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
“哦。”李莞眨了眨眼,沒想到顧成昱這麽有閑心,他不是應該忙著監視戈羿……
“是啊,顧公子真是個不錯的人,言出必行。”李夫人滿臉讚賞,“他當時說要教著兒吹塤,我們都以為是他的一句戲言,沒想到他果真這麽做了。都是顧閣老教導有方啊。”
重承諾,確實是君子所為。
李莞不由點點頭,她雖然與顧成昱接觸不深,但也能感覺得出他的確是個君子。
三個人說了幾句話就一起去了東院。
陳太太親自把他們迎進了正廳。
“怎麽不見皓然?”李夫人奇道,“這個點書院已經放學了吧。”
陳皓然在李老爺的幫助下,已經正式拜在恆德書院宋先生門下,每天都要去書院上學。
陳太太笑道:“他的同學知道今日是他的生辰,想給他慶生。都是有身份的少爺公子,皓然不好拒絕就應下了。不過他讓小廝迴來報過信了,會盡快迴來。”
“是該如此。”李夫人點點頭,“雖然皓然去書院是為了讀書,但這未嚐不是經營人脈的好機會。正好老爺也還沒迴來,咱們就等等吧。”
陳太太就讓人上了些點心水果,陪著李夫人和李莞聊天。
李知著和陳卉然手拉著手去院子裏玩兒了。
酉末的時候,陳皓然迴來了,他恭敬的給長輩行禮。
陳太太關切道:“喝酒了?”
“略喝了兩杯,大家敬我酒我不好推辭。”他臉頰微紅,但語聲平穩,眼神清明,應該沒喝多少。
陳太太微微頷首:“你舅母和表弟妹特意來給你慶生,你快去梳洗下再過來用膳。”
陳皓然恭聲退下。
李老爺還沒有迴來,李夫人正想打發人去問問,外院的小廝帶著賀禮進來稟道:“老爺有事脫不開身,讓夫人和姑太太不用等他。”
李老爺是長輩,陳皓然過生辰他不是一定得到場。
李夫人就道:“那我們就別等了,傳膳吧。”
陳太太就吩咐丫鬟傳膳。
這時,陳皓然迴來了,換了身靛青色圓領袍,看起來神采奕奕。
大家紛紛拿出賀禮。
李夫人的是本《四書注解》,陳太太的是文房四寶,李莞送了對玉石鎮紙,李知著和陳卉然分別送了個筆洗和筆架。
陳皓然給眾人道了謝,大家其樂融融的吃了晚飯,丫鬟上了茶。
陳太太問陳皓然:“今天給你慶生的都有哪家的公子?”
“武安伯府的世子和大少爺,工部林大人的公子,定國公府的四少爺……還有朝陽公主府的三爺。”
“董三爺也在?”李夫人大吃一驚。
陳皓然點點頭:“董三爺來書院拜訪宋先生,恰巧知道範世子他們要給我慶生,大家就一起去了。”
李夫人聞言頗為擔心:“董三爺性子頗為傲慢,他沒有為難你吧?”
“沒有沒有,三爺為人十分豪爽,知道今天是我的生辰,還特意讓人去珠璣閣買了套文房四寶送給我當賀禮。”
陳皓然曾聽人提及朝陽公主府的三爺,都說他為人十分狂傲。但今日相見之後,他卻覺得言過其實,董三爺雖然有些張揚,但他出身高貴難免有些脾氣,這也是能理解的。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後,並沒有瞧不起自己,不但十分大方的送了珠璣閣的文房四寶,還說有機會帶自己領略京城的風土人情,表現的十分友好。
還送了賀禮?李夫人露出不解的表情。
李莞想了想道:“表哥現在是宋先生的學生,董三爺向來與宋先生親近,他對表哥這種態度也算情理之中。”
也隻能這麽解釋了,李夫人點點頭。
喝了茶,李夫人就帶著李莞和李知著告辭了。
迴到殘荷館,洗漱後,李莞靠在床頭接著看先前那本書,看著看著靈感來了,又跑到書房寫寫畫畫,弄到半夜才睡。
可能是白天想太多,竟然做起了噩夢,出了一身冷汗。
一覺醒來,感覺睡裙黏在皮膚上很不舒服。
她張嘴想喊人進來,一眼看到窗邊的軟榻上趴著個人。
海棠一樣嬌嫩的臉,明亮的杏眼正笑眯眯的瞅著她:“莞兒,你醒了?”
