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劉峰離開文工團下連隊的前一天晚上,何小曼去他宿舍登門造訪。當時我們女兵很少去男兵的宿舍串門,因為男兵們常穿條小褲衩就公然在宿舍走廊裏串。據說七八月份最熱的時候,最體麵的著裝就是小褲衩了,很多人連小褲衩也不穿。何小曼在樓梯口就喊了兩聲劉峰。
她這麽喊主要是為了那些穿小褲衩或不穿小褲衩的人及時迴避。
很多人聽見何小曼這兩聲喊了,因此她為劉峰送行這件事從來就不是秘密。隻是她跟他說了什麽是個絕密,直到一九九四年,何小曼的精神徹底康複後才解密。當然,解密也隻是對我一個人而言。那時很多人對我解密,或許因為我成了個小說寫手,而小說即便把他們的秘密泄露,也是加了許多虛構編撰泄露的,即便他們偶然在我的小說裏發現他們的秘密,也被編撰得連他們自己都難以辨認了。
劉峰為她打開門,問她有事沒有。何小曼答非所問,說沒想到他第二天就要走,那麽快。劉峰說,伐木連正缺人,要他盡快去報到。這是不實之詞,那時已經是秋季,伐木最忙的時間在夏天,藏區化雪的時候。劉峰是一天也不想在我們中間多待。小曼問了一句,伐木連遠不遠。遠,劉峰說,在瀾滄江那一邊,坐汽車團的車要走七八天。這麽遠啊,小曼說。我們對瀾滄江很熟,去西藏巡迴演出好幾次過瀾滄江。
那麽一場送別對話,一個門裏,一個門外地進行,總也不是個事,劉峰就對小曼說,進來坐吧。小曼進去後,發現是沒什麽地方可坐的,劉峰在整理行李,床上地上都攤得亂七八糟。一頂蚊帳剛縫補完,針線別在劉峰的背心上。劉峰把小曼讓進門,頭一件事就是找襯衫穿。觸摸林丁丁的惡名已經傳出去了,他穿著背心跟女兵夜話多不合適,他是為了何小曼好。何小曼見他沒頭沒腦地打轉,問他找什麽。他說找襯衫。小曼指指椅子背上搭著的襯衫笑了,不就在這裏嗎?他趕緊扯過去就往身上套,何小曼叫住他,哎,背心胸口上還別著針。他摘下針線,喘出一口長氣,額頭上盡是大汗珠子。
從何小曼後來告訴我的情景,我想象當年他倆的樣子,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何小曼那晚是放鬆的,自然的。甚至,還自信。對,是自信的。似乎被擱在神龕上的雷又鋒以觸摸女性證明他也是個人,這一點讓小曼自信了。不僅從神龕上下來成了個人,而且還是被大家踩下去一截的次等人,於是跟她在一個海拔上了。小曼問劉峰,她能幫他做點兒什麽。劉峰一向幫別人的忙,聽到這話不習慣,拿出半袋洗衣粉,一盆青蔥,一盆青蒜,一盆芫荽,說這些東西帶不走,請她幫忙處理。小曼這才知道,劉峰在窗台上開著一個小農場,種植了好幾種作物。他解釋說,山東人口味重,總想吃一口蔥蒜什麽的。他最後搬出一個裝滿東西的紙殼箱說,假如小曼能幫忙,就幫他把這些東西也處理了。都不要了?嗯,帶不走,他是從連隊來的,知道連隊的生活什麽樣,大營房裏擱不下這麽多私人物件。小曼沉默一會兒,問,能不能看看紙殼箱裏裝著什麽。他打開箱蓋,裏麵裝滿了標兵證書、獎狀、錦旗、獎品之類。有的獎品是有用的,比如大茶缸,人造革皮包,臉盆。還有兩塊枕巾。所有獎品上的先進模範標兵字跡血紅欲滴或金光耀眼。小曼吃驚地問,都不要了嗎?這不是都有用嗎?劉峰說都印上字兒了,怎麽用?
