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也奇怪,兒子小時候他帶的更多,所以這孩子跟他最是親近,女兒則是夫人帶的更多,跟夫人更親近。
但是這兩個孩子的性格,兒子更跟夫人相近,女兒的性格跟他則更為相同。
夫人的性格是灑脫的,在自己專注的事情上,還真有那麽一兩分的狂傲勁兒。
反倒是他的性格,有一些謹小慎微,這一點從差事上就能夠看得出來,如果不是謹小慎微,又怎麽會一趟一趟的在下頭轉,什麽事情都得自個兒親自盯著才覺得安心。
兒女的性格暫且不提,兒子這次能不能一舉拿下縣案首,也不是他現在關心的問題了,反正都已經考過去了,是狂傲,還是自信,基本上是已經定了型的事情。
他現在關心的是新糧種。
跟之前的占城稻不同,稻子是大靖朝早就已經有的作物了,很多地方都能種,而且是中了幾千年,占城稻不過是一種新型稻,產量更高,可歸根到底它還是稻子,沒怎麽變模樣,甚至栽種的方式,也跟以往的那些稻子沒有太大的區別。
但是朝廷這次送過來的新糧種,據說是在大靖朝的土地上從來都沒有種植過的,在皇莊裏試種了一年,產量極高,雖說味道不怎麽樣,可是極能飽腹。
試問這天底下還有比吃飽肚子更重要的事情嗎。
產量高,能飽腹。
相較於味道,這兩點才是最為重要的。
隻不過跟占城稻不同,新糧種的推行和普及要更為困難一些,畢竟在此之前,百姓們誰都沒有見過這樣的糧食。
魏時在接到聖旨的時候,腦子還算是清明,不過並沒有想到之後如何推廣新糧種,而是在想這新糧種是什麽。
產量高,味道還不怎麽樣。這能是什麽糧食?
不過等到看見了整整五輛車的新糧食之後,他就知道這新糧是什麽了。
也不知道京城那邊是怎麽吃的,居然會認為這東西味道不好。
“這糧食可起了名字?”魏時拿了一個放在手裏,跟他在後世看見的比起來,這個頭實在是太小了,而且也沒有那麽圓,反倒是像一根棍條。
不過還是能夠認得出來的。
“迴大人的話,聖上親自起的名字,就叫——紅果,自從您第一次帶著人出海之後,每一次出海的人都會在當地收集種子和植物,而且都在皇莊裏試種過,因為紅果是產量最高的,比咱們本土的稻子和粟都要厲害。”
除了味道上不怎麽樣以外,這紅果真是沒什麽別的毛病了。
‘紅果’這個名字確實是要比紅薯和地瓜好聽得多,但可能是心理原因吧,魏時總覺得聽起來怪怪的,不那麽接地氣。
這東西產量確實是高,就是不知道除了外形之外,是不是口感上跟後世的差別也比較大,所以才會讓人覺得味道不好。
“這東西都是直接煮了吃嗎,還是要把皮兒去了,也磨成粉?”魏時問道。
按理來說,這應該是他從來都沒有見到過的東西,還是‘懵懂’一些為好,不能表現的太過淵博。
“就是直接煮著吃,洗幹淨放鍋裏煮就行,不用把皮兒去了,更不用磨成粉,還是比較方便的,但是吃這東西的時候,最好有湯或者水,這東西太幹了,很容易會讓人噎到。”
“就沒旁的吃法了?”
“沒了,皇莊裏的人也試過將紅果磨成粉,或者是跟青菜一樣,切成條和片,在鍋裏頭炒,但是根本就不成個兒,而且還特別容易糊鍋,隻能是煮著吃。”
凡事有利就有弊,人家都已經這麽高的產量了,又很能夠飽腹,哪兒還用奢求別的什麽。
魏時讓人拿了幾個去鍋裏頭煮煮試試,剩下的還真不能再浪費了,按照這些從皇莊裏出來的師傅們的說法,這些個紅果都是要種到地裏的,培養出秧苗來,這些秧苗就相當於是種子了,把秧苗栽種到地裏去,之後才能收穫。
這些問題上魏時當然還是聽師傅的,別看他上輩子沒少吃了紅果……紅薯,但到底是怎麽種出來的,還真不清楚。
過紅果可不光是能夠煮著吃,烤地瓜、紅薯幹、紅薯片,還有老少皆宜的粉條,這可也是紅薯做出來的,不過現在改名都叫紅果了。
自從把發條玩具蘇出來之後,不得不說,作為文科生的魏時有些膨脹了,他雖然有短板在,可是手底下卻有那麽好的工匠師傅和大廚,有些事情他隻要提供一個思路,這些能工巧匠就能夠研究出來。
紅果在平江府能發揮到的作用,一定會比朝廷預想到的更多。
煮過的長長的紅果,扒皮還是挺容易的,不過這東西都是洗幹淨了的,倒也沒必要把皮兒扒了。
總共就四塊紅果,十幾個人分著吃,每個人能分到的還真不多。
跟其他人期待的心情不同,魏時在吃的時候,還有那麽一些懷念,上輩子他也還是挺愛吃紅薯的,尤其是在冬日裏,學校門口經常有賣烤紅薯的推車,大家都要排起長隊來。
黃澄澄的紅薯最常見,紫薯就要稀罕一些了,他一直到大學的時候,才知道還有紫薯這個品種,價格上要更貴一些,但是要比黃色的更好吃、更甜。
而他現在正吃著的紅果,跟他上輩子記憶裏的紅薯和紫薯就沒法比了,口感很是寡淡,不能說沒有甜味兒,但是甜味太輕了,幾乎是嚐不到的。
