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快不行了
渣男娶平妻?那就把婆家搬空了吧 作者:酒釀桂花酪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創造出這種毒的人,老夫認得。”餘老大夫說著,長歎一口氣。
“家門不幸,家門不幸啊。”
衛雲嵐沒再追問,而是親手為餘老大夫斟了一杯茶。
餘老大夫接過後一飲而盡,隨後苦笑著開口:“這人,就是老夫的徒弟。沒能清理門戶,老夫愧對師父,愧對師門啊!”
許是許多事情憋在心裏太久,難得有個傾訴的出口,餘老大夫便一股腦將這些事全講了出來。
衛雲嵐早就猜到,餘老大夫的來曆有些不同尋常,可卻沒想到,竟然這般的不尋常。
餘老大夫本名餘望,出身東北一帶越州附近的村莊,自幼就被師父收養,修習醫術。他的師父正是大名鼎鼎的神農氏後裔,他的師門則名為“百草門”。
饒是衛雲嵐再怎麽孤陋寡聞,也曾聽說過神農嚐百草的故事,可以說現如今大雍醫術的起源,就是餘老大夫所出的師門……
不過百草門曆來低調,又有不得入宮、不得摻合朝堂的規矩,是以門下的醫者從不曾入太醫院,也不為達官顯貴眷養,多數都是在一些苦寒之地行醫、義診。
就如餘老大夫先前一樣。
時至今日百草門也沒剩下多少人。與餘老大夫同輩的,就隻有一位師兄,再下一輩便是師兄的兩位徒弟,和他的那個孽徒。
餘老大夫的師兄和兩位師侄,依舊秉承著師門的意誌,懸壺濟世、行醫救人。餘老大夫也是如此,可他那徒弟卻不知為何,格外偏愛黃白之物。
“那孽徒與老夫一樣,都是孤兒出身,老夫收養他時他才垂髫之年,人還沒有桌子高。怎知後來竟會歪了心性,說到底,還是老夫沒有把他教養好啊!”餘老大夫顫著嘴唇講述道。
起初餘老大夫並未發現徒弟的異常,後來無意間發現他床下竟藏了兩箱金子。
細一盤問才知,那孽徒竟然偷偷改了藥方,幫一富貴人家的少夫人,給家中小妾、妯娌都下了絕嗣的藥。
念在初犯,餘老大夫讓徒弟在祖師爺的牌位下麵跪了整整七日,那七日裏徒弟粒米未進,誠心悔過,保證將來絕不再犯。
到底是自己從小養大的孩子,餘老大夫到底是原諒了這一次,隻讓他將金子還迴,保證今後絕不用醫術行害人之事。
哪知那孽徒,僅僅是口頭上答應!
後來變本加厲,非但私下裏幫人辦了許多陰私害人之事,還將百草門傳承的藥方,偷偷賣了幾個。
餘老大夫不再心軟,決意將他逐出師門,可那孽徒卻早已積攢下數萬兩雪花銀,逃之夭夭。
餘老大夫自覺愧對師門,不敢再麵對師兄,留下一紙書信便開始四處遊曆行醫,一是為了救人贖罪,二則是四下打聽孽徒消息,好將人找到。
一找就是二十年。
這之中,餘老大夫的師兄、師侄都曾來信勸他,不過他自覺無顏麵對他們,始終沒有迴去,也始終沒有放下這件事。
這還是二十年來,餘老大夫第一次聽到有關那孽徒的消息。
“就算他不在京中,順著這條線索,也能打聽到他身在何方。”衛雲嵐說罷,看著餘老大夫的眼睛問道:“如若找到他的下落,您待如何?”
“自是清理門戶。”
餘老大夫話音一頓,隨後仿佛下定決心,緩緩吐出三個字,“殺了他。”
說著,他坐直身子,抱手向衛雲嵐行了一禮。
“老夫今生隻此一事,再無其他執念。”
“還請大小姐應允,等到來日入京之時,帶上老夫一起,助老夫一臂之力,捉拿那孽徒歸案。”
“餘老大夫幫我衛家良多。”衛雲嵐點了點頭,“此事,我應下了。”
…
大年初一。
北地依舊在歡鬧的氣氛中度過,京中卻是一片消沉。
皇宮裏,太後娘娘在太醫院的努力下,終於幽幽轉醒,可或許是上了年紀又或是受驚太過的緣故,這次醒來後落下了鼻歪口斜的毛病。
這讓體麵了一輩子的太後娘娘,幾乎忍不住想要自絕而亡。
可她還不能死。
她的南兒已經死了。
她在這世上,唯一僅剩的血脈已經死了,她必須要為她的南兒報仇,讓仇人血債血償!
