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曆朝曆代各級官署衙門都有建製標準,大宋朝的錢塘縣衙自然也不例外。還沒到衙門前,遠遠走在衙前街上,抬頭就能看見衙前正門上飛簷鬥拱的敇書樓。敇書樓兩側白壁綿延,既是縣衙南側圍牆,也是公文告示的發布地,左為揚善,右為懲惡。
進了敇書樓穿過儀門往裏走,甬道上迎麵就是一麵照壁,北麵牆上繪著幅“吞日犭貪獸”,與更裏麵的公署大堂前立著的獬豸亭同為“戒官”之用,而獬豸亭裏麵的石碑上刻的則是宋太宗親筆戒詞“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整個甬道上大堂、二堂、儀亭,三堂依次而建,兩邊成片的建築則是縣衙六房辦公地,再其內則錯落建有知縣廳、縣丞廳、主簿廳、尉廳、仰高亭等等建築。當然了,沈謙他們此行目的地隻在事實上並不對外開放的縣衙大堂,也不可能看到後邊的建築群,僅僅隻是聽別人說知縣廳前高掛的匾額是“撫琴”二字,大概意境太好,已經多少年都沒換過了。
縣尊沒到,大堂就不能開,一幹“人犯”隻能在院子裏等著,自有人報到知縣廳裏。
此時的錢塘知縣名叫周岩,字玉昆,三十歲出頭,正經的元豐朝進士出身。別說完全懂規矩不敢扔掉公事到處亂竄,就是沒這個規矩,他現在也沒這個工夫。新知州如今已經進了州境,正在所轄各縣不打招唿的提前查勘,說不定哪天就得直接殺奔杭州城履任視事,錢塘縣和仁和縣都是杭州的首縣,公務繁多,你要是不好好做足準備,怎麽應對知州的查勘?
忙啊,實在是忙……所以現在周岩最頭疼的就是前頭傳過來哪裏又出事兒了,讓他開堂過審。這杭州富甲天下不假,可刁民也多,一個個橫橫的不說,還都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來路背景,遠不如他此前履任的西北縣百姓那麽好收拾。
人家周知縣好歹也是孔孟弟子,天子門生,當然少不了天大誌向、憫人之懷,可問題是理想與現實差距往往太大,碰過下頭人幾次陰奉陽違的軟釘子之後,周岩也學乖了,目標很明確:隻要不是影響他順利離任升遷的大問題,那就得過且過吧。至於今天,還是先升堂好了……
正堂大啟,沈謙他們被帶了進去,兩旁杖直衙差在地麵上把水火棍戳的砰砰亂響,沈謙和沈清直問心無愧,而馮二郎他們見多了世麵倒沒什麽,李幹娘、小六和綠珠他們卻早就嚇得雙腿打顫了。
片刻的工夫周知縣冠服一整的進了大堂,往官案後一坐,接著拿起醒木“啪”的一拍,倒把底下好幾個人嚇得差點沒跪地上。不過人家周知縣這也就是例行程序,倒也不是想故意嚇誰,驚堂木一過,目光卻先掃到了李娘子身上,登時便有點不滿了,沉著聲說道:
“官堂肅嚴之地,把帽子摘了。”
“是,周縣尊。”
李娘子斂著衽柔聲應了一句,接著抬手摘下遮頭遞給了身旁已經很有些驚慌失措的綠珠,雖然依舊微微低著頭,但露出來的卻是一張未施粉黛,依然明眸善睞、柔美不可方物的俏顏。
難怪要遮著呀!這小娘子要是素麵朝天的往大街上一走,那得殺死多少目光呀……
漂亮女孩誰不愛看?李娘子真容一現,別說滿堂的衙差和馮二郎他們,就連自稱宿花街眠柳巷的沈清直都不由呆了一下,至於沈謙當年倒是經曆過網絡的狂轟亂砸,可是也照舊多看了兩眼。不過還得說人家周知縣定力真好,猝然看到李娘子長什麽樣,卻先點點頭笑上了,擺了擺手道:
“好了,在一邊站著吧。”
原來這兩位認識,那這位李娘子到底是……沈謙撒目看到周知縣的表情,心裏便有了個大概的印象,正在那裏想著,周知縣已經換上了滿臉嚴肅,往滿大堂的人群裏一看,接著問道:
“出了什麽事?”
