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氏自被王長貴打了一頓,消停了不少,隻因她臉上身上還帶著傷,宴氏這幾日裏也就在臥房待著,便是自家院子也不出去走動。柳氏不過是些皮外傷,論起來比不得宴氏那般裏還,這幾日沒宴氏在跟前橫眉怒眼,柳氏心裏是舒爽了不少。
這家裏一下子少了宴氏這麽個強勢女人,全家都有些不自在。倒是王長貴覺得這幾十年來頭一次這般的爽利,每日裏昨完了農活兒便在村子裏逛,不時三兩人聚在一起喝上一二兩小酒兒,這小日子甭提是過得有多自在。
趁著這機會,王桃花打算教授大嫂針線活兒,隻有怕她嫂子不願意,因此在早上兩人做早飯時順道提了提,柳氏便趕忙應下了。
因著柳氏從小生長在窮山溝,小小兒一點兒大就跟著爹娘往地裏做活兒,哪裏還有時間做針線活兒。便是那煮茶燒飯的活兒,從前的柳氏也隻能說是會做熟,要提那色香味兒那是完全談不上,是以在這一點上也少不得被宴氏責罵。
柳氏心裏高興,也是真心地感謝這個小姑子。吃過早飯,柳氏迴房找布料,翻了半天也沒找到一角兒花布,狠了狠心把自己一件當姑娘時穿得發白的衫子剪了一塊下來,忙揣到懷裏就往小姑子房裏去。
宴氏這人雖然潑辣了些,對唯一的閨女倒是很疼愛的。王桃花自七歲起便跟著宴氏學著裁衣做鞋,如今也過了五六年,因沒什麽力氣,平日裏便在家裏呆著琢磨著做針線活兒,不時讓她娘拿去鎮上販賣,時日一久,在這百花村裏也算是挺有名的小姑娘了。王桃花繡的那些物件兒,宴氏雖說大部分會克扣起來,每迴還是會給她幾文錢許她買些女兒家的頭花頭繩戴。
柳氏對這刺繡完全就是一摸黑,剛開始拿著那繡花針完全是不知道該如何使用。看著小姑那般熟練的很快就繡出蘭花粉蝶的,柳氏也覺得自己沒用,越發小心的細細請教小姑。柳氏也沒那心思學得要像她這般厲害,隻要以後能給自己縫製件衣裳,汗巾,納出平實的鞋子便成。
王桃花見嫂子完全就是外行,也忍不住笑話她一二。見大嫂雖然沒學過,人到是聰明,每每她示範個兩三遍大嫂便知道了。王桃花也不教她那些花樣子,一則大嫂本就根基不穩,怕教多了倒是讓她自個兒都弄混了,這二則嘛有一些針法是宴氏教給她,囑咐過她不可輕易教給別人,王桃花知曉自家娘親的性子,是以完全就不敢再宴氏跟前提她教大嫂針線活兒的事情。
柳氏學得很認真,這一天下來,雖然動作慢,卻也不再像最初那
般縫補得歪歪扭扭的模樣。王桃花也在一旁坐在做自己的物件兒,姑嫂二人處得很是融洽。
接下來幾天,王桃花又教了柳氏做鞋納底,怎麽裁了料子做成衣裳,如此通通粗粗過了一遍,等宴氏不再躺在屋裏出了門來,柳氏早已經學了這些婦人的基本工了。
柳氏對王桃花很是感激,可身上又沒有什麽銀錢兒,雖然想給小姑做點東西,隻不過柳氏自認自己那手藝可比不上王桃花。想了一陣,柳氏忙問丈夫家裏是否還有筆墨,王顯雖然納悶兒不知她要幹什麽,還是去找來了弟弟早年間用剩下的糙紙,一支已經磨得快裂開的毛筆,一小塊兒石墨。柳氏道了謝,看著那毛筆發愁,想了想背著宴氏跑去雞舍裏抓住那大公雞在尾巴上拔了兩根尾毛下來。
柳氏前世學過一段時間的畫兒,雖然後來半途而廢了,畫點兒子小人小物兒的也還是手到擒來。柳氏便畫了兩個簡單的花樣子,跑去給了小姑子。這時候花樣子可都是每個女人的寶貝,王桃花手裏留著的都還是她娘教的。
柳氏畫了一朵玫瑰花,一朵鬱金香。王桃花可從沒見過這種花兒,很是驚奇,寶貝般將花樣子按在胸口,直問嫂子那是何物兒,該如何配色雲雲。柳氏見她雙眼發亮,心裏也很高興,她便說這是她曾經在一座深山老林裏見過的,成片成片,又說那花兒是什麽顏色,葉子如何,唬得王桃花是滿臉向往,恨不得能馬上瞧見那樣的美景。當下王桃花便照著嫂子說的,尋了塊布出來,不到兩刻鍾,便繡出一朵一寸來長的玫瑰花來。
柳氏羨慕地看著王桃花,心裏暗暗發誓有朝一日她也能繡出一朵兒花兒來。
王桃花繡出兩朵新鮮花樣子,拿著成品謝過大嫂,便興高采烈跑去宴氏屋裏獻寶。柳氏可不願意進去,推說丈夫的衣裳破了個口子,要迴去縫補,趕忙就走了。
王桃花也不在意,她跑進宴氏的房裏,宴氏也正坐在床上縫製衣裳。宴氏見女兒進來,笑道:“遇見什麽高興事兒了,老遠就聽見你的笑聲。女孩兒家家的,還是文靜些的好,日後才好說婆家。你這般冒冒失失地,在家裏自有爹娘疼惜,若是嫁去了婆家,還不說你!”
