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第一百八十六章落幕(上)
西苑,內閣值房。
因孫淡手中這份遺詔關係著未來皇位的歸屬,關係到國本。所以,即便楊廷和聽到皇帝大行的消息後,一口熱血吐將出來,即便神思已然恍惚,身體有隱約有支撐不下去的跡象,可他還是強咬著牙從地上站起來,收住悲聲:“臣等接詔。”
就伸手捧過聖旨,放在值房的大案上。
自正德病重不能視事,錢寧落馬之後,司禮監群龍無首,已形同虛設。因此,一應軍國大政借出於內閣三相和郭勳之手。可以說,這屋中四人再加上掌管內宮二十四個管事牌子的畢雲已儼是明王朝政治的核心組成人員。
也隻有這幾人才配領旨,並按照大行皇帝遺詔和朝廷的規矩冊立新君。
其實,正德大行已在眾人的預料之中,也早有思想準備。不過,消息傳來這一刻,大家還是被震得悲痛萬分。
郭勳捏起案上的銀剪逐一剪去屋中蠟燭的燈芯,燭光驟然亮開。
燈火通明中,眾人都圍到案邊,屏息凝視。
等一切都準備妥當,楊廷和這才抹去嘴角的那一絲血跡,朝郭勳點點頭。
郭勳接過聖旨,看了看上麵的烤漆封口,又查驗了上麵的封印,“各位閣老,沒任何問題。”因為實在太緊張,這個自小從軍,屍山血海趟過來的老將的聲音有些顫抖。
楊廷和:“除封吧。”
郭勳麵如沉水,提起軸旨在蠟燭上烤融封漆,從裏麵拉出一卷黃絹,轉手將聖旨遞還給楊廷和。
楊廷和也沒顧著先看,將緩緩將聖旨展開,平攤在大案之上。
一切都依足了程序。
等到聖旨打開,眾人這才迫不及待地將目光落在上麵,看到正德那熟悉的筆記,大家心中又是一疼。
先前還趴在地上不同哀號的畢雲突然站起身來,撲到案前,對著正德的筆跡就是一聲大哭:“聖上啊,你春秋正盛,怎麽就這麽大行了,留下老奴一人孤零零活在世上?”
畢雲武藝高強,加上又悲痛得不能自持,這一撲來,撞得毛紀身體一晃,差點倒在地上。轉頭看去,卻一張白發蒼蒼的腦袋,也扭曲的麵孔。原來,在得到正德去世的消息之後,畢雲一頭花白的頭發竟全白了。
毛記看到畢雲的麵孔,心中突然有些害怕,大叫道:“你要做什麽,別擠,別擠。”
沒有人理睬毛紀,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大行皇帝的遺詔上。
毛紀這才意識到此事事關重大,也管不了那許多,也凝神朝聖旨上看去。
毛紀本是庶吉士出身,一目十行是讀書人的基本功,隻掃了一眼,就將那幾百字的遺詔看完。
可他無論如何也鎮靜不下來,隻覺得腦子裏亂成一團,上麵的字他是個個都認識,卻怎麽也想不出究竟在說些什麽。
不過,正德遺詔中的最後一句:“興王長子,憲宗之孫,孝宗之從子,朕之從弟,序當立。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他還是看得懂的。
毛紀深吸了一口氣,畢竟是修煉了大半身理學的讀書人,遇到這等潑天大事,還是將一顆紊亂的心平靜下來,咬牙從牙縫中吐出這麽一句:“此詔何時何地何人所寫,據我所知,大行皇帝陛下已經昏迷數日,怎麽可能還寫出這等洋洋千言的文字?”
郭勳哼了一聲:“毛相慎言,這明明就是大行皇帝的字跡,已確實是陛下遺詔無疑,我等還是領旨吧。”
“此詔真偽存疑,需要徹查。”毛紀狠狠地看著郭勳,竟寸步不讓。
郭勳心中大為不喜:“這事還是由元輔大人定奪吧。”
“胡鬧,國家大事,怎麽能靠一人一言而定,我等閣臣難道都是擺設?”毛紀大聲咆哮起來:“楊首輔,我認為,這事得招集群臣好好議一議。楊首輔,楊……”這份遺詔是孫淡和畢雲帶過來,且不論真偽,若真依了他們,興王登基已經板上釘釘的事情。
可是,如此一來,毛紀多年的布置豈不打了水漂。
若能將這事鬧大,鬧到朝堂上去,讓一眾文武百官議論,青州那邊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楊廷和沒有迴答,隻將頭轉到窗外,看著外麵的火光出神,眼睛裏全是淚花。
楊廷和不管事卻正中了毛紀下懷,他提高聲氣:“楊相、蔣相,郭大人,既然你們不反對,這份遺詔暫且封存,現在離早朝也沒多少時間了。幹脆敲景陽鍾,招集群臣商議,然後宣布皇帝大行的消息。”說著話,就要去抓那份聖旨。
“啪!”一聲,一隻手拍在聖旨上。毛紀心頭一驚,抬頭看去,卻是孫淡。
孫淡靜靜地看著毛紀:“毛相,孫淡想問一句,這份聖旨的火漆封印對不對,大行皇帝的筆跡對不對,玉璽印記對不對。若毛相還有疑問,可去文淵閣查驗此詔的留檔。若一切都對,毛相拒不接詔,是不是有抗旨的嫌疑?”