</br>
但是這兩個孩子的性格,兒子更跟夫人相近,女兒的性格跟他則更為相同。
夫人的性格是灑脫的,在自己專注的事情上,還真有那麽一兩分的狂傲勁兒。
反倒是他的性格,有一些謹小慎微,這一點從差事上就能夠看得出來,如果不是謹小慎微,又怎麽會一趟一趟的在下頭轉,什麽事情都得自個兒親自盯著才覺得安心。
兒女的性格暫且不提,兒子這次能不能一舉拿下縣案首,也不是他現在關心的問題了,反正都已經考過去了,是狂傲,還是自信,基本上是已經定了型的事情。
他現在關心的是新糧種。
跟之前的占城稻不同,稻子是大靖朝早就已經有的作物了,很多地方都能種,而且是中了幾千年,占城稻不過是一種新型稻,產量更高,可歸根到底它還是稻子,沒怎麽變模樣,甚至栽種的方式,也跟以往的那些稻子沒有太大的區別。
但是朝廷這次送過來的新糧種,據說是在大靖朝的土地上從來都沒有種植過的,在皇莊裏試種了一年,產量極高,雖說味道不怎麽樣,可是極能飽腹。
試問這天底下還有比吃飽肚子更重要的事情嗎。
產量高,能飽腹。
相較於味道,這兩點才是最為重要的。
隻不過跟占城稻不同,新糧種的推行和普及要更為困難一些,畢竟在此之前,百姓們誰都沒有見過這樣的糧食。
魏時在接到聖旨的時候,腦子還算是清明,不過並沒有想到之後如何推廣新糧種,而是在想這新糧種是什麽。
產量高,味道還不怎麽樣。這能是什麽糧食?
不過等到看見了整整五輛車的新糧食之後,他就知道這新糧是什麽了。
也不知道京城那邊是怎麽吃的,居然會認為這東西味道不好。
“這糧食可起了名字?”魏時拿了一個放在手裏,跟他在後世看見的比起來,這個頭實在是太小了,而且也沒有那麽圓,反倒是像一根棍條。
不過還是能夠認得出來的。
“迴大人的話,聖上親自起的名字,就叫——紅果,自從您第一次帶著人出海之後,每一次出海的人都會在當地收集種子和植物,而且都在皇莊裏試種過,因為紅果是產量最高的,比咱們本土的稻子和粟都要厲害。”
除了味道上不怎麽樣以外,這紅果真是沒什麽別的毛病了。
‘紅果’這個名字確實是要比紅薯和地瓜好聽得多,但可能是心理原因吧,魏時總覺得聽起來怪怪的,不那麽接地氣。
這東西產量確實是高,就是不知道除了外形之外,是不是口感上跟後世的差別也比較大,所以才會讓人覺得味道不好。
“這東西都是直接煮了吃嗎,還是要把皮兒去了,也磨成粉?”魏時問道。
按理來說,這應該是他從來都沒有見到過的東西,還是‘懵懂’一些為好,不能表現的太過淵博。
“就是直接煮著吃,洗幹淨放鍋裏煮就行,不用把皮兒去了,更不用磨成粉,還是比較方便的,但是吃這東西的時候,最好有湯或者水,這東西太幹了,很容易會讓人噎到。”
“就沒旁的吃法了?”
“沒了,皇莊裏的人也試過將紅果磨成粉,或者是跟青菜一樣,切成條和片,在鍋裏頭炒,但是根本就不成個兒,而且還特別容易糊鍋,隻能是煮著吃。”
凡事有利就有弊,人家都已經這麽高的產量了,又很能夠飽腹,哪兒還用奢求別的什麽。
魏時讓人拿了幾個去鍋裏頭煮煮試試,剩下的還真不能再浪費了,按照這些從皇莊裏出來的師傅們的說法,這些個紅果都是要種到地裏的,培養出秧苗來,這些秧苗就相當於是種子了,把秧苗栽種到地裏去,之後才能收穫。
這些問題上魏時當然還是聽師傅的,別看他上輩子沒少吃了紅果……紅薯,但到底是怎麽種出來的,還真不清楚。
過紅果可不光是能夠煮著吃,烤地瓜、紅薯幹、紅薯片,還有老少皆宜的粉條,這可也是紅薯做出來的,不過現在改名都叫紅果了。
自從把發條玩具蘇出來之後,不得不說,作為文科生的魏時有些膨脹了,他雖然有短板在,可是手底下卻有那麽好的工匠師傅和大廚,有些事情他隻要提供一個思路,這些能工巧匠就能夠研究出來。
紅果在平江府能發揮到的作用,一定會比朝廷預想到的更多。
煮過的長長的紅果,扒皮還是挺容易的,不過這東西都是洗幹淨了的,倒也沒必要把皮兒扒了。
總共就四塊紅果,十幾個人分著吃,每個人能分到的還真不多。
跟其他人期待的心情不同,魏時在吃的時候,還有那麽一些懷念,上輩子他也還是挺愛吃紅薯的,尤其是在冬日裏,學校門口經常有賣烤紅薯的推車,大家都要排起長隊來。
黃澄澄的紅薯最常見,紫薯就要稀罕一些了,他一直到大學的時候,才知道還有紫薯這個品種,價格上要更貴一些,但是要比黃色的更好吃、更甜。
而他現在正吃著的紅果,跟他上輩子記憶裏的紅薯和紫薯就沒法比了,口感很是寡淡,不能說沒有甜味兒,但是甜味太輕了,幾乎是嚐不到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