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帝聽他這麽說一下站了起來:「魏寧宇你可知道你在說什麽!」
「皇上,蠻族為什麽有冒犯邊關的可能,還不是因為我們這裏有他們沒有的東西麽。他們沒有得到的途徑當然要來搶,我們隻要允許大雍的糧商可以到蠻族去經商,朝廷抽以重稅以糧草的形式讓他們交到北方邊關。增兵的糧草不就有著落了麽。」
「自從大雍建朝以來也不是和蠻族沒有商業往來,就嚴令不讓糧食銷往草原,但是也擋不住有人走私,如果被發現代價還是很大的,這就導致了走私到蠻族的糧食價格是大雍的數倍,但就這樣還是供不應求。」
「如果糧食交易合法化,每年有十個名額發放到全國的糧商中價高者得,朝廷抽五成的先期稅,糧商每銷往蠻族三十石糧食必須再交一匹成年馬為後期稅。這樣朝廷就可做到以蠻族來養北方兵。」
榮昌帝聽完他說的陷入了沉思,過了好一會才對寧宇說:「你詳細的寫個摺子交上來。」寧宇躬身說是。
第二天榮昌帝召集大臣到仁和殿議事,等人到齊了榮昌帝直接讓王全勝把一個摺子拿給眾人看:「眾卿看一下摺子上寫的可不可行?」
大家圍在一起看就聽兵部尚書一聲大叫:「好主意!」然後強行從張首輔手裏拿過去摺子恨不得一下就能看完。
隻看了個大概兵部尚書劉長河就忍不住了,用他那銅鈴一樣的大眼睛熱切的看著榮昌帝問道:「皇上,這是哪個大才想出來的主意!真是絕了!」
榮昌帝沒有迴答他直接問:「你就說可行不可行吧?」
「在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了!」劉長河感慨的說。
可是有人和他有不同的看法,張首輔提出反對意見:「臣覺得不妥,開放對蠻族的糧食供應難道不是讓他們更有實力了麽,到時候他們兵強馬壯對邊關更是威脅!」
他說完就有幾人出來附議。
當然也有贊同的,吏部尚書周勤仁說:「臣以為此法可行。每年的糧食走私的數量也不少,要不然蠻族隻依靠他們自己的糧食絕對恢復不了那麽快。這樣隻是把糧食貿易合法,正好以此來養邊關為什麽不行?」
他直麵張首輔就差說每年的糧食走私的利益都被他給收了,要不然那麽好的事他為什麽反對!
「不能給蠻族出售糧食是□□親自寫的詔令,怎麽可以隨便更改呢!」張首輔拿出這個理由來反對,一時之間大家都不敢說話了,要知道後人不能隨便更改先人的規矩,更何況是□□親寫的詔令!
榮昌帝嗤笑了一聲說:「既然張首輔這麽守著先皇們的詔令那就去皇陵去給□□當差吧。」
榮昌帝話一落地張首輔
就跪倒在地口中連說:「皇上息怒,臣隻是為了皇上的聖名著想。」
這就是拿孝道來壓製榮昌帝。
「朕當了十幾年太子被先皇親自教導治國之道,父皇從未教過朕要用先皇們的政令來管理現在的天下,竟不知張首輔是比朕更知道應該怎麽管理大雍的人。」
榮昌帝說了這些張首輔已經是滿身大汗,要不是經歷的風雨多了現在恐怕已經攤到在地。
榮昌帝接著說:「自古新朝建立總要有律法慢慢完善的過程,從稅法的一再變更就可以看出,但為什麽到跟邊關有關的卻不能變更呢?若想變更看樣子張首輔就給朕定一個不孝先祖的罪名了,朕也想問問張首輔是為了什麽?」
榮昌帝雖然有改革的想法,但是還從來沒有這麽對守舊派扣過如此大的帽子,也是今天張首輔實在是太過了,竟然想用□□壓製他怎麽不然他震怒!
張首輔在殿前直磕頭,口中直說:「臣糊塗了,望皇上贖罪!」
榮昌帝靜靜的看了他一會說:「首輔畢竟是三朝元老,心中對□□時的政令更執著也有情可原,但是你要記住啊,現在已經是榮昌十四年了!」
張首輔連連稱是,榮昌帝才讓他起來。
第32章
因為榮昌帝直接把張首輔打壓下去,所以守舊派一個個的都安靜了起來。
兵部尚書劉長河又問起了寫這個摺子的人:「皇上這個摺子到底出自誰手,讓臣見見這個人吧!」實在是讓他佩服的很。
清掃了障礙榮昌帝也不怕寧宇受到攻伐對著寧宇說:「還不快過來讓劉大人好好看看。」
榮昌帝說完後滿堂大驚,幾位負責這次春闈批改試卷的大人心想:怪不得看著字好像在哪裏見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寧宇的字已經有點進步)原來是他!這也就不奇怪了。
劉長河驚嘆的說:「都說今年的狀元是百年不出的人才,我老劉還不信,看這就打嘴了吧。」
寧宇上前先對著榮昌帝行了禮,又對劉長河說:「劉大人真是廖贊下官了,隻要是朝中再議兩天也會想到的,下官因隻負責記錄而沒有參與其中才能更客觀的看待問題而已,實在是當不得劉大人的誇獎。
他已經十二歲漸漸脫去稚嫩變得更加美艷,但是不管是科舉還是在殿前記錄都是關乎國事,身上已經有了別的同齡人沒有的氣勢,讓他過於艷麗的相貌不那麽顯得紮眼,反而讓人覺得這是受上天眷顧的人,真真是才貌雙全!
