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時瞧了瞧小舅子,並不搭話。
劉鈺就比他小一歲,今年十五,現在相看親事也是時候了,但多等兩年也不是什麽大事,男子跟女子在婚姻上還是不一樣的,世道沒那麽嚴格。
嶽母突然火急火燎的要給劉鈺看親事,而且還非得壓著劉鈺說出個擇妻的道道來,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家教育孩子,這事兒於情於理他都不適合摻和進去。
關係再是親近,難道還比得過人家母子之間親近嗎。
劉鈺在親近的人麵前慣來是放得開的,尤其是在莊子上小住了兩三個月後,那就更放得開了。
好話說著,又是端茶倒水,又是捏肩捶背的,把魏時纏歪的實在是沒法子了,雖沒有把這事兒應下來,可也給指了條明路。
“你現在主要是沒什麽正經事兒做,不管是學文考童生,還是學武走從軍的路子,隻要你能有件正經的事情在忙,讓嶽母看見你在求上進,又怎麽會拿這些事情再煩你。”
魏時也是快做父母的人了,雖說還沒正式上任,可已經是準父親了,嶽母對劉鈺的心思,他多多少少能體會些。
可憐天下父母心,劉鈺這孩子確實需要有人時刻在後邊給他緊緊弦。
這話說的是有幾分道理,可劉鈺做事情向來都是三分鍾的熱度,要是有人管著還好,沒人管的情況下,三分鍾的熱度都未必能維持的下去。
他自個兒心裏頭也明白,要不然之前也不會巴巴的跟著姐姐住到這魏府來,還不就是希望姐夫能多管管他。
“那要不然我還是接著學文吧,都已經開了頭了,還是先把童生的功名考下來再說。”劉鈺語氣也就透著幾分不太確定,尤其是說到‘先把童生功名考下來’的時候。
接觸過才知道有多難,別看他姐夫一路跟將軍打仗似的,過五關斬六將,十四歲就已經是鄉試的解元了,如今十六歲又參加了會試,不出意外的話,那肯定是板上釘釘的新科進士了,連狀元都是極有可能的。
可就姐夫那讀書的勁頭,跟自虐一樣,他看父兄練武都沒這麽累。
就他現在的進度,要想把童生的功名考下來,且還有的熬呢,他可不想跟那些一輩子都在考科舉的書生似的,皓首窮經,方悟讀盡詩書無所用。
魏時對這小舅子也是頭疼,一個童生的功名有那麽難考嗎,真要是肯用功,兩三年足矣,這樣拖遝著,多浪費時間。
就是官n代,一輩子不愁吃穿,好歹也拿個最小的功名,就跟結業拿個畢業證一樣,不管是日後入仕途,還是相看親事,也算是能拿得出手的一項。
他是真盼著嶽母這一次能把劉鈺給治住了,要是這迴還不行,他也不知道他這個當姐夫的該不該再插手,畢竟這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兒。
劉鈺不是那種’你指條路子,他就能順著往下走’的人,一管至少就是兩三年的事情,劉鈺也是要成親生子的人,未來的變數有多大,現在誰都不好說。
如今隻能是看嶽母的了,希望她老人家威武。
第69章 三更
柳州城這邊,一個多月以來,魏大伯母幾乎是有時間就要出城去寺院上香。
一是替家兒子求,二是替侄子求。
算算日子,侄子在京城的會試已經結束了,兒子在江佑府的鄉試才剛剛開始。
她這顆心就沒放下來的時候,現在比之前還要緊張,畢竟侄子再怎麽乖巧聽話有出息,可到底是比不上血脈相連的兒子。
魏成也跟夫人一樣,替兩個孩子擔心,但是這樣的事情,他著實是使不上什麽勁兒,也就是休沐日的時候,能陪夫人一起去寺廟上上香。
往日他也不信這些,來寺廟的次數屈指可數,自己會試來過一次,弟弟鄉試來過一次,如今不過是第三次而已,希望諸天神佛不要覺得他不夠虔誠。
“我就是盼著定哥兒考試的時候,千萬別下雨,可得要順順利利的才行。”
到了這時候,魏大伯母反而不再一心期盼著兒子中舉了,身體好好的才重要。
當然了,老天爺不下雨,氣溫不變冷,定哥兒把實力都發揮出來,榜上有名那才是最好的。
若這些都實現了,讓她省吃儉用幾年,給菩薩鍍座金身都成。
“定哥兒那邊準備的已經很充分了,預防風寒的藥讓他帶過去了,考前是一定會喝的,就算真的下起了雨,可能也沒什麽問題,再說了,可是跟過去兩個大夫呢,還能照顧不好。”
魏成隻能這樣寬慰自己的夫人,可這話說的,他自個心裏頭都不覺得踏實,真要是考試的時候下起了雨,預防風寒的藥可能還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可待在外邊的大夫又能頂什麽用呢,又不能闖進去。
來迴靠驛站傳信,在柳州城的魏家老兩口實在很難得知京城和江佑府這兩地的天氣情況,柳州城這邊,九月份已經下了三場秋雨了,一場秋雨一場寒,身上的衣服都已經加了好幾件了。
越是不知道情況才越著急,尤其是江佑府那邊,兒子比侄子更親近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兒子的身子骨要比常人弱,氣溫驟降,影響的不光是實力的發揮,還有那原本就不怎麽樣的身子骨。
