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小小年紀,就衝他能說出抓大放小這樣的話來,他的城府就超過了他前麵幾個哥哥。
秦舟看似低調,卻胸有溝壑,跟秦墨交談起來,並不畏懼,反而有一種侃侃而談的感覺。
“你接著說!”秦墨倒想看看這小子肚子裏還有多少貨。
而秦川秦海幾個人,也是紛紛側目。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一向低調的秦舟,也是最不被人看好的秦舟,居然有如此見底。
他們心中都暗暗叫苦,早知如此,就應該準備的更加充分一些才是。
雖說,太爺跟爺爺都不插手大選,但是他們的態度,將影響相當一部分人。
那些個官員,是會見風使舵的。
秦舟想了想,拱手道:“孫兒暫時隻想到這些,還希望太爺跟爺爺能提點。”
“你小子,還學會藏拙了。”秦墨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想法,這小子可不是真正不會,他若真的不會,就不會說出那一大堆。
他隻是害怕自己說的太多,被其他人學去了。
“孫兒冤枉。”秦舟苦著臉道。
秦相如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小滑頭,比你爹還賊。”
他就喜歡扮豬吃虎的,胸有成竹得,這樣的人低調,能成大事。
秦舟不好意思撓了撓頭,“孫兒是真的不懂。”
“不懂就聽好了。”秦相如擦了擦手上的油漬,清了清嗓子,“太爺教你!”
秦舟一喜,也是急忙做出聆聽狀,“請太爺指點!”
其他幾個人都是羨慕不已。
太爺是有名的孫子奴,但是對第四代,並不親近。
用秦相如的話來說,一代人管一代人。
所以,他是極少搭理第四代子孫的。
能讓他指點,這要傳出去了,不知道多引人注目。
“科技興國,實業強國,這是你爺爺很多年前就提出來的觀點,並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
隻不過,在當時那個年代,他的側重不一樣。
在大乾時期,那時候工業水平低下,連年天災,百姓食不果腹,談什麽科技興國,實業強國,是很遙遠的事情。
那個時候,你爺爺就提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他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
他先是讓李新出海,去探索高產的作物,在這期間,他建立了養殖場,讓百姓吃上了平價的肉,下海捕魚,豐富營養百姓的餐桌。
隻要油水足,肉食多,對主食的消耗是不大的。
這就是提一個設想,然後去解決。
到後來,李新下海迴來了,帶迴了土豆,紅薯,木薯等高產量的作物。
在嶺南養殖推廣,隻用了幾年時間,就徹底解決了大乾的饑荒。
可隻是解決饑荒還不夠的。
大乾的問題遠比你們看到的更難一些。
那些百姓要交稅,還要給地主租金,在災年的時候,他們把地賣給了地主,以躲過朝廷的稅收。
朝廷稅收變少,地方官就會把稅收強加到百姓頭上。
風調雨順還好,若是碰上災年,連果腹都難。
於是,土地被兼並,有錢者恆有錢,貧窮者則一直貧窮,為了活下去,買身為奴。
這是個死循環。“
秦相如看著眾人,“所以後來,你們爺爺提出了什麽設想”
“滅門閥,免徭役,免糧稅,解放農奴,土地歸公,不可買賣,新農村,集體製......”秦舟慢條斯理的把秦墨不同時期提出來的方案說了出來。
“不錯,大致就是這些,在那個時代,是極為驚世駭俗的。”秦相如道:“延續了一兩千年的農稅製度,這片土地上,所有國家都是靠著壓榨農民才得以延續國祚,怎麽到了你們爺爺這裏,就要免除徭役和賦稅了呢
那時候反對的人占據了九成九,那是一股多大的力量啊。
說實話,若是我,我也做不到。
你們現在習以為常的製度,是很多人用鮮血和姓名換來的。
大乾打贏了很多戰,那些戰俘成了固定的勞工,解決了中原百姓兩三代人服徭役的困難,這就為免除徭役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這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且還不會引起國內太大反應的辦法。
在當時,簡直是驚為天人的。
所以,百姓感恩戴德,感謝你們祖父。
再後來,商業發達了,商稅足以替代糧稅,有了這麽多的高作物糧食,選定了保糧區,既保證了農名的利益,又保證了國家糧倉,牢牢的把百姓的飯碗捧在了自己的手裏。
時至今日,全國有上百個大糧倉,儲存的糧食和作戰儲備,足夠全國百姓享用五到十年。
這麽多的儲糧,足夠國家度過任何難關。
當百姓不再為衣食住行而煩惱的時候,他們便轉向了更高的追求。
那就是......躋身通道!”
