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接到聖旨到現在,心情一直都還沒能平復呢,這會兒瞧見了家裏人,就更激動了。
事實證明,他還不是最激動的那一個。
姨娘腿軟到站不住,還好是被夫人手疾眼快給扶住了,夫人呢,手跟眼是挺迅速明亮的,可扶起姨娘之後,整個人都在發呆,恍恍惚惚,迴過神來之後又連問了好幾次,生怕是自個兒聽錯了。
魏遠原地跳了好幾下,高興的轉圈圈,“爹爹實在是太厲害了。”
喜悅是可以被放大的,魏時心裏頭的喜悅這會兒就被放大了,大到整個人都幸福的快要冒泡泡了。
如果幸福喜悅到了極致,人真的會冒泡泡,那今日魏府的上空,應該已經是一片彩色的泡泡了,升騰飛旋。
過幾日禮部的大人就該來了,魏府便不再是魏府,該要改換門庭了,航海伯府。
真真就跟做夢一樣,從一個正七品知縣的庶長子,到正一品的一等伯,簡直是要比話本子還要傳奇。
大半天的時間裏,一家人都處在一種高興又恍惚的狀態。
白姨娘一會兒哭哭啼啼,一會兒又跑過去祭拜神明。
劉楓忙著讓廚房準備飯菜,忙著照顧夫君洗漱,可在閑暇之餘,竟在院子裏打了一套拳法,虎虎生威。
魏遠則是成了父親的小跟屁蟲,走到哪兒就跟到哪兒,小黏人精一個。
別看魏時忙著洗漱,忙著用膳,可也沒忘了考校兒子,臨行前他可是都把兒子的課程安排好了,既沒有請先生,也沒有把兒子送去書院,而是拜託給了已經致仕好幾年的師伯。
讓曾經的正二品大員給兒子講學,這待遇也是夠可以的了。
不過這還真不是魏時主動去求的,而是師伯找到他這邊的,除了師伯之外,還有幾個他不怎麽認識的名流,有詩作大家,也有音律大家,還有一位在本朝小有名氣的書法家。
小孩子才做選擇呢,大人自然是選擇全都要。
關於科舉的內容,師伯家遠哥兒就綽綽有餘了,至於其他的他並不怎麽熟悉的名流,要教自然是教最擅長的。
魏時算是知道真正的神童應該是什麽樣的待遇了,像他小時候那種,真的是偽神童,光憑著一股子韌勁和努力,能學到的東西也都隻是書本上的,照本宣科,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大概在於他把時間壓縮了,在更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東西。
放到兒子這兒,不僅僅是把時間壓縮了,關鍵是學到的內容跟普羅大眾是不一樣的,靈氣這種東西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就跟生孩子的緣分差不多,明明當初懷遠哥兒的時候,也沒怎麽費勁兒,但是這第二胎的緣分可真就太難求了,除去他出海的這一年,夫人可以說是已經在這事兒上拗了四年的時間了。
如今也不知道有沒有放棄。
他倒是不強求,有遠哥兒一人,已經抵得過幾十人了。
魏府的主子高興,下人也跟著高興,一來是水漲船高的道理誰都懂,二來也是因為……有賞錢,這麽大的喜事兒,整個魏府裏裏外外所有的下人,都賞了三個月的銀錢。
甭管是劉楓,還是魏時,亦或者是白姨娘和魏遠,那都是不差錢兒的,魏家最大的金疙瘩就是玩具鋪子了,雖然品種不多,可耐不住它暢銷,好幾年的功夫了,仍舊持續在供不應求的階段。
一則是跟工藝和效率有關係,雖然已經開了三個作坊,可生產量仍舊是跟不上銷售量,二則也是因為大靖朝的國土實在是太大了,京城這邊,想買到的基本上都買到了,但是京城之外的很多地方,都還等著呢。
有一座挖不完的金礦,誰還能差得了銀錢去,劉楓和魏時是直接分紅,白姨娘和魏遠則是月銀比較高,白姨娘每個月的月銀是一百兩。
魏遠呢,他的月銀是不固定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逐漸上調,現在每個月已經能拿到八十兩了。
在八歲的小孩子裏頭,絕對算得上是富戶。
當然了,再怎麽富裕,也比不上拿分紅的父母。
長大之後,好處有很多,比如說月銀,比如說出行,比如說交友,但壞處也還是有的。
八歲的人,已經不能再跟著父母一塊睡了,哪怕是久別重逢也不行。
魏遠委屈巴巴的睡在了父母隔壁的房間裏,可能喜歡寫詩的人,情感都比較豐富吧,反正魏遠是這樣,倘若他再不懂事一些,肯定就拉著父親跟他抵足而眠了,反而讓母親空守著。
不過,從小被魏時手把手帶大的孩子,沒這麽不懂事兒,對父親再是依賴和不舍,也不過是抱著自己的小枕頭,去隔壁的房間睡而已。
應該是因為激動,夫妻倆躺在床上,遲遲都未能入睡,索性也不白費那功夫了,聊起了天。
上岸之後,雖然不能立時迴京,可都是能寫封信迴家的,不光是魏府這邊收到了信,劉府那邊也收到了。
這次出海,基本上都是由夫君負責的,二哥的官階雖然最高,但是隻負責統兵和禦敵,發揮的作用是比不上夫君的。
而且她也知道,夫君能去那是聖上欽定的,屬於不可或缺的、獨一無二的人選,但是二哥能去,真就是搶來的了。
