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立強接過密函來,以王室特定的手法,將密函打開,裏麵的文字立時展現在他眼前,不過,隻掃了第一眼,方立強便身體猛顫,無力的坐到了椅子上……
“陛下!北疆都嶽王傳來加急密函裏,是否說了什麽驚人的事情?”一個臣子問道。
“嗬……”方立強苦笑一聲,將加急密函丟到了那人手中:“你們自己看!”
“摩訶起兵南侵,穀望節節敗退,不日將攻破中原關!中原關之南,穀望腹地,一馬平川,絕無天險,摩訶大軍將長驅直入,一舉滅掉穀望國!攻到我居澗關的時間,不會超過兩個月!唇亡齒寒,臣弟請求,即刻出兵,援助穀望,莫教戰火燒入我米萊之境!緊急!緊急!”
“摩訶出兵了?這個……時間,我們恐怕沒有兵力派出增援吧?”一臣子道。
“穀望的中原關還未破,我們也無需著急!就算破了,中原關距我米萊北疆尚有六千多裏的路程,再加上有穀望將兵的阻擋,到達我米萊……隻怕都嶽王估算的兩個月,也太長敵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了吧?”另一人道。
“行軍打仗,糧草供應,一日行軍一百裏,三五天或許還行,連續兩個月,絕對不可能!”第三人道:“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如今我米萊四處告急,若不先解決了這些後顧之憂,如何能去援助別人?”
旁邊的另一個臣子,一直麵色凝重,沒有出聲。方立強掃了他一眼,問道:“單正知事,你是什麽看法?”
四品知事單正微微一拜,沉聲道:“臣以為,陛下應該即刻派兵增援穀望!穀望雖是異國,但我們米萊與穀望唇齒相依,穀望是我們抵禦摩訶的北方屏障,隻要穀望不倒,摩訶想要越過它來入侵我國,根本不可能……”
“除非什麽?”方立強嚴肅問道。其他幾位臣子神色不悅的望著單正,因為對方的意見與自己這些人完全相反。
“除非摩訶已經掌握了十分先進的造船技術,遠渡重洋,從南海來攻我們!”
“嗬嗬……單知事還真是異想天開啊!遠渡重洋?由海路入侵?你以為摩訶人是魚麽?從亞德大陸北端,乘船繞到南端,這個距離你知道有多遠麽?據說有十萬裏!十萬裏是什麽概念?你知道麽?”一臣子嘲笑道:“每天一百裏,那就是一千天,近三年時間,這還是按陸上行軍算的……若是到了海上,不考慮補給、氣候等因素,行船速度最多每天五十裏,那就是六年時間!摩訶人到底要蠢到什麽程度,才會選擇從海路進軍?”
在對方說話的時候,單正隻低著頭,一言不發,待到對方說完,他才抬起頭來,鄭重道:“據最新的海圖顯示,若是由摩訶最南部的西海岸出發,到達我米萊南部的山海關,行程大約不到三萬裏……”
“哈,就算是三萬裏,也不是兩三年就能到達的!”
“若是在合適的季節,乘上定向海流、海風,行船速度將大大提高!”單正道。
“大大提高?是個什麽概念?兩倍?三倍?嗬嗬,就算按四倍來算……”
“至少十倍!”單正在對方嘲笑的聲音中,斬釘截鐵道:“甚至能達到二十倍!也就是說,摩訶軍隊若在合適的海流、海風中航,快則一個月、慢則兩個月,便能到達我米萊之南部海域!”
其他幾位臣子包括國王方立強在內,都麵色凝重起來,不過,這種嚴肅的氣氛,隻維持了片刻,便被一個臣子的嘲笑聲打破:“單知事,你剛才所說的……是奇聞軼事吧?在陛下麵前說出來,貌似有些不太合適吧?”
另一臣子也笑道:“單正!你是在侮辱我們的智商,還是在秀你自己智商的下限?三萬裏,一個月?那是用飛的吧?”
