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時要慢一步,等姨娘下了馬車,才一塊兒進府。
他小時候也是吃過下人給的苦頭,所以很是在乎這些事情,無論是對姨娘,還是對夫人孩子,亦或者是對之前在家中借住的魏達和魏鵬,隻有他自己夠重視了,下人才會跟著重視。
——
“聖人病重,這段時間都是太子監國,想必現在應該也沒有精神頭把夫君叫到宮裏頭去,夫君就先別忙著沐浴了,還是過來用膳吧。”
在京城待了小半年,劉楓說話的語氣都比之前溫婉了,不過因著兒子的事情也是真高興,高中狀元不說,婚事上也有不少人主動前來詢問。
不過到底是定哪一家,還得是夫君和兒子都在,三個人商量著一塊來才行。
這一路風塵僕僕的,揚起來的黃沙不止在衣服上,盡管已經很餓了,魏時還是堅持先沐浴,沐浴換衣之後,再過來用膳。
“我已經同姨娘說過了,今兒大夥就不在一塊兒用膳了,你跟寧娘也先吃,不用等我。”魏時皺了皺眉頭。
皇上病重的消息早先他也有聽聞,畢竟太子監國可不是一件小事情,隻是不曾想他記憶當中威嚴的君主,如今連召見臣子的精神頭都沒有了。
也不知哪一日……
魏時也不知道心裏頭該做何感想,論交情他自然是同太子更為要好,太子十七歲登上儲君之位,如今都已經過去二十二年了,也該到了可以獨攬大權的時候了。
可是當今又的確賢明,讓他這個做臣子的說不出來二話。
罷了,這事情總歸是要聽天意的,非人力可以選擇。
當今對六個皇子,都是用了心思的,太子大權在握,日後登基不會起什麽波瀾,其餘五位皇子也各有各的發展,既不會招太子的眼,也不是碌碌無為的庸才。
單就這一點,當今就值得百姓和官員愛戴,也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慈父了。
魏時當天還是被召進了宮裏,不過那會兒天都已經黑了,見皇上的地方不是在勤政殿裏,而是在寢殿裏。
記憶當中威嚴而又睿智的皇上,如今隻能是半躺半坐在床榻上,後背靠著枕頭,頭髮幾乎已經全都白了,臉上也滿是皺紋和老年斑。
縱然是帝王,也逃不過歲月的侵蝕,人老了之後大概都是一個模樣。
君臣見麵,事實上也沒說幾句話,更沒有談什麽重要的朝事,不過是君王對臣子勉勵一二罷了。
魏時看得出來,皇上的精神頭確實不是很好,整個人已經是垂垂老矣,甚至……危在旦夕。
一時之間,魏時心情很是複雜,他不知道皇上還能撐多久,但是對於這位英明且頗具進取心的君王,魏時心裏頭還是有些捨不得的,哪怕他跟太子的關係要更為親近一些。
見了皇上,緊跟著太監便引著魏時去了側殿,現在這個時候,太子還在批奏摺,據說現在基本上已經是住在側殿了,幾乎沒什麽時間迴東宮。
這個王朝的大權,已經開始移交了。
“行了,你我之間便不要再拘這些禮了,來人,給魏大人賜座。”
太子已經頗具威儀,本來就少年老成了一個人,到了如今這個時候就更是穩重了。
魏時還是堅持行完了禮,可能是剛剛見皇上的那一幕過於震撼了,他再看現在的太子,已經不能再當成是太子了。
君臣之禮,還是要守的。
他和太子交好多年,甚至在去平江府的這十二年裏,都從未斷了聯繫,他也了解太子,並非是多疑愛猜忌的主兒,但這總歸是不敢讓人去賭的,太子如今可能不在乎,日後登上高位了,性情卻可能會變,未必不會翻往日的舊帳。
“多年未見,魏大人跟往昔比起來,的確變化有些大,這些年辛苦大人了,平江府能有如今的發展,不管是父皇,還是孤,在此之前都是沒有想到過的,平江府數百萬的百姓也多虧了大人,才能有如今的日子。”太子站直了身子,說這話的時候很是激動。
本來他還想給魏大人行個拱手禮的,以感謝魏大人這十二年來的兢兢業業,原本的苦寒之地,如今經也成了大靖朝的福地,每年的稅收和糧食都在往上增長,在去年統計的名單上,平江府稅收在十三府當中居於第二位,糧食的總產量也已經到達了第四位。
要知道從前的平江府,在這兩項上可都是墊底的。
這絕對是足以載入史冊的壯舉。
更不要說海運給大靖朝帶來的巨大利益和威望了,魏大人是最早提出這個想法的,也是最早付諸於行動的,當年頭一次出海的時候,那真的是把身家性命都堵上了。
這樣的臣子,可以說對朝廷、對百姓都是忠心耿耿,所達成的功績也足以受得起他這一拜了。
不過到底是跟以往的身份不同了,父皇病重,他身負監國之責,太醫對父皇的病情始終是束手無策,如今隻能是用藥暫時維持著性命。
雖有些大逆不道,可他心裏都清楚,自己已經是離那個位子越來越近了,在這個風口浪尖上,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還是別給魏大人惹麻煩了。
“太子嚴重了,這都是臣應當做的。”