“啊?呃……”
按照流程,知縣沒問案之前,底下就已經將案件經過擬出來了。不過坐在周知縣斜側麵的貼司書辦一時沒迴過神來,聽到周知縣問他,才捂著嘴咳了一聲道,
“稟縣尊,有治下小民馮裕、馮泰、李鎖、沈迍、沈謙等人於後市街乙支巷趙家食鋪滋事互毆,損毀堪巨,請縣尊詳查慎刑。”
周知縣聽到這裏轉頭奇道:
“後市街那邊不是老齊的地盤麽?”
“咳咳咳咳……”
書辦聽到這裏頓時滿臉的尷尬,吃鹹了似得連連咳了好幾聲,這才連忙起身跑到知縣案前小聲道:
“後市街那邊甲丙各巷歸仁和,乙丁各巷歸咱們錢塘。”
“哦。”
周知縣臉不紅心不跳的點了點頭,擺擺手正要讓書辦下去,那個書辦忽然將聲音壓得更低說道:
“馮李三個人是顏巽顏大官人手下。”
“顏……”
周知縣頓時愕了一下,剛剛下意識的說了一個字,那書辦便沉著的點點頭退開了。他們倆是咬著耳朵說的,可周知縣一驚一乍,周圍又沒別人說話,那個“顏”字還是讓沈謙聽見了,再配上周知縣的表情,他心裏登時驚了一下,陡然想起顏氏的娘家哥哥就住在後市街,而且說不清道不明的勢力很大,便猛然知道了馮二郎他們到底是什麽人。
這還真是冤家路窄,看這意思周知縣在底下人哄架之下也有拉偏架的可能……沈謙望著周知縣不由自主的咽了口唾沫,正在心裏打著轉,已經恢複了正常表情的周知縣輕輕咳了一聲,接著坐直身沉聲說道:
“經幹人報上詳情。”
“稟縣尊,小人奉命巡視後市街,於今日巳時三刻接案……”
本案的經幹人自然就是帶頭抓人的魏全,見周知縣問上了,便“嘡嘡嘡”把情況說了一遍,並且把那柄刀呈了上去。這時候他已經把馮二郎的情況通過那個書辦告訴了周知縣,在兩邊人和證人都在場的情況下自然是看見什麽說什麽,至於剩下的事交給周知縣看著辦就是了。
周知縣一邊聽匯報一邊低著頭翻來覆去的看那柄刀,見這刀也就是普通的菜刀,上邊還帶著很重的醬肉味道,其中一麵沾著許多板油,另一麵卻被擦得幹幹淨淨,實在有些稀奇,不過上頭沒有血跡,那就沒法和傷痕做對照了,如果真是兇器的話,唯一的可能隻有被人拿著用橫麵拍人,不過堂下幾個牽扯進案子裏的人,除了最年輕的那個以外,全都是一身的油,這樣的話也隻能讓他們脫衣檢驗了……
等魏全說完,周知縣才抬起頭來,隨手將刀往旁邊一扔,開口先問上了沈謙他們:
“你們倆就是沈迍和沈謙。”
別看沈清直自稱浪蕩子,其實作為生員,他內心裏早就恪守了規矩,聽見周知縣問他,雖然依然渾身疼的難受,可還是規規矩矩的拱了拱手道:
“是。晚進正是沈迍,求學於潤州州學。”
“哦,那你呢?”
周知縣點點頭,又把目光轉向了沈謙。沈謙也忙跟著拱了拱手,低著頭謙恭的說道:
“小人沈謙,西溪人氏。這位沈迍沈清直是小人的叔父。”
“小人?”
周知縣頓時被沈謙給說笑了,又掃了沈謙一眼才笑道,
“你不是讀書人麽,怎麽成小人了?”
