相識。
“坐吧,桌上有茶。”鄴子琤朝她笑了笑,繼續垂首運筆。
李莞心中的忐忑突然就平複下來,她從善如流的走到書案前的太師椅坐下,抬上給自己倒了杯茶,慢悠悠的喝起來。
“好了!”大約一刻鍾後,鄴子琤終於停了筆。
李莞望過去,聽到他對自己道:“你過來看。”
什麽東西?
李莞稍稍猶豫了一下,走到鄴子琤身邊,朝書案上看去。
她不由怔住,紙上畫的石竹竟然與顧成昱當作生辰禮物送給範惟劼的那幅有七八分相似,她不由抬頭看向鄴子琤。
鄴子琤悠悠道:“我不過是隨口提了句,沒想到顧家小子真的把那副畫找了出來,還當作禮物送給了武安伯世子……”他看了看紙上的竹子,感歎道,“可惜時過境遷,我早已找不迴當年的感覺了!”
他當然不會無緣無故的提起這幅畫,李莞隻感覺自己心跳如鼓。
“先生畫的竹清骨錚韌,這麽些年過去了,看起來並沒有太大差別。”
“哦?”鄴子琤含笑看著她,“那你說說,這幅和當年那幅有什麽差別?”
李莞仰著頭看他,目光明亮如星。
“這幅畫,隻少了一方小小的印鑒!”
鄴子琤粲然一笑,伸手打開手邊的木匣,拿出一枚拇指大小的印章。
李莞眼睛一亮,滿懷期待的看著他。
鄴子琤笑著在畫裏的石堆下按上那方印鑒。
“規、心、篤、誌。”李莞一字一字念出來,認真道,“不知道我該不該相信自己的眼睛!”
鄴子琤大笑起來,提筆在紙上的空白處寫下那四個字,運筆如行雲流水,毫無凝滯。
李莞看著那端端正正的四個簡體大字,再也忍不住露出燦爛的笑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