一口氣說了這麽多,秦相如頓了頓,看向秦舟,“所以,你祖父提出了什麽法案”
“考公,從大乾開始,祖父就免費設立小學,中學,技校和大學,讓每一個寒門子弟,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讀書,去考公。”
“沒錯,所以你看到現在的大明有這麽多的人才,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看不見的地方任有黑暗,但上升的通道麵向了所有人。
而且義務教育是免費的,生孩子是補貼的,隻要父母不懶惰,培養幾個孩子還是很輕鬆的。
若是讀書好,朝廷和衙門還會補貼,幾乎全免費用,還要給獎金。
曆朝曆代,有這麽好的事情
沒有。
也隻有我大明朝獨一份了。”
說到這裏,秦相如臉上浮現出了難以言喻的驕傲。
眾人也是深有同感。
秦墨則是不好意思的道:“爹,您把我說的這麽好,我都不好意思了。”
“好就好,不好就是不好,你要是做的不好,我想誇你也沒用。”秦相如笑了笑,隨即又道:“這些法案,並不是一簇就成的,而是一環扣一環。
治大國,如烹小鮮,凡事不可著急。
而現在,大明已經開始轉型,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若是在不更換國策,必然會引來更大的矛盾!”
秦舟看似低調,卻胸有溝壑,跟秦墨交談起來,並不畏懼,反而有一種侃侃而談的感覺。
“你接著說!”秦墨倒想看看這小子肚子裏還有多少貨。
而秦川秦海幾個人,也是紛紛側目。
他們怎麽也沒想到,一向低調的秦舟,也是最不被人看好的秦舟,居然有如此見底。
他們心中都暗暗叫苦,早知如此,就應該準備的更加充分一些才是。
雖說,太爺跟爺爺都不插手大選,但是他們的態度,將影響相當一部分人。
那些個官員,是會見風使舵的。
秦舟想了想,拱手道:“孫兒暫時隻想到這些,還希望太爺跟爺爺能提點。”
“你小子,還學會藏拙了。”秦墨一眼就看穿了他的想法,這小子可不是真正不會,他若真的不會,就不會說出那一大堆。
他隻是害怕自己說的太多,被其他人學去了。
“孫兒冤枉。”秦舟苦著臉道。
秦相如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小滑頭,比你爹還賊。”
他就喜歡扮豬吃虎的,胸有成竹得,這樣的人低調,能成大事。
秦舟不好意思撓了撓頭,“孫兒是真的不懂。”
“不懂就聽好了。”秦相如擦了擦手上的油漬,清了清嗓子,“太爺教你!”
秦舟一喜,也是急忙做出聆聽狀,“請太爺指點!”