“去,宣……宣二皇子來……來見哀家。”
太後磕磕絆絆地說道。
二皇子此時正在與幕僚商議,如何對付幽王。
太後的人找過來,他下意識地皺了皺眉,將人晾在外麵。
按說他與太後原先本是合作關係,可自從父皇躲進了瓊華宮,讓他暫代朝政以後,太後對他的態度就像變了一個人。
明麵上還是那個樣子,私下裏卻不再配合他的行事,反倒還有幾分縱著手下勢力與他爭權的意思。
二皇子搞不懂太後葫蘆裏賣的究竟是什麽藥。
過了小半個時辰,手下一位幕僚勸道:“殿下,大雍素來重視孝道,要是叫外人知曉,難免會對您有看法。您還是去慈寧宮看一看吧,不好叫太後久等。”
是這個道理。
二皇子順著幕僚的提議,點了點頭,帶著身旁的隨侍與一隊親衛,浩浩蕩蕩地去了慈寧宮。
其他人被阻攔在殿外,太後娘娘隻準許二皇子一人進殿。
二皇子眉頭微蹙,接著便見太後宮裏的大太監,仿佛看透他心思似的,出言勸道:“裏麵也隻有太後娘娘,和兩名貼身女官。”
“殿下無需多慮,太後娘娘是您的皇祖母,如何也不會害您。”
畢竟是皇宮當中,如今禁衛軍的軍令還在他的手中,晾太後也不敢!
二皇子命其他人等在殿外,自己走了進去。
意外的是,並沒有直接看到太後,而是看到了一麵立在殿中央的屏風。
太後的身影被牢牢阻擋在屏風之後,不露出半點。
“孫兒拜見皇祖母,不知皇祖母身體可否安好?”二皇子試探著問。
“耀兒,不必,多禮。”
二皇子敏銳地發現,太後說話比平時慢了許多。
思及這兩日太後昏迷之事,心中隱約有了猜測……
太後怕不是,快不行了?
“家門不幸,家門不幸啊。”
衛雲嵐沒再追問,而是親手為餘老大夫斟了一杯茶。
餘老大夫接過後一飲而盡,隨後苦笑著開口:“這人,就是老夫的徒弟。沒能清理門戶,老夫愧對師父,愧對師門啊!”
許是許多事情憋在心裏太久,難得有個傾訴的出口,餘老大夫便一股腦將這些事全講了出來。
衛雲嵐早就猜到,餘老大夫的來曆有些不同尋常,可卻沒想到,竟然這般的不尋常。
餘老大夫本名餘望,出身東北一帶越州附近的村莊,自幼就被師父收養,修習醫術。他的師父正是大名鼎鼎的神農氏後裔,他的師門則名為“百草門”。
饒是衛雲嵐再怎麽孤陋寡聞,也曾聽說過神農嚐百草的故事,可以說現如今大雍醫術的起源,就是餘老大夫所出的師門……
不過百草門曆來低調,又有不得入宮、不得摻合朝堂的規矩,是以門下的醫者從不曾入太醫院,也不為達官顯貴眷養,多數都是在一些苦寒之地行醫、義診。
就如餘老大夫先前一樣。
時至今日百草門也沒剩下多少人。與餘老大夫同輩的,就隻有一位師兄,再下一輩便是師兄的兩位徒弟,和他的那個孽徒。
餘老大夫的師兄和兩位師侄,依舊秉承著師門的意誌,懸壺濟世、行醫救人。餘老大夫也是如此,可他那徒弟卻不知為何,格外偏愛黃白之物。
“那孽徒與老夫一樣,都是孤兒出身,老夫收養他時他才垂髫之年,人還沒有桌子高。怎知後來竟會歪了心性,說到底,還是老夫沒有把他教養好啊!”餘老大夫顫著嘴唇講述道。
起初餘老大夫並未發現徒弟的異常,後來無意間發現他床下竟藏了兩箱金子。
細一盤問才知,那孽徒竟然偷偷改了藥方,幫一富貴人家的少夫人,給家中小妾、妯娌都下了絕嗣的藥。
念在初犯,餘老大夫讓徒弟在祖師爺的牌位下麵跪了整整七日,那七日裏徒弟粒米未進,誠心悔過,保證將來絕不再犯。
到底是自己從小養大的孩子,餘老大夫到底是原諒了這一次,隻讓他將金子還迴,保證今後絕不用醫術行害人之事。
哪知那孽徒,僅僅是口頭上答應!
