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看到現在的讀者,沒人認為我的體裁很怪異嗎?
我這本書,可以說是,但又不全是。
簡單來說,我是按時間軸來寫的邵賊的人物傳記。
我以前說我沒大綱,很多人還不信。我上本書寫了一千多萬字,一樣沒大綱。全部情節都是寫的時候現場推演,沒有什麽事先安排好的劇情。頂多在推演到某一步的時候,我選擇幾種可能性的一種,繼續推演下去。
時間軸的寫法,意思就是每一年從邵賊的角度來看,他做了哪些事,他麵臨哪些困難,他有什麽任務,他的生活是什麽樣的。
這本書,大概會寫到邵賊死去的那一天。最後盤點一下,他這一生功過如何,來個蓋棺定論。同時豐富這個國家的細節,因為他與邵賊是相互成就的。
有人說該寫易定、成德什麽的,那是的寫法,但我寫的不是,是以時間軸為基準的實景推演。
河北藩鎮,現在沒有任何可寫的東西,全是枯燥無味的攻城戰,最近是通過旁白簡單描述的方式一帶而過。
我推演下來,河北藩鎮主要就是防守了,沒別的招數,一如曆史上五代王朝攻河北的情景。
而因為河北軍人的頑固,你一時半會還拿不下。
我總不能寫「一年時間一晃而過」了吧?那是的寫法。作者,會人為創造戲劇衝突,把本不可能存在的劇情硬生生創造出來,哪怕不合理。
我盡量不會挑戰合理性,不會為了迎合戲劇衝突來降低設定。
曆史上郭威攻打河中李守貞,攻城三年。
杜宴球圍攻易定,長達一年半。
如果你寫一本,主角是這些人,你給讀者寫城下的三年生活?
但寫的作者,大概率不會讓主角攻城這麽久,可能幾個月就破了。這就是為了戲劇衝突硬生生降低合理性。
主角帶兵圍城三年,好家夥,視角全在這裏。三年時間,在除了修仙外的任何類別中,都是很長的時間段了,你這麽寫,讀者還看?
我一直試圖在合理性與爽文之間尋找平衡,這也是必須的。
我的觀點一直是:
合理性與爽保持平衡,如果有衝突,合理性優先。
盡量還原一個真實的世界。這個方式就是通過細節填充,也就是有些人說的「水」。
比如我書裏的公文,全是駢文,這是符合唐代、五代現實的。
通過本章說可以看出,絕大部分讀者對這些公文不感興趣,看的時候可能直接劃過去了,但這卻是我花費很多時間弄出來的,通過曆史原文,刪刪改改,用典還不能錯,還得盡量保持駢文的對稱格式。
有的時候,一篇公文花我幾個小時,寫到深夜。雖然沒人看,但我不在乎,我認為這是營造真實世界必須的細節。
寫作要有嚴謹的態度。你既然已經在模擬推演這個世界了,那不妨真實些、合理些。
書裏出現的人物,我要力求嚴謹,不能出錯。
情節被人吐槽,我不在乎。但曆史細節出錯,我會很不好意思,羞愧難當,因為這表明了我的曆史功底不行。
有時候因為曆史資料的匱乏,為了求證一個人物的細節,我會研究很久。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經常弄到淩晨三四點鍾,耽誤寫作。
甚至翻閱唐代墓誌銘匯編,還有遼代、宋初之類,力求準確。
但我查找的這個人物,很可能隻是一個小人物、龍套,出現不了多久。
花這麽多時間研究一個龍套的細節甚至家譜源流、平生過往,值得嗎?我認為是值得的。因為我不允許我的曆史細節出錯,這是對整本書營造的真實模擬世界的不負責。
一次偷懶了,下次會接著偷懶,久而久之,這本書的細節就經不起推敲了。
很多讀者或作者說,「嘛,圖一樂」、「我不如去看史書」、「那麽較真幹什麽」、「不要帶腦子看」,等等等等。
是,我尊重別人的觀點。但我會堅持自己的堅持。
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研究曆史細節和推演上,然後寫到書中,可能看得人根本沒細想,一目十行,但我還是會繼續這麽寫,直到這本書完結。
我寫的就是「史書」,就是模擬一個曆史上並不存在的另外一種可能,另外一種社會。
不喜歡看這本史書的,可以去看別的。
曆史區很多書其實很爽的,他們書裏的曆史細節可能和我這本書有衝突,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大家有自己的判斷、自己的喜好。
最後再強調一遍,這本是是無大綱實景推演、人物傳記,以主角視角為主幹,其他的為枝節,共同組成。
