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時都有些懷疑這是不是塑料兄弟情,還是這倆人都太能演了,表演欲爆棚,但演技沒跟上。
小孩子扯著嗓子嚎哭,除了生理上的不適之外,大多都是為了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如果一直哭都沒人注意,那慢慢也就不哭了。
曹安和劉鈺也是這樣,魏時非但沒有上來勸,還一副不忍直視的模樣,鬼才能哭得下去。
“行了,我暫時沒有出京的打算,你們倆有事給我捎個口信就行,被人欺負了就言語一聲,沒事兒也可以去肅王府看看我。”曹安掏出帕子擦擦眼淚,這一會兒又跟沒事兒人一樣。
劉鈺也惶不多讓,變臉的速度極快,“好兄弟,以後有好吃的、好玩兒的多想著我們點兒。”
準確的說是多想著他點,姐夫時間安排的那麽緊張,他就不一樣了,每天都還是能抽出一定的空閑時間來的,尤其是休沐日,去京郊玩也無妨。
第55章 三更
以往,休沐日的晚膳,魏時一般都是陪姨娘一起用,如今有了夫人,劉鈺也在這兒,用晚膳的就從兩個人變成了四個人。
尤其是有劉鈺這個活寶在,房間瞧著都沒以往那麽冷清了。
當然了,這裏麵的家具、擺件也被更換一新,瞧著越發古樸大氣。
白姨娘這段時間算是知道了,真正兜裏有銀子的人才不會整天掛在嘴上炫耀,人家一出手那就見真章。
夫人以往總是誇耀李家有多氣派,跟魏家比是如何如何。
李家有沒有魏家富貴,她不知道,可夫人的嫁妝跟兒媳比起來,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夫人哪兒有過這麽大的手筆,家具、瓷器說換就換,後花園說改就改,這可都是銀子砸地上砸出來的氣勢。
白姨娘真覺得以往自個兒沒見過什麽世麵,她以前覺得夫人富貴、可怕,李家更是不得了,若不是仗了李家的勢,夫人怎麽可能把老爺治得明明白白。
可到了京城這地界,瞧見了沈家、劉家,才知道李家沒有她想像中的那麽厲害,夫人在李家也沒有那麽重要。
不然的話,李家幹嘛要給她兒子下帖子,夫人可向來都是對她兒子不理不睬的。
白姨娘現在腰杆子可硬了,底氣也比之前足了,有沈劉兩家在,李家就不能在外頭為難她兒子,夫人和老爺若是不把家產分給她兒子,她們娘倆也照樣有好日子過。
兒媳婦從手縫漏點出來,都比魏家二房的東西多。
基於這種種原因,白姨娘對兒媳婦的態度,比之前還要和藹幾分。
敲打了兩個說兒媳婦壞話的丫頭,要不是她已經不管府上的事兒了,她非把這倆丫頭攆出去不可。
好不容易過上好日子,她可不想鬧騰,也不知道這倆丫頭是安了什麽心,還是壓根就沒什麽腦子。
旁人有沒有腦子不要緊,她自個兒有腦子就行,這會兒,不對,應該是以後,以後她都會跟兒媳搞好關係的。
她對人家好,人家也會對她兒子好,兒子好了,她才能好。
至於老爺和夫人,她倒是不想著再見麵了,最好是能永遠這樣分隔兩地。
白姨娘或許在別的事情上不行,但是揣測人心這種事兒,是她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練出來的。
魏時一直有刻意留心姨娘和夫人之間的關係,他這個小家的人員已經夠簡單的了,他可不希望再鬧出什麽矛盾來,最好是就將其扼殺在萌芽裏。
矛盾倒是沒發現,不過這婆媳關係還是挺微妙的。
夫人對姨娘應該說是敬而遠之。
姨娘對夫人呢,不遠著,但也不熱切,態度還是挺平淡的,但對夫人提出來的各種事情,都是支持的。
比如說改造後花園這事兒,還有置換家具這些事情,如果不是姨娘同意,夫人肯定是不會動手做這些的。
正是因為這樣,夫人對姨娘好似也多了幾分親近。
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係,一塊兒吃頓飯就能察覺,當然,這僅僅是指有心人。
劉鈺就從來沒關注過這些,說傻人有傻福也好,說憨吃迷糊睡也罷,反正他是壓根就沒有過這個意識,單純的叫人羨慕。
就算是曹安,也曾經暗地裏羨慕過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小夥伴,父母健在,嫡親的兄弟姐妹一大堆,作為老麽,個個都疼他。
能不讓人羨慕嗎。
——
魏時收到父親來信的時候,已經是四月初了,天氣開始慢慢變熱,國子監的學子們都已經換上了長衫。
打開信封,魏時先瞧見的是銀票,三百兩。
比他想像中還要再少一點,沒成婚以前,府上一個月的開支大概也就是五十兩左右,三百兩銀子就夠花半年了。
再加上他名下有些產業,最起碼可以糊弄過去一年。
但是成了婚以後,府上一個月有多少開支,他也不太清楚了,不提那些改造宅院花的銀子,就是日常的消費支出,魏時估摸著一個月沒有一二百兩也下不來。
夫人帶過來的丫鬟婆子足足有十幾個,這隻是在正院伺候的,除此之外,廚房做飯的師傅,針線房裏的繡娘,伺弄花草的匠人,專門餵馬的小廝,這些又是一批人。