“全是……全是好字兒啊!”小曼說。這是她的原話,意思是,記錄了他曾經輝煌的字兒,不好嗎?她活了二十歲,一個這樣的字兒都沒獲得過。
劉峰沒說話,似乎專注地整理東西。
小曼翻看著那些獎品,終於衝破羞澀,說她是否可以收藏下那些獎品。劉峰說當然了,隻要她不嫌難看。
我的分析是,劉峰把處理多餘物資的事情讓小曼做,是想讓她搬了東西就走,離開他的房間。劉峰愛林丁丁愛出半條命去了,沒了丁丁,對於他來說,全世界一個女人都沒了。小曼不懂他的痛、他的苦,以為她這樣陪伴他,送他最後一程,我們全體對他的反目和孤立,就能給找補迴來一點。尤其是林丁丁對他的傷害,小曼也想以她最後的陪伴給予些彌補。她活了二十歲,一路受傷到此刻,她的一路都是多麽需要陪伴和慰藉,這她最明白。那天晚上,其實小曼想告訴劉峰,從那次托舉,他的兩隻手掌觸碰了她的身體,她的腰,她就一直感激他。他的觸碰是輕柔的,是撫慰的,是知道受傷者疼痛的,是借著公家觸碰輸送了私人同情的,因此也就絕不隻是一個舞蹈的規定動作,他給她的,超出了規定動作許多許多。他把她摟抱起來,把她放置在肩膀上,這世界上,隻有她的親父親那樣扛過她。在排練中和演出中,她被他一次次扛著,就像四歲時父親扛她那樣,讓她感到安全,踏實,感到被寶貝著,感到……那一會她是嬌貴的,是被人當掌上明珠的。這感覺小曼跟我說了三分之一,其餘是我分析和詮釋出來的。於是我進一步推測,那個夜晚,小曼幾乎是愛劉峰的。不,她已經愛上他了。也許她自己都不清楚,她找上門,就是向劉峰再討一個“抱抱”。明天,抱她的人就要走了,再也沒有這個人,在所有人拒絕抱她的時候,向她伸出兩個輕柔的手掌。
也許小曼是我們當中唯一一個真正識得劉峰善良的人。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雷鋒人格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就是善良嗎?假如雷鋒活著,也能夠以觸摸女性來證明自己的人性、雄性,小曼當然會以身以心相許。
何小曼在劉峰房間裏一直待到九點半,劉峰兩個同屋看完電影迴來,她才告別。
當她搬著劉峰給她的那個紙殼箱下樓時,對所有男兵都昂著頭。她想對他們說的話是,你們什麽東西?連劉峰的小腳趾都不如!
她一直保存著劉峰的所有獎品,但始終不知道劉峰為什麽拋棄了它們。我覺得我懂得劉峰對那些獎品的態度,以及他把它們當廢品拋棄的理由。他或許是這麽想的:你們把這些東西給我的時候多慷慨啊,好像這就是我需要的全部,可我想問你們要一點點人的感情,一點點真情,都是不行的;對我的真情呢,哪怕給予一點點承認,一點點尊重,都不行,你們就要叫“救命”,就要口誅筆伐,置於死地而後快。做雷鋒當然光榮神聖,但是份苦差,一種受戒,還是一種“閹割”,所有的獎品都是對“閹割”的慰問,對苦差的犒勞,都是一再的提醒和確認,你那麽“雷鋒”,那麽有品,不準和我們一樣凡俗,和我們一樣受七情六欲汙染。每一件獎品和獎狀都是在他光榮神聖上加的枷鎖,為了他更加安全牢固地光榮神聖下去,別來參與我們的小無恥、小罪過,別來分享我們不無肮髒的快樂。劉峰扔掉那些獎品,等於扔掉了枷鎖。
