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楓也沒想著在平江府找兒媳婦,她固然喜歡平江府的氛圍,也喜歡平江府性情爽朗的女子,可就如同夫君所說,她們一家人是遲早要迴京城去的,平江府的女子未必能夠適應得了京城裏的生活。


    何苦呢,還不如一開始就在京城裏挑選。


    她也是在京城長大的,京城的女子,固然有像紀氏那般的才女,但更多的女子活的都還是蠻通透的,通透的人在哪兒都過不差。


    她就不能算通透,得虧這是遇見夫君了,這要是嫁去別家,可能真就如同娘早些年擔憂的那般,成為一個困守在後宅裏孤獨寂寞冷的悍婦了。


    兒子雖然是夫君手把手教出來的,可性情跟夫君還是不一樣的,她並不希望,兒子日後娶一個跟她一般性情的女子。


    “要不然就寫信迴去,讓親近的長輩私底下幫忙打聽打聽,看有沒有合適的女子,咱們這一時半會兒的怕是還迴不了京城,總不能讓兒子的親事就這麽耽擱下去。”


    這事兒還是宜早不宜遲,省得好姑娘都讓別家挑去了,長輩們的眼光她還是頗信得過的。


    “這事兒隻能托一個人,不能同時託付給好幾位長輩,這要是都相看中了一位那還好,若是看中的人不同,那咱們聽誰的是,聽誰的不是?”


    劉楓本來還想把這事託付給自家娘親的,她娘看人的眼光向來準,夫君早先不就是娘給她定下的嗎。


    可倘若兒子的婚事隻託付給一個人的話,她就不確定夫君想拜託的長輩是不是娘了。


    “遠哥兒走的是文臣的路子,託付給嶽父嶽母不太合適,還是讓師伯來吧,他老人家人脈廣,認識的人多,又致仕在家,很適合做這件事情。”魏時不假思索的道。


    跟他較為親近的長輩也就這麽幾位,嶽父嶽母交往的圈子更多的是武將,老師又整天忙得不可開交,頭幾年還從工部右侍郎升為左侍郎,雖然官品是一樣的,那誰都知道左要比右尊貴嘛。


    所以託付給師伯那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這理由劉楓沒辦法反駁,都是為兒子好的事兒,她也不會反對。


    給師伯的信送出去了,太子的信也到了,就在很多人家忙著栽種紅果秧苗的時候,魏時才把手裏的鍾表圖紙交給幾位工匠,至於這幾位什麽時候能把東西打磨出來,他還真沒辦法預判。


    平江府各個方麵基本上都算是走上正軌了,魏時也是這兩年才開始在各地開辦收容所,之前那真的是辦不起,官府沒有多餘銀兩,孩子也不可能一直養著,總還是要出去謀生的。


    現在算是有一些能力了,官府有銀錢辦收容所,有銀錢來請人照顧孩子,也有銀錢把嬰兒等到七歲,更重要的是七歲大的孩子,符合條件就可以進入工坊做活。


    至於讓這些孩子讀書的事情,那魏時是真辦不到了,別說他隻在平江府幹了這五六年,就算是在這邊幹上一輩子,也沒辦法讓這些乞兒讀書識字。


    魏時現在確實是有更多的時間了,能去安排需要慢慢磨的事情。


    比如說修路,比如說水利工程。


    之前那幾年,為了鼓勵農人種植,特意推出了免除徭役的獎勵方式,如今官府要修路、要建設水利工程,一方麵是通過徭役來招到一些人,僅僅這些人是不夠的,還要通過用付工錢的方式來招人。


    至於這些工錢,一部分是由官府來出,一部分則是由百姓捐贈得來的,畢竟這也是為民辦事兒,路修了是百姓要走的,水利工程建了,是為了在雨水多的時候防止水患,有旱災的時候灌溉農田。


    魏時早些年跟著老師學了不少有關於水利的理論知識,但是親自參與其中這還是頭一迴,固然徵集了不少有經驗的匠人,甚至還從京城那邊請了人過來。


    但所修建的第一個水利工程,魏時還是全程參與進去了,每一個環節他都有跟進,可能不是出力最多的那個人,但確確實實是跟完了全程。


    這也算是了卻他一部分遺憾吧,畢竟跟著老師也學習了好幾年,那麽大塊頭的書都讀過、研究過,要是一點用上的機會都沒有,還真是挺遺憾的。


    在其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自己的一些感悟,魏時也有寫信給老師。


    他沒能做水利這一方麵的差事,不光是他自己的遺憾,也是老師的遺憾。


    在來了平江府之後,他其實已經意識到了,可能之後也不會再迴到工部,不會再做水利,沒辦法繼承老師的衣缽。


    關於這個事兒他還特意在信裏勸過老師,他這個學生收了跟沒收一樣,沒辦法繼承老師的衣缽,老師如果能發現好的苗子,最好是能再收一個徒弟。


    那麽厲害的一個人,知道那麽多治水的經驗和知識,不收幾個徒弟傳承下去,那真的是太遺憾了。


    老師給他的迴信一如既往的簡潔,讓他不要想太多,有好苗子會收徒的,而且要傳承治水的經驗並非一定要收徒,老人家已經打算致仕以後寫書了,這才是能夠傳承下去的東西,隻要書籍不曾遺失,那就能傳到千秋萬代去,讓子子孫孫都能夠吸取過往的經驗。


    好吧,這確實是個好法子,魏時還挺支持老師這麽做的,比起收徒,寫書應該是更能夠惠澤後代的事情了。


    他如今親自參與到這些水利工程當中去,也算是彌補他們師徒二人的一個遺憾。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庶長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邈邈一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邈邈一黍並收藏庶長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