說起來,定哥兒比時哥兒考中秀才還要早,但今年卻是定哥兒頭一次參加鄉試,已經等了很多年了,這才下場一試,頗有些厚積薄發的意思,隻要不是身體出現狀況,中舉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br>
劉鈺就比他小一歲,今年十五,現在相看親事也是時候了,但多等兩年也不是什麽大事,男子跟女子在婚姻上還是不一樣的,世道沒那麽嚴格。
嶽母突然火急火燎的要給劉鈺看親事,而且還非得壓著劉鈺說出個擇妻的道道來,顯然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人家教育孩子,這事兒於情於理他都不適合摻和進去。
關係再是親近,難道還比得過人家母子之間親近嗎。
劉鈺在親近的人麵前慣來是放得開的,尤其是在莊子上小住了兩三個月後,那就更放得開了。
好話說著,又是端茶倒水,又是捏肩捶背的,把魏時纏歪的實在是沒法子了,雖沒有把這事兒應下來,可也給指了條明路。
“你現在主要是沒什麽正經事兒做,不管是學文考童生,還是學武走從軍的路子,隻要你能有件正經的事情在忙,讓嶽母看見你在求上進,又怎麽會拿這些事情再煩你。”
魏時也是快做父母的人了,雖說還沒正式上任,可已經是準父親了,嶽母對劉鈺的心思,他多多少少能體會些。
可憐天下父母心,劉鈺這孩子確實需要有人時刻在後邊給他緊緊弦。
這話說的是有幾分道理,可劉鈺做事情向來都是三分鍾的熱度,要是有人管著還好,沒人管的情況下,三分鍾的熱度都未必能維持的下去。
他自個兒心裏頭也明白,要不然之前也不會巴巴的跟著姐姐住到這魏府來,還不就是希望姐夫能多管管他。
“那要不然我還是接著學文吧,都已經開了頭了,還是先把童生的功名考下來再說。”劉鈺語氣也就透著幾分不太確定,尤其是說到‘先把童生功名考下來’的時候。
接觸過才知道有多難,別看他姐夫一路跟將軍打仗似的,過五關斬六將,十四歲就已經是鄉試的解元了,如今十六歲又參加了會試,不出意外的話,那肯定是板上釘釘的新科進士了,連狀元都是極有可能的。
可就姐夫那讀書的勁頭,跟自虐一樣,他看父兄練武都沒這麽累。
就他現在的進度,要想把童生的功名考下來,且還有的熬呢,他可不想跟那些一輩子都在考科舉的書生似的,皓首窮經,方悟讀盡詩書無所用。
魏時對這小舅子也是頭疼,一個童生的功名有那麽難考嗎,真要是肯用功,兩三年足矣,這樣拖遝著,多浪費時間。
就是官n代,一輩子不愁吃穿,好歹也拿個最小的功名,就跟結業拿個畢業證一樣,不管是日後入仕途,還是相看親事,也算是能拿得出手的一項。
他是真盼著嶽母這一次能把劉鈺給治住了,要是這迴還不行,他也不知道他這個當姐夫的該不該再插手,畢竟這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兒。
劉鈺不是那種’你指條路子,他就能順著往下走’的人,一管至少就是兩三年的事情,劉鈺也是要成親生子的人,未來的變數有多大,現在誰都不好說。
如今隻能是看嶽母的了,希望她老人家威武。
第69章 三更
柳州城這邊,一個多月以來,魏大伯母幾乎是有時間就要出城去寺院上香。
一是替家兒子求,二是替侄子求。
算算日子,侄子在京城的會試已經結束了,兒子在江佑府的鄉試才剛剛開始。
她這顆心就沒放下來的時候,現在比之前還要緊張,畢竟侄子再怎麽乖巧聽話有出息,可到底是比不上血脈相連的兒子。
魏成也跟夫人一樣,替兩個孩子擔心,但是這樣的事情,他著實是使不上什麽勁兒,也就是休沐日的時候,能陪夫人一起去寺廟上上香。
往日他也不信這些,來寺廟的次數屈指可數,自己會試來過一次,弟弟鄉試來過一次,如今不過是第三次而已,希望諸天神佛不要覺得他不夠虔誠。
“我就是盼著定哥兒考試的時候,千萬別下雨,可得要順順利利的才行。”
到了這時候,魏大伯母反而不再一心期盼著兒子中舉了,身體好好的才重要。
當然了,老天爺不下雨,氣溫不變冷,定哥兒把實力都發揮出來,榜上有名那才是最好的。
若這些都實現了,讓她省吃儉用幾年,給菩薩鍍座金身都成。
“定哥兒那邊準備的已經很充分了,預防風寒的藥讓他帶過去了,考前是一定會喝的,就算真的下起了雨,可能也沒什麽問題,再說了,可是跟過去兩個大夫呢,還能照顧不好。”
魏成隻能這樣寬慰自己的夫人,可這話說的,他自個心裏頭都不覺得踏實,真要是考試的時候下起了雨,預防風寒的藥可能還會起到一定的作用,可待在外邊的大夫又能頂什麽用呢,又不能闖進去。
來迴靠驛站傳信,在柳州城的魏家老兩口實在很難得知京城和江佑府這兩地的天氣情況,柳州城這邊,九月份已經下了三場秋雨了,一場秋雨一場寒,身上的衣服都已經加了好幾件了。
越是不知道情況才越著急,尤其是江佑府那邊,兒子比侄子更親近這是一方麵,另一方麵,兒子的身子骨要比常人弱,氣溫驟降,影響的不光是實力的發揮,還有那原本就不怎麽樣的身子骨。
說起來,定哥兒比時哥兒考中秀才還要早,但今年卻是定哥兒頭一次參加鄉試,已經等了很多年了,這才下場一試,頗有些厚積薄發的意思,隻要不是身體出現狀況,中舉應該是不成問題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