第二年秋天,何小曼也離開了我們。她也是被處理下基層的。一九七八年國慶,我們到阿壩為即將解散的騎兵團和軍馬場演出。戰爭不再需要騎兵和軍馬,騎兵和軍馬將永遠退役,我們的芭蕾小舞劇《軍馬和姑娘》也就將永遠謝幕。舞台坑窪不平,第一次走台a角小戰士就崴了腳踝,腳腫得漫說穿足尖鞋,連四十號男鞋都穿不進去,把皮帽子當鞋穿。楊老師便把何小曼頂上去。何小曼那時已是標準龍套,隻在兩個大型集體舞裏充數,因此所有人認為這段小戰士獨舞是對她的厚賞。女分隊長郝淑雯在服裝組找到了小曼。何小曼因為擔任的節目少,常在服裝組幫忙,總有釘紐扣、補假發之類的瑣事可做。她當兵四年,到此刻,對於“進步”和“向組織靠攏”的真諦徹底摸透,那就是對該你做的事馬虎,對不該你做的事操勞;假如服裝員跟團支部提出“何小曼常常幫著服裝組補連褲襪”,那可遠比舞蹈分隊表揚她“何小曼練功積極,演出認真”重要得多。聽到後者,團支部會認為,舞蹈隊的,練功積極是本職,演出認真理所當然,有什麽可表揚的。忙活別人的工作,比如幫服裝員補鞋補襪之類,就會撈到分外表揚。郝淑雯向何小曼傳達完楊老師的指令,何小曼說不行,她頂不了a角小戰士。郝淑雯以為自己聽錯了,平時在楊老師編導的舞蹈裏,哪怕給她的角色是隻狗,她都會樂顛顛地接過來演。何小曼說完,又把鼻尖湊到尼龍襪上,繼續織補。我們還有待發現,小曼眼睛的精彩凝聚力得益於她的中度近視。有次在昏暗的後台,她用掃把來迴掃一小塊地方,原來她把屋頂漏進來的白色光斑當粘黏在地板上的化妝棉紙清掃了。
“你不想演小戰士?”女分隊長這是第二次問何小曼,給她反悔的機會。小郝跟我們都認為,何小曼的白日夢都充滿著這個小戰士。那麽出風頭的一個角色,既頑皮又憨拙,非常討觀眾好,每次都是掌聲連著笑聲,我們都恨不得削掉幾公分身高去出這份風頭。
“我頭暈。”這是何小曼給的理由。
誰不頭暈?海拔四千米,打個噴嚏都能耗盡氧氣,一動不動所有人都會輕微哮喘。每天有人流鼻血、心慌、惡心、腹瀉,層出不窮的高原反應中,頭暈是最舒服的一種。健美健將朱克一夜就老了,血壓躥到一百八,心跳也快快慢慢的。
“誰不頭暈?”郝分隊長說。
“你也頭暈?”何小曼問,似乎她剛知道高原反應對每個人都發生。
“廢話!”郝淑雯說。
何小曼從凳子上站起來,真的晃悠一下。她的意思似乎是,既然大家都頭暈,她就隻好頂下小戰士的光榮崗位吧。
我們這些龍套演員陪著主演何小曼排練一下午。那是一座露天舞台,就著山坡的高度搭建,十月就早早進入了嚴寒。我們像一個個蒸汽火車頭,嘴吐白氣,唿唿直喘地陪著她熟悉每個位置,每個隊形,每一處銜接。
晚上演出前,我們聽見台下噠噠的馬蹄聲。從大幕縫隙看出去,看到兩千個騎兵整齊入座,座位就是他們胯下的戰馬。我們從來沒見過如此的觀眾席,不止振奮而且恐懼,都不由自主地想,演出中萬一驚了馬,被鐵蹄踏成肉醬的將是誰們。
何小曼坐在炭火邊看我們活動足尖。郝淑雯催她起來一塊活動腿腳,別像第一位小戰士那樣還未出征就倒下了。
她說她反正已經倒下了,正發高燒呢。郝淑雯把衛生員找來,在她額頭上摸摸,是燙的,可她一直烤著火。體溫計可以做證,五分鍾後從她腋下拿出體溫計,衛生員說咋得了,何小曼高燒三十九度七!我們頓時亂了;何小曼是我們最後的也是唯一的小戰士了,而這個舞蹈沒有小戰士就沒得玩了。帶隊的團長很快來到何小曼身邊,看衛生員喂她薑湯,何小曼吞一口,他的喉結沉重地動一動。何小曼是這天夜裏的月亮,包括團長的我們都是星星。楊老師建議,今晚取消這個小舞劇,讓何小曼休息一晚。
團長說:“別扯了,取消哪個節目這個舞都得跳!”
團長歲數並不大,也就三十三四歲,早先是連隊的文藝骨幹,特別善於鼓動。他的情緒從激揚轉為悲壯,說騎兵和軍馬浴血奮戰幾十年,立下汗馬功勞,現在他們在我軍曆史上就要被永遠取消,這個《軍馬和姑娘》的舞蹈是對他們的歌頌、紀念,也是永別。團長的眼睛不對勁了,因為有了淚。
團長來到何小曼麵前,蹲下來,像大人對待孩子,“小何同誌,堅持就是勝利,騎兵戰士們會記住你的,會感激你的。你不是在為你自己演出,也不隻為我們團演出,你代表的是要繼續在我軍存在下去的全軍,向他們致以最後的敬禮!”