所以就算是夫君能封一等伯,並不意味著二哥就能封二等伯了,不過也是立了功的人,怎麽著也會有些獎賞吧。
</br>
事實證明,他還不是最激動的那一個。
姨娘腿軟到站不住,還好是被夫人手疾眼快給扶住了,夫人呢,手跟眼是挺迅速明亮的,可扶起姨娘之後,整個人都在發呆,恍恍惚惚,迴過神來之後又連問了好幾次,生怕是自個兒聽錯了。
魏遠原地跳了好幾下,高興的轉圈圈,“爹爹實在是太厲害了。”
喜悅是可以被放大的,魏時心裏頭的喜悅這會兒就被放大了,大到整個人都幸福的快要冒泡泡了。
如果幸福喜悅到了極致,人真的會冒泡泡,那今日魏府的上空,應該已經是一片彩色的泡泡了,升騰飛旋。
過幾日禮部的大人就該來了,魏府便不再是魏府,該要改換門庭了,航海伯府。
真真就跟做夢一樣,從一個正七品知縣的庶長子,到正一品的一等伯,簡直是要比話本子還要傳奇。
大半天的時間裏,一家人都處在一種高興又恍惚的狀態。
白姨娘一會兒哭哭啼啼,一會兒又跑過去祭拜神明。
劉楓忙著讓廚房準備飯菜,忙著照顧夫君洗漱,可在閑暇之餘,竟在院子裏打了一套拳法,虎虎生威。
魏遠則是成了父親的小跟屁蟲,走到哪兒就跟到哪兒,小黏人精一個。
別看魏時忙著洗漱,忙著用膳,可也沒忘了考校兒子,臨行前他可是都把兒子的課程安排好了,既沒有請先生,也沒有把兒子送去書院,而是拜託給了已經致仕好幾年的師伯。
讓曾經的正二品大員給兒子講學,這待遇也是夠可以的了。
不過這還真不是魏時主動去求的,而是師伯找到他這邊的,除了師伯之外,還有幾個他不怎麽認識的名流,有詩作大家,也有音律大家,還有一位在本朝小有名氣的書法家。
小孩子才做選擇呢,大人自然是選擇全都要。
關於科舉的內容,師伯家遠哥兒就綽綽有餘了,至於其他的他並不怎麽熟悉的名流,要教自然是教最擅長的。
魏時算是知道真正的神童應該是什麽樣的待遇了,像他小時候那種,真的是偽神童,光憑著一股子韌勁和努力,能學到的東西也都隻是書本上的,照本宣科,跟其他人不一樣的地方,大概在於他把時間壓縮了,在更短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東西。
放到兒子這兒,不僅僅是把時間壓縮了,關鍵是學到的內容跟普羅大眾是不一樣的,靈氣這種東西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
就跟生孩子的緣分差不多,明明當初懷遠哥兒的時候,也沒怎麽費勁兒,但是這第二胎的緣分可真就太難求了,除去他出海的這一年,夫人可以說是已經在這事兒上拗了四年的時間了。
如今也不知道有沒有放棄。
他倒是不強求,有遠哥兒一人,已經抵得過幾十人了。
魏府的主子高興,下人也跟著高興,一來是水漲船高的道理誰都懂,二來也是因為……有賞錢,這麽大的喜事兒,整個魏府裏裏外外所有的下人,都賞了三個月的銀錢。
甭管是劉楓,還是魏時,亦或者是白姨娘和魏遠,那都是不差錢兒的,魏家最大的金疙瘩就是玩具鋪子了,雖然品種不多,可耐不住它暢銷,好幾年的功夫了,仍舊持續在供不應求的階段。
一則是跟工藝和效率有關係,雖然已經開了三個作坊,可生產量仍舊是跟不上銷售量,二則也是因為大靖朝的國土實在是太大了,京城這邊,想買到的基本上都買到了,但是京城之外的很多地方,都還等著呢。
有一座挖不完的金礦,誰還能差得了銀錢去,劉楓和魏時是直接分紅,白姨娘和魏遠則是月銀比較高,白姨娘每個月的月銀是一百兩。
魏遠呢,他的月銀是不固定的,隨著年齡的增長在逐漸上調,現在每個月已經能拿到八十兩了。
在八歲的小孩子裏頭,絕對算得上是富戶。
當然了,再怎麽富裕,也比不上拿分紅的父母。
長大之後,好處有很多,比如說月銀,比如說出行,比如說交友,但壞處也還是有的。
八歲的人,已經不能再跟著父母一塊睡了,哪怕是久別重逢也不行。
魏遠委屈巴巴的睡在了父母隔壁的房間裏,可能喜歡寫詩的人,情感都比較豐富吧,反正魏遠是這樣,倘若他再不懂事一些,肯定就拉著父親跟他抵足而眠了,反而讓母親空守著。
不過,從小被魏時手把手帶大的孩子,沒這麽不懂事兒,對父親再是依賴和不舍,也不過是抱著自己的小枕頭,去隔壁的房間睡而已。
應該是因為激動,夫妻倆躺在床上,遲遲都未能入睡,索性也不白費那功夫了,聊起了天。
上岸之後,雖然不能立時迴京,可都是能寫封信迴家的,不光是魏府這邊收到了信,劉府那邊也收到了。
這次出海,基本上都是由夫君負責的,二哥的官階雖然最高,但是隻負責統兵和禦敵,發揮的作用是比不上夫君的。
而且她也知道,夫君能去那是聖上欽定的,屬於不可或缺的、獨一無二的人選,但是二哥能去,真就是搶來的了。
所以就算是夫君能封一等伯,並不意味著二哥就能封二等伯了,不過也是立了功的人,怎麽著也會有些獎賞吧。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