國王方立強,也細思了一番,深覺此事絕對不可能,但對著單正知事擺了擺手,道:“單正知事,平日裏要多讀些正史,現在是多事之秋,可不能當遊戲!”
又經過了一番的討論,單正完全被排擠在外,插不上半句話,到最後,方立強終於還是聽信了其他幾個臣子的意見,“攘外必先安內”!
單正知事走出國王的養心殿之後,憂憂歎了口氣,喃喃道:“摩訶帝國在南方的布置,肯定有其用意,或許就是為海路入侵作的準備!唉——但是陛下又如何重視這個‘或許’呢?”
……
幾日之後,一封加急密函送到了北疆居澗關城都嶽王方立勇的手中。方立勇激動的打開書信,但看了兩眼,便麵色陰沉下來,重重的將信紙拍在了桌子上,怒道:“大哥!你怎麽能如此糊塗?攘外必先安內?殊不知,如今的內亂,完全是王室的無法無度造成的!這是你自己的意思,還是聽信了讒言?”
沒有得到國王的命令,就算身為都嶽王,權力極大,卻唯獨沒有對外用兵權!
“唇亡齒寒!糊塗啊!”方立勇哀歎道,深感無力。他在堂內走去走迴,從下午直到深夜,終於忍耐不住,又修書一封,加急送往王都源匯城,陳述了當中的厲害。然而,幾日之後,他得到的迴信,依然是固守邊關,不得外出的死令!
而在收到方立強第二次迴複的同一天,都嶽王在晚些時候收到了從穀望方向傳來的消息,穀望北部的中原關已經失守,穀望主力緩緩向內部的城池潰縮。次日,穀望國的使者火急火燎的趕來,求見都嶽王,請求出兵增援。
萬分為難的都嶽王,隻好第三次送出加急密函往王都,並且,派人將穀望的使者也送往王都!國王方立強能夠被說動最好,如果還是以安內為借口居安不戰,那方立勇,也隻好另尋他法了。
在等待的這段時間裏,他向江湖廣發英雄帖,邀天下豪傑有誌之事,組成民間的烏合軍,前往穀望,以援戰事,將戰火阻止在國門之外!
“陛下!北疆都嶽王傳來加急密函裏,是否說了什麽驚人的事情?”一個臣子問道。
“嗬……”方立強苦笑一聲,將加急密函丟到了那人手中:“你們自己看!”
“摩訶起兵南侵,穀望節節敗退,不日將攻破中原關!中原關之南,穀望腹地,一馬平川,絕無天險,摩訶大軍將長驅直入,一舉滅掉穀望國!攻到我居澗關的時間,不會超過兩個月!唇亡齒寒,臣弟請求,即刻出兵,援助穀望,莫教戰火燒入我米萊之境!緊急!緊急!”
“摩訶出兵了?這個……時間,我們恐怕沒有兵力派出增援吧?”一臣子道。
“穀望的中原關還未破,我們也無需著急!就算破了,中原關距我米萊北疆尚有六千多裏的路程,再加上有穀望將兵的阻擋,到達我米萊……隻怕都嶽王估算的兩個月,也太長敵人誌氣、滅自己威風了吧?”另一人道。
“行軍打仗,糧草供應,一日行軍一百裏,三五天或許還行,連續兩個月,絕對不可能!”第三人道:“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如今我米萊四處告急,若不先解決了這些後顧之憂,如何能去援助別人?”
旁邊的另一個臣子,一直麵色凝重,沒有出聲。方立強掃了他一眼,問道:“單正知事,你是什麽看法?”
四品知事單正微微一拜,沉聲道:“臣以為,陛下應該即刻派兵增援穀望!穀望雖是異國,但我們米萊與穀望唇齒相依,穀望是我們抵禦摩訶的北方屏障,隻要穀望不倒,摩訶想要越過它來入侵我國,根本不可能……”
“除非什麽?”方立強嚴肅問道。其他幾位臣子神色不悅的望著單正,因為對方的意見與自己這些人完全相反。
“除非摩訶已經掌握了十分先進的造船技術,遠渡重洋,從南海來攻我們!”
