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都覺得自己是趕上好時候了,古往今來,多少有抱負的讀書人,是因為君主不賢明,所以才沒法施展才能的。
相比之下,他可就太幸運了,先帝可以說是守成之君,並非昏庸之主,當今要比先帝還像是位明君,他一直都想在戶部多幹幾年,也是為了這樣的君主。
既然一時半會兒搬不了,魏時也就不著急買宅院的事兒了,就是等到來年夏天再買,那也是來得及的。
夫人如今的法子也挺好,物件兒多都放到別的宅院裏頭,用的時候再遣人拿過來,左右這距離近,下人又多,並不耽誤事兒。
沈濤看魏時,就像是看自家子侄一般,雖然他老人家不缺兒子,更不缺侄子,不過大都不在身邊,有外放出去做官的,也有出去求學的,明明國子監就在跟前,非得去什麽白鹿書院,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是怎麽想的。
沈家的家風向來開明,不管是沈濤,還是沈舟,對自家孩子都沒那麽多刻板的要求,很多事情都是隨孩子自己選擇。
對魏時也是如此,就像是這次的事情,誰也沒有替魏時拿主意,利害說清楚,能想的方法想了,最終怎麽做決定,還得魏時自個兒來。
說實在的,魏時真的很慶幸自己是拜沈舟為師,師徒之間的相處模式更像後世,而跟現在大多數的師徒相處模式不同。
不管是之前給他開蒙的沈先生,還是後來國子監的先生們,在很多事情上態度都是比較強硬的,比如,下一階段怎麽複習,主要研讀哪本書,策問主要練習什麽方麵……
基本上是不跟學生商量的,自己就做了決定,而且要求學生是得一絲不苟的執行。
雖說術業有專攻,老師指導學習,不管放到哪去都有道理,更何況不管是在何先生那裏,他是在國子監的眾多先生這裏,魏時都沒少吃了小灶,小灶對於學生而言,基本上都是有針對性的了。
但比起這種完全被主導的師徒關係,魏時還是更喜歡現在跟老師這種,有商有量著來。
師伯也是這樣,沒有以長者的身份要求他必須做什麽。
魏時從師伯這邊離開之後,又去了老師府上,他既然已經應了師伯,這事情就算是做了決定,不管怎麽樣都要先告知老師一聲。
——
劉楓雖然一直都在心裏頭嫌棄這處宅院小,但是已經住了這麽久了,倒也不覺得有什麽了,在莊子上都能一住小半個月,這宅院再怎麽小,東西再怎麽配備的不夠齊全,也總比莊子上的好吧。
既然一時半會兒搬不了,那也就不強求了,與其買東城的宅院,還不如多等上半年甚至一年,要買就直接買西城的大宅子嘛。
“這樣也好,懷著孩子呢,我也不想費太多的心思,等孩子出生了再準備這些,也能準備的更周全一些。”劉楓忍不住開口勸慰道。
當初說要買宅院的是她,但是這會兒瞧著夫君為這事奔波了好幾趟,甚至還去求了師伯,心裏頭又酸又甜又麻的還是她。
說到孩子,不管是劉楓,還是魏時,目光都是柔和的,這兩個字在心裏頭仿佛都帶著一種虔誠。
“對了,你走之後,三哥來過,爹讓你今天抽空過去一趟,也不知道是什麽事兒,瞧著還挺匆忙的。”
劉楓問過三哥,可三哥剛剛從兵營迴來,什麽也不知道。
“我大約知道是什麽事兒了,也罷,等用過午膳,就去劉府一趟。”
夫人還懷著身孕呢,魏時也不想說這些事兒讓夫人煩心費神,左右都是可以解決的事情。
劉楓也沒往下問,用娘的話來說,劉家人就不適合想這些彎彎繞的事兒,好在是傻人有傻福,要是換個朝代,早就被人吃的連骨頭都不剩了,哪還有這武將世家。
別說劉楓了,就是她爹劉唐都贊成這話。
劉楓還是挺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所以從來就沒想過選秀入宮,也沒想過嫁到哪個世家大族裏頭去,千挑萬選,別人挑剔她,她也挑剔別人,最終才覓得良人。
良人·魏時,休沐日還是挺繁忙的,午膳反倒是成了一天裏最愜意的時候。
講規矩、講禮儀的年代裏,吃飯像打仗一樣,那可不是什麽褒義詞,也不是中性詞,活脫脫的貶義,細嚼慢咽,有條不紊,這才是正確的用膳態度。
魏時自個兒吃飯的時候,雖然也是細嚼慢咽,但總體來說,速度還是挺快的,不至於在吃飯上耽誤太多的功夫。
但是跟旁人一起用膳,哪怕是跟夫人、跟姨娘、跟老師、跟好友,魏時都必須得注意著用膳禮儀,用能吃完兩頓飯甚至三頓飯的功夫,吃一頓飯。
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是沒有的,魏時基本上也是看人下菜,人家有這個規矩,他便守著這個規矩,人家沒有,他便也沒有。
是以,魏時和劉楓這小兩口一開始在一起用膳的時候,還是挺老實規矩的,一句話都不說,秉承著‘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
但是沒過多久,‘蜜月期’都沒過呢,魏時當初跟國子監請的那一個月的假還沒過完呢,彼此就知道彼此是什麽‘德行’了。