孫淡說得雖然輕描淡寫,可語氣卻十分堅定,不容辯駁。
毛紀一時語塞。
所謂聖旨,有許多歸製。皇帝興致來了,隨口下的命令,稱之為口諭,也沒什麽特殊規定,平時也就讓太監或者隨便哪個官員找當事人一傳了事;事關軍國大事和人事變遷等大事的,都需要用特製的明黃錦緞,再用工整的楷書書寫,並蓋上玉璽,以示鄭重。這才是正經的聖旨。
這類書麵聖旨一般分為兩種:明發上諭和特發上諭。
明發上諭一般都先交給內閣,然後由內閣轉發給相關部門和相關人等,並以邸報的形式傳示全國。特發上諭則不經過內閣,直接交送指定人員。
孫淡所帶來的這份遺詔正是明發上諭,這種聖旨有嚴格的歸製。聖旨用璽的時候需要尚寶局留底記錄,文淵閣還要抄一個副本存檔。一切都有根有底,有法可依,有據可查,最是嚴格不過。
而且,這份聖旨明明白白是正德的親筆手書不假。
毛紀卻說這份正德遺招存疑,分明就是無理取鬧。身為內閣次輔,卻不依法依規矩接旨,說出去,也未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被孫淡這麽一說,毛紀自知理虧,半天才迴過神來。
他一張臉漲的通紅,惱羞成怒地一拍桌子,厲聲道:“孫淡,你一介布衣也敢在內閣胡鬧,仗的是誰的勢,來人,給我轟出去!”
孫淡也不退讓:“孫淡仗的是天理國法的勢。”
屋中幾人心中都暗自喝彩:孫淡此人雖然身份卑微,卻有一口讀書人的浩然之氣,危難之際有凜凜風骨,不愧為士林年輕一輩的代表人物。從這一點上來說,大行皇帝還真有識人之明。
外麵的火光更大,整個西苑都鬧騰起來,到處都是叫喊聲到處都是號哭的聲音,影影綽綽中,一群又一群太監提著水桶,推著水車大聲救火。
第一百八十六章落幕(上)
西苑,內閣值房。
因孫淡手中這份遺詔關係著未來皇位的歸屬,關係到國本。所以,即便楊廷和聽到皇帝大行的消息後,一口熱血吐將出來,即便神思已然恍惚,身體有隱約有支撐不下去的跡象,可他還是強咬著牙從地上站起來,收住悲聲:“臣等接詔。”
就伸手捧過聖旨,放在值房的大案上。
自正德病重不能視事,錢寧落馬之後,司禮監群龍無首,已形同虛設。因此,一應軍國大政借出於內閣三相和郭勳之手。可以說,這屋中四人再加上掌管內宮二十四個管事牌子的畢雲已儼是明王朝政治的核心組成人員。
也隻有這幾人才配領旨,並按照大行皇帝遺詔和朝廷的規矩冊立新君。
其實,正德大行已在眾人的預料之中,也早有思想準備。不過,消息傳來這一刻,大家還是被震得悲痛萬分。
郭勳捏起案上的銀剪逐一剪去屋中蠟燭的燈芯,燭光驟然亮開。
燈火通明中,眾人都圍到案邊,屏息凝視。
等一切都準備妥當,楊廷和這才抹去嘴角的那一絲血跡,朝郭勳點點頭。
郭勳接過聖旨,看了看上麵的烤漆封口,又查驗了上麵的封印,“各位閣老,沒任何問題。”因為實在太緊張,這個自小從軍,屍山血海趟過來的老將的聲音有些顫抖。
楊廷和:“除封吧。”
郭勳麵如沉水,提起軸旨在蠟燭上烤融封漆,從裏麵拉出一卷黃絹,轉手將聖旨遞還給楊廷和。
楊廷和也沒顧著先看,將緩緩將聖旨展開,平攤在大案之上。
一切都依足了程序。
等到聖旨打開,眾人這才迫不及待地將目光落在上麵,看到正德那熟悉的筆記,大家心中又是一疼。
先前還趴在地上不同哀號的畢雲突然站起身來,撲到案前,對著正德的筆跡就是一聲大哭:“聖上啊,你春秋正盛,怎麽就這麽大行了,留下老奴一人孤零零活在世上?”
