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稱帝後的何歡,封弘光帝朱慈烺為安樂公,在金陵城中賜予府邸安置,並將俘虜的滿清公主賜其為妻。
對此,沒有人敢提出什麽意見。何歡此舉,也是以防萬一。想想,就算以後朱慈烺和他的後人有什麽不切實際的想法,可前明傀儡皇帝和滿清韃子公主的後人,又豈能得到人們的認同和支持呢?
哪怕阿九對此有所微詞,卻也是暗暗鬆了口氣。何歡這樣做,看似防備羞辱般,卻也說明的確是對朱慈烺沒什麽殺意,否則完全用不著如此麻煩。能娶一位公主為妻,哪怕是亡國公主,何歡對朱慈烺也算不薄了。認真想一想,這對朱慈烺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說可能因此引得前明和滿清餘孽聯起手,卻是根本不必擔心。且不說滿清已經覆滅,近乎亡族滅種。所謂前明那些愚忠之人,早被清除出朝堂。過個幾十年後,誰還會去記得大明啊?人呐,都是健忘的。
繼位稱帝之後的何歡,除了正常的人事任免之外,也是開始大封功臣,因袁承誌刺殺滿清韃子皇帝皇太極和其長子豪格,輔助李岩和李定國平定關中之功,冊封其為夏國公。
另封應鬆為英國公,陸伯軒為吳國公,鐵虎為鄂國公,王小二為魯國公,秦良玉為蜀國公,王崇明、李定國、李岩皆封侯爵,其他將領功臣因功獲封侯爵伯爵的,也是足有數十位之多。
而且,何歡欽定,非有潑天大功,爵位不得世襲罔替,每傳一代降一級爵位,就連皇室的王爵也一樣,以防養出太多蛀蟲。此番封賞功臣,得世襲罔替之爵位的隻有袁承誌、應鬆、陸伯軒和鐵虎四人而已,這是無上的榮耀,也是對功臣最大的恩賞了。
應鬆和陸伯軒不用說了,一個多年辛勞一手將山宗發展壯大起來,一個接手統領山宗、指揮決策一場場戰鬥,勞苦功高。而鐵虎,作為山宗大軍中武力最強的戰將,每戰必爭先,所有的硬仗幾乎都是他打的。以他們的功勞,得個世襲罔替的國公之位,是理所應當的。
至於袁承誌,老實說功勞沒那麽大,可他做的事影響夠大,再加上華山派的規矩,袁承誌不能在朝為官,何歡不讓其在朝供職,賜他世襲罔替的國公之位也算是一種補償和偏愛了。
其實認真說起來的話,秦良玉也沒那麽大的功勞,之所以封了國公,也是何歡對她的敬重,這可是在正史上封侯立傳的唯一一位女將軍,她一生幾乎都是在為大明朝征戰,難得寫詩的崇禎皇帝也為她寫四首詩稱讚。朱慈烺封她為忠貞侯,何歡自然不能薄待這位第一個歸附的明軍老將。
封她國公,這爵位何歡樂意賜予,也未嚐沒有千裏買馬骨之意啊!何歡是想要向世人表明一件事,明朝舊臣,他不會排斥,他願意用,甚至重用重賞,前提你得真的有本事,得對得起這份封賞啊!
封賞完了功臣之後,何歡還沒喘口氣呢,群臣們就‘迴報他來了’,非要上奏勸諫他遴選秀女,充實後宮。畢竟,如今何歡隻有一個兒子,對天子來說,子嗣太少了。皇嗣,那可是關乎江山社稷穩定的大事啊!
何歡被大臣們吵得一個頭兩個大,迴到後宮之後,向趙素影說起這事,趙素影頓時忍不住笑了,直言這後宮實在冷清了些,何歡如今怎麽說也是皇帝,選秀女充實後宮,綿延皇家子嗣,她並沒有意見。
她是沒意見了,在一旁看笑話般,何歡卻很是無奈啊!或許對別人來說三宮六院是很好的事,可何歡根本就沒想在這個世界待太久,要那麽多女人幹什麽?
至於說皇家子嗣,有了何昊這個太子,將來把皇位傳給他了,等何昊長大成人,有了皇後妃嬪,還怕皇家子弟少嗎?等過個幾代,皇家怕就要煩惱皇室子弟太多,養不起了。
可大臣們考慮得也不無道理,且不說皇嗣稀少的問題了,如今自己堂堂一個皇帝,後宮隻有皇後一人,也的確是不成體統。
沒辦法,為了讓那些大臣住嘴,何歡隻能同意選秀女入宮。不過,不用多,好說歹說先選九個相貌德才出眾的足矣,多了都是浪費資源。就算是九個,用得過來嗎?皇帝事情多著呢,真以為天天在後宮待著?
可等秀女選入宮之後,何歡卻是立刻傻眼了般,丫九個十三到十六歲的少女,讓他怎麽能夠下得去手呢?
得,當供著九個大小姐,養著唄!老子在後宮之中用不用這些秀女侍寢,你前朝的大臣總管不著了吧?合著您還想知道後宮的事?打聽都不能瞎打聽!