王桃花可沒大嫂那好性聽母親嘮叨,她趕忙將手裏捏著的一片布送上,“娘,您來瞧瞧看,女兒新得了兩個漂亮的花樣子,您看漂亮不?”
宴氏也眼前一亮,忙拿過王桃花手裏的成品仔細看了起來,便是她這麽多年也不曾見過這兩種花樣子,不由問道:“閨女,這花兒叫啥名
兒,為娘咋沒見過。”
王桃花指著其中紅通通的那朵道:“這朵叫玫瑰花,另外那朵叫鬱金香。”
宴氏滿意的點點頭,“還是我閨女有能耐,竟能琢磨出這般漂亮的花兒來。等過兩日娘去鎮裏買了絲線絹布,你再多做幾個繡活,娘拿去鎮上賣,定讓那些人瞧瞧,我家桃花可是才女!”
王桃花不好意思道:“娘,這花樣子還是大嫂告訴我的,大嫂說她幼時見過的,哪裏是女兒琢磨出來的,您別瞎說,若是旁人知道了,還不知怎麽笑話我!”
宴氏不以為意,“這有什麽,就你大嫂那人,自小便沒學過這些,便是她知道那花兒又如何,若不是我兒,能把這東西繡出來?”
王桃花見母親又犯起渾來,知道不能再出言推脫,隻得歉疚地應了一迴。
又過了四五日,宴氏兜了王桃花做的手絹荷包拿去賣,因著這花樣子新鮮好看,柳氏拿著去鎮上賣了不少,喜得她合不攏嘴。想著這酷暑將至,宴氏又給自己閨女買了一柄素麵的葵扇帶迴去。
王桃花得了葵扇,對大嫂很是過意不去,親手又給大嫂縫製了一條手帕送給了她。王桃花也是個精細兒人,便在那闋素麵葵扇上繡上了雙麵繡的蝶戀花,那花兒可不就是漂亮的玫瑰花。
不想王桃花的堂姐王翠翠來了一趟,見著這東西眼紅得緊,王翠翠硬是要王桃花把葵扇送給她,王桃花不願,兩個小姑娘為此還吵了一架。
隻柳氏怎麽也沒想到,兩個小姑娘之間的吵鬧,最後竟然會驚動了兩邊的大人,柳氏撇嘴,想著這家人還真是極品對極品,就看誰更極品了。
王家一共五個兒子,兩個閨女,王長貴在家排行老三,早年一大家子人處在一塊兒,人多嘴雜,少不得有些矛盾。宴氏這人本就是嘴巴碎的,在妯娌之間相處得也很是不愉快。
王翠翠她娘便是宴氏的大嫂柯氏,柯氏比起其他幾個妯娌,嫁妝要豐厚不少,是以當年最得婆婆喜歡。柯氏又慣會伏低做小,對婆婆很是奉承,宴氏當年是幾個媳婦兒中嫁妝最少的那個,時常被婆母刁難,見柯氏這般左派,很是不屑,兩人之間互看不順眼,當年杵一塊兒就沒少爭吵過。
王翠翠今兒來是她老子讓她來叫三叔去商量事情。如今旱情嚴重,王家幾個兄弟由王老大牽頭,一家子來商量看看是否有解決之法。哪知王翠翠自小在家便霸道慣了,見了堂妹那漂亮的葵扇,可不就是紅了眼,在王翠翠看來,這東西再不濟也
得是裏長那般富裕人家的閨女才能得的物事兒,她王桃花連自個兒都不如,憑什麽能得了這般好的東西。小姑娘家內裏一起了那攀比之心,少不得言語上就多有得罪,這一來二去,兩姐妹差點兒就動起手來。
王翠翠被三嬸吼了一句,哭嚎著便跑迴家去。柯氏見寶貝女兒說被宴氏那婆娘罵了,也不問緣由,一路地就追著去了宴氏家裏。王桃花正難過堂姐把自己的扇子給剪壞了,哪知還沒來得及縫補,便被隨後而至的大伯娘罵了一頓。