都不是重規矩的人,張三不嫌棄李四,誰也不用嫌棄誰。
所以這很多的規矩也就沒了,內間和外間基本上瞧不見下人,用膳的時候可以講話,躺在床上也可以聊天。
</br>
相比之下,他可就太幸運了,先帝可以說是守成之君,並非昏庸之主,當今要比先帝還像是位明君,他一直都想在戶部多幹幾年,也是為了這樣的君主。
既然一時半會兒搬不了,魏時也就不著急買宅院的事兒了,就是等到來年夏天再買,那也是來得及的。
夫人如今的法子也挺好,物件兒多都放到別的宅院裏頭,用的時候再遣人拿過來,左右這距離近,下人又多,並不耽誤事兒。
沈濤看魏時,就像是看自家子侄一般,雖然他老人家不缺兒子,更不缺侄子,不過大都不在身邊,有外放出去做官的,也有出去求學的,明明國子監就在跟前,非得去什麽白鹿書院,真不知道現在的孩子是怎麽想的。
沈家的家風向來開明,不管是沈濤,還是沈舟,對自家孩子都沒那麽多刻板的要求,很多事情都是隨孩子自己選擇。
對魏時也是如此,就像是這次的事情,誰也沒有替魏時拿主意,利害說清楚,能想的方法想了,最終怎麽做決定,還得魏時自個兒來。
說實在的,魏時真的很慶幸自己是拜沈舟為師,師徒之間的相處模式更像後世,而跟現在大多數的師徒相處模式不同。
不管是之前給他開蒙的沈先生,還是後來國子監的先生們,在很多事情上態度都是比較強硬的,比如,下一階段怎麽複習,主要研讀哪本書,策問主要練習什麽方麵……
基本上是不跟學生商量的,自己就做了決定,而且要求學生是得一絲不苟的執行。
雖說術業有專攻,老師指導學習,不管放到哪去都有道理,更何況不管是在何先生那裏,他是在國子監的眾多先生這裏,魏時都沒少吃了小灶,小灶對於學生而言,基本上都是有針對性的了。
但比起這種完全被主導的師徒關係,魏時還是更喜歡現在跟老師這種,有商有量著來。
師伯也是這樣,沒有以長者的身份要求他必須做什麽。
魏時從師伯這邊離開之後,又去了老師府上,他既然已經應了師伯,這事情就算是做了決定,不管怎麽樣都要先告知老師一聲。
——
劉楓雖然一直都在心裏頭嫌棄這處宅院小,但是已經住了這麽久了,倒也不覺得有什麽了,在莊子上都能一住小半個月,這宅院再怎麽小,東西再怎麽配備的不夠齊全,也總比莊子上的好吧。
既然一時半會兒搬不了,那也就不強求了,與其買東城的宅院,還不如多等上半年甚至一年,要買就直接買西城的大宅子嘛。
“這樣也好,懷著孩子呢,我也不想費太多的心思,等孩子出生了再準備這些,也能準備的更周全一些。”劉楓忍不住開口勸慰道。
當初說要買宅院的是她,但是這會兒瞧著夫君為這事奔波了好幾趟,甚至還去求了師伯,心裏頭又酸又甜又麻的還是她。
說到孩子,不管是劉楓,還是魏時,目光都是柔和的,這兩個字在心裏頭仿佛都帶著一種虔誠。
“對了,你走之後,三哥來過,爹讓你今天抽空過去一趟,也不知道是什麽事兒,瞧著還挺匆忙的。”
劉楓問過三哥,可三哥剛剛從兵營迴來,什麽也不知道。
“我大約知道是什麽事兒了,也罷,等用過午膳,就去劉府一趟。”
夫人還懷著身孕呢,魏時也不想說這些事兒讓夫人煩心費神,左右都是可以解決的事情。
劉楓也沒往下問,用娘的話來說,劉家人就不適合想這些彎彎繞的事兒,好在是傻人有傻福,要是換個朝代,早就被人吃的連骨頭都不剩了,哪還有這武將世家。
別說劉楓了,就是她爹劉唐都贊成這話。
劉楓還是挺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所以從來就沒想過選秀入宮,也沒想過嫁到哪個世家大族裏頭去,千挑萬選,別人挑剔她,她也挑剔別人,最終才覓得良人。
良人·魏時,休沐日還是挺繁忙的,午膳反倒是成了一天裏最愜意的時候。
講規矩、講禮儀的年代裏,吃飯像打仗一樣,那可不是什麽褒義詞,也不是中性詞,活脫脫的貶義,細嚼慢咽,有條不紊,這才是正確的用膳態度。
魏時自個兒吃飯的時候,雖然也是細嚼慢咽,但總體來說,速度還是挺快的,不至於在吃飯上耽誤太多的功夫。
但是跟旁人一起用膳,哪怕是跟夫人、跟姨娘、跟老師、跟好友,魏時都必須得注意著用膳禮儀,用能吃完兩頓飯甚至三頓飯的功夫,吃一頓飯。
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是沒有的,魏時基本上也是看人下菜,人家有這個規矩,他便守著這個規矩,人家沒有,他便也沒有。
是以,魏時和劉楓這小兩口一開始在一起用膳的時候,還是挺老實規矩的,一句話都不說,秉承著‘食不言寢不語’的規矩。
但是沒過多久,‘蜜月期’都沒過呢,魏時當初跟國子監請的那一個月的假還沒過完呢,彼此就知道彼此是什麽‘德行’了。
都不是重規矩的人,張三不嫌棄李四,誰也不用嫌棄誰。
所以這很多的規矩也就沒了,內間和外間基本上瞧不見下人,用膳的時候可以講話,躺在床上也可以聊天。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