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魏知縣真正的嫡子出生以後,立馬就放出話來,魏時不是正室夫人所出的嫡長子,而是姨娘所出的庶長子,剛剛出生的這個,才是名正言順的嫡子。
這就很尷尬了,要不是馬上學堂就開課了,黃學林都想著去知縣家裏走一趟。
說實在的,學堂裏的飯菜雖說是相對清淡了一點,但絕對不簡陋,有雞蛋、有豆腐、還有蘿蔔和冬筍,除了味道寡淡一些之外,沒別的毛病,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中午留在學堂吃飯,而不是大老遠迴家一趟。
跟後世學生吃飯的時候一樣,也都是三三兩兩的搭伴,很少會有人落單,也不會全都擠在一塊兒。
魏時和黃學林交情好,基本上都是他倆搭伴,不過這次剛端著飯菜坐下,陸陸續續就圍過來了不少人。
“一塊兒吃吧,我功課上有個問題想要請教魏兄。”
“先生老是嫌我這字練不好,魏兄也給我提點意見唄。”
“過年這麽長時間沒見麵,我都想魏兄了。”
“今日學堂的小炒做的不錯。”
……
何秀才教書並不是把所有的學生都放在一個班裏,畢竟大家年齡不同,基礎也不一樣,魏時所待的這個班級,相對而言是基礎最好的一個班級了,同樣人數也不多,總共才隻有十三個人而已。
但就是這十三個人,之前用午膳都是三三兩兩的坐著,如今卻是以魏時為中心,整個圍成了一個小圓圈。
聖人言,食不言寢不語,對於這些半大的少年來講,在學堂裏倒是沒必要遵守這個規矩,用膳的時候,聊天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也沒像如今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壓根兒就沒有停歇的時候。
大家頗有默契,誰也不提魏知縣嫡子出生的事情,有討論聖人言的,有把過年的樂事兒拿出來說一說的,甚至還有把自己被爹爹打手心的事情拿出來說的,賣慘圖人一樂。
在這樣的氛圍裏,魏時積攢了很久的煩悶,突然就消散了不少。
之前他總把這些同窗當做是小朋友,如今卻是這些小朋友們在使勁兒安慰他。
魏時眼眶發熱,整顆心又酸又澀,好像都要冒泡泡了。
努力壓製住自己的情緒,魏時盡量語氣自然地跟他的同窗們交流,沒什麽大不了的,沒什麽是不能過去的。
顯然,魏時控製情緒的能力是不過關的,最起碼在這一群關心他的同窗們眼裏是不過關的。
眼眶微紅,哪怕聲音已經極力壓製了,也仍舊帶了一點點的哭腔。
同窗多年,誰瞧見過魏時這副模樣,樣貌好、學問好、家世好、性情好,這樣的人應該沒有人會不喜歡。
在這個小小的學堂裏,哪怕沒有什麽神童之名,魏時也照樣‘虜獲’了一大批人的心。
這群半大的少年都還是小蘿蔔頭的時候,就進了學堂。
不乏有哭鼻子的小傢夥,尤其是在何秀才相當嚴厲的情況下,更不乏調皮搗蛋、喜歡打架鬥毆的小傢夥,還有在家裏頭做慣了小少爺,什麽都不會,吃個飯都會把瓷碗打碎的小傢夥。
魏時在學堂一開始給人的印象就是‘小大人’、‘老好人’,哄孩子可比嚴肅的何秀才順溜多了,再加上顏好,哪怕剛上學堂沒幾天,大家人都沒有認全呢,就都已經記住了魏時這個樂於助人的小哥哥/小弟弟。
等小蘿蔔頭們慢慢長大,魏時的天資和自製力讓他的功課在何秀才這兒是最好的。
學生時代,成績應該是大部分學生都看中的,更何況魏時不隻是成績好,對大家還不藏私,什麽不懂的都可以去問他。
至於家世,不得不說這也是一個閃光點,在燕縣哪還有比知縣更大的官兒。
如今,所有人都知道了魏時是魏知縣的庶長子而非嫡子,十歲左右的少年們,已經曉得人情世故了,知道這對魏時來說,影響有多大,倘若嫡母不慈的話,未來就更不好說了。
甭管是比魏時年齡大的,還是比魏時年齡小的,這些年來,魏時在他們心裏頭都已經是大哥哥一樣的存在了,出類拔萃、德才兼備,是榜樣,也是一座讓人仰望的高山。
所以大家才都不知道要怎麽安慰魏時,隻能用這樣笨拙的方式希望魏時可以高興一點。
第3章
魏時的心情確實有轉好,他畢竟多活了一世,又早在出生之時,便明曉了自己的身世,不管是對父親,還是對母親,感情上都是有所保留的。
不可能像是在上一世一樣,對父母雙親的感情毫無保留。
現在看來,謹慎一些,確實是能夠讓自己少受到些傷害,倘若他沒有前一世的記憶,這會兒指不定崩潰成什麽樣了呢。
白姨娘住的院子很小,而且還不是單獨住一處院子,而是同周姨娘一起,不過周姨娘的年歲比魏仁還要大上一歲,也沒能生下個一兒半女,所以這些年來在府上一直活得都像個透明人一樣,很容易被人忽略。
魏時都已經十歲了,自然不可能跟姨娘住在一塊,六歲之前他都是住在母親的院子裏,六歲之後就有了自己的小院子,緊挨著前院,方便去找父親討教功課,也方便出府。
