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二更
要建牌坊,必須得經過朝廷的恩準才行,除了進士牌坊之外,官員建牌坊,一般都是有重大的功績,皇上才會特意下旨。
魏時的進士牌坊,不到半個月的功夫就已經建成了,十幾個匠人同時趕工,不說夜以繼日,但是一天起碼要幹五六個時辰。
如今已經是冬季了,天短夜長,若是夏天的話,可能完工時間還要更早一些。
魏定看著父親和堂弟的進士牌坊,哪怕心裏頭早就已經釋懷了,可到底也是遺憾的。
也不知道這輩子他有沒有可能擁有一座牌坊。
“事情趕得湊巧,我就不在江佑府這邊多留了,大伯和父親那邊也不去了,左右該辦的事情已經辦完了,我實在是放心不下在京城的夫人,就先早一步啟程出發了。”
早一步啟程出發沒什麽問題,事情趕得巧,他又何必讓堂弟在這兒耽誤工夫。
隻不過,這才剛剛成婚大半年的弟弟,連一年之數都不到呢,怎麽就能大大咧咧的說出‘放心不下夫人’這種話來。
他都已經成婚這麽多年了,孩子都七歲了,這樣的話都羞於跟旁人講,都連對著自家夫人,也是說不出口的。
魏定疑心是民俗問題,可能京城那邊跟柳州城不太一樣,堂弟在京城呆了這麽久,許是受影響了,反正不可能是堂弟天生就這麽……‘沒皮沒臊’。
“父親和二叔想必應該已經從邸報上看到了你高中的消息,迴不迴去都這麽一迴事兒,以後又不是沒有機會再見麵了,不過你最好還是盡快寫信跟他們解釋一下,別讓老人家誤以為在路上出了什麽事。”
魏定知道,堂弟是一定會給父親寫信的,對於二叔,他就不敢擔保了,這父子倆的感情確實是有些疏遠,故此他才要提醒一二。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做子女的,也應該有所包容。
魏時點頭應下,倒是沒有察覺堂兄的深意,於情於理,他都會寫信跟父親和大伯解釋的。
而且,堂兄要去燕縣做官這事兒,他在信上也會跟大伯提一提,除了顯而易見的益處之外,還有諸多不益之處存在,切不可草率決定。
如果大伯和堂兄都堅持的話,那他就沒什麽法子了,也或許真的是他在父親的事情上過於狹隘了,沒有權衡好這其中的利弊。
歸心似箭的魏時,在江佑府呆了總共不過十七日,便踏上了歸途。
魏定則是繼續在江佑府養病長肉,素來口味清淡的人,現在才開始講究葷素平衡了,力爭迴到柳州城的時候,恢復到原來那般的相貌。
朝廷的邸報確實是傳播消息的好途徑,柳州城這邊早就已經收到了消息,燕縣雖然要晚一些,可收到消息的日子也沒遲到太久。
魏仁在最初看到邸報名單的時候,都覺得跟做夢似的,先是會試,再是殿試,還有之前的鄉試,三元及第。
出息到都不像是他的兒子,更不像是他跟白姨娘所生的兒子。
而且這孩子一入仕途,就入了戶部,而且還是正六品主事,比他這個做官多年的父親,都要高出兩級來。
說不自豪是不可能的,但是自豪過後也就那樣了。
他在燕縣,長子在京城,再怎麽出息也不能迴來幫他處理公務,還不如侄子呢。
大哥已經跟他通過信了,等侄子修養好身體之後,就到燕縣這邊來做個主簿,反正之前那個老主簿也該換了,早就到年紀了,隻是這人自己不想著致仕,他之前也就沒怎麽管過。
大哥的兒子,他還是信得過的,到時候肩膀上的擔子肯定可以鬆一鬆。
是以,魏仁翹首盼望的是侄子的到來,而非兒子。
李氏這邊呢,是在鞭炮聲中得知的消息,而不是在娘家的書信上。
要說魏仁這次也真是夠得瑟的,之前魏時跟兵部尚書家的女兒定親這事兒都瞞著她,如今高中狀元了,倒是不瞞他了,而且還得瑟的放鞭炮、撒銅錢。
看來私房裏還是有銀子,要是一文錢都沒有,指定嘚瑟不成這樣,還是得讓這人出出血才行。
一想到魏仁心疼到說不出口那模樣,她這心裏頭就痛快,不過想想魏時,又覺得滿心無力。
魏時當初養在她膝下的時候,她壓根就沒怎麽管過,都是底下人在管,是以從來都沒想過這人能有今日的出息,跟他的父親,太不一樣。
早知道如此,當初要麽斬草除根,要麽就該籠絡一二才對,她不指著白姨娘生的兒子孝順她,但是自個兒的兒子日後還需要一個提攜幫襯的人。
現在怕是晚了,這人都已經不在她這一畝三分地裏待著了,她還怎麽施恩。
跟庶子示弱、搖尾乞憐這樣的事情,她是做不到的,更不屑於去做。
再說了,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這句話放到她自己身上,她不樂意聽,但是放到魏時身上,還是有幾分道理的,越會往上爬的越高,日後就會跌得越慘。
現在都不需要朝臣們出手,等魏時來這燕縣得瑟的時候,她就能先潑一盆冷水上去,就算是中了狀元,到了她這一畝三分地兒,也得要收斂著些。
李氏已經做好了準備,反正在這燕縣她又不在乎什麽名聲,魏時來了之後,以前廚房上什麽飯菜,現在就還上什麽飯菜,不想吃的話就從外邊的酒樓叫菜唄,左右花的又不是她的銀錢。