“曼卿?”李莞大吃一驚,“你什麽時候來的?來了多久了?”
王曼卿翻身從榻上坐起來,笑道:“我都來了大半個時辰了。”
李莞從床上下來,嗔道:“來了怎麽不叫醒我?”
“我聽尋芳說你昨天熬夜了,看你睡得那麽熟就沒叫你。”
尋芳和擷芳聽到聲音,知道李莞醒了,進來服侍她梳洗。
“你等我一會兒,我去梳洗一下。”然後進了臥室旁的淨房。
尋芳用溫水浸濕香巾,避開李莞胸口的木牌,仔細幫她擦了擦身子,換了件白綾襖,披著頭發走出來。
李莞坐到梳妝台前,尋芳麻利的給她梳頭。
從梳妝台的鏡子裏,李莞看到王曼卿正趴在軟榻上翻著本書。
“你看什麽書呢?”
王曼卿抬起頭:“你說這個?”她拿起書晃了晃,“這不是書,是賬冊。”
“賬冊?”
“嗯,我母親的陪嫁。上次我不是跟你說過,我母親的陪嫁現在是吳管事在打理,賬冊一式兩份,我手裏的那份由乳母管著。”
尋芳用玉簪把李莞的頭發挽好,她轉過身看著王曼卿:“那天我就想問你了,你對吳管事了解多少?”
王曼卿忖度道:“我是府裏的小姐,他是外院的管事,平日裏基本上沒有交集。每年交賬的時候,也不過隔著屏風說兩句話,對他談不上了解。那天你走後,我讓人去打聽,據說他很有能力,如今不但管著我母親的陪嫁,還管著侯府的兩個田莊。”
李莞意味深長道:“這麽說來他還挺得你二伯父的信任?”
“可能吧……”
王曼卿臉色悵然:“我父母去世後,大房的奴仆漸漸都重新配了差事,何況是我母親的陪房……我現在隻隱約記得,我娘還在的時候,不管是外院的管事還是莊子上的人,每隔段時間就會來請安……我已經好多年沒見過那些人了……”
李莞有些疑惑:“怎麽會?就算你母親不在了,你依然他們的主子,怎麽可能不來請安?”
“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王曼卿苦笑道,“當年我娘病重,怕她走後我沒個依靠,特意請了娘家人來,要我祖父母當著他們的麵,把我娘的陪嫁和大房的私產全部記在我的名下,還要求在我及笄之前,這些財產必須由我外祖家的人管理……”
李莞訝然,沒想到王大夫人這麽的……她不知道怎麽形容。
“我娘不是那種重財重利的人,她隻是怕我年紀小被人欺負。當時我祖父年紀大了,父親死後二伯父封了世子,府裏的大半事務都由他掌管著。”王曼卿怕她誤會,急忙解釋道,“父親和二伯父雖然是同胞兄弟,但感情卻不是太好。本來祖父和祖母都已經同意了我娘的要求,但是二伯父卻死活不同意,說我母親的陪嫁他管不著,但是大房的財產是侯府的,怎麽可以交給外人。等我嫁人的時候,侯府絕不會少我一分嫁妝,但是想把財產記在我的名下,絕對不可能。”
“那後來呢?”