自打嫡弟出生以後,他一應的待遇都從嫡子降成了庶子,好在,那處院子沒被收迴去,否則的話,待在犄角旮旯裏沒什麽,就是怕待的地方不清靜,也不自在。
</br>
這就很尷尬了,要不是馬上學堂就開課了,黃學林都想著去知縣家裏走一趟。
說實在的,學堂裏的飯菜雖說是相對清淡了一點,但絕對不簡陋,有雞蛋、有豆腐、還有蘿蔔和冬筍,除了味道寡淡一些之外,沒別的毛病,大多數學生都會選擇中午留在學堂吃飯,而不是大老遠迴家一趟。
跟後世學生吃飯的時候一樣,也都是三三兩兩的搭伴,很少會有人落單,也不會全都擠在一塊兒。
魏時和黃學林交情好,基本上都是他倆搭伴,不過這次剛端著飯菜坐下,陸陸續續就圍過來了不少人。
“一塊兒吃吧,我功課上有個問題想要請教魏兄。”
“先生老是嫌我這字練不好,魏兄也給我提點意見唄。”
“過年這麽長時間沒見麵,我都想魏兄了。”
“今日學堂的小炒做的不錯。”
……
何秀才教書並不是把所有的學生都放在一個班裏,畢竟大家年齡不同,基礎也不一樣,魏時所待的這個班級,相對而言是基礎最好的一個班級了,同樣人數也不多,總共才隻有十三個人而已。
但就是這十三個人,之前用午膳都是三三兩兩的坐著,如今卻是以魏時為中心,整個圍成了一個小圓圈。
聖人言,食不言寢不語,對於這些半大的少年來講,在學堂裏倒是沒必要遵守這個規矩,用膳的時候,聊天是常有的事情,但是也沒像如今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壓根兒就沒有停歇的時候。
大家頗有默契,誰也不提魏知縣嫡子出生的事情,有討論聖人言的,有把過年的樂事兒拿出來說一說的,甚至還有把自己被爹爹打手心的事情拿出來說的,賣慘圖人一樂。
在這樣的氛圍裏,魏時積攢了很久的煩悶,突然就消散了不少。
之前他總把這些同窗當做是小朋友,如今卻是這些小朋友們在使勁兒安慰他。
魏時眼眶發熱,整顆心又酸又澀,好像都要冒泡泡了。
努力壓製住自己的情緒,魏時盡量語氣自然地跟他的同窗們交流,沒什麽大不了的,沒什麽是不能過去的。
顯然,魏時控製情緒的能力是不過關的,最起碼在這一群關心他的同窗們眼裏是不過關的。
眼眶微紅,哪怕聲音已經極力壓製了,也仍舊帶了一點點的哭腔。
同窗多年,誰瞧見過魏時這副模樣,樣貌好、學問好、家世好、性情好,這樣的人應該沒有人會不喜歡。
在這個小小的學堂裏,哪怕沒有什麽神童之名,魏時也照樣‘虜獲’了一大批人的心。
這群半大的少年都還是小蘿蔔頭的時候,就進了學堂。
不乏有哭鼻子的小傢夥,尤其是在何秀才相當嚴厲的情況下,更不乏調皮搗蛋、喜歡打架鬥毆的小傢夥,還有在家裏頭做慣了小少爺,什麽都不會,吃個飯都會把瓷碗打碎的小傢夥。
魏時在學堂一開始給人的印象就是‘小大人’、‘老好人’,哄孩子可比嚴肅的何秀才順溜多了,再加上顏好,哪怕剛上學堂沒幾天,大家人都沒有認全呢,就都已經記住了魏時這個樂於助人的小哥哥/小弟弟。
等小蘿蔔頭們慢慢長大,魏時的天資和自製力讓他的功課在何秀才這兒是最好的。
學生時代,成績應該是大部分學生都看中的,更何況魏時不隻是成績好,對大家還不藏私,什麽不懂的都可以去問他。
至於家世,不得不說這也是一個閃光點,在燕縣哪還有比知縣更大的官兒。
如今,所有人都知道了魏時是魏知縣的庶長子而非嫡子,十歲左右的少年們,已經曉得人情世故了,知道這對魏時來說,影響有多大,倘若嫡母不慈的話,未來就更不好說了。
甭管是比魏時年齡大的,還是比魏時年齡小的,這些年來,魏時在他們心裏頭都已經是大哥哥一樣的存在了,出類拔萃、德才兼備,是榜樣,也是一座讓人仰望的高山。
所以大家才都不知道要怎麽安慰魏時,隻能用這樣笨拙的方式希望魏時可以高興一點。
第3章
魏時的心情確實有轉好,他畢竟多活了一世,又早在出生之時,便明曉了自己的身世,不管是對父親,還是對母親,感情上都是有所保留的。
不可能像是在上一世一樣,對父母雙親的感情毫無保留。
現在看來,謹慎一些,確實是能夠讓自己少受到些傷害,倘若他沒有前一世的記憶,這會兒指不定崩潰成什麽樣了呢。
白姨娘住的院子很小,而且還不是單獨住一處院子,而是同周姨娘一起,不過周姨娘的年歲比魏仁還要大上一歲,也沒能生下個一兒半女,所以這些年來在府上一直活得都像個透明人一樣,很容易被人忽略。
魏時都已經十歲了,自然不可能跟姨娘住在一塊,六歲之前他都是住在母親的院子裏,六歲之後就有了自己的小院子,緊挨著前院,方便去找父親討教功課,也方便出府。
自打嫡弟出生以後,他一應的待遇都從嫡子降成了庶子,好在,那處院子沒被收迴去,否則的話,待在犄角旮旯裏沒什麽,就是怕待的地方不清靜,也不自在。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