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剛剛泛起了白晝,勤勞的農人們已經開始陸續出門做農活,梳著角頭的男孩子們趕著牛羊出門飲水吃草。
蔣家的院子還是靜悄悄的,經過昨日的熱鬧,現已經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大門口掛著兩盞大紅燈籠,那窗桓、門頭上還張貼著幾個囍字,鴛鴦戲水等貼花剪紙,這個時候蔣家的廚房卻起了炊煙。
小乙哥兒一早便出門做工,便是弟弟昨兒晚上也被他二姐擰到自家歇息。
蔣夫子熱了一鍋熱水,又將昨日剩下的飯菜收拾收拾放鍋裏熱著,便坐在椅子上靜靜發起呆來。
蚊帳被掀起一個角落,柳氏睜開迷迷糊糊的眼睛,隻見外頭天色大亮,有些微微的窘迫。她忙爬起身,半靠著床頭,身邊那個人已是不在,也不知是什麽時候起的。
柳氏微微抿了抿嘴,嘴角勾出一絲笑意。忙找了衣裳穿好,對著銅鏡梳妝起來,也不知是不是心態變了,盡管模糊,柳氏仍能感覺到鏡子裏的那個她比起以往,多了幾絲嫵媚來。
想起昨晚上那個人對她的溫柔體貼,柳氏心裏也是暖唿唿的。念及她初經人事兒,昨兒個他也隻是要了她一迴,便披了衣裳去外頭打了溫水來給她擦拭身子。
那時她累得啥也不想動,連伸手指都懶得做,便由著他把她收拾幹淨,兩人頭靠頭在一塊兒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是什麽時候睡著的。
休息了一夜,今早起來也不覺得有什麽不適了。柳氏收拾好自己,便打開房門出去,使勁兒唿吸了口空氣。
柳氏見廚房有些響動,不由偏頭去看。剛巧看進他的眼睛裏,柳氏微微覺得臉有些熱,一時間覺得有些難為情,卻也鼓足勇氣走過去。
柳氏立在門前,有些懊惱著說道:“抱歉我起遲了,你早上怎也不叫我一聲。”
蔣夫子笑道:“早上見你睡得香,不忍叫你。咱家又沒公婆需要伺候,便讓你多睡會兒。”
蔣夫子說著話一邊朝她招手,一邊走到灶台前,掀開鍋蓋,取出吃食。
柳氏確實有些餓了,昨兒晚上本也沒吃多少,這一宿過去,如今肚中空空,一雙眼睛盯著冒著熱氣的食物兒,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柳氏問道:“你吃過了嗎?”
說著自發取了麵巾洗臉,又取了一小撮青鹽漱口。
蔣夫子已經擺好碗筷,就等著她。
兩人靜靜吃著飯,關係雖說更近了,柳氏這會兒卻
不知該說些什麽。便是稱唿,柳氏不知自己是該繼續叫他夫子呢,還是喊他夫君。
蔣夫子喝了碗粥,慢慢道:“大娘,我仔細想了想,等這幾日過了,我帶你迴家拜祭母親。”
柳氏沒想到他會這麽說,這幾年,每逢清明,不論多忙,他也會抽出時間迴家祭祖。柳氏點了點頭,道:“好……”
蔣家人事兒簡單,不用伺候公婆,蔣夫子為人也很敦厚,作為新婦,怕是很少有人如她這般清閑了。
新婚三日一過,雖說柳氏父母雙亡,蔣夫子還是帶著她迴了趟娘家,告慰先靈。
一晃眼半個月便過去了,蔣夫子打點好兩人的行囊,將家事兒托付給隔壁肖嬸子照料,又把了些銀錢,讓她看顧下小乙哥兒。
如今迴家祭祖倒也不著急趕路,兩人又恰是新婚,蔣夫子便撿了一條稍微繞行的路段,順便帶著她四處看看。
如此走走停停,吃吃喝喝,等兩人到了蔣夫子老家,卻是已經過去兩三個月了。
柳氏明白他的意思,心裏更是感激,越發覺得這個男人的可貴。雖說他從沒對她說過甜膩膩的情話,但一行一動都能看出對她的愛護。
