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路在偏僻的後隆村,並不知道朝廷內部的種種風雲,其實他就算是知道了也沒用,誰來做皇帝老官兒,都和郭大路和後隆村沒有一毛錢的關係,天下的老百姓該吃苦依然還得吃苦,江山換誰來坐都一樣,小老百姓隻要田裏多打點糧就行了。
想農業增產,一要良種,郭大路手裏如今已經有了土豆,但正在栽培中,看看21世紀的土豆服不服大李朝的水土,等種植成功後,就可以大麵積推廣了。
二是化肥,郭大路如今依然隻能搞些土肥、農家肥,想要搞化肥,咳咳,這玩意兒難度有點大,暫時不用想這樣遠。
三就是農耕工具了,可別小看農具,在機械化農具代替人力前,好的農耕器具對增產豐收有著非常直接的作用。而且江南的山水並不適合機械化種田,就算是在21世紀很多江南的農民依然是人工種植小塊的田地,這時就看出農具的重要性來了。
如今的後隆村乃至整個大李朝的農民,用的大多數是木頭做的農具,稍微好一點的,在上麵嵌塊鐵,這樣的農具勞動效率有多少高,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郭大路要大煉鋼鐵,他的好鋼可不是用來造什麽神兵利器的,而是讓農民們有一把合手的鋤頭、釘鈀,有一架更省力的犁--許多地方農民養不起牛,是用人力來拉犁的,順帶著,讓農民們家裏有把好菜刀,有隻好鐵鍋,用來學郭大路的新式菜肴--新式菜用油炒煎炸,隻有鐵鍋才適合,原本的土陶鍋也就煮個湯,拿來炒菜就不合用了。
這天,在李大眼的鐵鋪子裏,當郭大路麵對著李華、浩哥兒、傻大個、李大眼、周木匠、王德恩、黃滿元、大妞等人描繪著自己大煉鋼鐵的前景和夢想時,大夥兒都聽愣了,李大眼咧著嘴半天合不上:“天爺爺,家家戶戶都能用上鋼鐵做的農具,那、那得要多少鋼啊?咱們大李朝有億兆人口,就是一整座鋼山都不夠用的啊。”
郭大路心說這點子鋼鐵用量就讓你們嚇呆了?自己所來的世界,到處都是鋼鐵,就連鋪路,都把鋼筋往地裏埋咧。
郭大路笑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咱們一步一步來嘛,先讓後隆村、鄞縣城的農民,用上又結實又便宜的鋼鐵農具,然後再漸漸推廣到全天下。”
眾人紛紛點頭,他們可是見過封神山裏的那座鐵礦山的,礦脈綿延數十公裏,光地表的礦石煉出來的鋼鐵就足夠鄞縣城所有農民用的了--關健在於,這鋼鐵是否足夠便宜。
郭大路道:“煉鋼這活是個係統工程,我想通過咱們後隆村培養出一批煉鋼工人來,以後他們就是種子,把我們的煉鋼技術傳遍天下。”
大夥兒已經習慣了郭大路將自己“發明”的技術無償流傳開去,如今更知道郭大路因此可以增長功德之力,所以並不責怪他敗家子,反而紛紛讚好。
郭大路一抬手,指著幾個義學的學生道:“這幾個學生是我特意從義學裏挑出來的,他們對理工科比較感興趣,他們就是我們未來的鋼鐵工人種子,來,給大夥兒做個自我介紹。”
這幾個學生都是外村的,他們被郭大路挑選出來學煉鋼,一個個激動非凡,在大李朝,不要說煉鋼,就是煉鐵都是獨門不傳之技,誰要是能煉出好鋼來,那就是朝廷大把銀子恩養著的大工匠了,拿的可是朝廷的奉祿,大小也是個吏了。
當下孩子們紛紛朝郭大路磕頭,以謝他授藝之恩,郭大路忙扶住他們:“這些知識我以後要在義學裏公開授課的,可不是什麽不傳之秘,你們身為我的學生,隻要認真學習就是了,磕什麽頭。”
然而在幾個學生中,卻有一個學生特立獨行,並不向郭大路磕頭,還叉著手道:“這一塊好鐵都還沒煉出來呢,這就吹上了,姓郭的,你能煉出什麽好鋼鐵來,倒讓我見識見識。”
浩哥兒瞪大了眼睛,指著那挑釁的學生嚷嚷道:“黑妞,你是黑妞!你一個姑娘家,怎麽來學煉鋼呢?”
