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不吭聲,就在一邊站著,反倒是容易得清靜。
李氏坐在上邊,又罵又損,沒有半點兒官太太的儀態,潑婦罵街,不外如是。
魏時呢,全當聽不見,修起了‘畢耳功’,甚至還在心裏頭默背之前在路上看過的史記。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魏時來說,讀百遍,不如把這些東西全都背下來。
一拳頭砸進棉花裏是什麽感覺,李氏今兒個是體會到了。
她坐在上邊發再大的火,把話說的再難聽,人家壓根就不當迴事兒,左耳朵聽了,右耳朵冒,保不齊還樂的看她在這邊搭台子唱戲呢。
“行了行了,趕緊迴吧,沒事兒別出來瞎轉悠,就在你院子裏老老實實的呆著。”
別讓她看見,看見就窩火。
魏時麻溜的就撤了,至於他那個三年多都未曾見麵的弟弟,反正他是不想的,也不想見。
還是原來他住的那處院子,應該是剛收拾出來沒多久,而且收拾的也不精心,角落裏還有枯枝和敗草沒收拾幹淨呢。
下人更是一個都沒給安排,好在,他從柳州城帶了人,不至於自個兒親自動手再把這院子收拾一遍。
廚房那邊兒就更別提了,還是老樣子,別說妥帖一點了,可能壓根兒就沒把他當正經主子照看,呈上來的飯菜雖然不寒酸,可都是涼的。
經不經心,可見一斑。
左右也在燕縣待不了多長時間,沒必要在院子裏弄個小廚房,不過這涼了的飯菜也不能吃,不光是他不能吃,他帶來的這這些人也不能吃。
這寒冬臘月的,吃涼了肚子可不是小事情。
魏時索性讓人從外邊酒樓裏叫飯菜,記得是知縣府的帳,而且是讓人大大方方的把飯菜送進來,不用遮著掩著,反正這事兒究其根本,丟人現眼的又不是他。
不用花自個兒的錢,魏時雖然秉著不浪費的原則,沒點太多的菜,可點的菜樣樣都是精品,蘑菇燉雞、清蒸鯉魚、紅燒獅子頭,還有一道青菜——菠菜炒蛋。
最後一道菜,沒比前邊兒那三道便宜出來,大冬天裏,菠菜可是個稀罕物,比雞魚肉都精貴。
反正花的不是自個的銀錢。
第34章 一更
因為帳是記在知縣府上的,魏時原本以為父親和母親會對此表示不滿。
但沒成想,這兩個人壓根兒就無視了這件事兒。
不過到時候結帳肯定是父親的事兒,便是為了落個清靜,父親也是願意自個掏這份銀子的。
魏時到燕縣的第二日,便去拜訪先生了,除了年禮之外,還帶了自己抄寫的一套四書五經。
上麵很多的地方都做了標識,有他自己的理解,也有聽大伯和其他的先生講課講到的見解。
想來,比起年禮,何先生應當更喜歡這份禮物。
魏時不是自己一個人去的,而是約了好友黃學林一塊兒。
兩個人書信來往一直都很頻繁,所以對彼此的近況也都知之甚詳。
黃學林考了兩次才考中童生,自覺在讀書上沒有多少天分,又管不住自個兒,索性連秀才也不考了,直接迴家繼承家業。
說起來這人在做生意上,還真有點天分,在黃父手把手的教導下,已經把酒樓的攤子全都接過來了,而且做的是有模有樣。
“你說我去府城開家酒樓怎麽樣?燕縣就這麽大點兒地方,生意能做多大,你都要去京城了,我也不能總困在這燕縣。”
黃學林早就已經有這個想法了,從他曾祖父起就是在燕縣開酒樓的,都這麽多年了,酒樓雖然已經做到了燕縣最好,可規模撐死也就這麽大了。
他才十多歲,總不能就守著這點家業過日子,還是得拚,還是得幹。
燕縣的府城可不是柳州城,魏時沒去過,了解也不多,關鍵是他對做生意也無甚了解,根本就沒法出主意。
“這事兒你還是跟黃伯父好好商量商量,我壓根兒就不懂生意怎麽做,府城那邊我也沒幾個認識的人,想給你助益也給不了,你還是找懂行的問問。”
他在做生意上就是個外行,可是不敢拿主意。
“我爹說都隨我,他在燕縣給我守著家業,讓我出去闖蕩闖蕩,他還說讓我問問你的意見呢。”
他當時就說,他爹這主意不靠譜,魏時書讀得好,去過的地方也多,長得好,人品好,是個做夫君的好人選,但跟做生意沒半文錢關係。
“伯父讓問的。”魏時思忖道,“你要是去柳州城,我還能托大伯和堂兄關照幾分,不用擔心被地頭蛇欺壓,但如果是在別的地方,那我就伸不上手了。”
想想也知道,開酒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更何況還是從小地方到大地方發展,黃伯父要守著在燕縣的家業,就意味著黃學林不可能帶著很多的人和錢財,去開拓新的生意。
想想他都覺得不容易,還是讀書好,隻要肯用功就差不了,不像做生意,太多的不可預知,而且無處著手。
做生意的臉皮都厚,更何況這還是他的至交好友,黃學林沒半點不好意思,當然心裏頭還是感激的。
“那我迴去再跟父親商量商量,看看到底是去哪兒開酒樓好,到時候定下來才通知你。”
“成啊,最好這幾天就定下來,你也知道我在燕縣呆不了幾天就得迴柳州城,距離出發去京城也沒多長時間了 ”
