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時很是能夠明白堂兄的心情,曹安比他還小兩歲呢,半分功名都沒考,可也跟他是一樣的階品。
這種事情就不能多想,看開了也就沒什麽了。
“慢慢來吧,都是一步步升上去的。”
跟讀書那時候比起來,現在不已經是很輕鬆了。
魏定的想法跟堂弟有些不一樣,他這身子骨不好,科舉沒能走完最後一步,仕途上的前程也有限,肯定邁不過不過正五品的台階。
如今做官兢兢業業,也是不想辜負從前那二十載的寒窗苦讀。
可要說到他在科舉上和仕途上的野望,那就隻能寄托在兒子身上。
把壓力轉接給孩子,不讓下一代繼續上一代的遺憾,這是大部分家長都會有的想法。
魏時同樣深有感觸,望子成龍,這心願說樸素也樸素,說宏大也宏大,誰不希望自家孩子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都是做父親的,哪怕孩子的年齡相差有些大,可照樣不影響兩個人交流經驗教訓。
作為新手的魏時自然是受益匪淺。
‘嚴父’這個角色還是要拿捏好,當著孩子的麵兒不能嬉皮笑臉,但是也不能太過生硬。
更重要的還是陪伴,鵬哥兒小的時候,堂兄還在讀書準備科舉,是以,孩子的開蒙都是交給先生來的。
魏時就不一樣了,都有閑情逸緻隔三差五的給孩子畫畫像,開蒙這麽重要的事情當然得親自來了。
不過,現在更重要的還是教孩子說話。
遠哥兒半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發出各種咿咿呀呀的聲音,可是現在都已經一歲零三個月了,連聲‘爹娘’都不會喊。
據堂兄迴憶,鵬哥兒那會兒剛滿周歲就會喊娘了,小孩子的三個月跟大人的三個月,可不是一個概念,三個月的時間都足夠小孩子長好幾顆牙了。
遠哥兒乳牙長得倒是挺快,小胳膊小腿也挺有勁兒的,現在不用人扶著,也能走兩步了,可就是在說話上沒什麽天份。
可能腦子裏還沒有模仿的概念,教他喊‘爹’‘娘’,就知道咿咿呀呀的一通亂說,活潑是挺活潑的,還特別的捧場,哈喇子都流出來了,可壓根就不是在模仿大人的聲音。
也是夠讓人心累的了。
新手父母在這些事情上尤為有耐心,衝著遠哥兒不知道喊了多少聲爹娘,終於在抵達京城之前,聽見遠哥兒喊了一聲‘娘’,過了有兩三日的功夫,當爹的對著兒子喊了那麽多聲‘爹’,才終於如願以償。
就跟開了竅一樣,學會了喊‘爹’‘娘’之後,其他簡單的音也開始往外吐。
小孩子一旦掌握了模仿的技能,就算舌頭和嗓子不是那麽的靈活,教起來也不再費勁,就是會常常鬧笑話,聲音不會拐彎兒,個別的字詞說出來就很是滑稽。
可惜了,不能錄影,也沒有能夠記錄聲音的儀器,不然的話,魏時還真想錄下來,跟兒子的那些畫像放到一塊,長大了再給他瞧。
三月末離京,迴來的時候,已經是七月初了,天氣熱的不行,而且這迴來的路上,就沒碰到過一場雨,也不知道是趕巧了,還是今年的夏天缺雨。
沒做過農人的魏時,在這方麵到底是不夠敏銳,他光覺得天氣熱了,陽光焦灼,酷暑難熬。
倒是沒往別的地方想,畢竟一路過來,莊稼都還是綠油油的,沒看到哪塊地裏的禾苗幹旱枯死了。
地上的莊稼綠油油的,可是土層已經能感覺到幹旱了,如果魏時有種地的經驗,就會發現地裏的泥土已經是幹巴巴的了,隻是這缺水的狀況還沒能反饋到莊稼上。
第103章 一更
提前迴兵部銷了假,照樣不怎麽忙碌,時間都花費在了上下扯皮上。
哪怕適應了有一段時間了,這樣的氛圍也仍舊讓人待得不怎麽自在。
閑著的人無聊,忙的人,幾乎連家都不迴了。
因為身在孝期的緣故,魏時這次迴來並沒有去拜訪長輩親友,但是也知道老師離京已經一個月了,到現在都還沒迴來呢。
明明是京官,每年呆在外邊的時間倒比在京城更久。
真是讓人既心疼又羨慕。
已經一歲零三個月的遠哥兒,前麵的十幾顆乳牙都已經長全了,現在基本上已經不需要乳娘了,盛夏來臨,瓜果成了小傢夥的最愛。
打從娘胎裏就喜歡吃水果,出生以後這喜好也沒變,都不用人喂,自個兒抱著塊小甜瓜,就能一點一點的啃完。
魏家基本上是不用從外邊買食材的,全部都是由自家莊子上供應,全都是挑精細的來,品種也頗為齊全。
府裏頭也不缺果木樹,甚至正院還特意搭了個葡萄架子,不過多是圖這些東西好看,吃的話吃不了太多。
除了天氣太熱,老天爺遲遲不下雨之外,今年的盛夏好像跟往年也沒什麽不同。
魏時雖然喜吃葷腥,可這麽熱的夏天也沒什麽胃口,所以守孝期間忌口這事兒,在夏季還不算難熬。
沒用上學步車的遠哥兒,已經學會走路了不說,小傢夥還挺熱衷於往外跑的,穿著大紅肚兜,比誰都清涼,走起路來,腿肚子上的肉一抖一抖的。