「真有才還是假有才我老劉還是分得清的,不錯不錯真是後生可畏啊!」劉長河誇獎道。
</br>
「皇上,蠻族為什麽有冒犯邊關的可能,還不是因為我們這裏有他們沒有的東西麽。他們沒有得到的途徑當然要來搶,我們隻要允許大雍的糧商可以到蠻族去經商,朝廷抽以重稅以糧草的形式讓他們交到北方邊關。增兵的糧草不就有著落了麽。」
「自從大雍建朝以來也不是和蠻族沒有商業往來,就嚴令不讓糧食銷往草原,但是也擋不住有人走私,如果被發現代價還是很大的,這就導致了走私到蠻族的糧食價格是大雍的數倍,但就這樣還是供不應求。」
「如果糧食交易合法化,每年有十個名額發放到全國的糧商中價高者得,朝廷抽五成的先期稅,糧商每銷往蠻族三十石糧食必須再交一匹成年馬為後期稅。這樣朝廷就可做到以蠻族來養北方兵。」
榮昌帝聽完他說的陷入了沉思,過了好一會才對寧宇說:「你詳細的寫個摺子交上來。」寧宇躬身說是。
第二天榮昌帝召集大臣到仁和殿議事,等人到齊了榮昌帝直接讓王全勝把一個摺子拿給眾人看:「眾卿看一下摺子上寫的可不可行?」
大家圍在一起看就聽兵部尚書一聲大叫:「好主意!」然後強行從張首輔手裏拿過去摺子恨不得一下就能看完。
隻看了個大概兵部尚書劉長河就忍不住了,用他那銅鈴一樣的大眼睛熱切的看著榮昌帝問道:「皇上,這是哪個大才想出來的主意!真是絕了!」
榮昌帝沒有迴答他直接問:「你就說可行不可行吧?」
「在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了!」劉長河感慨的說。
可是有人和他有不同的看法,張首輔提出反對意見:「臣覺得不妥,開放對蠻族的糧食供應難道不是讓他們更有實力了麽,到時候他們兵強馬壯對邊關更是威脅!」
他說完就有幾人出來附議。
當然也有贊同的,吏部尚書周勤仁說:「臣以為此法可行。每年的糧食走私的數量也不少,要不然蠻族隻依靠他們自己的糧食絕對恢復不了那麽快。這樣隻是把糧食貿易合法,正好以此來養邊關為什麽不行?」
他直麵張首輔就差說每年的糧食走私的利益都被他給收了,要不然那麽好的事他為什麽反對!
「不能給蠻族出售糧食是□□親自寫的詔令,怎麽可以隨便更改呢!」張首輔拿出這個理由來反對,一時之間大家都不敢說話了,要知道後人不能隨便更改先人的規矩,更何況是□□親寫的詔令!
榮昌帝嗤笑了一聲說:「既然張首輔這麽守著先皇們的詔令那就去皇陵去給□□當差吧。」
榮昌帝話一落地張首輔
就跪倒在地口中連說:「皇上息怒,臣隻是為了皇上的聖名著想。」
這就是拿孝道來壓製榮昌帝。
「朕當了十幾年太子被先皇親自教導治國之道,父皇從未教過朕要用先皇們的政令來管理現在的天下,竟不知張首輔是比朕更知道應該怎麽管理大雍的人。」
榮昌帝說了這些張首輔已經是滿身大汗,要不是經歷的風雨多了現在恐怕已經攤到在地。
榮昌帝接著說:「自古新朝建立總要有律法慢慢完善的過程,從稅法的一再變更就可以看出,但為什麽到跟邊關有關的卻不能變更呢?若想變更看樣子張首輔就給朕定一個不孝先祖的罪名了,朕也想問問張首輔是為了什麽?」
榮昌帝雖然有改革的想法,但是還從來沒有這麽對守舊派扣過如此大的帽子,也是今天張首輔實在是太過了,竟然想用□□壓製他怎麽不然他震怒!
張首輔在殿前直磕頭,口中直說:「臣糊塗了,望皇上贖罪!」
榮昌帝靜靜的看了他一會說:「首輔畢竟是三朝元老,心中對□□時的政令更執著也有情可原,但是你要記住啊,現在已經是榮昌十四年了!」
張首輔連連稱是,榮昌帝才讓他起來。
第32章
因為榮昌帝直接把張首輔打壓下去,所以守舊派一個個的都安靜了起來。
兵部尚書劉長河又問起了寫這個摺子的人:「皇上這個摺子到底出自誰手,讓臣見見這個人吧!」實在是讓他佩服的很。
清掃了障礙榮昌帝也不怕寧宇受到攻伐對著寧宇說:「還不快過來讓劉大人好好看看。」
榮昌帝說完後滿堂大驚,幾位負責這次春闈批改試卷的大人心想:怪不得看著字好像在哪裏見過(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寧宇的字已經有點進步)原來是他!這也就不奇怪了。
劉長河驚嘆的說:「都說今年的狀元是百年不出的人才,我老劉還不信,看這就打嘴了吧。」
寧宇上前先對著榮昌帝行了禮,又對劉長河說:「劉大人真是廖贊下官了,隻要是朝中再議兩天也會想到的,下官因隻負責記錄而沒有參與其中才能更客觀的看待問題而已,實在是當不得劉大人的誇獎。
他已經十二歲漸漸脫去稚嫩變得更加美艷,但是不管是科舉還是在殿前記錄都是關乎國事,身上已經有了別的同齡人沒有的氣勢,讓他過於艷麗的相貌不那麽顯得紮眼,反而讓人覺得這是受上天眷顧的人,真真是才貌雙全!
「真有才還是假有才我老劉還是分得清的,不錯不錯真是後生可畏啊!」劉長河誇獎道。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