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煙霧,有些觀眾們便想到了“烽火狼煙”。
陳旭肯定道:“大家說的沒錯,從古代開始,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使用煙霧作為中遠距離的信號傳遞,多數朝代烽火台的間隔距離,基本是5公裏遠。”
“而現代信號學家也證明了,狼煙的可視範圍非常廣,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基本可以傳遞到5-8公裏外,所以,隻要我們能夠製造一股濃煙,運氣好了,還是很容易被人發現的!”
“古代的狼煙,多是用濕柴堆在一個狹窄空間內而造成濃煙的,這個方法,跟我們之前熏螞蟻窩、蜂窩的方法原理相同。”
“但我們現在條件有限,無法找到大量的濕柴堆在狹窄空間,畢竟我們沒有真正的烽火台,但我們可以利用廢墟城市內的其他物品,來模擬出一個小型烽火台。”
“需要的材料也很簡單,一個鐵桶,液態易燃物,比如汽油、酒精,再就是工業橡膠,比如輪胎,這種橡膠製品在燃燒的時候,會釋放大量的黑煙,會更容易讓我們被發現!”
說完,陳旭便扭頭看了看四周,似乎是在考慮如何尋找這些物品。
思索了片刻,他開口道:“說實話,普裏皮亞季畢竟是一座城鎮,我們這樣漫無方向地尋找,會浪費很多時間,所以,我得先找到一座比較高的建築,然後從天台瞭望。”
“這樣一來,在視野良好的情況下,我們也許就能發現可能存在這些物品的區域!”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內,陳旭都在普裏皮亞季的城鎮內轉著。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鐵桶、汽油這些東西不好尋找。
但想要找到一棟高層建築,還是非常容易的,因為這很明顯。
二十分鍾後,一棟大約有十五層高的白色大廈,一下出現在觀眾們的視線之中。
大家仍舊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樣的高層建築,竟然會出現在1970年。
陳旭繞過樹林,走進大堂內。
樓裏完全就是一片廢墟的場景,大量的碎石、瓦片堆在塵土中,旁邊的牆皮脫落了一片又一片。
窗戶全都碎在了牆根周圍,可笑的是,連窗框都跟著消失了。
有心的觀眾忽然發現,自打旭爺進入普裏皮亞季後,好像每一棟建築的窗框都消失了。
按理來講,就算是隨著時間的腐蝕,也不肯能消失得這麽幹淨吧?
對此,陳旭的迴答也很簡單:是被偷的。
他之前就說過,切爾諾貝利事件爆發後,滋生了很多盜賊,普裏皮亞季變成廢墟後,很多不法分子重返這裏,偷走了很多東西。
比如家電、器具等等。
而有些人沒輪上好東西,就把目標轉移到了窗框上,因為它是鐵質的,而且相對容易拆卸,所以很多都被人偷走、熔煉,然後當作普通廢鐵賣掉。
觀眾們聽了之後,表示再次刷新了三觀。
看來“錢”這個東西,真的很容易讓人失去理智,甚至不要命,比如頂著重刑的盜獵者,再比如這些冒著核輻射危險,發災難財的盜賊。
陳旭這邊,一直在沿著樓梯往上爬。
到了頂層後,可能是連天台的防盜門也被人偷走了,根本沒有任何阻攔,他就來到了天台上。
頂層的水泥地麵,要比樓內的地麵更加殘破。
不光布滿了灰塵,而且還坑坑窪窪的,就像是被什麽東西給啃了一樣。
陳旭指著這地麵道:“這應該是烏克蘭政府幹的,核爆炸事件發生後,放射物隨著煙塵進入了空氣中,來到普裏皮亞季,最先降落的地點,就是地麵跟樓頂。”
“所以,政府為了鏟除輻射塵,就派了大量的軍隊跟工人,當時據說是有四十萬,因為核輻射濃度太高,每個人隻能在樓頂待幾十秒,最多隻有鏟兩次的機會,非常危險。”
“我們之前在城外看到的那輛大卡車與那些麻袋,很可能就是用來運輸這些樓頂鏟掉的輻射塵廢料的。”
盡管這幾句描述很簡短,但觀眾們仍舊能夠從中聽出災難現場那緊張的危機感,心理不禁也對他這次來到切爾諾貝利直播,感到佩服。
這個時候,陳旭來到了天台的邊緣。
十五層高的建築,足以俯視整個普裏皮亞季,放眼望去,大片的黃綠色樺樹林,而樹林之內,立著一棟一棟不同形狀的白色建築。
偶爾有一片荒草地,或是灰色的空地廢墟,應該是某個公園或者球場。
而就在這個時候,觀眾們忽然看到了東南方向處的森林中,立著一個巨大的圓形鐵架子,上麵規則地掛著一個又一個白色的東西,好像是座椅之類的。
是摩天輪!