屋子不慎大,不過是一出兩進的宅院,由於年久失修,如今已經顯得有些斑駁不堪。昔年豔麗的朱漆也顯得黯淡無光。
蔣夫子前去敲門,前來開門的是個五六十歲的老伯,微微佝僂著脊背,他一看見蔣夫子,便高聲道:“郎君迴來了……”
不多會兒子便能聽見稀稀疏疏跑步的聲響,柳氏站在一邊靜靜瞧著。
蔣夫子攜了柳氏的手,對那老者說道:“張伯,這是拙荊,這次特意帶她迴來拜祭母親。”
那老伯這才看向柳氏,仔細打量著她,眼裏竟是有些淚意,道:“這就好,這就好……”
這邊說著,那邊又跑過來一位五十左右的婦人和個七八歲大的孩子。那婦人還未走近,便開口道:“可是大郎迴來了……”
蔣夫子笑道:“崔姨,卻是我迴來了。”說完牽著柳氏進了家門。
兩位老人家顯得很高興,又讓自家兒媳婦整治吃食。幾人說了些話,蔣夫子便說有些累,帶著柳氏迴了主院。
家中並無其他人,這諾大的院子,還是顯得有些凋零,花園中除了幾棵鬱鬱蔥蔥的樹木,餘下的都種下了瓜果蔬菜。
柳氏心裏頭還是有些疑慮,但她又不好意思多
問。
蔣夫子卻很自然的解釋道:“張伯是我外家一遠房親戚,崔姨當初是我娘跟前的丫頭,當年我娘過世,其他人都走了,他倆卻留下了。我便讓他們住在這裏,也有個歇腳地兒。”
柳氏又道:“他們是夫妻吧。”
蔣夫子點了點頭,道:“嗯……”又笑著說道:“別人若是看我倆,怕是要當你是我閨女了。”
柳氏嘟了嘟嘴,道:“閨女……哪有這麽大的便宜閨女。閨女這會兒還不知在哪了呢。”
柳氏說完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便扭頭假裝看著屋裏頭的家什兒。蔣夫子確是被她這模樣給逗樂了,說道:“閨女總會有的。就怕你這性子還跟孩子似的,那我豈不是會很累。”
第二日起床,原本昨兒還晴朗著的天空竟然陰沉起來,還下起了淅瀝瀝的小雨。
蔣夫子撐著扇,攜著柳氏去了墳頭。
路上顯得有些濕滑,泥濘的山路也不太好走,蔣夫人仔細牽著柳氏的手,囑咐她小心腳下滑。
一段並不太長的山路,因著下雨,走走歇歇,也走了快半個時辰。
雨勢漸微,隻見前方一塊空地上,外頭用大理石修葺的墳墓,周圍也整理得很幹淨,想必經常有人來打理。
這裏應該就是他的娘親了吧。柳氏閡了下眼睛,努力握了下蔣夫子的手,他的鬢角有些濕,還掛些小小的雨珠,柳氏拿出手帕,踮起腳來,抬手給他擦拭了一下。
蔣夫子道:“這就到地兒了,我先擺放貢品。”
蔣夫子自是忙碌起來,柳氏站在一邊看著,見他蒼翠的衣衫下,身形顯得有些僵硬,抿著嘴唇,很認證的擺放好瓜果。
柳氏覺得眼睛微微有些澀意,她扭開視線,看向那碑文,見上頭寫著顯妣——周蔣氏。
柳氏微微有些赫然,原來夫子,竟是給自己冠上了母親的姓氏。在這個崇尚父權的年代,此舉不得不說顯得頗為驚世駭俗。
蔣夫子招唿她過來,兩人一起朝墳頭磕了三個頭,柳氏馬上發現,她跪的地方墊了塊布墊,他卻直接跪在泥濘的地裏。
蔣夫子道:“娘,不孝子崇文來看您了。兒如今已娶妻,他日誕下麟兒,我蔣家血脈定當延續下去!”
這個時候的蔣夫子顯得很硬,柳氏能感覺到他渾身都緊繃著,下顎的線條因著緊緊咬著牙齒更是明顯。
蔣夫子說完,牽了她的手
,朝著墳頭說道:“這是柳家大娘,很聰明善良的姑娘,若是您還在,看見她也會喜歡她的。大表姐就很喜歡她。”
柳氏也趕忙對著墳頭說道:“娘,以後的路,媳婦兒會一直陪著他,照顧他!”