“後來事情鬧大了,我娘就把這事報到了大理寺。當時的大理寺卿是我外祖父的門生,自然是想幫我娘的。但是別說那時候老侯爺還在,不可能分家產,就算能分,大房沒有兒子……所以事情一直僵持著。”她深吸了口氣,繼續道,“這種事本來就不是什麽光彩的,整個京城都在看我們家的笑話,祖父一氣之下過世了……”
李莞一驚,老侯爺竟然就這麽被氣死了……當時還是世子的榮寧侯不是就更肆無忌憚了。
“二伯父襲了爵位,就更不會妥協了。他不知道怎麽搭上了梁王的關係,梁王出麵,大理寺最終偏向了我二伯父。而祖母因為祖父的去世,對我娘冷淡下來,連我外祖父一家也記恨上了。我娘去世後,祖母就不準我再與外祖父一家來往,也不喜歡我親近我娘留下來的人。”王曼卿的聲音裏充滿無力感,“我當時太小了,沒有能力反駁,時間久了就成現在這樣了……”
“那你外祖家呢?他們沒來看過你嗎?”
王曼卿無奈道:“起初幾年還派人來看我,但祖母都讓我避而不見,後來就不再來了。如今我們已經有六七年沒聯係過了。”
李莞想到剛才她說大理寺卿是她外祖父的門生,就問道:“說了這麽多,我還不知道你外祖家是幹嘛的呢!”
王曼卿笑道:“我娘是蘇州喬家的嫡女,我外祖父是江南大儒喬思明。”
李莞在江南住過幾年,對江南的一些人物略有耳聞,這個喬思明她知道,先帝永熙五年的狀元,與恆德書院的宋先生一樣,是大康教育界的泰鬥。
沒想到王大夫人竟然是喬家的女兒,喬家在江南地位超然,江南的不少官員都曾是喬思明的門生。
想到這兒,她坐到軟榻上,正色對王曼卿道:“曼卿,你有沒有想過跟你外祖家聯係一下?”
*
真是醉,定時發布弄不了!手機用戶請瀏覽wap.aiquxs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
“哦。”李莞眨了眨眼,沒想到顧成昱這麽有閑心,他不是應該忙著監視戈羿……
“是啊,顧公子真是個不錯的人,言出必行。”李夫人滿臉讚賞,“他當時說要教著兒吹塤,我們都以為是他的一句戲言,沒想到他果真這麽做了。都是顧閣老教導有方啊。”
重承諾,確實是君子所為。
李莞不由點點頭,她雖然與顧成昱接觸不深,但也能感覺得出他的確是個君子。
三個人說了幾句話就一起去了東院。
陳太太親自把他們迎進了正廳。
“怎麽不見皓然?”李夫人奇道,“這個點書院已經放學了吧。”
陳皓然在李老爺的幫助下,已經正式拜在恆德書院宋先生門下,每天都要去書院上學。
陳太太笑道:“他的同學知道今日是他的生辰,想給他慶生。都是有身份的少爺公子,皓然不好拒絕就應下了。不過他讓小廝迴來報過信了,會盡快迴來。”
“是該如此。”李夫人點點頭,“雖然皓然去書院是為了讀書,但這未嚐不是經營人脈的好機會。正好老爺也還沒迴來,咱們就等等吧。”
陳太太就讓人上了些點心水果,陪著李夫人和李莞聊天。
李知著和陳卉然手拉著手去院子裏玩兒了。
酉末的時候,陳皓然迴來了,他恭敬的給長輩行禮。
陳太太關切道:“喝酒了?”