何小曼在這樣的征召下,站了起來。
那個舞蹈開演之前,團長走出大幕。我們都蒙了:團長難道親自當報幕員?團長對著近兩千騎兵和戰馬說:“騎兵同誌們,下麵這個節目,是我們專門為騎兵這個最勇敢的兵種創作的。”大家想,團長這個“我們”的範圍,扯得有點大,舞蹈明明是上海舞校創作的,我們隻是拷貝來的。團長接下去說的,更讓我們覺得他在“扯”了。他說扮演主要角色的何小曼是我們的優秀舞蹈演員,這位小同誌將帶著四十度高燒上台,如果她倒在舞台上,請英勇的騎兵指戰員諒解,因為小何同誌繼承了騎兵同誌的光榮傳統,輕傷不下馬背,輕傷不下火線。
台下掌聲口號聲戰馬嘶鳴聲,何小曼刹那間成了騎兵獨立團兩千人的掌上明珠。她站在出場位置上,感覺著命運的轉折就是這麽妙,這麽迅疾,這麽毫無預示。她也玩味著當主角的感受:當主角真好,當掌上明珠真好。
整個舞蹈跳下來,何小曼相當爭氣,除了跑錯兩次隊形,並沒有像團長擔心的那樣“倒下”。騎兵團首長上台來接見演員,真把二十一歲的何小曼當成小戰士了,在她腦袋上又摸又拍。大幕剛拉上,何小曼就倒下了。
當夜我們奉團長的命令輪流值夜,保障何小曼隨時有水喝,隨時上廁所,發生危險隨時得到急救。團長說保障何小曼就是保障我們整個演出,看看小曼的演出引起了怎樣的感動?宣傳效果多大?繼續保障何小曼“輕傷不下火線”的形象,就是繼續傳播軍委首長對騎兵們的撫恤和關懷。又扯到軍委去了。那時我們還不知道,騎兵們不服對於他們的發落,正預謀鬧事,把軍馬騎到成都,甚至騎到北京去請願。一米五八的何小曼擋住了那股危險的鐵流。
她這麽喊主要是為了那些穿小褲衩或不穿小褲衩的人及時迴避。
很多人聽見何小曼這兩聲喊了,因此她為劉峰送行這件事從來就不是秘密。隻是她跟他說了什麽是個絕密,直到一九九四年,何小曼的精神徹底康複後才解密。當然,解密也隻是對我一個人而言。那時很多人對我解密,或許因為我成了個小說寫手,而小說即便把他們的秘密泄露,也是加了許多虛構編撰泄露的,即便他們偶然在我的小說裏發現他們的秘密,也被編撰得連他們自己都難以辨認了。
劉峰為她打開門,問她有事沒有。何小曼答非所問,說沒想到他第二天就要走,那麽快。劉峰說,伐木連正缺人,要他盡快去報到。這是不實之詞,那時已經是秋季,伐木最忙的時間在夏天,藏區化雪的時候。劉峰是一天也不想在我們中間多待。小曼問了一句,伐木連遠不遠。遠,劉峰說,在瀾滄江那一邊,坐汽車團的車要走七八天。這麽遠啊,小曼說。我們對瀾滄江很熟,去西藏巡迴演出好幾次過瀾滄江。
那麽一場送別對話,一個門裏,一個門外地進行,總也不是個事,劉峰就對小曼說,進來坐吧。小曼進去後,發現是沒什麽地方可坐的,劉峰在整理行李,床上地上都攤得亂七八糟。一頂蚊帳剛縫補完,針線別在劉峰的背心上。劉峰把小曼讓進門,頭一件事就是找襯衫穿。觸摸林丁丁的惡名已經傳出去了,他穿著背心跟女兵夜話多不合適,他是為了何小曼好。何小曼見他沒頭沒腦地打轉,問他找什麽。他說找襯衫。小曼指指椅子背上搭著的襯衫笑了,不就在這裏嗎?他趕緊扯過去就往身上套,何小曼叫住他,哎,背心胸口上還別著針。他摘下針線,喘出一口長氣,額頭上盡是大汗珠子。