於是,暫且脫身的何歡,開始將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了朝政上。畢竟如今的天下是百廢待興,事情多著呢!哪怕何歡將很多事情分派下去讓臣子們忙活兒,可重要的事情還是要他來親自處理。
新朝初立,一切以穩定發展、休養生息為要。但北方和西北的安穩也不容忽視,就算不興兵事,也要提前布局和準備,以防一些不安定因素擴大化。此外高產作物的推廣,同樣是關乎民生社稷的大事..
華夏帝國建立一開始的三年時間,是整個天下休養生息的三年,也是何歡最辛苦操心的三年。畢竟,何歡需要等何昊長大一些,再成長一些,就算是要傳位與他,也要給他一個更加穩定的江山。
而這三年間,選入後宮的九位秀女皆無有所出,也是讓朝臣們有些犯嘀咕。何歡已有一子二女,按說身體應該沒什麽問題的,總不成選入宮中的九個秀女都不能生吧?
直到趙素影又有身孕,給何歡生了個兒子,且九個秀女中也有兩個在天命四年有孕後,何歡才總算是略微輕鬆了些,不用擔心朝臣們太過囉嗦。不過,當朝臣們進言欲要再次進行選秀時,何歡卻是趕緊拒絕了。丫的,這九個秀女都還沒用完呢,在選一批進來當花瓶看啊?
對於趙素影給自己生的這個兒子,何歡很是喜愛,為其取名為何旭,出生不過數日就被何歡冊封為長樂王,顯然是希望他這一生長壽健康,能夠做一個快快樂樂的王爺。
其實對於何旭來說,隻要他沒有一些不該有的心思,而他的兄長何昊也能對他很寬厚的話,他的一生注定是會很安樂的。
不過,當那兩個有孕的秀女又接連為何歡生了兩個兒子後,他卻高興不起來了。人啊,是不知足的,生了兒子,得了位份,這兩個不過十八九歲的女人又豈會不心思浮動呢?
何歡還很年輕啊,這麽下去,他還會有更多的孩子,在眾人看來何歡起碼還能做幾十年的皇帝,不禁會想那麽長時間,何昊的太子之位能夠一直穩坐下去嗎?皇子們還小,不懂得什麽,可他們的母親怕是免不了會有一些想法甚至做法。
兒子一多了,說實話,何歡是既希望他們個個聰慧出色,又希望他們不要那麽出色,平庸一些反而更好。
一切禍端的緣由嘛,無外乎就是那個皇位。所以,何歡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慢慢放權,爭取早日將皇位交到何昊手中..
對此,沒有人敢提出什麽意見。何歡此舉,也是以防萬一。想想,就算以後朱慈烺和他的後人有什麽不切實際的想法,可前明傀儡皇帝和滿清韃子公主的後人,又豈能得到人們的認同和支持呢?
哪怕阿九對此有所微詞,卻也是暗暗鬆了口氣。何歡這樣做,看似防備羞辱般,卻也說明的確是對朱慈烺沒什麽殺意,否則完全用不著如此麻煩。能娶一位公主為妻,哪怕是亡國公主,何歡對朱慈烺也算不薄了。認真想一想,這對朱慈烺來說未嚐不是一件好事。
至於說可能因此引得前明和滿清餘孽聯起手,卻是根本不必擔心。且不說滿清已經覆滅,近乎亡族滅種。所謂前明那些愚忠之人,早被清除出朝堂。過個幾十年後,誰還會去記得大明啊?人呐,都是健忘的。
繼位稱帝之後的何歡,除了正常的人事任免之外,也是開始大封功臣,因袁承誌刺殺滿清韃子皇帝皇太極和其長子豪格,輔助李岩和李定國平定關中之功,冊封其為夏國公。
另封應鬆為英國公,陸伯軒為吳國公,鐵虎為鄂國公,王小二為魯國公,秦良玉為蜀國公,王崇明、李定國、李岩皆封侯爵,其他將領功臣因功獲封侯爵伯爵的,也是足有數十位之多。
而且,何歡欽定,非有潑天大功,爵位不得世襲罔替,每傳一代降一級爵位,就連皇室的王爵也一樣,以防養出太多蛀蟲。此番封賞功臣,得世襲罔替之爵位的隻有袁承誌、應鬆、陸伯軒和鐵虎四人而已,這是無上的榮耀,也是對功臣最大的恩賞了。
應鬆和陸伯軒不用說了,一個多年辛勞一手將山宗發展壯大起來,一個接手統領山宗、指揮決策一場場戰鬥,勞苦功高。而鐵虎,作為山宗大軍中武力最強的戰將,每戰必爭先,所有的硬仗幾乎都是他打的。以他們的功勞,得個世襲罔替的國公之位,是理所應當的。
至於袁承誌,老實說功勞沒那麽大,可他做的事影響夠大,再加上華山派的規矩,袁承誌不能在朝為官,何歡不讓其在朝供職,賜他世襲罔替的國公之位也算是一種補償和偏愛了。
其實認真說起來的話,秦良玉也沒那麽大的功勞,之所以封了國公,也是何歡對她的敬重,這可是在正史上封侯立傳的唯一一位女將軍,她一生幾乎都是在為大明朝征戰,難得寫詩的崇禎皇帝也為她寫四首詩稱讚。朱慈烺封她為忠貞侯,何歡自然不能薄待這位第一個歸附的明軍老將。
封她國公,這爵位何歡樂意賜予,也未嚐沒有千裏買馬骨之意啊!何歡是想要向世人表明一件事,明朝舊臣,他不會排斥,他願意用,甚至重用重賞,前提你得真的有本事,得對得起這份封賞啊!