以至於老父親畫性大發,一連畫了十幾幅,給兒子的黑歷史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br>
這種事情就不能多想,看開了也就沒什麽了。
“慢慢來吧,都是一步步升上去的。”
跟讀書那時候比起來,現在不已經是很輕鬆了。
魏定的想法跟堂弟有些不一樣,他這身子骨不好,科舉沒能走完最後一步,仕途上的前程也有限,肯定邁不過不過正五品的台階。
如今做官兢兢業業,也是不想辜負從前那二十載的寒窗苦讀。
可要說到他在科舉上和仕途上的野望,那就隻能寄托在兒子身上。
把壓力轉接給孩子,不讓下一代繼續上一代的遺憾,這是大部分家長都會有的想法。
魏時同樣深有感觸,望子成龍,這心願說樸素也樸素,說宏大也宏大,誰不希望自家孩子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都是做父親的,哪怕孩子的年齡相差有些大,可照樣不影響兩個人交流經驗教訓。
作為新手的魏時自然是受益匪淺。
‘嚴父’這個角色還是要拿捏好,當著孩子的麵兒不能嬉皮笑臉,但是也不能太過生硬。
更重要的還是陪伴,鵬哥兒小的時候,堂兄還在讀書準備科舉,是以,孩子的開蒙都是交給先生來的。
魏時就不一樣了,都有閑情逸緻隔三差五的給孩子畫畫像,開蒙這麽重要的事情當然得親自來了。
不過,現在更重要的還是教孩子說話。
遠哥兒半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發出各種咿咿呀呀的聲音,可是現在都已經一歲零三個月了,連聲‘爹娘’都不會喊。
據堂兄迴憶,鵬哥兒那會兒剛滿周歲就會喊娘了,小孩子的三個月跟大人的三個月,可不是一個概念,三個月的時間都足夠小孩子長好幾顆牙了。
遠哥兒乳牙長得倒是挺快,小胳膊小腿也挺有勁兒的,現在不用人扶著,也能走兩步了,可就是在說話上沒什麽天份。
可能腦子裏還沒有模仿的概念,教他喊‘爹’‘娘’,就知道咿咿呀呀的一通亂說,活潑是挺活潑的,還特別的捧場,哈喇子都流出來了,可壓根就不是在模仿大人的聲音。
也是夠讓人心累的了。
新手父母在這些事情上尤為有耐心,衝著遠哥兒不知道喊了多少聲爹娘,終於在抵達京城之前,聽見遠哥兒喊了一聲‘娘’,過了有兩三日的功夫,當爹的對著兒子喊了那麽多聲‘爹’,才終於如願以償。
就跟開了竅一樣,學會了喊‘爹’‘娘’之後,其他簡單的音也開始往外吐。
小孩子一旦掌握了模仿的技能,就算舌頭和嗓子不是那麽的靈活,教起來也不再費勁,就是會常常鬧笑話,聲音不會拐彎兒,個別的字詞說出來就很是滑稽。
可惜了,不能錄影,也沒有能夠記錄聲音的儀器,不然的話,魏時還真想錄下來,跟兒子的那些畫像放到一塊,長大了再給他瞧。
三月末離京,迴來的時候,已經是七月初了,天氣熱的不行,而且這迴來的路上,就沒碰到過一場雨,也不知道是趕巧了,還是今年的夏天缺雨。
沒做過農人的魏時,在這方麵到底是不夠敏銳,他光覺得天氣熱了,陽光焦灼,酷暑難熬。
倒是沒往別的地方想,畢竟一路過來,莊稼都還是綠油油的,沒看到哪塊地裏的禾苗幹旱枯死了。
地上的莊稼綠油油的,可是土層已經能感覺到幹旱了,如果魏時有種地的經驗,就會發現地裏的泥土已經是幹巴巴的了,隻是這缺水的狀況還沒能反饋到莊稼上。
第103章 一更
提前迴兵部銷了假,照樣不怎麽忙碌,時間都花費在了上下扯皮上。
哪怕適應了有一段時間了,這樣的氛圍也仍舊讓人待得不怎麽自在。
閑著的人無聊,忙的人,幾乎連家都不迴了。
因為身在孝期的緣故,魏時這次迴來並沒有去拜訪長輩親友,但是也知道老師離京已經一個月了,到現在都還沒迴來呢。
明明是京官,每年呆在外邊的時間倒比在京城更久。
真是讓人既心疼又羨慕。
已經一歲零三個月的遠哥兒,前麵的十幾顆乳牙都已經長全了,現在基本上已經不需要乳娘了,盛夏來臨,瓜果成了小傢夥的最愛。
打從娘胎裏就喜歡吃水果,出生以後這喜好也沒變,都不用人喂,自個兒抱著塊小甜瓜,就能一點一點的啃完。
魏家基本上是不用從外邊買食材的,全部都是由自家莊子上供應,全都是挑精細的來,品種也頗為齊全。
府裏頭也不缺果木樹,甚至正院還特意搭了個葡萄架子,不過多是圖這些東西好看,吃的話吃不了太多。
除了天氣太熱,老天爺遲遲不下雨之外,今年的盛夏好像跟往年也沒什麽不同。
魏時雖然喜吃葷腥,可這麽熱的夏天也沒什麽胃口,所以守孝期間忌口這事兒,在夏季還不算難熬。
沒用上學步車的遠哥兒,已經學會走路了不說,小傢夥還挺熱衷於往外跑的,穿著大紅肚兜,比誰都清涼,走起路來,腿肚子上的肉一抖一抖的。
以至於老父親畫性大發,一連畫了十幾幅,給兒子的黑歷史又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