後來變本加厲,非但私下裏幫人辦了許多陰私害人之事,還將百草門傳承的藥方,偷偷賣了幾個。
餘老大夫不再心軟,決意將他逐出師門,可那孽徒卻早已積攢下數萬兩雪花銀,逃之夭夭。
餘老大夫自覺愧對師門,不敢再麵對師兄,留下一紙書信便開始四處遊曆行醫,一是為了救人贖罪,二則是四下打聽孽徒消息,好將人找到。
一找就是二十年。
這之中,餘老大夫的師兄、師侄都曾來信勸他,不過他自覺無顏麵對他們,始終沒有迴去,也始終沒有放下這件事。
這還是二十年來,餘老大夫第一次聽到有關那孽徒的消息。
“就算他不在京中,順著這條線索,也能打聽到他身在何方。”衛雲嵐說罷,看著餘老大夫的眼睛問道:“如若找到他的下落,您待如何?”
“自是清理門戶。”
餘老大夫話音一頓,隨後仿佛下定決心,緩緩吐出三個字,“殺了他。”
說著,他坐直身子,抱手向衛雲嵐行了一禮。
“老夫今生隻此一事,再無其他執念。”
“還請大小姐應允,等到來日入京之時,帶上老夫一起,助老夫一臂之力,捉拿那孽徒歸案。”
“餘老大夫幫我衛家良多。”衛雲嵐點了點頭,“此事,我應下了。”
…
大年初一。
北地依舊在歡鬧的氣氛中度過,京中卻是一片消沉。
皇宮裏,太後娘娘在太醫院的努力下,終於幽幽轉醒,可或許是上了年紀又或是受驚太過的緣故,這次醒來後落下了鼻歪口斜的毛病。
這讓體麵了一輩子的太後娘娘,幾乎忍不住想要自絕而亡。
可她還不能死。
她的南兒已經死了。
她在這世上,唯一僅剩的血脈已經死了,她必須要為她的南兒報仇,讓仇人血債血償!
“去,宣……宣二皇子來……來見哀家。”
太後磕磕絆絆地說道。
二皇子此時正在與幕僚商議,如何對付幽王。
太後的人找過來,他下意識地皺了皺眉,將人晾在外麵。
按說他與太後原先本是合作關係,可自從父皇躲進了瓊華宮,讓他暫代朝政以後,太後對他的態度就像變了一個人。
明麵上還是那個樣子,私下裏卻不再配合他的行事,反倒還有幾分縱著手下勢力與他爭權的意思。
二皇子搞不懂太後葫蘆裏賣的究竟是什麽藥。
過了小半個時辰,手下一位幕僚勸道:“殿下,大雍素來重視孝道,要是叫外人知曉,難免會對您有看法。您還是去慈寧宮看一看吧,不好叫太後久等。”
是這個道理。
二皇子順著幕僚的提議,點了點頭,帶著身旁的隨侍與一隊親衛,浩浩蕩蕩地去了慈寧宮。
其他人被阻攔在殿外,太後娘娘隻準許二皇子一人進殿。
二皇子眉頭微蹙,接著便見太後宮裏的大太監,仿佛看透他心思似的,出言勸道:“裏麵也隻有太後娘娘,和兩名貼身女官。”
“殿下無需多慮,太後娘娘是您的皇祖母,如何也不會害您。”
畢竟是皇宮當中,如今禁衛軍的軍令還在他的手中,晾太後也不敢!
二皇子命其他人等在殿外,自己走了進去。
意外的是,並沒有直接看到太後,而是看到了一麵立在殿中央的屏風。
太後的身影被牢牢阻擋在屏風之後,不露出半點。
“孫兒拜見皇祖母,不知皇祖母身體可否安好?”二皇子試探著問。
“耀兒,不必,多禮。”
二皇子敏銳地發現,太後說話比平時慢了許多。
思及這兩日太後昏迷之事,心中隱約有了猜測……
太後怕不是,快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