“略喝了兩杯,大家敬我酒我不好推辭。”他臉頰微紅,但語聲平穩,眼神清明,應該沒喝多少。
陳太太微微頷首:“你舅母和表弟妹特意來給你慶生,你快去梳洗下再過來用膳。”
陳皓然恭聲退下。
李老爺還沒有迴來,李夫人正想打發人去問問,外院的小廝帶著賀禮進來稟道:“老爺有事脫不開身,讓夫人和姑太太不用等他。”
李老爺是長輩,陳皓然過生辰他不是一定得到場。
李夫人就道:“那我們就別等了,傳膳吧。”
陳太太就吩咐丫鬟傳膳。
這時,陳皓然迴來了,換了身靛青色圓領袍,看起來神采奕奕。
大家紛紛拿出賀禮。
李夫人的是本《四書注解》,陳太太的是文房四寶,李莞送了對玉石鎮紙,李知著和陳卉然分別送了個筆洗和筆架。
陳皓然給眾人道了謝,大家其樂融融的吃了晚飯,丫鬟上了茶。
陳太太問陳皓然:“今天給你慶生的都有哪家的公子?”
“武安伯府的世子和大少爺,工部林大人的公子,定國公府的四少爺……還有朝陽公主府的三爺。”
“董三爺也在?”李夫人大吃一驚。
陳皓然點點頭:“董三爺來書院拜訪宋先生,恰巧知道範世子他們要給我慶生,大家就一起去了。”
李夫人聞言頗為擔心:“董三爺性子頗為傲慢,他沒有為難你吧?”
“沒有沒有,三爺為人十分豪爽,知道今天是我的生辰,還特意讓人去珠璣閣買了套文房四寶送給我當賀禮。”
陳皓然曾聽人提及朝陽公主府的三爺,都說他為人十分狂傲。但今日相見之後,他卻覺得言過其實,董三爺雖然有些張揚,但他出身高貴難免有些脾氣,這也是能理解的。他知道自己的身份後,並沒有瞧不起自己,不但十分大方的送了珠璣閣的文房四寶,還說有機會帶自己領略京城的風土人情,表現的十分友好。
還送了賀禮?李夫人露出不解的表情。
李莞想了想道:“表哥現在是宋先生的學生,董三爺向來與宋先生親近,他對表哥這種態度也算情理之中。”
也隻能這麽解釋了,李夫人點點頭。
喝了茶,李夫人就帶著李莞和李知著告辭了。
迴到殘荷館,洗漱後,李莞靠在床頭接著看先前那本書,看著看著靈感來了,又跑到書房寫寫畫畫,弄到半夜才睡。
可能是白天想太多,竟然做起了噩夢,出了一身冷汗。
一覺醒來,感覺睡裙黏在皮膚上很不舒服。
她張嘴想喊人進來,一眼看到窗邊的軟榻上趴著個人。
海棠一樣嬌嫩的臉,明亮的杏眼正笑眯眯的瞅著她:“莞兒,你醒了?”
“曼卿?”李莞大吃一驚,“你什麽時候來的?來了多久了?”
王曼卿翻身從榻上坐起來,笑道:“我都來了大半個時辰了。”
李莞從床上下來,嗔道:“來了怎麽不叫醒我?”
“我聽尋芳說你昨天熬夜了,看你睡得那麽熟就沒叫你。”
尋芳和擷芳聽到聲音,知道李莞醒了,進來服侍她梳洗。
“你等我一會兒,我去梳洗一下。”然後進了臥室旁的淨房。
尋芳用溫水浸濕香巾,避開李莞胸口的木牌,仔細幫她擦了擦身子,換了件白綾襖,披著頭發走出來。
李莞坐到梳妝台前,尋芳麻利的給她梳頭。
從梳妝台的鏡子裏,李莞看到王曼卿正趴在軟榻上翻著本書。
“你看什麽書呢?”
王曼卿抬起頭:“你說這個?”她拿起書晃了晃,“這不是書,是賬冊。”
“賬冊?”
“嗯,我母親的陪嫁。上次我不是跟你說過,我母親的陪嫁現在是吳管事在打理,賬冊一式兩份,我手裏的那份由乳母管著。”
尋芳用玉簪把李莞的頭發挽好,她轉過身看著王曼卿:“那天我就想問你了,你對吳管事了解多少?”
