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這關係誰跟誰,用不著當客人對待。
一頁頁背書的劉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麽這麽聽話,不過他也習慣了,魏時就這臭德行,經常拿他和曹安當小孩子管。
隻不過之前沒這麽明顯,也沒這麽……親密。
像魏時這樣的端方君子,關係得親密到什麽程度,才能這樣不見外、不拘禮。
不得不說,除了曹安之外,幾乎沒什麽朋友的劉鈺,還是有點高興的。
——
正月初六,從柳州城過來的魏大伯母,終於在這一天抵達了京城。
魏時一大早就帶人跑到城門口去了,等著迎接大伯母。
看起來就好像是個麵子工程一樣,但魏時真的有在真心誠意的做這件事情。
可能是他比旁人多活了一世的緣故,所以對家族並不是特別的有認同感,父母應當才是孩子最至親之人,哪怕是嫡親的大伯和大伯母,那也是要遠一層的。
所以就算是大伯待他如同親生兒子一般,魏時感激歸感激,但很多事情他並不想麻煩大伯和大伯母,因為這些事情原本就不是人家的責任,也不該歸人家去做。
正的是因為受之有愧,所以魏時尤為注意,早早的到城門口等著,其實這麽做的意義並不大,可能在旁人看來是傻子,是在裝模作樣,是心思敏感。
但是不做這些事情,魏時心裏頭不安,做了這些,心裏頭才能好受點。
一路風塵僕僕的趕過來,魏大伯母又是一介女流,這麽多年來一直養尊處優,沒吃過什麽苦,所以這會兒看起來有些狼狽。
當然著裝沒什麽問題,頭髮也一絲不苟的綰著,隻是氣色不太好,看上去很是疲憊。
魏時眼圈有點發熱,拱手,深深的拜了下去,“大伯母一路辛苦了。”
“好孩子快起來,這算什麽辛苦的,我早就想來京城了,隻是你大伯這麽多年都沒有調過來,我這也算是沾你的光了,將近二十年都沒看過京城了。”魏大伯母伸手把人給拉起來。
自家孩子,這不是應該的嗎,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兒,她們這邊要是一個人都不過來,那也說不過去。
想想還在燕縣的二弟和二弟妹,這倆人不來也在情理之中,可又不是不知道消息,好歹給新媳婦兒捎份禮過來呢,也算沒失了禮數不是。
這算什麽,不管不顧不問,聘禮是她們大房出的,過來照應婚禮的,也是她們大房的人。
也難怪自家老爺氣惱,哪有這麽做父母的,要不是時哥兒已經不小了,又是舉人之身,老爺真能辦得出來把孩子過繼到自個兒名下的事兒。
反正二弟和二弟妹又不是沒有孩子,早知道這倆人這麽對時哥兒,早在五年前,就該過繼過來的。
不過想想白姨娘,時哥兒向來重感情,應該不會同意。
從正月初六到正月十六,就隻有十天的功夫,魏大伯母過來這麽一趟,可不是隻參加婚禮這麽簡單的事兒。
初七,就親自備了禮去劉家,一來是在婚前看看人家姑娘。
二來,也算是賠罪,時哥兒畢竟是小輩兒,辦這些事兒雖沒出了岔子,可對劉家也有怠慢之嫌,人家不計較,她們也不能當做沒這迴事兒。
說實在的,她還真沒想到魏時能有這樣一門親事,先不說劉氏家族在大靖朝多有名望,劉唐將軍可是正二品的兵部尚書,自家老爺做官這麽多年才到正五品而已,二弟就更別提了。
這門婚事怎麽看都是高攀了。
是以,她才會特別擔心,劉家小姐的一些事情她也聽說過,劉唐將軍跟夫人的相處,那也是跟尋常夫婦不同,劉唐將軍的懼妻之名都傳遍大靖朝了。
她也怕侄兒成婚之後被人欺負了去。
雖然木已成舟,但她也想見一見,看是個什麽性情的,時哥兒信裏邊誇的再好,可也是個沒經事兒的少年郎,這麽多年光顧著讀書了,這些事情上連個皮毛都未必會懂。
魏大伯母是拿看兒媳婦的標準去看劉楓的,模樣個頭肯定是過關的,家世就更不必說了,瞧著一舉一動,規矩也是學過的,聽說話,也是知禮之人。
她這心算是放下去一半了,另一半隻能是看日後小兩口怎麽過日子了。
劉夫人瞧的也是性子溫和之人,可不還是滿朝皆知的悍妻嗎,她可不想讓侄兒也像劉將軍一樣,背上懼妻的名聲。
第49章 三更
魏大伯母不僅去拜訪了劉家,還去了沈家、李家,一個是侄子的老師,一個是二弟妹的娘家,另外還有老爺的幾個故友家裏也去了。
總之,這十天就沒閑著。
侄子大婚就更不可能閑著了。
早在大婚的頭一天,劉楓的嫁妝就送到魏府來了,整整六十四擔,可以說是大手筆了。
跟未來夫人比起來,魏時就是個窮光蛋。
要說起來,他現在的吃穿用度,包括姨娘的用度,都是大房出的銀子,等同於他現在還在伸手衝著自家大伯要銀錢花。
等成了親以後,這府上的用度也不知道該如何,讓大伯接著出銀子養他們一家人,他心裏頭髮虛,如果用夫人的嫁妝,他這心裏頭也虛。
總歸就是個吃白飯的。
再怎麽想著等日後中了進士之後,再把這恩情還迴去,可現如今也不是迴事兒。