“嗬嗬……單知事還真是異想天開啊!遠渡重洋?由海路入侵?你以為摩訶人是魚麽?從亞德大陸北端,乘船繞到南端,這個距離你知道有多遠麽?據說有十萬裏!十萬裏是什麽概念?你知道麽?”一臣子嘲笑道:“每天一百裏,那就是一千天,近三年時間,這還是按陸上行軍算的……若是到了海上,不考慮補給、氣候等因素,行船速度最多每天五十裏,那就是六年時間!摩訶人到底要蠢到什麽程度,才會選擇從海路進軍?”
在對方說話的時候,單正隻低著頭,一言不發,待到對方說完,他才抬起頭來,鄭重道:“據最新的海圖顯示,若是由摩訶最南部的西海岸出發,到達我米萊南部的山海關,行程大約不到三萬裏……”
“哈,就算是三萬裏,也不是兩三年就能到達的!”
“若是在合適的季節,乘上定向海流、海風,行船速度將大大提高!”單正道。
“大大提高?是個什麽概念?兩倍?三倍?嗬嗬,就算按四倍來算……”
“至少十倍!”單正在對方嘲笑的聲音中,斬釘截鐵道:“甚至能達到二十倍!也就是說,摩訶軍隊若在合適的海流、海風中航,快則一個月、慢則兩個月,便能到達我米萊之南部海域!”
其他幾位臣子包括國王方立強在內,都麵色凝重起來,不過,這種嚴肅的氣氛,隻維持了片刻,便被一個臣子的嘲笑聲打破:“單知事,你剛才所說的……是奇聞軼事吧?在陛下麵前說出來,貌似有些不太合適吧?”
另一臣子也笑道:“單正!你是在侮辱我們的智商,還是在秀你自己智商的下限?三萬裏,一個月?那是用飛的吧?”
國王方立強,也細思了一番,深覺此事絕對不可能,但對著單正知事擺了擺手,道:“單正知事,平日裏要多讀些正史,現在是多事之秋,可不能當遊戲!”
又經過了一番的討論,單正完全被排擠在外,插不上半句話,到最後,方立強終於還是聽信了其他幾個臣子的意見,“攘外必先安內”!
單正知事走出國王的養心殿之後,憂憂歎了口氣,喃喃道:“摩訶帝國在南方的布置,肯定有其用意,或許就是為海路入侵作的準備!唉——但是陛下又如何重視這個‘或許’呢?”
……
幾日之後,一封加急密函送到了北疆居澗關城都嶽王方立勇的手中。方立勇激動的打開書信,但看了兩眼,便麵色陰沉下來,重重的將信紙拍在了桌子上,怒道:“大哥!你怎麽能如此糊塗?攘外必先安內?殊不知,如今的內亂,完全是王室的無法無度造成的!這是你自己的意思,還是聽信了讒言?”
沒有得到國王的命令,就算身為都嶽王,權力極大,卻唯獨沒有對外用兵權!
“唇亡齒寒!糊塗啊!”方立勇哀歎道,深感無力。他在堂內走去走迴,從下午直到深夜,終於忍耐不住,又修書一封,加急送往王都源匯城,陳述了當中的厲害。然而,幾日之後,他得到的迴信,依然是固守邊關,不得外出的死令!
而在收到方立強第二次迴複的同一天,都嶽王在晚些時候收到了從穀望方向傳來的消息,穀望北部的中原關已經失守,穀望主力緩緩向內部的城池潰縮。次日,穀望國的使者火急火燎的趕來,求見都嶽王,請求出兵增援。
萬分為難的都嶽王,隻好第三次送出加急密函往王都,並且,派人將穀望的使者也送往王都!國王方立強能夠被說動最好,如果還是以安內為借口居安不戰,那方立勇,也隻好另尋他法了。
在等待的這段時間裏,他向江湖廣發英雄帖,邀天下豪傑有誌之事,組成民間的烏合軍,前往穀望,以援戰事,將戰火阻止在國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