沈謙連頭都沒抬的接道:
“小人尚在西溪家中苦讀求進,尚未入庠,不敢在縣尊麵前自稱晚進。”
“沒進官學怎麽能……”
周知縣耷了一下眼皮,剛下意識的說了半句,接著就是一愣,登時不說了。他雖說做官審案子稍稍糊塗了點兒,可人情世故不糊塗,連續兩次聽見沈謙說西溪,心裏頓時鬱悶,暗自想道:這小子看著歲數不大,還真是精明呐。
周知縣現在不鬱悶都不行,畢竟沈謙的話所指太明白了:西溪,那不就是說他是沈邁家裏的人麽?而那個沈迍自稱潤州生員,又是他的叔父,西溪沈家和潤州連在一起,唯一的指向還能有誰?
這他娘的還真難辦了……周知縣越想越為難,他不想粘上沈括的晦氣,可作為沈邁他二哥沈遼曾經的學生,他又知道沈邁是那種顧全大局,絕不肯讓人戳脊梁骨的人,肯定會因為母親的喪事把沈括接迴來。他裝不知道不去拜見不要緊,可是知道了再不去那成什麽了?人家沈括再不受人待見不也沒被剝奪官籍麽,在官籍那就還是他周岩的老上級,老前輩,兩個老字來到了他的地盤,他不去拜見?
這事兒說什麽都不能捅破,不過沈家的麵子卻必須得給點,要不然沈邁麵前不好說話。可是這樣一來問題又來了,顏家是錢塘縣的大地頭蛇,勢力盤根錯節,如果一點麵子都不給他,恐怕今後自己也別想安安生生的在杭州做官了。
那這種情況可怎麽辦……對,涼拌,哪邊麻煩小就往哪邊偏唄,沈家隻不過是交情麵子的小問題,隻要別讓沈邁抓住太明顯的把柄,他也沒理由為了兩個犯了罪的家人把麻煩找到自己頭上。而顏家不一樣,這是關乎自己能不能安穩做官的大問題。顏家私底下亂七八糟的事他周岩又不是不清楚,這案子明顯跟這些見不得人的事有牽連,萬一因為這麽個小小案子牽出後邊一大堆秧來,估計滿縣衙都得有不少人暗地裏要找自己麻煩。
主意拿定,周知縣臉上接著換上了親切的笑容,用右臂在案上撐住了,微微向前傾著身笑道:
“準備考官學?準備的如何了?”
“……一塌糊塗。”
沈謙尷尬的抬頭笑應一句,接著忙規規矩矩的低下了頭去。周知縣滿意的點了點頭,坐直身輕聲笑道:
“嗬嗬,很好,讀書人還是謙虛些好,萬萬不要張狂失了體麵。嗯,你們倆暫且站一邊吧。”
官學生員要是定了罪也一樣該怎麽處理就怎麽處理,而且還要剝奪出身,不過在沒定罪之前卻不能跪,周知縣有意給沈邁留麵子,所以幹脆混淆了生員和讀書人的概念,含含糊糊的便讓沈謙和沈清直一起站到了一邊。然而接下來他態度可就不一樣了,抬手一拍醒目,登時換上滿臉官威高聲喝道:
“堂下馮裕、馮泰、李鎖三人尋釁滋事,跪下!”
