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盛開,那得到中秋節了,魏時兄弟倆頗為無奈,既說是桂花盛開的時候做的鴨子最好吃,自然是想吃那時候的,如今能做,但肯定是差了些味道。
“除了桂花鴨還有旁的特色菜嗎?”
“有啊,紅燒魚骨、醉蝦、串炸鮮貝,都是這家店裏的特色菜,滋味好極了。”
滋味好是好,可價錢也是真高,他就吃過一次,攢了半年的錢,當然也不是光圖口腹之慾,去酒樓吃飯的那天是他母親的四十大壽。
“聽起來倒是不錯,待會兒你去裏頭定個位置,明兒我們去嚐嚐。”魏定安排道。
劉叔是父親跟前的人,這事兒還得是他來指派,堂弟大概是不好意思的。
除了這家百年老店之外,陽州城有意思的地方還很多,不過魏時他們隻是在宅子附近轉了轉,沒怎麽走遠,左右還得在這兒待上七八天呢,不著急。
第15章
幾天的功夫,足夠魏時兄弟倆逛完這座府城,當然是僅限於城內,城外諸多的風景就沒辦法在幾天之內看完了。
不過這幾天兩個人也沒有完全將書本放下,興起之時,做幾首詩,無話可聊之時,也可以把那些聖人也拉出來,一層一層的剖析,也算是件美事。
魏時仍舊保持著往日的生物鍾,早起時要放聲朗誦或背誦,晚上躺在床上,腦子裏也會把當天背的內容過一遍。
都說二十一天養成一個習慣,他這習慣都養了這麽多年了,自然不可能放下,什麽時候不需要讀書了,什麽時候才會改一改這習慣。
放榜那一日,天還沒亮呢,元寶就已經跑到貢院門口待著了,勢必要搶一個好位置。
雖說已經是四月中旬了,但是清早外麵還是挺冷的,更何況這會兒離放榜的時間還早著呢,少說也得一兩個時辰,有這個功夫,魏時還不如在家裏看看書呢,一點都不樂意早早的過去。
元寶那邊他也勸了,或早或晚都能得到消息,趕得早的跟趕得晚的可能相差都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何苦早早的過去在貢院門口候著呢,不差這點時間。
元寶倒是積極的很,他剛剛起來的時候,元寶都已經把早膳用過了,著急忙慌的要去搶占好位置,隻等著跟他說一聲了。
魏時和魏定倒是不慌不忙,離放榜時間還有兩柱香的時候,這才出門,劉叔早早的就已經在茶樓裏頭訂好了位置,一邊喝茶,一邊等著元寶過來報喜。
“元寶肯定是跑到前麵去了,也難為他這麽小的個頭,咱們在外邊都瞧不見他的影子。”魏定調侃道。
少有讀書人會自己擠進去看榜單,貢院門前擠擠壓壓那麽多人裏頭,沒有幾個讀書人,不是下人,便是家裏人,元寶年紀小,又並非是壯碩之輩,在裏頭還是挺不起眼的,也難怪瞧不見。
“少爺,中了,中了案首!”元寶擠開人群,一路跑,一路喊。
饒是之前有這個心理準備,魏時也仍舊激動不已,整個人都有點懵,被堂兄拉了一下才緩過神來。
“你小子可以呀,陽州城的案首。”
魏定的興奮一點兒都不比當事人少,他雖然認定了自家堂弟日後絕不是平庸之輩。
可現如今畢竟年紀還小嘛,隻有十一歲,考場上幾乎沒有年紀更小的了,大多數都是十七八歲,在往上那就不好說了,二三十歲的有,四五十歲的也有,白髮蒼蒼過來考試的老人家,他不是沒見著。
正因為如此,才讓他覺得震撼和驚喜嘛,堂弟的水平府試是肯定能過的,這個案首就沒那麽十拿九穩了,堂弟壓過那麽多年長的人,一舉奪得案首,絕對是個大驚喜。
魏定想的還要更遠一些,堂弟已經是府試的案首了,那麽一年以後的院試,隻要不出大紕漏,秀才功名那邊是板上釘釘的了,畢竟是案首,如果過不了院試的話,陽州城的知州也沒麵子。
一年後堂弟順順利利的拿到秀才功名,等到下一屆鄉試,他們堂兄弟二人就可以一塊去參加鄉試了。
這麽一想魏定還真有些緊迫感,盡管堂弟天資聰穎,又勤奮刻苦,可畢竟他們差了九歲呢,就這麽輕而易舉的被趕上,他這個做哥哥的臉上也不好看。
魏定下定決心這幾年要好好用功,別到時候堂弟成了舉人,他卻落榜了,那可真就太難看了。
府案首的光環挺厲害,不光讓茶樓免了茶水費,魏時和魏定這兄弟倆還被賀喜的人裏三層外三層的給圍起來了。
他們倆都是生麵孔,在陽州城名聲不顯,魏時先是拿了方山縣的縣案首,如今又奪了陽州城的府案首,也難怪會一茬又一茬的人過來套交情。
一方麵是過來打聽打聽,便是成了手下敗將,那也總得知道打敗他們的是什麽人吧。
另一方麵也是交個朋友,雖說是文人相輕,但多條朋友多條路的道理,大家還是都知道的,更何況魏時小小年紀就已經是府案首了,顯而易見的潛力股,這時候不交好還要等到什麽時候去。
過來的人都比魏時年紀要大,張兄、李兄、宋兄、劉兄……大家笑臉相迎,魏時也不能駁了誰的麵子去,喊誰都是兄長。
半個多時辰下來,魏時都有一種梁山好漢的感覺,隻不過人家是叫哥哥,他這邊兒是各種兄長。
不過這麽多人圍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說的全都是場麵話,留下的也基本上都是麵子情,很難找到誌同道合的朋友。
</br>
“除了桂花鴨還有旁的特色菜嗎?”