魏時也不得不感慨今時不同往日了,在勤政殿的偏殿,太子能說出這樣一番話,所處的立場幾乎已經不是在儲君之位上了。
</br>
他小時候也是吃過下人給的苦頭,所以很是在乎這些事情,無論是對姨娘,還是對夫人孩子,亦或者是對之前在家中借住的魏達和魏鵬,隻有他自己夠重視了,下人才會跟著重視。
——
“聖人病重,這段時間都是太子監國,想必現在應該也沒有精神頭把夫君叫到宮裏頭去,夫君就先別忙著沐浴了,還是過來用膳吧。”
在京城待了小半年,劉楓說話的語氣都比之前溫婉了,不過因著兒子的事情也是真高興,高中狀元不說,婚事上也有不少人主動前來詢問。
不過到底是定哪一家,還得是夫君和兒子都在,三個人商量著一塊來才行。
這一路風塵僕僕的,揚起來的黃沙不止在衣服上,盡管已經很餓了,魏時還是堅持先沐浴,沐浴換衣之後,再過來用膳。
“我已經同姨娘說過了,今兒大夥就不在一塊兒用膳了,你跟寧娘也先吃,不用等我。”魏時皺了皺眉頭。
皇上病重的消息早先他也有聽聞,畢竟太子監國可不是一件小事情,隻是不曾想他記憶當中威嚴的君主,如今連召見臣子的精神頭都沒有了。
也不知哪一日……
魏時也不知道心裏頭該做何感想,論交情他自然是同太子更為要好,太子十七歲登上儲君之位,如今都已經過去二十二年了,也該到了可以獨攬大權的時候了。
可是當今又的確賢明,讓他這個做臣子的說不出來二話。
罷了,這事情總歸是要聽天意的,非人力可以選擇。
當今對六個皇子,都是用了心思的,太子大權在握,日後登基不會起什麽波瀾,其餘五位皇子也各有各的發展,既不會招太子的眼,也不是碌碌無為的庸才。
單就這一點,當今就值得百姓和官員愛戴,也可以稱得上是一位慈父了。
魏時當天還是被召進了宮裏,不過那會兒天都已經黑了,見皇上的地方不是在勤政殿裏,而是在寢殿裏。
記憶當中威嚴而又睿智的皇上,如今隻能是半躺半坐在床榻上,後背靠著枕頭,頭髮幾乎已經全都白了,臉上也滿是皺紋和老年斑。
縱然是帝王,也逃不過歲月的侵蝕,人老了之後大概都是一個模樣。
君臣見麵,事實上也沒說幾句話,更沒有談什麽重要的朝事,不過是君王對臣子勉勵一二罷了。
魏時看得出來,皇上的精神頭確實不是很好,整個人已經是垂垂老矣,甚至……危在旦夕。
一時之間,魏時心情很是複雜,他不知道皇上還能撐多久,但是對於這位英明且頗具進取心的君王,魏時心裏頭還是有些捨不得的,哪怕他跟太子的關係要更為親近一些。
見了皇上,緊跟著太監便引著魏時去了側殿,現在這個時候,太子還在批奏摺,據說現在基本上已經是住在側殿了,幾乎沒什麽時間迴東宮。
這個王朝的大權,已經開始移交了。
“行了,你我之間便不要再拘這些禮了,來人,給魏大人賜座。”
太子已經頗具威儀,本來就少年老成了一個人,到了如今這個時候就更是穩重了。
魏時還是堅持行完了禮,可能是剛剛見皇上的那一幕過於震撼了,他再看現在的太子,已經不能再當成是太子了。
君臣之禮,還是要守的。
他和太子交好多年,甚至在去平江府的這十二年裏,都從未斷了聯繫,他也了解太子,並非是多疑愛猜忌的主兒,但這總歸是不敢讓人去賭的,太子如今可能不在乎,日後登上高位了,性情卻可能會變,未必不會翻往日的舊帳。
“多年未見,魏大人跟往昔比起來,的確變化有些大,這些年辛苦大人了,平江府能有如今的發展,不管是父皇,還是孤,在此之前都是沒有想到過的,平江府數百萬的百姓也多虧了大人,才能有如今的日子。”太子站直了身子,說這話的時候很是激動。
本來他還想給魏大人行個拱手禮的,以感謝魏大人這十二年來的兢兢業業,原本的苦寒之地,如今經也成了大靖朝的福地,每年的稅收和糧食都在往上增長,在去年統計的名單上,平江府稅收在十三府當中居於第二位,糧食的總產量也已經到達了第四位。
要知道從前的平江府,在這兩項上可都是墊底的。
這絕對是足以載入史冊的壯舉。
更不要說海運給大靖朝帶來的巨大利益和威望了,魏大人是最早提出這個想法的,也是最早付諸於行動的,當年頭一次出海的時候,那真的是把身家性命都堵上了。
這樣的臣子,可以說對朝廷、對百姓都是忠心耿耿,所達成的功績也足以受得起他這一拜了。
不過到底是跟以往的身份不同了,父皇病重,他身負監國之責,太醫對父皇的病情始終是束手無策,如今隻能是用藥暫時維持著性命。
雖有些大逆不道,可他心裏都清楚,自己已經是離那個位子越來越近了,在這個風口浪尖上,他的一舉一動都會被放大,還是別給魏大人惹麻煩了。
“太子嚴重了,這都是臣應當做的。”
魏時也不得不感慨今時不同往日了,在勤政殿的偏殿,太子能說出這樣一番話,所處的立場幾乎已經不是在儲君之位上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