要說馮二郎他們仨真懂規矩,嘭嗵一聲就跪在了地上。
宋朝人不是不跪活人嗎?其實這得往兩碼事上說。一個人如果不是作為證人被帶到堂上,別管情由如何,本來就已經犯了不自律的罪過,就得受到相應的懲戒。不過跪的並非是堂上那位縣老爺,而是高掛在他身後代表昭昭日月、朗朗乾坤的“旭日海山”圖和“明鏡高懸”匾。人家讀書人有孔聖人的戒律守著,可以用儒家精神自責本心,你不過是個市井刁民罷了,懂什麽自責?那就得用“天威”嚇嚇,讓你老老實實招供了。
曆朝曆代各級官署衙門都有建製標準,大宋朝的錢塘縣衙自然也不例外。還沒到衙門前,遠遠走在衙前街上,抬頭就能看見衙前正門上飛簷鬥拱的敇書樓。敇書樓兩側白壁綿延,既是縣衙南側圍牆,也是公文告示的發布地,左為揚善,右為懲惡。
進了敇書樓穿過儀門往裏走,甬道上迎麵就是一麵照壁,北麵牆上繪著幅“吞日犭貪獸”,與更裏麵的公署大堂前立著的獬豸亭同為“戒官”之用,而獬豸亭裏麵的石碑上刻的則是宋太宗親筆戒詞“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
整個甬道上大堂、二堂、儀亭,三堂依次而建,兩邊成片的建築則是縣衙六房辦公地,再其內則錯落建有知縣廳、縣丞廳、主簿廳、尉廳、仰高亭等等建築。當然了,沈謙他們此行目的地隻在事實上並不對外開放的縣衙大堂,也不可能看到後邊的建築群,僅僅隻是聽別人說知縣廳前高掛的匾額是“撫琴”二字,大概意境太好,已經多少年都沒換過了。
縣尊沒到,大堂就不能開,一幹“人犯”隻能在院子裏等著,自有人報到知縣廳裏。
此時的錢塘知縣名叫周岩,字玉昆,三十歲出頭,正經的元豐朝進士出身。別說完全懂規矩不敢扔掉公事到處亂竄,就是沒這個規矩,他現在也沒這個工夫。新知州如今已經進了州境,正在所轄各縣不打招唿的提前查勘,說不定哪天就得直接殺奔杭州城履任視事,錢塘縣和仁和縣都是杭州的首縣,公務繁多,你要是不好好做足準備,怎麽應對知州的查勘?
忙啊,實在是忙……所以現在周岩最頭疼的就是前頭傳過來哪裏又出事兒了,讓他開堂過審。這杭州富甲天下不假,可刁民也多,一個個橫橫的不說,還都有點說不清道不明的來路背景,遠不如他此前履任的西北縣百姓那麽好收拾。
人家周知縣好歹也是孔孟弟子,天子門生,當然少不了天大誌向、憫人之懷,可問題是理想與現實差距往往太大,碰過下頭人幾次陰奉陽違的軟釘子之後,周岩也學乖了,目標很明確:隻要不是影響他順利離任升遷的大問題,那就得過且過吧。至於今天,還是先升堂好了……
正堂大啟,沈謙他們被帶了進去,兩旁杖直衙差在地麵上把水火棍戳的砰砰亂響,沈謙和沈清直問心無愧,而馮二郎他們見多了世麵倒沒什麽,李幹娘、小六和綠珠他們卻早就嚇得雙腿打顫了。
片刻的工夫周知縣冠服一整的進了大堂,往官案後一坐,接著拿起醒木“啪”的一拍,倒把底下好幾個人嚇得差點沒跪地上。不過人家周知縣這也就是例行程序,倒也不是想故意嚇誰,驚堂木一過,目光卻先掃到了李娘子身上,登時便有點不滿了,沉著聲說道:
“官堂肅嚴之地,把帽子摘了。”
“是,周縣尊。”
李娘子斂著衽柔聲應了一句,接著抬手摘下遮頭遞給了身旁已經很有些驚慌失措的綠珠,雖然依舊微微低著頭,但露出來的卻是一張未施粉黛,依然明眸善睞、柔美不可方物的俏顏。
難怪要遮著呀!這小娘子要是素麵朝天的往大街上一走,那得殺死多少目光呀……
漂亮女孩誰不愛看?李娘子真容一現,別說滿堂的衙差和馮二郎他們,就連自稱宿花街眠柳巷的沈清直都不由呆了一下,至於沈謙當年倒是經曆過網絡的狂轟亂砸,可是也照舊多看了兩眼。不過還得說人家周知縣定力真好,猝然看到李娘子長什麽樣,卻先點點頭笑上了,擺了擺手道:
“好了,在一邊站著吧。”
原來這兩位認識,那這位李娘子到底是……沈謙撒目看到周知縣的表情,心裏便有了個大概的印象,正在那裏想著,周知縣已經換上了滿臉嚴肅,往滿大堂的人群裏一看,接著問道:
“出了什麽事?”