</br>
李氏坐在上邊,又罵又損,沒有半點兒官太太的儀態,潑婦罵街,不外如是。
魏時呢,全當聽不見,修起了‘畢耳功’,甚至還在心裏頭默背之前在路上看過的史記。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對魏時來說,讀百遍,不如把這些東西全都背下來。
一拳頭砸進棉花裏是什麽感覺,李氏今兒個是體會到了。
她坐在上邊發再大的火,把話說的再難聽,人家壓根就不當迴事兒,左耳朵聽了,右耳朵冒,保不齊還樂的看她在這邊搭台子唱戲呢。
“行了行了,趕緊迴吧,沒事兒別出來瞎轉悠,就在你院子裏老老實實的呆著。”
別讓她看見,看見就窩火。
魏時麻溜的就撤了,至於他那個三年多都未曾見麵的弟弟,反正他是不想的,也不想見。
還是原來他住的那處院子,應該是剛收拾出來沒多久,而且收拾的也不精心,角落裏還有枯枝和敗草沒收拾幹淨呢。
下人更是一個都沒給安排,好在,他從柳州城帶了人,不至於自個兒親自動手再把這院子收拾一遍。
廚房那邊兒就更別提了,還是老樣子,別說妥帖一點了,可能壓根兒就沒把他當正經主子照看,呈上來的飯菜雖然不寒酸,可都是涼的。
經不經心,可見一斑。
左右也在燕縣待不了多長時間,沒必要在院子裏弄個小廚房,不過這涼了的飯菜也不能吃,不光是他不能吃,他帶來的這這些人也不能吃。
這寒冬臘月的,吃涼了肚子可不是小事情。
魏時索性讓人從外邊酒樓裏叫飯菜,記得是知縣府的帳,而且是讓人大大方方的把飯菜送進來,不用遮著掩著,反正這事兒究其根本,丟人現眼的又不是他。
不用花自個兒的錢,魏時雖然秉著不浪費的原則,沒點太多的菜,可點的菜樣樣都是精品,蘑菇燉雞、清蒸鯉魚、紅燒獅子頭,還有一道青菜——菠菜炒蛋。
最後一道菜,沒比前邊兒那三道便宜出來,大冬天裏,菠菜可是個稀罕物,比雞魚肉都精貴。
反正花的不是自個的銀錢。
第34章 一更
因為帳是記在知縣府上的,魏時原本以為父親和母親會對此表示不滿。
但沒成想,這兩個人壓根兒就無視了這件事兒。
不過到時候結帳肯定是父親的事兒,便是為了落個清靜,父親也是願意自個掏這份銀子的。
魏時到燕縣的第二日,便去拜訪先生了,除了年禮之外,還帶了自己抄寫的一套四書五經。
上麵很多的地方都做了標識,有他自己的理解,也有聽大伯和其他的先生講課講到的見解。
想來,比起年禮,何先生應當更喜歡這份禮物。
魏時不是自己一個人去的,而是約了好友黃學林一塊兒。
兩個人書信來往一直都很頻繁,所以對彼此的近況也都知之甚詳。
黃學林考了兩次才考中童生,自覺在讀書上沒有多少天分,又管不住自個兒,索性連秀才也不考了,直接迴家繼承家業。
說起來這人在做生意上,還真有點天分,在黃父手把手的教導下,已經把酒樓的攤子全都接過來了,而且做的是有模有樣。
“你說我去府城開家酒樓怎麽樣?燕縣就這麽大點兒地方,生意能做多大,你都要去京城了,我也不能總困在這燕縣。”
黃學林早就已經有這個想法了,從他曾祖父起就是在燕縣開酒樓的,都這麽多年了,酒樓雖然已經做到了燕縣最好,可規模撐死也就這麽大了。
他才十多歲,總不能就守著這點家業過日子,還是得拚,還是得幹。
燕縣的府城可不是柳州城,魏時沒去過,了解也不多,關鍵是他對做生意也無甚了解,根本就沒法出主意。
“這事兒你還是跟黃伯父好好商量商量,我壓根兒就不懂生意怎麽做,府城那邊我也沒幾個認識的人,想給你助益也給不了,你還是找懂行的問問。”
他在做生意上就是個外行,可是不敢拿主意。
“我爹說都隨我,他在燕縣給我守著家業,讓我出去闖蕩闖蕩,他還說讓我問問你的意見呢。”
他當時就說,他爹這主意不靠譜,魏時書讀得好,去過的地方也多,長得好,人品好,是個做夫君的好人選,但跟做生意沒半文錢關係。
“伯父讓問的。”魏時思忖道,“你要是去柳州城,我還能托大伯和堂兄關照幾分,不用擔心被地頭蛇欺壓,但如果是在別的地方,那我就伸不上手了。”
想想也知道,開酒樓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更何況還是從小地方到大地方發展,黃伯父要守著在燕縣的家業,就意味著黃學林不可能帶著很多的人和錢財,去開拓新的生意。
想想他都覺得不容易,還是讀書好,隻要肯用功就差不了,不像做生意,太多的不可預知,而且無處著手。
做生意的臉皮都厚,更何況這還是他的至交好友,黃學林沒半點不好意思,當然心裏頭還是感激的。
“那我迴去再跟父親商量商量,看看到底是去哪兒開酒樓好,到時候定下來才通知你。”
“成啊,最好這幾天就定下來,你也知道我在燕縣呆不了幾天就得迴柳州城,距離出發去京城也沒多長時間了 ”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