</br>
一頁頁背書的劉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麽這麽聽話,不過他也習慣了,魏時就這臭德行,經常拿他和曹安當小孩子管。
隻不過之前沒這麽明顯,也沒這麽……親密。
像魏時這樣的端方君子,關係得親密到什麽程度,才能這樣不見外、不拘禮。
不得不說,除了曹安之外,幾乎沒什麽朋友的劉鈺,還是有點高興的。
——
正月初六,從柳州城過來的魏大伯母,終於在這一天抵達了京城。
魏時一大早就帶人跑到城門口去了,等著迎接大伯母。
看起來就好像是個麵子工程一樣,但魏時真的有在真心誠意的做這件事情。
可能是他比旁人多活了一世的緣故,所以對家族並不是特別的有認同感,父母應當才是孩子最至親之人,哪怕是嫡親的大伯和大伯母,那也是要遠一層的。
所以就算是大伯待他如同親生兒子一般,魏時感激歸感激,但很多事情他並不想麻煩大伯和大伯母,因為這些事情原本就不是人家的責任,也不該歸人家去做。
正的是因為受之有愧,所以魏時尤為注意,早早的到城門口等著,其實這麽做的意義並不大,可能在旁人看來是傻子,是在裝模作樣,是心思敏感。
但是不做這些事情,魏時心裏頭不安,做了這些,心裏頭才能好受點。
一路風塵僕僕的趕過來,魏大伯母又是一介女流,這麽多年來一直養尊處優,沒吃過什麽苦,所以這會兒看起來有些狼狽。
當然著裝沒什麽問題,頭髮也一絲不苟的綰著,隻是氣色不太好,看上去很是疲憊。
魏時眼圈有點發熱,拱手,深深的拜了下去,“大伯母一路辛苦了。”
“好孩子快起來,這算什麽辛苦的,我早就想來京城了,隻是你大伯這麽多年都沒有調過來,我這也算是沾你的光了,將近二十年都沒看過京城了。”魏大伯母伸手把人給拉起來。
自家孩子,這不是應該的嗎,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兒,她們這邊要是一個人都不過來,那也說不過去。
想想還在燕縣的二弟和二弟妹,這倆人不來也在情理之中,可又不是不知道消息,好歹給新媳婦兒捎份禮過來呢,也算沒失了禮數不是。
這算什麽,不管不顧不問,聘禮是她們大房出的,過來照應婚禮的,也是她們大房的人。
也難怪自家老爺氣惱,哪有這麽做父母的,要不是時哥兒已經不小了,又是舉人之身,老爺真能辦得出來把孩子過繼到自個兒名下的事兒。
反正二弟和二弟妹又不是沒有孩子,早知道這倆人這麽對時哥兒,早在五年前,就該過繼過來的。
不過想想白姨娘,時哥兒向來重感情,應該不會同意。
從正月初六到正月十六,就隻有十天的功夫,魏大伯母過來這麽一趟,可不是隻參加婚禮這麽簡單的事兒。
初七,就親自備了禮去劉家,一來是在婚前看看人家姑娘。
二來,也算是賠罪,時哥兒畢竟是小輩兒,辦這些事兒雖沒出了岔子,可對劉家也有怠慢之嫌,人家不計較,她們也不能當做沒這迴事兒。
說實在的,她還真沒想到魏時能有這樣一門親事,先不說劉氏家族在大靖朝多有名望,劉唐將軍可是正二品的兵部尚書,自家老爺做官這麽多年才到正五品而已,二弟就更別提了。
這門婚事怎麽看都是高攀了。
是以,她才會特別擔心,劉家小姐的一些事情她也聽說過,劉唐將軍跟夫人的相處,那也是跟尋常夫婦不同,劉唐將軍的懼妻之名都傳遍大靖朝了。
她也怕侄兒成婚之後被人欺負了去。
雖然木已成舟,但她也想見一見,看是個什麽性情的,時哥兒信裏邊誇的再好,可也是個沒經事兒的少年郎,這麽多年光顧著讀書了,這些事情上連個皮毛都未必會懂。
魏大伯母是拿看兒媳婦的標準去看劉楓的,模樣個頭肯定是過關的,家世就更不必說了,瞧著一舉一動,規矩也是學過的,聽說話,也是知禮之人。
她這心算是放下去一半了,另一半隻能是看日後小兩口怎麽過日子了。
劉夫人瞧的也是性子溫和之人,可不還是滿朝皆知的悍妻嗎,她可不想讓侄兒也像劉將軍一樣,背上懼妻的名聲。
第49章 三更
魏大伯母不僅去拜訪了劉家,還去了沈家、李家,一個是侄子的老師,一個是二弟妹的娘家,另外還有老爺的幾個故友家裏也去了。
總之,這十天就沒閑著。
侄子大婚就更不可能閑著了。
早在大婚的頭一天,劉楓的嫁妝就送到魏府來了,整整六十四擔,可以說是大手筆了。
跟未來夫人比起來,魏時就是個窮光蛋。
要說起來,他現在的吃穿用度,包括姨娘的用度,都是大房出的銀子,等同於他現在還在伸手衝著自家大伯要銀錢花。
等成了親以後,這府上的用度也不知道該如何,讓大伯接著出銀子養他們一家人,他心裏頭髮虛,如果用夫人的嫁妝,他這心裏頭也虛。
總歸就是個吃白飯的。
再怎麽想著等日後中了進士之後,再把這恩情還迴去,可現如今也不是迴事兒。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