那嘲笑郭大路吹牛的,正是陳青黛,她此時已經封印了全身靈力,成為了一個普通的村姑,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郭大路身邊。
陳青黛白了浩哥兒一眼:“女子能頂半邊天,我怎麽就不能學煉鋼了?古時就有女英雄婦好帶兵上陣打仗呢。”
女子能頂半邊天是郭大路嚷出來的口號,婦好的事跡也流傳甚廣--說起來也有趣,大李朝的時空與郭大路所來的原時空是似而非,有的曆史麵目全非,但也有一些人或事跡依然存在,有時也會出現張冠李戴、關公戰秦瓊的荒唐場麵,這婦好的事跡,卻是與原時空一模一樣的。--浩哥兒頓時無言以對,但他還是不服氣地道:“這煉鋼要燒爐打鐵,你這細胳膊細腿的樣子,揮得動大錘嗎?”
大妞上前拉過黑妞的手:“這位姐姐別聽他們這些男孩子瞎嚷嚷,我看過你做的功課,在義學裏是極好的,而且郭大哥這煉鋼法一定與原來隻知道用笨力氣揮大錘不同,你一定能成為一個煉鋼好手。”
陳青黛握著大妞的手,知道大妞身份非同一般,說起來,白素貞和郭大路是野合,並沒有明謀正娶,可大妞卻是青梅竹馬,最近李如海還曾經私下找過郭進,商量過兩人的婚事,郭進雖然沒有答應,卻也沒有拒絕,隻說聽聽郭大路自己的意思--這就是父母之命了,正經說起來,大妞才是實實在在的大婦主母。
陳青黛對這個未來的主母原本是沒什麽好氣的,說起來她可是認識郭大路最早的--黑礁之上,一人在礁上,一龍在礁底,相依為命,隻是郭大路不知而已--可現在,連一個凡人女子都爬到她的頭上去了。然而,麵對大妞純真的笑臉,陳青黛怎麽也發不出脾氣來,她咬了咬唇:“我叫陳青黛,小名黛玉,你是李家的大妞對吧,以後我們姐妹相稱好了。”(未完待續。)
想農業增產,一要良種,郭大路手裏如今已經有了土豆,但正在栽培中,看看21世紀的土豆服不服大李朝的水土,等種植成功後,就可以大麵積推廣了。
二是化肥,郭大路如今依然隻能搞些土肥、農家肥,想要搞化肥,咳咳,這玩意兒難度有點大,暫時不用想這樣遠。
三就是農耕工具了,可別小看農具,在機械化農具代替人力前,好的農耕器具對增產豐收有著非常直接的作用。而且江南的山水並不適合機械化種田,就算是在21世紀很多江南的農民依然是人工種植小塊的田地,這時就看出農具的重要性來了。
如今的後隆村乃至整個大李朝的農民,用的大多數是木頭做的農具,稍微好一點的,在上麵嵌塊鐵,這樣的農具勞動效率有多少高,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郭大路要大煉鋼鐵,他的好鋼可不是用來造什麽神兵利器的,而是讓農民們有一把合手的鋤頭、釘鈀,有一架更省力的犁--許多地方農民養不起牛,是用人力來拉犁的,順帶著,讓農民們家裏有把好菜刀,有隻好鐵鍋,用來學郭大路的新式菜肴--新式菜用油炒煎炸,隻有鐵鍋才適合,原本的土陶鍋也就煮個湯,拿來炒菜就不合用了。
這天,在李大眼的鐵鋪子裏,當郭大路麵對著李華、浩哥兒、傻大個、李大眼、周木匠、王德恩、黃滿元、大妞等人描繪著自己大煉鋼鐵的前景和夢想時,大夥兒都聽愣了,李大眼咧著嘴半天合不上:“天爺爺,家家戶戶都能用上鋼鐵做的農具,那、那得要多少鋼啊?咱們大李朝有億兆人口,就是一整座鋼山都不夠用的啊。”
郭大路心說這點子鋼鐵用量就讓你們嚇呆了?自己所來的世界,到處都是鋼鐵,就連鋪路,都把鋼筋往地裏埋咧。