</br>
要建牌坊,必須得經過朝廷的恩準才行,除了進士牌坊之外,官員建牌坊,一般都是有重大的功績,皇上才會特意下旨。
魏時的進士牌坊,不到半個月的功夫就已經建成了,十幾個匠人同時趕工,不說夜以繼日,但是一天起碼要幹五六個時辰。
如今已經是冬季了,天短夜長,若是夏天的話,可能完工時間還要更早一些。
魏定看著父親和堂弟的進士牌坊,哪怕心裏頭早就已經釋懷了,可到底也是遺憾的。
也不知道這輩子他有沒有可能擁有一座牌坊。
“事情趕得湊巧,我就不在江佑府這邊多留了,大伯和父親那邊也不去了,左右該辦的事情已經辦完了,我實在是放心不下在京城的夫人,就先早一步啟程出發了。”
早一步啟程出發沒什麽問題,事情趕得巧,他又何必讓堂弟在這兒耽誤工夫。
隻不過,這才剛剛成婚大半年的弟弟,連一年之數都不到呢,怎麽就能大大咧咧的說出‘放心不下夫人’這種話來。
他都已經成婚這麽多年了,孩子都七歲了,這樣的話都羞於跟旁人講,都連對著自家夫人,也是說不出口的。
魏定疑心是民俗問題,可能京城那邊跟柳州城不太一樣,堂弟在京城呆了這麽久,許是受影響了,反正不可能是堂弟天生就這麽……‘沒皮沒臊’。
“父親和二叔想必應該已經從邸報上看到了你高中的消息,迴不迴去都這麽一迴事兒,以後又不是沒有機會再見麵了,不過你最好還是盡快寫信跟他們解釋一下,別讓老人家誤以為在路上出了什麽事。”
魏定知道,堂弟是一定會給父親寫信的,對於二叔,他就不敢擔保了,這父子倆的感情確實是有些疏遠,故此他才要提醒一二。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做子女的,也應該有所包容。
魏時點頭應下,倒是沒有察覺堂兄的深意,於情於理,他都會寫信跟父親和大伯解釋的。
而且,堂兄要去燕縣做官這事兒,他在信上也會跟大伯提一提,除了顯而易見的益處之外,還有諸多不益之處存在,切不可草率決定。
如果大伯和堂兄都堅持的話,那他就沒什麽法子了,也或許真的是他在父親的事情上過於狹隘了,沒有權衡好這其中的利弊。
歸心似箭的魏時,在江佑府呆了總共不過十七日,便踏上了歸途。
魏定則是繼續在江佑府養病長肉,素來口味清淡的人,現在才開始講究葷素平衡了,力爭迴到柳州城的時候,恢復到原來那般的相貌。
朝廷的邸報確實是傳播消息的好途徑,柳州城這邊早就已經收到了消息,燕縣雖然要晚一些,可收到消息的日子也沒遲到太久。
魏仁在最初看到邸報名單的時候,都覺得跟做夢似的,先是會試,再是殿試,還有之前的鄉試,三元及第。
出息到都不像是他的兒子,更不像是他跟白姨娘所生的兒子。
而且這孩子一入仕途,就入了戶部,而且還是正六品主事,比他這個做官多年的父親,都要高出兩級來。
說不自豪是不可能的,但是自豪過後也就那樣了。
他在燕縣,長子在京城,再怎麽出息也不能迴來幫他處理公務,還不如侄子呢。
大哥已經跟他通過信了,等侄子修養好身體之後,就到燕縣這邊來做個主簿,反正之前那個老主簿也該換了,早就到年紀了,隻是這人自己不想著致仕,他之前也就沒怎麽管過。
大哥的兒子,他還是信得過的,到時候肩膀上的擔子肯定可以鬆一鬆。
是以,魏仁翹首盼望的是侄子的到來,而非兒子。
李氏這邊呢,是在鞭炮聲中得知的消息,而不是在娘家的書信上。
要說魏仁這次也真是夠得瑟的,之前魏時跟兵部尚書家的女兒定親這事兒都瞞著她,如今高中狀元了,倒是不瞞他了,而且還得瑟的放鞭炮、撒銅錢。
看來私房裏還是有銀子,要是一文錢都沒有,指定嘚瑟不成這樣,還是得讓這人出出血才行。
一想到魏仁心疼到說不出口那模樣,她這心裏頭就痛快,不過想想魏時,又覺得滿心無力。
魏時當初養在她膝下的時候,她壓根就沒怎麽管過,都是底下人在管,是以從來都沒想過這人能有今日的出息,跟他的父親,太不一樣。
早知道如此,當初要麽斬草除根,要麽就該籠絡一二才對,她不指著白姨娘生的兒子孝順她,但是自個兒的兒子日後還需要一個提攜幫襯的人。
現在怕是晚了,這人都已經不在她這一畝三分地裏待著了,她還怎麽施恩。
跟庶子示弱、搖尾乞憐這樣的事情,她是做不到的,更不屑於去做。
再說了,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
這句話放到她自己身上,她不樂意聽,但是放到魏時身上,還是有幾分道理的,越會往上爬的越高,日後就會跌得越慘。
現在都不需要朝臣們出手,等魏時來這燕縣得瑟的時候,她就能先潑一盆冷水上去,就算是中了狀元,到了她這一畝三分地兒,也得要收斂著些。
李氏已經做好了準備,反正在這燕縣她又不在乎什麽名聲,魏時來了之後,以前廚房上什麽飯菜,現在就還上什麽飯菜,不想吃的話就從外邊的酒樓叫菜唄,左右花的又不是她的銀錢。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