寫到邵賊死的那一天。
我這本書,可以說是,但又不全是。
簡單來說,我是按時間軸來寫的邵賊的人物傳記。
我以前說我沒大綱,很多人還不信。我上本書寫了一千多萬字,一樣沒大綱。全部情節都是寫的時候現場推演,沒有什麽事先安排好的劇情。頂多在推演到某一步的時候,我選擇幾種可能性的一種,繼續推演下去。
時間軸的寫法,意思就是每一年從邵賊的角度來看,他做了哪些事,他麵臨哪些困難,他有什麽任務,他的生活是什麽樣的。
這本書,大概會寫到邵賊死去的那一天。最後盤點一下,他這一生功過如何,來個蓋棺定論。同時豐富這個國家的細節,因為他與邵賊是相互成就的。
有人說該寫易定、成德什麽的,那是的寫法,但我寫的不是,是以時間軸為基準的實景推演。
河北藩鎮,現在沒有任何可寫的東西,全是枯燥無味的攻城戰,最近是通過旁白簡單描述的方式一帶而過。
我推演下來,河北藩鎮主要就是防守了,沒別的招數,一如曆史上五代王朝攻河北的情景。
而因為河北軍人的頑固,你一時半會還拿不下。
我總不能寫「一年時間一晃而過」了吧?那是的寫法。作者,會人為創造戲劇衝突,把本不可能存在的劇情硬生生創造出來,哪怕不合理。
我盡量不會挑戰合理性,不會為了迎合戲劇衝突來降低設定。
曆史上郭威攻打河中李守貞,攻城三年。
杜宴球圍攻易定,長達一年半。
如果你寫一本,主角是這些人,你給讀者寫城下的三年生活?
但寫的作者,大概率不會讓主角攻城這麽久,可能幾個月就破了。這就是為了戲劇衝突硬生生降低合理性。
主角帶兵圍城三年,好家夥,視角全在這裏。三年時間,在除了修仙外的任何類別中,都是很長的時間段了,你這麽寫,讀者還看?
我一直試圖在合理性與爽文之間尋找平衡,這也是必須的。
我的觀點一直是:
合理性與爽保持平衡,如果有衝突,合理性優先。
盡量還原一個真實的世界。這個方式就是通過細節填充,也就是有些人說的「水」。
比如我書裏的公文,全是駢文,這是符合唐代、五代現實的。
通過本章說可以看出,絕大部分讀者對這些公文不感興趣,看的時候可能直接劃過去了,但這卻是我花費很多時間弄出來的,通過曆史原文,刪刪改改,用典還不能錯,還得盡量保持駢文的對稱格式。
有的時候,一篇公文花我幾個小時,寫到深夜。雖然沒人看,但我不在乎,我認為這是營造真實世界必須的細節。
寫作要有嚴謹的態度。你既然已經在模擬推演這個世界了,那不妨真實些、合理些。
書裏出現的人物,我要力求嚴謹,不能出錯。
情節被人吐槽,我不在乎。但曆史細節出錯,我會很不好意思,羞愧難當,因為這表明了我的曆史功底不行。
有時候因為曆史資料的匱乏,為了求證一個人物的細節,我會研究很久。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經常弄到淩晨三四點鍾,耽誤寫作。
甚至翻閱唐代墓誌銘匯編,還有遼代、宋初之類,力求準確。
但我查找的這個人物,很可能隻是一個小人物、龍套,出現不了多久。
花這麽多時間研究一個龍套的細節甚至家譜源流、平生過往,值得嗎?我認為是值得的。因為我不允許我的曆史細節出錯,這是對整本書營造的真實模擬世界的不負責。
一次偷懶了,下次會接著偷懶,久而久之,這本書的細節就經不起推敲了。
很多讀者或作者說,「嘛,圖一樂」、「我不如去看史書」、「那麽較真幹什麽」、「不要帶腦子看」,等等等等。
是,我尊重別人的觀點。但我會堅持自己的堅持。
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研究曆史細節和推演上,然後寫到書中,可能看得人根本沒細想,一目十行,但我還是會繼續這麽寫,直到這本書完結。
我寫的就是「史書」,就是模擬一個曆史上並不存在的另外一種可能,另外一種社會。
不喜歡看這本史書的,可以去看別的。
曆史區很多書其實很爽的,他們書裏的曆史細節可能和我這本書有衝突,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大家有自己的判斷、自己的喜好。
最後再強調一遍,這本是是無大綱實景推演、人物傳記,以主角視角為主幹,其他的為枝節,共同組成。
寫到邵賊死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