郭大路笑道:“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咱們一步一步來嘛,先讓後隆村、鄞縣城的農民,用上又結實又便宜的鋼鐵農具,然後再漸漸推廣到全天下。”
眾人紛紛點頭,他們可是見過封神山裏的那座鐵礦山的,礦脈綿延數十公裏,光地表的礦石煉出來的鋼鐵就足夠鄞縣城所有農民用的了--關健在於,這鋼鐵是否足夠便宜。
郭大路道:“煉鋼這活是個係統工程,我想通過咱們後隆村培養出一批煉鋼工人來,以後他們就是種子,把我們的煉鋼技術傳遍天下。”
大夥兒已經習慣了郭大路將自己“發明”的技術無償流傳開去,如今更知道郭大路因此可以增長功德之力,所以並不責怪他敗家子,反而紛紛讚好。
郭大路一抬手,指著幾個義學的學生道:“這幾個學生是我特意從義學裏挑出來的,他們對理工科比較感興趣,他們就是我們未來的鋼鐵工人種子,來,給大夥兒做個自我介紹。”
這幾個學生都是外村的,他們被郭大路挑選出來學煉鋼,一個個激動非凡,在大李朝,不要說煉鋼,就是煉鐵都是獨門不傳之技,誰要是能煉出好鋼來,那就是朝廷大把銀子恩養著的大工匠了,拿的可是朝廷的奉祿,大小也是個吏了。
當下孩子們紛紛朝郭大路磕頭,以謝他授藝之恩,郭大路忙扶住他們:“這些知識我以後要在義學裏公開授課的,可不是什麽不傳之秘,你們身為我的學生,隻要認真學習就是了,磕什麽頭。”
然而在幾個學生中,卻有一個學生特立獨行,並不向郭大路磕頭,還叉著手道:“這一塊好鐵都還沒煉出來呢,這就吹上了,姓郭的,你能煉出什麽好鋼鐵來,倒讓我見識見識。”
浩哥兒瞪大了眼睛,指著那挑釁的學生嚷嚷道:“黑妞,你是黑妞!你一個姑娘家,怎麽來學煉鋼呢?”
那嘲笑郭大路吹牛的,正是陳青黛,她此時已經封印了全身靈力,成為了一個普通的村姑,堂而皇之地出現在郭大路身邊。
陳青黛白了浩哥兒一眼:“女子能頂半邊天,我怎麽就不能學煉鋼了?古時就有女英雄婦好帶兵上陣打仗呢。”
女子能頂半邊天是郭大路嚷出來的口號,婦好的事跡也流傳甚廣--說起來也有趣,大李朝的時空與郭大路所來的原時空是似而非,有的曆史麵目全非,但也有一些人或事跡依然存在,有時也會出現張冠李戴、關公戰秦瓊的荒唐場麵,這婦好的事跡,卻是與原時空一模一樣的。--浩哥兒頓時無言以對,但他還是不服氣地道:“這煉鋼要燒爐打鐵,你這細胳膊細腿的樣子,揮得動大錘嗎?”
大妞上前拉過黑妞的手:“這位姐姐別聽他們這些男孩子瞎嚷嚷,我看過你做的功課,在義學裏是極好的,而且郭大哥這煉鋼法一定與原來隻知道用笨力氣揮大錘不同,你一定能成為一個煉鋼好手。”
陳青黛握著大妞的手,知道大妞身份非同一般,說起來,白素貞和郭大路是野合,並沒有明謀正娶,可大妞卻是青梅竹馬,最近李如海還曾經私下找過郭進,商量過兩人的婚事,郭進雖然沒有答應,卻也沒有拒絕,隻說聽聽郭大路自己的意思--這就是父母之命了,正經說起來,大妞才是實實在在的大婦主母。
陳青黛對這個未來的主母原本是沒什麽好氣的,說起來她可是認識郭大路最早的--黑礁之上,一人在礁上,一龍在礁底,相依為命,隻是郭大路不知而已--可現在,連一個凡人女子都爬到她的頭上去了。然而,麵對大妞純真的笑臉,陳青黛怎麽也發不出脾氣來,她咬了咬唇:“我叫陳青黛,小名黛玉,你是李家的大妞對吧,以後我們姐妹相稱好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