據他所知,下人房裏根本就住不下這麽多人,很多都是早上進來當差,晚上再去別處休息的。
</br>
小孩子扯著嗓子嚎哭,除了生理上的不適之外,大多都是為了引起周圍人的注意,如果一直哭都沒人注意,那慢慢也就不哭了。
曹安和劉鈺也是這樣,魏時非但沒有上來勸,還一副不忍直視的模樣,鬼才能哭得下去。
“行了,我暫時沒有出京的打算,你們倆有事給我捎個口信就行,被人欺負了就言語一聲,沒事兒也可以去肅王府看看我。”曹安掏出帕子擦擦眼淚,這一會兒又跟沒事兒人一樣。
劉鈺也惶不多讓,變臉的速度極快,“好兄弟,以後有好吃的、好玩兒的多想著我們點兒。”
準確的說是多想著他點,姐夫時間安排的那麽緊張,他就不一樣了,每天都還是能抽出一定的空閑時間來的,尤其是休沐日,去京郊玩也無妨。
第55章 三更
以往,休沐日的晚膳,魏時一般都是陪姨娘一起用,如今有了夫人,劉鈺也在這兒,用晚膳的就從兩個人變成了四個人。
尤其是有劉鈺這個活寶在,房間瞧著都沒以往那麽冷清了。
當然了,這裏麵的家具、擺件也被更換一新,瞧著越發古樸大氣。
白姨娘這段時間算是知道了,真正兜裏有銀子的人才不會整天掛在嘴上炫耀,人家一出手那就見真章。
夫人以往總是誇耀李家有多氣派,跟魏家比是如何如何。
李家有沒有魏家富貴,她不知道,可夫人的嫁妝跟兒媳比起來,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夫人哪兒有過這麽大的手筆,家具、瓷器說換就換,後花園說改就改,這可都是銀子砸地上砸出來的氣勢。
白姨娘真覺得以往自個兒沒見過什麽世麵,她以前覺得夫人富貴、可怕,李家更是不得了,若不是仗了李家的勢,夫人怎麽可能把老爺治得明明白白。
可到了京城這地界,瞧見了沈家、劉家,才知道李家沒有她想像中的那麽厲害,夫人在李家也沒有那麽重要。
不然的話,李家幹嘛要給她兒子下帖子,夫人可向來都是對她兒子不理不睬的。
白姨娘現在腰杆子可硬了,底氣也比之前足了,有沈劉兩家在,李家就不能在外頭為難她兒子,夫人和老爺若是不把家產分給她兒子,她們娘倆也照樣有好日子過。
兒媳婦從手縫漏點出來,都比魏家二房的東西多。
基於這種種原因,白姨娘對兒媳婦的態度,比之前還要和藹幾分。
敲打了兩個說兒媳婦壞話的丫頭,要不是她已經不管府上的事兒了,她非把這倆丫頭攆出去不可。
好不容易過上好日子,她可不想鬧騰,也不知道這倆丫頭是安了什麽心,還是壓根就沒什麽腦子。
旁人有沒有腦子不要緊,她自個兒有腦子就行,這會兒,不對,應該是以後,以後她都會跟兒媳搞好關係的。
她對人家好,人家也會對她兒子好,兒子好了,她才能好。
至於老爺和夫人,她倒是不想著再見麵了,最好是能永遠這樣分隔兩地。
白姨娘或許在別的事情上不行,但是揣測人心這種事兒,是她用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練出來的。
魏時一直有刻意留心姨娘和夫人之間的關係,他這個小家的人員已經夠簡單的了,他可不希望再鬧出什麽矛盾來,最好是就將其扼殺在萌芽裏。
矛盾倒是沒發現,不過這婆媳關係還是挺微妙的。
夫人對姨娘應該說是敬而遠之。
姨娘對夫人呢,不遠著,但也不熱切,態度還是挺平淡的,但對夫人提出來的各種事情,都是支持的。
比如說改造後花園這事兒,還有置換家具這些事情,如果不是姨娘同意,夫人肯定是不會動手做這些的。
正是因為這樣,夫人對姨娘好似也多了幾分親近。
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係,一塊兒吃頓飯就能察覺,當然,這僅僅是指有心人。
劉鈺就從來沒關注過這些,說傻人有傻福也好,說憨吃迷糊睡也罷,反正他是壓根就沒有過這個意識,單純的叫人羨慕。
就算是曹安,也曾經暗地裏羨慕過這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小夥伴,父母健在,嫡親的兄弟姐妹一大堆,作為老麽,個個都疼他。
能不讓人羨慕嗎。
——
魏時收到父親來信的時候,已經是四月初了,天氣開始慢慢變熱,國子監的學子們都已經換上了長衫。
打開信封,魏時先瞧見的是銀票,三百兩。
比他想像中還要再少一點,沒成婚以前,府上一個月的開支大概也就是五十兩左右,三百兩銀子就夠花半年了。
再加上他名下有些產業,最起碼可以糊弄過去一年。
但是成了婚以後,府上一個月有多少開支,他也不太清楚了,不提那些改造宅院花的銀子,就是日常的消費支出,魏時估摸著一個月沒有一二百兩也下不來。
夫人帶過來的丫鬟婆子足足有十幾個,這隻是在正院伺候的,除此之外,廚房做飯的師傅,針線房裏的繡娘,伺弄花草的匠人,專門餵馬的小廝,這些又是一批人。
據他所知,下人房裏根本就住不下這麽多人,很多都是早上進來當差,晚上再去別處休息的。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