終於,通過無人機的縮放聚焦,大家這才看清楚。
一想到旭爺說過的,這個遊樂園僅僅剛試營業第二天,就因為核爆炸事件而被廢棄到現在,不禁再次為之感到可惜。
“有種《我是傳奇》的感覺啊,整座城市,就剩旭爺一個人了!”
“要是城市沒廢棄得這麽厲害就好了,到時候車隨便開,商場的東西隨便拿,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威爾史密斯好歹還有條狗啊,旭爺連條狗都沒有,太孤獨了。”
“尼瑪,哪條狗膽子這麽大,敢跟旭爺?萬一旭爺餓了……”
觀眾這邊在直播間內發彈幕討論。
陳旭這邊則是沿著天台的邊緣,一路走著,仔細地觀察著普裏皮亞季周圍的區域。
雖然這裏並不能看到整座城市的全貌,但因為視野良好,仍舊能看到很多重要的標誌。
比如:醫院!
“找到了,西南方向好像有一座醫院,那裏也許還會剩下一些工業酒精,甚至汽油,因為我記得核爆炸事件發生後,那裏聚集了大量傷員,所以肯定會有很多廢棄車輛。”
觀眾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果然,不遠處,差不多一兩公裏的位置,有一棟白色的圍欄式建築群,樓頂的牆壁上麵,赫然有一個模糊不清的紅色標誌。
是一個紅十字!
陳旭肯定道:“大家說的沒錯,從古代開始,我們的祖先就開始使用煙霧作為中遠距離的信號傳遞,多數朝代烽火台的間隔距離,基本是5公裏遠。”
“而現代信號學家也證明了,狼煙的可視範圍非常廣,在天氣良好的情況下,基本可以傳遞到5-8公裏外,所以,隻要我們能夠製造一股濃煙,運氣好了,還是很容易被人發現的!”
“古代的狼煙,多是用濕柴堆在一個狹窄空間內而造成濃煙的,這個方法,跟我們之前熏螞蟻窩、蜂窩的方法原理相同。”
“但我們現在條件有限,無法找到大量的濕柴堆在狹窄空間,畢竟我們沒有真正的烽火台,但我們可以利用廢墟城市內的其他物品,來模擬出一個小型烽火台。”
“需要的材料也很簡單,一個鐵桶,液態易燃物,比如汽油、酒精,再就是工業橡膠,比如輪胎,這種橡膠製品在燃燒的時候,會釋放大量的黑煙,會更容易讓我們被發現!”
說完,陳旭便扭頭看了看四周,似乎是在考慮如何尋找這些物品。
思索了片刻,他開口道:“說實話,普裏皮亞季畢竟是一座城鎮,我們這樣漫無方向地尋找,會浪費很多時間,所以,我得先找到一座比較高的建築,然後從天台瞭望。”
“這樣一來,在視野良好的情況下,我們也許就能發現可能存在這些物品的區域!”
於是,接下來的時間內,陳旭都在普裏皮亞季的城鎮內轉著。
正如他所說的那樣,鐵桶、汽油這些東西不好尋找。
但想要找到一棟高層建築,還是非常容易的,因為這很明顯。
二十分鍾後,一棟大約有十五層高的白色大廈,一下出現在觀眾們的視線之中。
大家仍舊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樣的高層建築,竟然會出現在1970年。
陳旭繞過樹林,走進大堂內。
樓裏完全就是一片廢墟的場景,大量的碎石、瓦片堆在塵土中,旁邊的牆皮脫落了一片又一片。
窗戶全都碎在了牆根周圍,可笑的是,連窗框都跟著消失了。
有心的觀眾忽然發現,自打旭爺進入普裏皮亞季後,好像每一棟建築的窗框都消失了。
按理來講,就算是隨著時間的腐蝕,也不肯能消失得這麽幹淨吧?