其他幾個人都是羨慕不已。
太爺是有名的孫子奴,但是對第四代,並不親近。
用秦相如的話來說,一代人管一代人。
所以,他是極少搭理第四代子孫的。
能讓他指點,這要傳出去了,不知道多引人注目。
“科技興國,實業強國,這是你爺爺很多年前就提出來的觀點,並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
隻不過,在當時那個年代,他的側重不一樣。
在大乾時期,那時候工業水平低下,連年天災,百姓食不果腹,談什麽科技興國,實業強國,是很遙遠的事情。
那個時候,你爺爺就提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他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
他先是讓李新出海,去探索高產的作物,在這期間,他建立了養殖場,讓百姓吃上了平價的肉,下海捕魚,豐富營養百姓的餐桌。
隻要油水足,肉食多,對主食的消耗是不大的。
這就是提一個設想,然後去解決。
到後來,李新下海迴來了,帶迴了土豆,紅薯,木薯等高產量的作物。
在嶺南養殖推廣,隻用了幾年時間,就徹底解決了大乾的饑荒。
可隻是解決饑荒還不夠的。
大乾的問題遠比你們看到的更難一些。
那些百姓要交稅,還要給地主租金,在災年的時候,他們把地賣給了地主,以躲過朝廷的稅收。
朝廷稅收變少,地方官就會把稅收強加到百姓頭上。
風調雨順還好,若是碰上災年,連果腹都難。
於是,土地被兼並,有錢者恆有錢,貧窮者則一直貧窮,為了活下去,買身為奴。
這是個死循環。“
秦相如看著眾人,“所以後來,你們爺爺提出了什麽設想”
“滅門閥,免徭役,免糧稅,解放農奴,土地歸公,不可買賣,新農村,集體製......”秦舟慢條斯理的把秦墨不同時期提出來的方案說了出來。
“不錯,大致就是這些,在那個時代,是極為驚世駭俗的。”秦相如道:“延續了一兩千年的農稅製度,這片土地上,所有國家都是靠著壓榨農民才得以延續國祚,怎麽到了你們爺爺這裏,就要免除徭役和賦稅了呢
那時候反對的人占據了九成九,那是一股多大的力量啊。
說實話,若是我,我也做不到。
你們現在習以為常的製度,是很多人用鮮血和姓名換來的。
大乾打贏了很多戰,那些戰俘成了固定的勞工,解決了中原百姓兩三代人服徭役的困難,這就為免除徭役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這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而且還不會引起國內太大反應的辦法。
在當時,簡直是驚為天人的。
所以,百姓感恩戴德,感謝你們祖父。
再後來,商業發達了,商稅足以替代糧稅,有了這麽多的高作物糧食,選定了保糧區,既保證了農名的利益,又保證了國家糧倉,牢牢的把百姓的飯碗捧在了自己的手裏。
時至今日,全國有上百個大糧倉,儲存的糧食和作戰儲備,足夠全國百姓享用五到十年。
這麽多的儲糧,足夠國家度過任何難關。
當百姓不再為衣食住行而煩惱的時候,他們便轉向了更高的追求。
那就是......躋身通道!”
一口氣說了這麽多,秦相如頓了頓,看向秦舟,“所以,你祖父提出了什麽法案”
“考公,從大乾開始,祖父就免費設立小學,中學,技校和大學,讓每一個寒門子弟,都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讀書,去考公。”
“沒錯,所以你看到現在的大明有這麽多的人才,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就能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看不見的地方任有黑暗,但上升的通道麵向了所有人。
而且義務教育是免費的,生孩子是補貼的,隻要父母不懶惰,培養幾個孩子還是很輕鬆的。
若是讀書好,朝廷和衙門還會補貼,幾乎全免費用,還要給獎金。
曆朝曆代,有這麽好的事情
沒有。
也隻有我大明朝獨一份了。”
說到這裏,秦相如臉上浮現出了難以言喻的驕傲。
眾人也是深有同感。
秦墨則是不好意思的道:“爹,您把我說的這麽好,我都不好意思了。”
“好就好,不好就是不好,你要是做的不好,我想誇你也沒用。”秦相如笑了笑,隨即又道:“這些法案,並不是一簇就成的,而是一環扣一環。
治大國,如烹小鮮,凡事不可著急。
而現在,大明已經開始轉型,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若是在不更換國策,必然會引來更大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