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試考試內容還是比較簡單的,既不考策問,也不考算學,除了詩賦之外,墨義、帖經、經義全都是四書五經裏的內容,而且也不會太難。


    魏大伯提問的基本上也都是四書五經裏的東西,難度逐次遞增,甚至是已經超出了縣試的難度。


    這個讓他眼前一亮的侄子在學問上也沒有讓他失望,功底相當的紮實,四書五經涵蓋的內容還是很多的,在時哥兒這個年紀,能夠把四書五經全部背誦下來的,就已經算是資質不錯的了,而且還得是勤奮刻苦才行。


    能把四書五經裏的釋義全都記得差不多的,還真沒幾個,反正他在侄子這個年紀就做不到,他兒子魏定當年也沒有做到,至於二弟那就更別提了。


    不過礙於教書先生的水平,時哥兒對於很多句子的理解還停留在比較淺的層麵上,當然,讀書原本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較之同齡人,時哥兒已經是出類拔萃了。


    魏定坐在一旁,全神貫注的聽下來,對這個堂弟就更喜歡了,同是讀書人,誰不喜歡品學兼優的,難不成還喜歡不學無術的。


    同樣坐在一邊的魏蓉,基本上就是在聽天書了,作為官家小姐,她也是識字的,但是僅此而已,四書五經是男人要學的東西,於女子無益,她自然是沒有學過,所以壓根就聽不懂。


    大伯也真是的,問起來沒完沒了,大弟也是個愛顯擺的,就不知道藏拙,這都已經到飯點兒了,還一個勁兒的在那兒答題。


    第7章


    除了頭一日之外,一直到出嫁前,魏蓉和魏時這姐弟倆也沒再見麵,前者要備嫁,還要忙著跟老太太交流感情,基本上就在後院呆著了。


    後者則是跟著大伯和堂兄在前院讀書,堂兄是秀才,也有應試的經驗,很多事情上都可以提點一二。


    大伯是二甲進士,學問高深,一句他都已經聽膩了的聖人言,在大伯那裏,有著好幾種不同的釋義,一句聖人言,能講上整整一個時辰,貫穿古今,旁徵博引。


    魏時這會兒是真心慶幸往柳州城走這麽一趟了,雖說路上耽誤的時間有些多,加上嫡姐的為人處事,確實是讓人心裏不舒服,但是相比之下,收穫更多。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這話放在這兒雖說是誇張了些,但意思是相通的,大伯在科舉上的造詣遠勝他不知多少,和學堂裏的先生比起來,也不在一個水平上。


    魏時就像是一塊放到水裏的海綿一樣,拚了命的吸收水分。


    大伯有差事在身,堂兄也不是無所事事之人,不可能隨時隨地的教導他,魏時更多的時間還是用來自己理解吸收,光有人指導是不夠的,飯都送到嘴邊了,總得自個兒嚼碎了咽下去才行。


    魏時一點都不敢放鬆,就像是一根繃緊了的弦,畢竟他自己也清楚,等到嫡姐出了門兒,他也要啟程迴燕縣了,不知道什麽時候才能再來柳州城。


    這麽好的機會,如果不抓緊的話,他都對不起自己。


    後院的女眷自然不會插手前院的事兒,光是魏蓉出嫁的事情就夠忙的了,畢竟是魏家這一輩唯一的女孩,從燕縣帶過來的嫁妝又如此……寒酸。


    真要是這麽幹巴巴的把嫁妝送過去,孫氏這個做大伯母的都覺得丟人。


    以前隻覺得二弟妹性子不好相處,沒想到十多年不見,人還變得吝嗇了,尤其還是對親生女兒這麽吝嗇。


    孫氏是萬般看不上這個弟妹,難怪李家這些年一跌再跌,雖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可是瞧著這正兒八經教養出來的嫡女這般性情,就知道李家日後會如何了。


    自家老爺是這柳州城的父母官,便是為了老爺的麵子,她也不能讓侄女兒就帶著這麽點東西嫁到孫家去,到時候流言傳不到老二那邊,還不是讓柳州城內的人看笑話。


    不過這些東西也不能一聲不吭的白白拿出去,長房和二房畢竟已經分家多年了,就算是給侄女兒添禮也添不了這麽多。


    所以往外拿了多少東西,必須得讓老爺和老太太知道才行,沒有當冤大頭的道理。


    老太太暫且不提,魏大伯倒是沒把這點東西放在眼裏頭,甚至他壓根兒就沒在意這事兒。


    比起侄女兒,魏家的男兒才是家族興衰的根本,定哥兒身子骨不好,於科舉上不敢強求,兩個侄兒,小的那個還是包在繈褓裏的娃娃,大的這個,才是他們魏家第三代的領頭羊。


    有天分,性子穩,關鍵是肯下功夫,在柳州城的這段時間,天還沒亮便起床讀書,聽下人說,魏時用完晚膳之後,還要在燈下看將近一個多時辰的書。


    因著這個侄兒,魏大伯這段時間看上去年輕了好幾歲,哪有閑心管侄女嫁妝的事兒,有這個功夫他還不如多給大侄子講幾句經文呢。


    “明日蓉姐兒就要出嫁了,我看之後你也別往迴趕了,就在柳州城過年吧,以前都是陪著你父母親過年,今年也陪陪祖母和大伯,而且眼瞅著縣試沒多長時間了,與其把時間都浪費在路上,還不如安下心來在大伯這裏學習。”


    魏大伯出言勸道,除夕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時哥兒年紀還小,從來都沒離開父母在外邊過過年,他也怕孩子心裏頭不踏實。


    但是這一來一往的折騰人不說,關鍵是浪費時間,一寸光陰一寸金,對於有誌於科舉的書生而言,最不能浪費的就是時間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庶長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邈邈一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邈邈一黍並收藏庶長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