“有啊,紅燒魚骨、醉蝦、串炸鮮貝,都是這家店裏的特色菜,滋味好極了。”
滋味好是好,可價錢也是真高,他就吃過一次,攢了半年的錢,當然也不是光圖口腹之慾,去酒樓吃飯的那天是他母親的四十大壽。
“聽起來倒是不錯,待會兒你去裏頭定個位置,明兒我們去嚐嚐。”魏定安排道。
劉叔是父親跟前的人,這事兒還得是他來指派,堂弟大概是不好意思的。
除了這家百年老店之外,陽州城有意思的地方還很多,不過魏時他們隻是在宅子附近轉了轉,沒怎麽走遠,左右還得在這兒待上七八天呢,不著急。
第15章
幾天的功夫,足夠魏時兄弟倆逛完這座府城,當然是僅限於城內,城外諸多的風景就沒辦法在幾天之內看完了。
不過這幾天兩個人也沒有完全將書本放下,興起之時,做幾首詩,無話可聊之時,也可以把那些聖人也拉出來,一層一層的剖析,也算是件美事。
魏時仍舊保持著往日的生物鍾,早起時要放聲朗誦或背誦,晚上躺在床上,腦子裏也會把當天背的內容過一遍。
都說二十一天養成一個習慣,他這習慣都養了這麽多年了,自然不可能放下,什麽時候不需要讀書了,什麽時候才會改一改這習慣。
放榜那一日,天還沒亮呢,元寶就已經跑到貢院門口待著了,勢必要搶一個好位置。
雖說已經是四月中旬了,但是清早外麵還是挺冷的,更何況這會兒離放榜的時間還早著呢,少說也得一兩個時辰,有這個功夫,魏時還不如在家裏看看書呢,一點都不樂意早早的過去。
元寶那邊他也勸了,或早或晚都能得到消息,趕得早的跟趕得晚的可能相差都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何苦早早的過去在貢院門口候著呢,不差這點時間。
元寶倒是積極的很,他剛剛起來的時候,元寶都已經把早膳用過了,著急忙慌的要去搶占好位置,隻等著跟他說一聲了。
魏時和魏定倒是不慌不忙,離放榜時間還有兩柱香的時候,這才出門,劉叔早早的就已經在茶樓裏頭訂好了位置,一邊喝茶,一邊等著元寶過來報喜。
“元寶肯定是跑到前麵去了,也難為他這麽小的個頭,咱們在外邊都瞧不見他的影子。”魏定調侃道。
少有讀書人會自己擠進去看榜單,貢院門前擠擠壓壓那麽多人裏頭,沒有幾個讀書人,不是下人,便是家裏人,元寶年紀小,又並非是壯碩之輩,在裏頭還是挺不起眼的,也難怪瞧不見。
“少爺,中了,中了案首!”元寶擠開人群,一路跑,一路喊。
饒是之前有這個心理準備,魏時也仍舊激動不已,整個人都有點懵,被堂兄拉了一下才緩過神來。
“你小子可以呀,陽州城的案首。”
魏定的興奮一點兒都不比當事人少,他雖然認定了自家堂弟日後絕不是平庸之輩。
可現如今畢竟年紀還小嘛,隻有十一歲,考場上幾乎沒有年紀更小的了,大多數都是十七八歲,在往上那就不好說了,二三十歲的有,四五十歲的也有,白髮蒼蒼過來考試的老人家,他不是沒見著。
正因為如此,才讓他覺得震撼和驚喜嘛,堂弟的水平府試是肯定能過的,這個案首就沒那麽十拿九穩了,堂弟壓過那麽多年長的人,一舉奪得案首,絕對是個大驚喜。
魏定想的還要更遠一些,堂弟已經是府試的案首了,那麽一年以後的院試,隻要不出大紕漏,秀才功名那邊是板上釘釘的了,畢竟是案首,如果過不了院試的話,陽州城的知州也沒麵子。
一年後堂弟順順利利的拿到秀才功名,等到下一屆鄉試,他們堂兄弟二人就可以一塊去參加鄉試了。
這麽一想魏定還真有些緊迫感,盡管堂弟天資聰穎,又勤奮刻苦,可畢竟他們差了九歲呢,就這麽輕而易舉的被趕上,他這個做哥哥的臉上也不好看。
魏定下定決心這幾年要好好用功,別到時候堂弟成了舉人,他卻落榜了,那可真就太難看了。
府案首的光環挺厲害,不光讓茶樓免了茶水費,魏時和魏定這兄弟倆還被賀喜的人裏三層外三層的給圍起來了。
他們倆都是生麵孔,在陽州城名聲不顯,魏時先是拿了方山縣的縣案首,如今又奪了陽州城的府案首,也難怪會一茬又一茬的人過來套交情。
一方麵是過來打聽打聽,便是成了手下敗將,那也總得知道打敗他們的是什麽人吧。
另一方麵也是交個朋友,雖說是文人相輕,但多條朋友多條路的道理,大家還是都知道的,更何況魏時小小年紀就已經是府案首了,顯而易見的潛力股,這時候不交好還要等到什麽時候去。
過來的人都比魏時年紀要大,張兄、李兄、宋兄、劉兄……大家笑臉相迎,魏時也不能駁了誰的麵子去,喊誰都是兄長。
半個多時辰下來,魏時都有一種梁山好漢的感覺,隻不過人家是叫哥哥,他這邊兒是各種兄長。
不過這麽多人圍在一起,你一句我一句的,說的全都是場麵話,留下的也基本上都是麵子情,很難找到誌同道合的朋友。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