封賞完了功臣之後,何歡還沒喘口氣呢,群臣們就‘迴報他來了’,非要上奏勸諫他遴選秀女,充實後宮。畢竟,如今何歡隻有一個兒子,對天子來說,子嗣太少了。皇嗣,那可是關乎江山社稷穩定的大事啊!
何歡被大臣們吵得一個頭兩個大,迴到後宮之後,向趙素影說起這事,趙素影頓時忍不住笑了,直言這後宮實在冷清了些,何歡如今怎麽說也是皇帝,選秀女充實後宮,綿延皇家子嗣,她並沒有意見。
她是沒意見了,在一旁看笑話般,何歡卻很是無奈啊!或許對別人來說三宮六院是很好的事,可何歡根本就沒想在這個世界待太久,要那麽多女人幹什麽?
至於說皇家子嗣,有了何昊這個太子,將來把皇位傳給他了,等何昊長大成人,有了皇後妃嬪,還怕皇家子弟少嗎?等過個幾代,皇家怕就要煩惱皇室子弟太多,養不起了。
可大臣們考慮得也不無道理,且不說皇嗣稀少的問題了,如今自己堂堂一個皇帝,後宮隻有皇後一人,也的確是不成體統。
沒辦法,為了讓那些大臣住嘴,何歡隻能同意選秀女入宮。不過,不用多,好說歹說先選九個相貌德才出眾的足矣,多了都是浪費資源。就算是九個,用得過來嗎?皇帝事情多著呢,真以為天天在後宮待著?
可等秀女選入宮之後,何歡卻是立刻傻眼了般,丫九個十三到十六歲的少女,讓他怎麽能夠下得去手呢?
得,當供著九個大小姐,養著唄!老子在後宮之中用不用這些秀女侍寢,你前朝的大臣總管不著了吧?合著您還想知道後宮的事?打聽都不能瞎打聽!
於是,暫且脫身的何歡,開始將大部分的心思都放在了朝政上。畢竟如今的天下是百廢待興,事情多著呢!哪怕何歡將很多事情分派下去讓臣子們忙活兒,可重要的事情還是要他來親自處理。
新朝初立,一切以穩定發展、休養生息為要。但北方和西北的安穩也不容忽視,就算不興兵事,也要提前布局和準備,以防一些不安定因素擴大化。此外高產作物的推廣,同樣是關乎民生社稷的大事..
華夏帝國建立一開始的三年時間,是整個天下休養生息的三年,也是何歡最辛苦操心的三年。畢竟,何歡需要等何昊長大一些,再成長一些,就算是要傳位與他,也要給他一個更加穩定的江山。
而這三年間,選入後宮的九位秀女皆無有所出,也是讓朝臣們有些犯嘀咕。何歡已有一子二女,按說身體應該沒什麽問題的,總不成選入宮中的九個秀女都不能生吧?
直到趙素影又有身孕,給何歡生了個兒子,且九個秀女中也有兩個在天命四年有孕後,何歡才總算是略微輕鬆了些,不用擔心朝臣們太過囉嗦。不過,當朝臣們進言欲要再次進行選秀時,何歡卻是趕緊拒絕了。丫的,這九個秀女都還沒用完呢,在選一批進來當花瓶看啊?
對於趙素影給自己生的這個兒子,何歡很是喜愛,為其取名為何旭,出生不過數日就被何歡冊封為長樂王,顯然是希望他這一生長壽健康,能夠做一個快快樂樂的王爺。
其實對於何旭來說,隻要他沒有一些不該有的心思,而他的兄長何昊也能對他很寬厚的話,他的一生注定是會很安樂的。
不過,當那兩個有孕的秀女又接連為何歡生了兩個兒子後,他卻高興不起來了。人啊,是不知足的,生了兒子,得了位份,這兩個不過十八九歲的女人又豈會不心思浮動呢?
何歡還很年輕啊,這麽下去,他還會有更多的孩子,在眾人看來何歡起碼還能做幾十年的皇帝,不禁會想那麽長時間,何昊的太子之位能夠一直穩坐下去嗎?皇子們還小,不懂得什麽,可他們的母親怕是免不了會有一些想法甚至做法。
兒子一多了,說實話,何歡是既希望他們個個聰慧出色,又希望他們不要那麽出色,平庸一些反而更好。
一切禍端的緣由嘛,無外乎就是那個皇位。所以,何歡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慢慢放權,爭取早日將皇位交到何昊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