“啊?呃……”
按照流程,知縣沒問案之前,底下就已經將案件經過擬出來了。不過坐在周知縣斜側麵的貼司書辦一時沒迴過神來,聽到周知縣問他,才捂著嘴咳了一聲道,
“稟縣尊,有治下小民馮裕、馮泰、李鎖、沈迍、沈謙等人於後市街乙支巷趙家食鋪滋事互毆,損毀堪巨,請縣尊詳查慎刑。”
周知縣聽到這裏轉頭奇道:
“後市街那邊不是老齊的地盤麽?”
“咳咳咳咳……”
書辦聽到這裏頓時滿臉的尷尬,吃鹹了似得連連咳了好幾聲,這才連忙起身跑到知縣案前小聲道:
“後市街那邊甲丙各巷歸仁和,乙丁各巷歸咱們錢塘。”
“哦。”
周知縣臉不紅心不跳的點了點頭,擺擺手正要讓書辦下去,那個書辦忽然將聲音壓得更低說道:
“馮李三個人是顏巽顏大官人手下。”
“顏……”
周知縣頓時愕了一下,剛剛下意識的說了一個字,那書辦便沉著的點點頭退開了。他們倆是咬著耳朵說的,可周知縣一驚一乍,周圍又沒別人說話,那個“顏”字還是讓沈謙聽見了,再配上周知縣的表情,他心裏登時驚了一下,陡然想起顏氏的娘家哥哥就住在後市街,而且說不清道不明的勢力很大,便猛然知道了馮二郎他們到底是什麽人。
這還真是冤家路窄,看這意思周知縣在底下人哄架之下也有拉偏架的可能……沈謙望著周知縣不由自主的咽了口唾沫,正在心裏打著轉,已經恢複了正常表情的周知縣輕輕咳了一聲,接著坐直身沉聲說道:
“經幹人報上詳情。”
“稟縣尊,小人奉命巡視後市街,於今日巳時三刻接案……”
本案的經幹人自然就是帶頭抓人的魏全,見周知縣問上了,便“嘡嘡嘡”把情況說了一遍,並且把那柄刀呈了上去。這時候他已經把馮二郎的情況通過那個書辦告訴了周知縣,在兩邊人和證人都在場的情況下自然是看見什麽說什麽,至於剩下的事交給周知縣看著辦就是了。
周知縣一邊聽匯報一邊低著頭翻來覆去的看那柄刀,見這刀也就是普通的菜刀,上邊還帶著很重的醬肉味道,其中一麵沾著許多板油,另一麵卻被擦得幹幹淨淨,實在有些稀奇,不過上頭沒有血跡,那就沒法和傷痕做對照了,如果真是兇器的話,唯一的可能隻有被人拿著用橫麵拍人,不過堂下幾個牽扯進案子裏的人,除了最年輕的那個以外,全都是一身的油,這樣的話也隻能讓他們脫衣檢驗了……
等魏全說完,周知縣才抬起頭來,隨手將刀往旁邊一扔,開口先問上了沈謙他們:
“你們倆就是沈迍和沈謙。”
別看沈清直自稱浪蕩子,其實作為生員,他內心裏早就恪守了規矩,聽見周知縣問他,雖然依然渾身疼的難受,可還是規規矩矩的拱了拱手道:
“是。晚進正是沈迍,求學於潤州州學。”
“哦,那你呢?”
周知縣點點頭,又把目光轉向了沈謙。沈謙也忙跟著拱了拱手,低著頭謙恭的說道:
“小人沈謙,西溪人氏。這位沈迍沈清直是小人的叔父。”
“小人?”
周知縣頓時被沈謙給說笑了,又掃了沈謙一眼才笑道,
“你不是讀書人麽,怎麽成小人了?”