從何小曼後來告訴我的情景,我想象當年他倆的樣子,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何小曼那晚是放鬆的,自然的。甚至,還自信。對,是自信的。似乎被擱在神龕上的雷又鋒以觸摸女性證明他也是個人,這一點讓小曼自信了。不僅從神龕上下來成了個人,而且還是被大家踩下去一截的次等人,於是跟她在一個海拔上了。小曼問劉峰,她能幫他做點兒什麽。劉峰一向幫別人的忙,聽到這話不習慣,拿出半袋洗衣粉,一盆青蔥,一盆青蒜,一盆芫荽,說這些東西帶不走,請她幫忙處理。小曼這才知道,劉峰在窗台上開著一個小農場,種植了好幾種作物。他解釋說,山東人口味重,總想吃一口蔥蒜什麽的。他最後搬出一個裝滿東西的紙殼箱說,假如小曼能幫忙,就幫他把這些東西也處理了。都不要了?嗯,帶不走,他是從連隊來的,知道連隊的生活什麽樣,大營房裏擱不下這麽多私人物件。小曼沉默一會兒,問,能不能看看紙殼箱裏裝著什麽。他打開箱蓋,裏麵裝滿了標兵證書、獎狀、錦旗、獎品之類。有的獎品是有用的,比如大茶缸,人造革皮包,臉盆。還有兩塊枕巾。所有獎品上的先進模範標兵字跡血紅欲滴或金光耀眼。小曼吃驚地問,都不要了嗎?這不是都有用嗎?劉峰說都印上字兒了,怎麽用?
“全是……全是好字兒啊!”小曼說。這是她的原話,意思是,記錄了他曾經輝煌的字兒,不好嗎?她活了二十歲,一個這樣的字兒都沒獲得過。
劉峰沒說話,似乎專注地整理東西。
小曼翻看著那些獎品,終於衝破羞澀,說她是否可以收藏下那些獎品。劉峰說當然了,隻要她不嫌難看。
我的分析是,劉峰把處理多餘物資的事情讓小曼做,是想讓她搬了東西就走,離開他的房間。劉峰愛林丁丁愛出半條命去了,沒了丁丁,對於他來說,全世界一個女人都沒了。小曼不懂他的痛、他的苦,以為她這樣陪伴他,送他最後一程,我們全體對他的反目和孤立,就能給找補迴來一點。尤其是林丁丁對他的傷害,小曼也想以她最後的陪伴給予些彌補。她活了二十歲,一路受傷到此刻,她的一路都是多麽需要陪伴和慰藉,這她最明白。那天晚上,其實小曼想告訴劉峰,從那次托舉,他的兩隻手掌觸碰了她的身體,她的腰,她就一直感激他。他的觸碰是輕柔的,是撫慰的,是知道受傷者疼痛的,是借著公家觸碰輸送了私人同情的,因此也就絕不隻是一個舞蹈的規定動作,他給她的,超出了規定動作許多許多。他把她摟抱起來,把她放置在肩膀上,這世界上,隻有她的親父親那樣扛過她。在排練中和演出中,她被他一次次扛著,就像四歲時父親扛她那樣,讓她感到安全,踏實,感到被寶貝著,感到……那一會她是嬌貴的,是被人當掌上明珠的。這感覺小曼跟我說了三分之一,其餘是我分析和詮釋出來的。於是我進一步推測,那個夜晚,小曼幾乎是愛劉峰的。不,她已經愛上他了。也許她自己都不清楚,她找上門,就是向劉峰再討一個“抱抱”。明天,抱她的人就要走了,再也沒有這個人,在所有人拒絕抱她的時候,向她伸出兩個輕柔的手掌。
也許小曼是我們當中唯一一個真正識得劉峰善良的人。一個始終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識得善良,也最能珍視善良。雷鋒人格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就是善良嗎?假如雷鋒活著,也能夠以觸摸女性來證明自己的人性、雄性,小曼當然會以身以心相許。
何小曼在劉峰房間裏一直待到九點半,劉峰兩個同屋看完電影迴來,她才告別。
當她搬著劉峰給她的那個紙殼箱下樓時,對所有男兵都昂著頭。她想對他們說的話是,你們什麽東西?連劉峰的小腳趾都不如!