王曼卿忖度道:“我是府裏的小姐,他是外院的管事,平日裏基本上沒有交集。每年交賬的時候,也不過隔著屏風說兩句話,對他談不上了解。那天你走後,我讓人去打聽,據說他很有能力,如今不但管著我母親的陪嫁,還管著侯府的兩個田莊。”
李莞意味深長道:“這麽說來他還挺得你二伯父的信任?”
“可能吧……”
王曼卿臉色悵然:“我父母去世後,大房的奴仆漸漸都重新配了差事,何況是我母親的陪房……我現在隻隱約記得,我娘還在的時候,不管是外院的管事還是莊子上的人,每隔段時間就會來請安……我已經好多年沒見過那些人了……”
李莞有些疑惑:“怎麽會?就算你母親不在了,你依然他們的主子,怎麽可能不來請安?”
“有件事你可能不知道。”王曼卿苦笑道,“當年我娘病重,怕她走後我沒個依靠,特意請了娘家人來,要我祖父母當著他們的麵,把我娘的陪嫁和大房的私產全部記在我的名下,還要求在我及笄之前,這些財產必須由我外祖家的人管理……”
李莞訝然,沒想到王大夫人這麽的……她不知道怎麽形容。
“我娘不是那種重財重利的人,她隻是怕我年紀小被人欺負。當時我祖父年紀大了,父親死後二伯父封了世子,府裏的大半事務都由他掌管著。”王曼卿怕她誤會,急忙解釋道,“父親和二伯父雖然是同胞兄弟,但感情卻不是太好。本來祖父和祖母都已經同意了我娘的要求,但是二伯父卻死活不同意,說我母親的陪嫁他管不著,但是大房的財產是侯府的,怎麽可以交給外人。等我嫁人的時候,侯府絕不會少我一分嫁妝,但是想把財產記在我的名下,絕對不可能。”
“那後來呢?”
“後來事情鬧大了,我娘就把這事報到了大理寺。當時的大理寺卿是我外祖父的門生,自然是想幫我娘的。但是別說那時候老侯爺還在,不可能分家產,就算能分,大房沒有兒子……所以事情一直僵持著。”她深吸了口氣,繼續道,“這種事本來就不是什麽光彩的,整個京城都在看我們家的笑話,祖父一氣之下過世了……”
李莞一驚,老侯爺竟然就這麽被氣死了……當時還是世子的榮寧侯不是就更肆無忌憚了。
“二伯父襲了爵位,就更不會妥協了。他不知道怎麽搭上了梁王的關係,梁王出麵,大理寺最終偏向了我二伯父。而祖母因為祖父的去世,對我娘冷淡下來,連我外祖父一家也記恨上了。我娘去世後,祖母就不準我再與外祖父一家來往,也不喜歡我親近我娘留下來的人。”王曼卿的聲音裏充滿無力感,“我當時太小了,沒有能力反駁,時間久了就成現在這樣了……”
“那你外祖家呢?他們沒來看過你嗎?”
王曼卿無奈道:“起初幾年還派人來看我,但祖母都讓我避而不見,後來就不再來了。如今我們已經有六七年沒聯係過了。”
李莞想到剛才她說大理寺卿是她外祖父的門生,就問道:“說了這麽多,我還不知道你外祖家是幹嘛的呢!”
王曼卿笑道:“我娘是蘇州喬家的嫡女,我外祖父是江南大儒喬思明。”
李莞在江南住過幾年,對江南的一些人物略有耳聞,這個喬思明她知道,先帝永熙五年的狀元,與恆德書院的宋先生一樣,是大康教育界的泰鬥。
沒想到王大夫人竟然是喬家的女兒,喬家在江南地位超然,江南的不少官員都曾是喬思明的門生。
想到這兒,她坐到軟榻上,正色對王曼卿道:“曼卿,你有沒有想過跟你外祖家聯係一下?”
*
真是醉,定時發布弄不了!手機用戶請瀏覽wap.aiquxs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