沈謙連頭都沒抬的接道:
“小人尚在西溪家中苦讀求進,尚未入庠,不敢在縣尊麵前自稱晚進。”
“沒進官學怎麽能……”
周知縣耷了一下眼皮,剛下意識的說了半句,接著就是一愣,登時不說了。他雖說做官審案子稍稍糊塗了點兒,可人情世故不糊塗,連續兩次聽見沈謙說西溪,心裏頓時鬱悶,暗自想道:這小子看著歲數不大,還真是精明呐。
周知縣現在不鬱悶都不行,畢竟沈謙的話所指太明白了:西溪,那不就是說他是沈邁家裏的人麽?而那個沈迍自稱潤州生員,又是他的叔父,西溪沈家和潤州連在一起,唯一的指向還能有誰?
這他娘的還真難辦了……周知縣越想越為難,他不想粘上沈括的晦氣,可作為沈邁他二哥沈遼曾經的學生,他又知道沈邁是那種顧全大局,絕不肯讓人戳脊梁骨的人,肯定會因為母親的喪事把沈括接迴來。他裝不知道不去拜見不要緊,可是知道了再不去那成什麽了?人家沈括再不受人待見不也沒被剝奪官籍麽,在官籍那就還是他周岩的老上級,老前輩,兩個老字來到了他的地盤,他不去拜見?
這事兒說什麽都不能捅破,不過沈家的麵子卻必須得給點,要不然沈邁麵前不好說話。可是這樣一來問題又來了,顏家是錢塘縣的大地頭蛇,勢力盤根錯節,如果一點麵子都不給他,恐怕今後自己也別想安安生生的在杭州做官了。
那這種情況可怎麽辦……對,涼拌,哪邊麻煩小就往哪邊偏唄,沈家隻不過是交情麵子的小問題,隻要別讓沈邁抓住太明顯的把柄,他也沒理由為了兩個犯了罪的家人把麻煩找到自己頭上。而顏家不一樣,這是關乎自己能不能安穩做官的大問題。顏家私底下亂七八糟的事他周岩又不是不清楚,這案子明顯跟這些見不得人的事有牽連,萬一因為這麽個小小案子牽出後邊一大堆秧來,估計滿縣衙都得有不少人暗地裏要找自己麻煩。
主意拿定,周知縣臉上接著換上了親切的笑容,用右臂在案上撐住了,微微向前傾著身笑道:
“準備考官學?準備的如何了?”
“……一塌糊塗。”
沈謙尷尬的抬頭笑應一句,接著忙規規矩矩的低下了頭去。周知縣滿意的點了點頭,坐直身輕聲笑道:
“嗬嗬,很好,讀書人還是謙虛些好,萬萬不要張狂失了體麵。嗯,你們倆暫且站一邊吧。”
官學生員要是定了罪也一樣該怎麽處理就怎麽處理,而且還要剝奪出身,不過在沒定罪之前卻不能跪,周知縣有意給沈邁留麵子,所以幹脆混淆了生員和讀書人的概念,含含糊糊的便讓沈謙和沈清直一起站到了一邊。然而接下來他態度可就不一樣了,抬手一拍醒目,登時換上滿臉官威高聲喝道:
“堂下馮裕、馮泰、李鎖三人尋釁滋事,跪下!”
要說馮二郎他們仨真懂規矩,嘭嗵一聲就跪在了地上。
宋朝人不是不跪活人嗎?其實這得往兩碼事上說。一個人如果不是作為證人被帶到堂上,別管情由如何,本來就已經犯了不自律的罪過,就得受到相應的懲戒。不過跪的並非是堂上那位縣老爺,而是高掛在他身後代表昭昭日月、朗朗乾坤的“旭日海山”圖和“明鏡高懸”匾。人家讀書人有孔聖人的戒律守著,可以用儒家精神自責本心,你不過是個市井刁民罷了,懂什麽自責?那就得用“天威”嚇嚇,讓你老老實實招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