這會兒雨雖說是停了,可這天色仍舊陰沉沉的。蔣夫子怕待會兒又下起雨來,便沒有多呆,在墳頭說了些話,又燒了些紙錢,便領著柳氏家去。
兩人剛下了山頭,便見張伯一臉急迫地站在那裏。蔣夫子還未出聲,張伯便急忙走上前來,道:“郎君,京中來人了。這會兒在家裏呢。”
作者有話要說:抱歉,這麽久才更。實在是俗事纏身,亂七八糟的事情處在一塊兒,腦袋疼。
蔣家的院子還是靜悄悄的,經過昨日的熱鬧,現已經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大門口掛著兩盞大紅燈籠,那窗桓、門頭上還張貼著幾個囍字,鴛鴦戲水等貼花剪紙,這個時候蔣家的廚房卻起了炊煙。
小乙哥兒一早便出門做工,便是弟弟昨兒晚上也被他二姐擰到自家歇息。
蔣夫子熱了一鍋熱水,又將昨日剩下的飯菜收拾收拾放鍋裏熱著,便坐在椅子上靜靜發起呆來。
蚊帳被掀起一個角落,柳氏睜開迷迷糊糊的眼睛,隻見外頭天色大亮,有些微微的窘迫。她忙爬起身,半靠著床頭,身邊那個人已是不在,也不知是什麽時候起的。
柳氏微微抿了抿嘴,嘴角勾出一絲笑意。忙找了衣裳穿好,對著銅鏡梳妝起來,也不知是不是心態變了,盡管模糊,柳氏仍能感覺到鏡子裏的那個她比起以往,多了幾絲嫵媚來。
想起昨晚上那個人對她的溫柔體貼,柳氏心裏也是暖唿唿的。念及她初經人事兒,昨兒個他也隻是要了她一迴,便披了衣裳去外頭打了溫水來給她擦拭身子。
那時她累得啥也不想動,連伸手指都懶得做,便由著他把她收拾幹淨,兩人頭靠頭在一塊兒你看我我看你,也不知是什麽時候睡著的。
休息了一夜,今早起來也不覺得有什麽不適了。柳氏收拾好自己,便打開房門出去,使勁兒唿吸了口空氣。
柳氏見廚房有些響動,不由偏頭去看。剛巧看進他的眼睛裏,柳氏微微覺得臉有些熱,一時間覺得有些難為情,卻也鼓足勇氣走過去。
柳氏立在門前,有些懊惱著說道:“抱歉我起遲了,你早上怎也不叫我一聲。”
蔣夫子笑道:“早上見你睡得香,不忍叫你。咱家又沒公婆需要伺候,便讓你多睡會兒。”
蔣夫子說著話一邊朝她招手,一邊走到灶台前,掀開鍋蓋,取出吃食。
柳氏確實有些餓了,昨兒晚上本也沒吃多少,這一宿過去,如今肚中空空,一雙眼睛盯著冒著熱氣的食物兒,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柳氏問道:“你吃過了嗎?”
說著自發取了麵巾洗臉,又取了一小撮青鹽漱口。
蔣夫子已經擺好碗筷,就等著她。
兩人靜靜吃著飯,關係雖說更近了,柳氏這會兒卻
不知該說些什麽。便是稱唿,柳氏不知自己是該繼續叫他夫子呢,還是喊他夫君。
蔣夫子喝了碗粥,慢慢道:“大娘,我仔細想了想,等這幾日過了,我帶你迴家拜祭母親。”
柳氏沒想到他會這麽說,這幾年,每逢清明,不論多忙,他也會抽出時間迴家祭祖。柳氏點了點頭,道:“好……”
蔣家人事兒簡單,不用伺候公婆,蔣夫子為人也很敦厚,作為新婦,怕是很少有人如她這般清閑了。
新婚三日一過,雖說柳氏父母雙亡,蔣夫子還是帶著她迴了趟娘家,告慰先靈。
一晃眼半個月便過去了,蔣夫子打點好兩人的行囊,將家事兒托付給隔壁肖嬸子照料,又把了些銀錢,讓她看顧下小乙哥兒。
如今迴家祭祖倒也不著急趕路,兩人又恰是新婚,蔣夫子便撿了一條稍微繞行的路段,順便帶著她四處看看。
如此走走停停,吃吃喝喝,等兩人到了蔣夫子老家,卻是已經過去兩三個月了。
柳氏明白他的意思,心裏更是感激,越發覺得這個男人的可貴。雖說他從沒對她說過甜膩膩的情話,但一行一動都能看出對她的愛護。
屋子不慎大,不過是一出兩進的宅院,由於年久失修,如今已經顯得有些斑駁不堪。昔年豔麗的朱漆也顯得黯淡無光。