畢雲武藝高強,加上又悲痛得不能自持,這一撲來,撞得毛紀身體一晃,差點倒在地上。轉頭看去,卻一張白發蒼蒼的腦袋,也扭曲的麵孔。原來,在得到正德去世的消息之後,畢雲一頭花白的頭發竟全白了。
毛記看到畢雲的麵孔,心中突然有些害怕,大叫道:“你要做什麽,別擠,別擠。”
沒有人理睬毛紀,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大行皇帝的遺詔上。
毛紀這才意識到此事事關重大,也管不了那許多,也凝神朝聖旨上看去。
毛紀本是庶吉士出身,一目十行是讀書人的基本功,隻掃了一眼,就將那幾百字的遺詔看完。
可他無論如何也鎮靜不下來,隻覺得腦子裏亂成一團,上麵的字他是個個都認識,卻怎麽也想不出究竟在說些什麽。
不過,正德遺詔中的最後一句:“興王長子,憲宗之孫,孝宗之從子,朕之從弟,序當立。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他還是看得懂的。
毛紀深吸了一口氣,畢竟是修煉了大半身理學的讀書人,遇到這等潑天大事,還是將一顆紊亂的心平靜下來,咬牙從牙縫中吐出這麽一句:“此詔何時何地何人所寫,據我所知,大行皇帝陛下已經昏迷數日,怎麽可能還寫出這等洋洋千言的文字?”
郭勳哼了一聲:“毛相慎言,這明明就是大行皇帝的字跡,已確實是陛下遺詔無疑,我等還是領旨吧。”
“此詔真偽存疑,需要徹查。”毛紀狠狠地看著郭勳,竟寸步不讓。
郭勳心中大為不喜:“這事還是由元輔大人定奪吧。”
“胡鬧,國家大事,怎麽能靠一人一言而定,我等閣臣難道都是擺設?”毛紀大聲咆哮起來:“楊首輔,我認為,這事得招集群臣好好議一議。楊首輔,楊……”這份遺詔是孫淡和畢雲帶過來,且不論真偽,若真依了他們,興王登基已經板上釘釘的事情。
可是,如此一來,毛紀多年的布置豈不打了水漂。
若能將這事鬧大,鬧到朝堂上去,讓一眾文武百官議論,青州那邊或許還有一線生機。
楊廷和沒有迴答,隻將頭轉到窗外,看著外麵的火光出神,眼睛裏全是淚花。
楊廷和不管事卻正中了毛紀下懷,他提高聲氣:“楊相、蔣相,郭大人,既然你們不反對,這份遺詔暫且封存,現在離早朝也沒多少時間了。幹脆敲景陽鍾,招集群臣商議,然後宣布皇帝大行的消息。”說著話,就要去抓那份聖旨。
“啪!”一聲,一隻手拍在聖旨上。毛紀心頭一驚,抬頭看去,卻是孫淡。
孫淡靜靜地看著毛紀:“毛相,孫淡想問一句,這份聖旨的火漆封印對不對,大行皇帝的筆跡對不對,玉璽印記對不對。若毛相還有疑問,可去文淵閣查驗此詔的留檔。若一切都對,毛相拒不接詔,是不是有抗旨的嫌疑?”
孫淡說得雖然輕描淡寫,可語氣卻十分堅定,不容辯駁。
毛紀一時語塞。
所謂聖旨,有許多歸製。皇帝興致來了,隨口下的命令,稱之為口諭,也沒什麽特殊規定,平時也就讓太監或者隨便哪個官員找當事人一傳了事;事關軍國大事和人事變遷等大事的,都需要用特製的明黃錦緞,再用工整的楷書書寫,並蓋上玉璽,以示鄭重。這才是正經的聖旨。
這類書麵聖旨一般分為兩種:明發上諭和特發上諭。
明發上諭一般都先交給內閣,然後由內閣轉發給相關部門和相關人等,並以邸報的形式傳示全國。特發上諭則不經過內閣,直接交送指定人員。
孫淡所帶來的這份遺詔正是明發上諭,這種聖旨有嚴格的歸製。聖旨用璽的時候需要尚寶局留底記錄,文淵閣還要抄一個副本存檔。一切都有根有底,有法可依,有據可查,最是嚴格不過。
而且,這份聖旨明明白白是正德的親筆手書不假。
毛紀卻說這份正德遺招存疑,分明就是無理取鬧。身為內閣次輔,卻不依法依規矩接旨,說出去,也未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被孫淡這麽一說,毛紀自知理虧,半天才迴過神來。
他一張臉漲的通紅,惱羞成怒地一拍桌子,厲聲道:“孫淡,你一介布衣也敢在內閣胡鬧,仗的是誰的勢,來人,給我轟出去!”
孫淡也不退讓:“孫淡仗的是天理國法的勢。”
屋中幾人心中都暗自喝彩:孫淡此人雖然身份卑微,卻有一口讀書人的浩然之氣,危難之際有凜凜風骨,不愧為士林年輕一輩的代表人物。從這一點上來說,大行皇帝還真有識人之明。
外麵的火光更大,整個西苑都鬧騰起來,到處都是叫喊聲到處都是號哭的聲音,影影綽綽中,一群又一群太監提著水桶,推著水車大聲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