對此,陳旭的迴答也很簡單:是被偷的。
他之前就說過,切爾諾貝利事件爆發後,滋生了很多盜賊,普裏皮亞季變成廢墟後,很多不法分子重返這裏,偷走了很多東西。
比如家電、器具等等。
而有些人沒輪上好東西,就把目標轉移到了窗框上,因為它是鐵質的,而且相對容易拆卸,所以很多都被人偷走、熔煉,然後當作普通廢鐵賣掉。
觀眾們聽了之後,表示再次刷新了三觀。
看來“錢”這個東西,真的很容易讓人失去理智,甚至不要命,比如頂著重刑的盜獵者,再比如這些冒著核輻射危險,發災難財的盜賊。
陳旭這邊,一直在沿著樓梯往上爬。
到了頂層後,可能是連天台的防盜門也被人偷走了,根本沒有任何阻攔,他就來到了天台上。
頂層的水泥地麵,要比樓內的地麵更加殘破。
不光布滿了灰塵,而且還坑坑窪窪的,就像是被什麽東西給啃了一樣。
陳旭指著這地麵道:“這應該是烏克蘭政府幹的,核爆炸事件發生後,放射物隨著煙塵進入了空氣中,來到普裏皮亞季,最先降落的地點,就是地麵跟樓頂。”
“所以,政府為了鏟除輻射塵,就派了大量的軍隊跟工人,當時據說是有四十萬,因為核輻射濃度太高,每個人隻能在樓頂待幾十秒,最多隻有鏟兩次的機會,非常危險。”
“我們之前在城外看到的那輛大卡車與那些麻袋,很可能就是用來運輸這些樓頂鏟掉的輻射塵廢料的。”
盡管這幾句描述很簡短,但觀眾們仍舊能夠從中聽出災難現場那緊張的危機感,心理不禁也對他這次來到切爾諾貝利直播,感到佩服。
這個時候,陳旭來到了天台的邊緣。
十五層高的建築,足以俯視整個普裏皮亞季,放眼望去,大片的黃綠色樺樹林,而樹林之內,立著一棟一棟不同形狀的白色建築。
偶爾有一片荒草地,或是灰色的空地廢墟,應該是某個公園或者球場。
而就在這個時候,觀眾們忽然看到了東南方向處的森林中,立著一個巨大的圓形鐵架子,上麵規則地掛著一個又一個白色的東西,好像是座椅之類的。
是摩天輪!
終於,通過無人機的縮放聚焦,大家這才看清楚。
一想到旭爺說過的,這個遊樂園僅僅剛試營業第二天,就因為核爆炸事件而被廢棄到現在,不禁再次為之感到可惜。
“有種《我是傳奇》的感覺啊,整座城市,就剩旭爺一個人了!”
“要是城市沒廢棄得這麽厲害就好了,到時候車隨便開,商場的東西隨便拿,想幹什麽就幹什麽!”
“威爾史密斯好歹還有條狗啊,旭爺連條狗都沒有,太孤獨了。”
“尼瑪,哪條狗膽子這麽大,敢跟旭爺?萬一旭爺餓了……”
觀眾這邊在直播間內發彈幕討論。
陳旭這邊則是沿著天台的邊緣,一路走著,仔細地觀察著普裏皮亞季周圍的區域。
雖然這裏並不能看到整座城市的全貌,但因為視野良好,仍舊能看到很多重要的標誌。
比如:醫院!
“找到了,西南方向好像有一座醫院,那裏也許還會剩下一些工業酒精,甚至汽油,因為我記得核爆炸事件發生後,那裏聚集了大量傷員,所以肯定會有很多廢棄車輛。”
觀眾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
果然,不遠處,差不多一兩公裏的位置,有一棟白色的圍欄式建築群,樓頂的牆壁上麵,赫然有一個模糊不清的紅色標誌。
是一個紅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