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五國分治天下。
初始,北筱國最為強盛,東淩國、南笙國、西澤國次之,百溪國再次之。
但由於某種未知力量的存在,五國割據一方,相安無事。
除互通有無外,還共用一個年號。號曰昭月。
昭月四十二年,百溪國皇後誕下嫡長子,取名顧丘辭。是年風調雨順,霓虹滿天。
他才呱呱落地,便能說話識字。
故三歲進藏書閣,讀百家書。
五歲入朝堂,輔佐君父。
八歲整編軍隊,訓練兵士。
十歲學經商之道,攬盡天下瑰寶。
其人風華絕代,眉目如畫,眸似星辰,尤勝謫仙。更因天賦異稟,名揚諸國。
昭月五十五年,百溪國各方麵實力均強於四國。
昭月五十六年,大旱。各國生民餓死者不計其數。他獻策救下萬人。
昭月五十七年,百溪國皇後因病離世。
昭月五十八年,瘟疫爆發,無一國幸免。
各國醫師束手無策,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皆惶惶不可終日。
疫情來勢兇猛,一傳十十傳百,不到幾日,竟死了上萬人。
五國君王齋戒沐浴,共赴靈山。
靈山有大巫,與神相通,能知天下事。
“普天之下,唯有一人能使生民免受瘟疫之苦。”
大巫沉思片刻,繼而補充:“他生而不凡,至美至才。”
五國君王神色陡變,麵麵相覷間,心中已然有數。
北筱國君王率先打破沉默,“想我五國人才濟濟,卻唯有百溪國大皇子顧丘辭可稱得上至美至才。”
“小兒雖有治國安邦之才,卻無去病救人之能?不知他當如何?”
“於靈山生祭神明,瘟疫自退。”
此行被傳開,四國眾民齊聚百溪國國都。
百溪國子民帶頭跪地,求生祭不可一世的大皇子。
四國紛紛效仿,齊刷刷跪地哭求。
宮牆外如此,宮牆內亦如此。
他敬重的君父,在三日後終究向他開了口。
“大巫既說我生祭神明便可救萬民,那便生祭罷了。”顧丘辭看著欲言又止的父親,神色如常,緩緩開口。
他本欲先去生母墳前上柱香,再前往靈山,然他舍命相護的百姓卻不容他耽擱片刻。
能讓萬萬人簇擁送至靈山,除了他顧丘辭,誰能有此殊榮?
不知情的人還在一旁羨慕他此刻的無限風光,知情的人表麵擦著眼淚,心裏卻早已樂開花。
以一人死換萬人生,怎麽看都是劃算的,所以何樂而不為。
看到他流幹最後一滴血後,眾人才肯安心離去。
那時,他們早已忘記顧丘辭生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
他的親人不忍目睹他的死,皆不願前往靈山。
故而他死後連個替他收屍的人都沒有。
風吹、日曬、雨淋,連烏鴉啄食他的身體也無人問津。
等他的君父想去見見他時,尋遍靈山卻未發現他的墳墓。
祭台上隻剩森森白骨。
昭月五十九年,山崩地裂。無人可治時,百姓又想起了顧丘辭。
“若大皇子尚在人世,今日又何至於一籌莫展?”
可就算他真活著,隻要大巫說一句他生祭便可救萬民的話,他的子民還是會毫無猶豫的求他去死。
初始,北筱國最為強盛,東淩國、南笙國、西澤國次之,百溪國再次之。
但由於某種未知力量的存在,五國割據一方,相安無事。
除互通有無外,還共用一個年號。號曰昭月。
昭月四十二年,百溪國皇後誕下嫡長子,取名顧丘辭。是年風調雨順,霓虹滿天。
他才呱呱落地,便能說話識字。
故三歲進藏書閣,讀百家書。
五歲入朝堂,輔佐君父。
八歲整編軍隊,訓練兵士。
十歲學經商之道,攬盡天下瑰寶。
其人風華絕代,眉目如畫,眸似星辰,尤勝謫仙。更因天賦異稟,名揚諸國。
昭月五十五年,百溪國各方麵實力均強於四國。
昭月五十六年,大旱。各國生民餓死者不計其數。他獻策救下萬人。
昭月五十七年,百溪國皇後因病離世。
昭月五十八年,瘟疫爆發,無一國幸免。
各國醫師束手無策,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皆惶惶不可終日。
疫情來勢兇猛,一傳十十傳百,不到幾日,竟死了上萬人。
五國君王齋戒沐浴,共赴靈山。
靈山有大巫,與神相通,能知天下事。
“普天之下,唯有一人能使生民免受瘟疫之苦。”
大巫沉思片刻,繼而補充:“他生而不凡,至美至才。”
五國君王神色陡變,麵麵相覷間,心中已然有數。
北筱國君王率先打破沉默,“想我五國人才濟濟,卻唯有百溪國大皇子顧丘辭可稱得上至美至才。”
“小兒雖有治國安邦之才,卻無去病救人之能?不知他當如何?”
“於靈山生祭神明,瘟疫自退。”
此行被傳開,四國眾民齊聚百溪國國都。
百溪國子民帶頭跪地,求生祭不可一世的大皇子。
四國紛紛效仿,齊刷刷跪地哭求。
宮牆外如此,宮牆內亦如此。
他敬重的君父,在三日後終究向他開了口。
“大巫既說我生祭神明便可救萬民,那便生祭罷了。”顧丘辭看著欲言又止的父親,神色如常,緩緩開口。
他本欲先去生母墳前上柱香,再前往靈山,然他舍命相護的百姓卻不容他耽擱片刻。
能讓萬萬人簇擁送至靈山,除了他顧丘辭,誰能有此殊榮?
不知情的人還在一旁羨慕他此刻的無限風光,知情的人表麵擦著眼淚,心裏卻早已樂開花。
以一人死換萬人生,怎麽看都是劃算的,所以何樂而不為。
看到他流幹最後一滴血後,眾人才肯安心離去。
那時,他們早已忘記顧丘辭生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
他的親人不忍目睹他的死,皆不願前往靈山。
故而他死後連個替他收屍的人都沒有。
風吹、日曬、雨淋,連烏鴉啄食他的身體也無人問津。
等他的君父想去見見他時,尋遍靈山卻未發現他的墳墓。
祭台上隻剩森森白骨。
昭月五十九年,山崩地裂。無人可治時,百姓又想起了顧丘辭。
“若大皇子尚在人世,今日又何至於一籌莫展?”
可就算他真活著,隻要大巫說一句他生祭便可救萬民的話,他的子民還是會毫無猶豫的求他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