蔣夫子前去敲門,前來開門的是個五六十歲的老伯,微微佝僂著脊背,他一看見蔣夫子,便高聲道:“郎君迴來了……”
不多會兒子便能聽見稀稀疏疏跑步的聲響,柳氏站在一邊靜靜瞧著。
蔣夫子攜了柳氏的手,對那老者說道:“張伯,這是拙荊,這次特意帶她迴來拜祭母親。”
那老伯這才看向柳氏,仔細打量著她,眼裏竟是有些淚意,道:“這就好,這就好……”
這邊說著,那邊又跑過來一位五十左右的婦人和個七八歲大的孩子。那婦人還未走近,便開口道:“可是大郎迴來了……”
蔣夫子笑道:“崔姨,卻是我迴來了。”說完牽著柳氏進了家門。
兩位老人家顯得很高興,又讓自家兒媳婦整治吃食。幾人說了些話,蔣夫子便說有些累,帶著柳氏迴了主院。
家中並無其他人,這諾大的院子,還是顯得有些凋零,花園中除了幾棵鬱鬱蔥蔥的樹木,餘下的都種下了瓜果蔬菜。
柳氏心裏頭還是有些疑慮,但她又不好意思多
問。
蔣夫子卻很自然的解釋道:“張伯是我外家一遠房親戚,崔姨當初是我娘跟前的丫頭,當年我娘過世,其他人都走了,他倆卻留下了。我便讓他們住在這裏,也有個歇腳地兒。”
柳氏又道:“他們是夫妻吧。”
蔣夫子點了點頭,道:“嗯……”又笑著說道:“別人若是看我倆,怕是要當你是我閨女了。”
柳氏嘟了嘟嘴,道:“閨女……哪有這麽大的便宜閨女。閨女這會兒還不知在哪了呢。”
柳氏說完也覺得有些不好意思,便扭頭假裝看著屋裏頭的家什兒。蔣夫子確是被她這模樣給逗樂了,說道:“閨女總會有的。就怕你這性子還跟孩子似的,那我豈不是會很累。”
第二日起床,原本昨兒還晴朗著的天空竟然陰沉起來,還下起了淅瀝瀝的小雨。
蔣夫子撐著扇,攜著柳氏去了墳頭。
路上顯得有些濕滑,泥濘的山路也不太好走,蔣夫人仔細牽著柳氏的手,囑咐她小心腳下滑。
一段並不太長的山路,因著下雨,走走歇歇,也走了快半個時辰。
雨勢漸微,隻見前方一塊空地上,外頭用大理石修葺的墳墓,周圍也整理得很幹淨,想必經常有人來打理。
這裏應該就是他的娘親了吧。柳氏閡了下眼睛,努力握了下蔣夫子的手,他的鬢角有些濕,還掛些小小的雨珠,柳氏拿出手帕,踮起腳來,抬手給他擦拭了一下。
蔣夫子道:“這就到地兒了,我先擺放貢品。”
蔣夫子自是忙碌起來,柳氏站在一邊看著,見他蒼翠的衣衫下,身形顯得有些僵硬,抿著嘴唇,很認證的擺放好瓜果。
柳氏覺得眼睛微微有些澀意,她扭開視線,看向那碑文,見上頭寫著顯妣——周蔣氏。
柳氏微微有些赫然,原來夫子,竟是給自己冠上了母親的姓氏。在這個崇尚父權的年代,此舉不得不說顯得頗為驚世駭俗。
蔣夫子招唿她過來,兩人一起朝墳頭磕了三個頭,柳氏馬上發現,她跪的地方墊了塊布墊,他卻直接跪在泥濘的地裏。
蔣夫子道:“娘,不孝子崇文來看您了。兒如今已娶妻,他日誕下麟兒,我蔣家血脈定當延續下去!”
這個時候的蔣夫子顯得很硬,柳氏能感覺到他渾身都緊繃著,下顎的線條因著緊緊咬著牙齒更是明顯。
蔣夫子說完,牽了她的手
,朝著墳頭說道:“這是柳家大娘,很聰明善良的姑娘,若是您還在,看見她也會喜歡她的。大表姐就很喜歡她。”
柳氏也趕忙對著墳頭說道:“娘,以後的路,媳婦兒會一直陪著他,照顧他!”
這會兒雨雖說是停了,可這天色仍舊陰沉沉的。蔣夫子怕待會兒又下起雨來,便沒有多呆,在墳頭說了些話,又燒了些紙錢,便領著柳氏家去。
兩人剛下了山頭,便見張伯一臉急迫地站在那裏。蔣夫子還未出聲,張伯便急忙走上前來,道:“郎君,京中來人了。這會兒在家裏呢。”
作者有話要說:抱歉,這麽久才更。實在是俗事纏身,亂七八糟的事情處在一塊兒,腦袋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