她一直保存著劉峰的所有獎品,但始終不知道劉峰為什麽拋棄了它們。我覺得我懂得劉峰對那些獎品的態度,以及他把它們當廢品拋棄的理由。他或許是這麽想的:你們把這些東西給我的時候多慷慨啊,好像這就是我需要的全部,可我想問你們要一點點人的感情,一點點真情,都是不行的;對我的真情呢,哪怕給予一點點承認,一點點尊重,都不行,你們就要叫“救命”,就要口誅筆伐,置於死地而後快。做雷鋒當然光榮神聖,但是份苦差,一種受戒,還是一種“閹割”,所有的獎品都是對“閹割”的慰問,對苦差的犒勞,都是一再的提醒和確認,你那麽“雷鋒”,那麽有品,不準和我們一樣凡俗,和我們一樣受七情六欲汙染。每一件獎品和獎狀都是在他光榮神聖上加的枷鎖,為了他更加安全牢固地光榮神聖下去,別來參與我們的小無恥、小罪過,別來分享我們不無肮髒的快樂。劉峰扔掉那些獎品,等於扔掉了枷鎖。
第二年秋天,何小曼也離開了我們。她也是被處理下基層的。一九七八年國慶,我們到阿壩為即將解散的騎兵團和軍馬場演出。戰爭不再需要騎兵和軍馬,騎兵和軍馬將永遠退役,我們的芭蕾小舞劇《軍馬和姑娘》也就將永遠謝幕。舞台坑窪不平,第一次走台a角小戰士就崴了腳踝,腳腫得漫說穿足尖鞋,連四十號男鞋都穿不進去,把皮帽子當鞋穿。楊老師便把何小曼頂上去。何小曼那時已是標準龍套,隻在兩個大型集體舞裏充數,因此所有人認為這段小戰士獨舞是對她的厚賞。女分隊長郝淑雯在服裝組找到了小曼。何小曼因為擔任的節目少,常在服裝組幫忙,總有釘紐扣、補假發之類的瑣事可做。她當兵四年,到此刻,對於“進步”和“向組織靠攏”的真諦徹底摸透,那就是對該你做的事馬虎,對不該你做的事操勞;假如服裝員跟團支部提出“何小曼常常幫著服裝組補連褲襪”,那可遠比舞蹈分隊表揚她“何小曼練功積極,演出認真”重要得多。聽到後者,團支部會認為,舞蹈隊的,練功積極是本職,演出認真理所當然,有什麽可表揚的。忙活別人的工作,比如幫服裝員補鞋補襪之類,就會撈到分外表揚。郝淑雯向何小曼傳達完楊老師的指令,何小曼說不行,她頂不了a角小戰士。郝淑雯以為自己聽錯了,平時在楊老師編導的舞蹈裏,哪怕給她的角色是隻狗,她都會樂顛顛地接過來演。何小曼說完,又把鼻尖湊到尼龍襪上,繼續織補。我們還有待發現,小曼眼睛的精彩凝聚力得益於她的中度近視。有次在昏暗的後台,她用掃把來迴掃一小塊地方,原來她把屋頂漏進來的白色光斑當粘黏在地板上的化妝棉紙清掃了。
“你不想演小戰士?”女分隊長這是第二次問何小曼,給她反悔的機會。小郝跟我們都認為,何小曼的白日夢都充滿著這個小戰士。那麽出風頭的一個角色,既頑皮又憨拙,非常討觀眾好,每次都是掌聲連著笑聲,我們都恨不得削掉幾公分身高去出這份風頭。
“我頭暈。”這是何小曼給的理由。
誰不頭暈?海拔四千米,打個噴嚏都能耗盡氧氣,一動不動所有人都會輕微哮喘。每天有人流鼻血、心慌、惡心、腹瀉,層出不窮的高原反應中,頭暈是最舒服的一種。健美健將朱克一夜就老了,血壓躥到一百八,心跳也快快慢慢的。
“誰不頭暈?”郝分隊長說。
“你也頭暈?”何小曼問,似乎她剛知道高原反應對每個人都發生。
“廢話!”郝淑雯說。
何小曼從凳子上站起來,真的晃悠一下。她的意思似乎是,既然大家都頭暈,她就隻好頂下小戰士的光榮崗位吧。
