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建立創新型現代化城市,楊辰覺得這一次來項家有必要說一下,這樣至少可以讓他們知道創辦新城大學的真正目的。


    反正他們雙方一個是為了求名,一個是為了求利,項家求名,他求利,新城大學辦好了,將來人才送到楊辰旗下公司,為楊辰服務,到時候楊辰越成功,新城大學就越出名。


    名利雙收,雙方一起得利。


    雖然不是第一次見到項老本人,但楊辰還是忍不住打心裏尊敬,老一輩從戰爭年代走過來的人,甭管他是做什麽的,哪怕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他們身上濃厚的年代氣息,也是後世人和平年代的人所沒有的。


    尤其是項老爺子曾經常年身居高位,身上年代氣息更濃,雖然已年過八十歲,但是項老爺子身體看上去依舊很硬朗,跟香江那群大佬一個樣,精神氣比年輕人還要足。


    “小楊,你來了,快坐。”


    招唿間,項老看到軍子幾人一人手裏抱著一箱東西,不由道:“你這是給我送的什麽東西,這一箱箱這麽多?”


    楊辰扶著老爺子坐下後,笑道:“酒,好酒,正宗的茅台,是我費了好大力氣弄到的,這次特意給你老人家帶了幾箱。”


    “還有一點東西,在新港那邊還沒送過來,明天一早我派人送到你家裏,不是什麽貴重的東西,都是內陸那邊的土特產,本來我是打算明天再來拜訪你老人家的…”


    聽到是酒和土特產,項老原本想拒絕的話,又重新憋了迴去,灣灣和內陸戒嚴幾十年,兩邊的老百姓都沒辦法接觸,更別提官員了。


    雖然項老已經退休了,但是曾經畢竟任職於老蔣身邊,而且還位至民政高官,身份比較敏感,內陸那邊的東西,說實在,就算他想,也沒有途徑獲得。


    項老接過軍子手上已經拆開的一瓶茅台,打開蓋子聞了一下,咧嘴笑道:“小楊你有心了,東西我就收下了,以後還有好東西,記得多給我送點,老板給員工送東西,我也不怕別人說我收賄賂。”


    楊辰笑了笑,沒有去接話,雖然對方實際上已經在為他工作了,但名義上卻不好這麽說。


    濃鬱的酒香,把項老的酒蟲一下子就勾起來了,項老對自己大兒子喊道:“老大,給我拿個杯子過來。”


    平日裏,項老沒事就愛喝上兩口小酒,每次喝的並不多,也就兩小杯,因為項老自己能控製酒癮,所以即使年紀大了些,項家兄妹也沒有要求他戒酒。


    酒這種東西,適量飲用,對身體還是有一定好處的,這也是為什麽很多老年人都喜歡喝點小酒的原因。


    另一邊


    剛收下薛雨菲三女送的東西的項老太太聽到老伴要喝酒,隨即放下東西,開口道:“我給大家煮點宵夜吃,隨便給你弄兩個下酒菜,酒等一下再喝。”


    “行,你弄一點吧!”


    項老聽到這話,吧唧了一下嘴巴,把酒瓶蓋子重新擰上,顯然是想等一會兒下酒菜來了再喝。


    從這點,楊辰看到了這位老爺子的自律…


    放下酒之後,項老沒有跟楊辰廢話,徑直說道:“小楊,我已經跟灣灣那邊聯係上了,灣灣那邊已經答應把新城大學納入學生留學名單行列,接下來我們的生源不用愁了。”


    “灣灣那邊一些學生聽到你的名字,報名都很積極,我是這樣打算的,明年我們學校先錄取三千人,灣灣那邊名額定一千五百名,香江那邊名額定一千名,剩下的五百名留給其他地方。”


    “你看怎麽樣?”


    “太少了”楊辰聽完搖頭道。


    見楊辰不滿意,項老苦口婆心道:“小楊,三千人已經不少了,目前新城大學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一下子招太多人不合適。”


    見項老誤會自己的意思了,楊辰開口解釋道:“項老,你誤會我的意思了,我不是說錄取的學生少了,而是給其他地方名額少了。”


    項老聞言,眼皮子微動,沉默著沒有說話。


    不過楊辰卻沒有停止,而是繼續道:“項老你好像把內陸給忘了,要知道內陸現在已經恢複高考好些年了,那邊的高考生和大學生數量比灣灣大多了。”


    “尤其是近幾年,自改革開放,內陸的教學穩定之後,高考生每年錄取人數是灣灣的近十倍,憑著內陸的人口基數,未來潛力非常巨大,我認為三千人裏麵,應該空出來一半的名額留給內陸的學生。


    後世網上有不少資料,記錄了內陸早期恢複高考之後,大學生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事跡。


    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幾百萬考生同時參加高考,最後錄取的隻有二三十萬人,平均二三十個人裏麵才有一個人有機會上大學。


    近幾年內陸高考人數雖然減少了,錄取人數多了,但事實上,高考並沒有放鬆,反而變得更加殘酷了。


    因為八十年代以後,能夠參加高考的考生,全都經曆了一次預考,才獲得高考資格的。


    內陸恢複高考後,麵對龐大的考生人數,為了節省人力物力財力等成本,在考前一兩個月,由各鄉鎮組織一場考試,進行預先篩選,隻有通過預考的人才有資格參加高考。


    也就是說,原本可能一千萬考生,最後隻有一百多萬考生參加高考,沒過預考的人,不是說他們不願意報考,而是他們根本連高考的機會都沒有,


    灣灣人口才兩千萬人,而內陸每年光是高考考生就占了灣灣總人口的近兩成,即使這個時期內陸的教學資源比不上灣灣,但是憑著人口基數,十個換一個,也能穩壓。


    “一半的名額?”項老皺了皺眉頭,想要說什麽,卻被楊辰再次打斷了。


    “項老,我想你應該比我清楚,自從內陸改革開放以後,灣灣和內陸的緊張局勢已經發生了改變,我想要不了多久,兩邊的關係會進一步發生質的變化。


    到時候,說不定項老你也可以重新踏上家鄉的土地,灣灣的學生和內陸的學生都是同胞,何分彼此,我希望項老你不要因為政見不同,而偏向哪一方…”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香江1981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楊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楊剛並收藏重生香江1981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