我們這些龍套演員陪著主演何小曼排練一下午。那是一座露天舞台,就著山坡的高度搭建,十月就早早進入了嚴寒。我們像一個個蒸汽火車頭,嘴吐白氣,唿唿直喘地陪著她熟悉每個位置,每個隊形,每一處銜接。
晚上演出前,我們聽見台下噠噠的馬蹄聲。從大幕縫隙看出去,看到兩千個騎兵整齊入座,座位就是他們胯下的戰馬。我們從來沒見過如此的觀眾席,不止振奮而且恐懼,都不由自主地想,演出中萬一驚了馬,被鐵蹄踏成肉醬的將是誰們。
何小曼坐在炭火邊看我們活動足尖。郝淑雯催她起來一塊活動腿腳,別像第一位小戰士那樣還未出征就倒下了。
她說她反正已經倒下了,正發高燒呢。郝淑雯把衛生員找來,在她額頭上摸摸,是燙的,可她一直烤著火。體溫計可以做證,五分鍾後從她腋下拿出體溫計,衛生員說咋得了,何小曼高燒三十九度七!我們頓時亂了;何小曼是我們最後的也是唯一的小戰士了,而這個舞蹈沒有小戰士就沒得玩了。帶隊的團長很快來到何小曼身邊,看衛生員喂她薑湯,何小曼吞一口,他的喉結沉重地動一動。何小曼是這天夜裏的月亮,包括團長的我們都是星星。楊老師建議,今晚取消這個小舞劇,讓何小曼休息一晚。
團長說:“別扯了,取消哪個節目這個舞都得跳!”
團長歲數並不大,也就三十三四歲,早先是連隊的文藝骨幹,特別善於鼓動。他的情緒從激揚轉為悲壯,說騎兵和軍馬浴血奮戰幾十年,立下汗馬功勞,現在他們在我軍曆史上就要被永遠取消,這個《軍馬和姑娘》的舞蹈是對他們的歌頌、紀念,也是永別。團長的眼睛不對勁了,因為有了淚。
團長來到何小曼麵前,蹲下來,像大人對待孩子,“小何同誌,堅持就是勝利,騎兵戰士們會記住你的,會感激你的。你不是在為你自己演出,也不隻為我們團演出,你代表的是要繼續在我軍存在下去的全軍,向他們致以最後的敬禮!”
何小曼在這樣的征召下,站了起來。
那個舞蹈開演之前,團長走出大幕。我們都蒙了:團長難道親自當報幕員?團長對著近兩千騎兵和戰馬說:“騎兵同誌們,下麵這個節目,是我們專門為騎兵這個最勇敢的兵種創作的。”大家想,團長這個“我們”的範圍,扯得有點大,舞蹈明明是上海舞校創作的,我們隻是拷貝來的。團長接下去說的,更讓我們覺得他在“扯”了。他說扮演主要角色的何小曼是我們的優秀舞蹈演員,這位小同誌將帶著四十度高燒上台,如果她倒在舞台上,請英勇的騎兵指戰員諒解,因為小何同誌繼承了騎兵同誌的光榮傳統,輕傷不下馬背,輕傷不下火線。
台下掌聲口號聲戰馬嘶鳴聲,何小曼刹那間成了騎兵獨立團兩千人的掌上明珠。她站在出場位置上,感覺著命運的轉折就是這麽妙,這麽迅疾,這麽毫無預示。她也玩味著當主角的感受:當主角真好,當掌上明珠真好。
整個舞蹈跳下來,何小曼相當爭氣,除了跑錯兩次隊形,並沒有像團長擔心的那樣“倒下”。騎兵團首長上台來接見演員,真把二十一歲的何小曼當成小戰士了,在她腦袋上又摸又拍。大幕剛拉上,何小曼就倒下了。
當夜我們奉團長的命令輪流值夜,保障何小曼隨時有水喝,隨時上廁所,發生危險隨時得到急救。團長說保障何小曼就是保障我們整個演出,看看小曼的演出引起了怎樣的感動?宣傳效果多大?繼續保障何小曼“輕傷不下火線”的形象,就是繼續傳播軍委首長對騎兵們的撫恤和關懷。又扯到軍委去了。那時我們還不知道,騎兵們不服對於他們的發落,正預謀鬧事,把軍馬騎到成都,甚至騎到北京去請願。一米五八的何小曼擋住了那股危險的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