宴氏見柯氏罵自己女兒,也跟著罵。兩個女人就跟個潑婦似的,一個站在院門口,一個站在院外,你來我往好不熱鬧,連往年那點兒子成年舊事也拿出來說道。
柳氏可不敢出去說道,隻見小姑哭得傷心,也很是難過,想了想,到底還是出了門,到院子裏拉著小姑讓去自己房裏。
那柯氏一見著這侄媳婦出來,就跟打了雞血似的,叫罵道:“你個黑心肝兒的,這哪家哪戶娶媳婦兒不要銀子,偏你這不要臉的心疼銀子,怎麽,娶了這山溝溝的兒媳婦,聽說隻得一床棉被做嫁妝,嘖嘖,也倒是,你當年勉強也就夠兩箱籠嫁妝,怪道你喜歡這樣的。”
宴氏氣得牙癢癢,罵道:“我黑心肝兒怎麽了,倒是你,娶了個鎮上的閨秀迴來,可曾見她給你洗衣做飯,下田上地,我可沒大嫂你這能耐,這當婆婆當得都能上趕著倒貼媳婦兒!”
柯氏一口氣兒堵在胸口,上不去下不來,惡狠狠地看著宴氏。柯氏這人愛財,當年娶大兒媳婦兒時便看中了鎮上馬家那豐厚的嫁妝,馬家的閨女雖然不事生產,可抵不住人家嫁妝銀子豐厚,再加上親家在鎮子裏還有幾間鋪子,如今大兒子在米鋪裏做掌櫃,為著這個,柯氏對大兒媳婦很是拍馬屁,不時還會哄著她一二,這大兒媳婦也是個大方人,不時還會給她銀錢兒物事兒。
柯氏和宴氏各自使勁兒撿對方兒媳婦罵,柳氏在旁邊聽得直翻白眼,這兩妯娌還真是奇葩!王桃花歉疚地道:“若是我給了翠翠姐姐,興許就不會這樣了,都是我連累了大嫂。”
柳氏並不在意,要罵便罵,平日裏又不是沒少被宴氏罵過。柳氏搖了搖頭,牽著小姑子進了自己的房間,砰的一聲關上房門,心想讓你二人狗咬狗,一嘴毛。
後來柯氏和柳氏到底也沒鬧起來,各自被自家男人給吼迴去,這世界頓時便消停了。
這家裏一下子少了宴氏這麽個強勢女人,全家都有些不自在。倒是王長貴覺得這幾十年來頭一次這般的爽利,每日裏昨完了農活兒便在村子裏逛,不時三兩人聚在一起喝上一二兩小酒兒,這小日子甭提是過得有多自在。
趁著這機會,王桃花打算教授大嫂針線活兒,隻有怕她嫂子不願意,因此在早上兩人做早飯時順道提了提,柳氏便趕忙應下了。
因著柳氏從小生長在窮山溝,小小兒一點兒大就跟著爹娘往地裏做活兒,哪裏還有時間做針線活兒。便是那煮茶燒飯的活兒,從前的柳氏也隻能說是會做熟,要提那色香味兒那是完全談不上,是以在這一點上也少不得被宴氏責罵。
柳氏心裏高興,也是真心地感謝這個小姑子。吃過早飯,柳氏迴房找布料,翻了半天也沒找到一角兒花布,狠了狠心把自己一件當姑娘時穿得發白的衫子剪了一塊下來,忙揣到懷裏就往小姑子房裏去。
宴氏這人雖然潑辣了些,對唯一的閨女倒是很疼愛的。王桃花自七歲起便跟著宴氏學著裁衣做鞋,如今也過了五六年,因沒什麽力氣,平日裏便在家裏呆著琢磨著做針線活兒,不時讓她娘拿去鎮上販賣,時日一久,在這百花村裏也算是挺有名的小姑娘了。王桃花繡的那些物件兒,宴氏雖說大部分會克扣起來,每迴還是會給她幾文錢許她買些女兒家的頭花頭繩戴。
柳氏對這刺繡完全就是一摸黑,剛開始拿著那繡花針完全是不知道該如何使用。看著小姑那般熟練的很快就繡出蘭花粉蝶的,柳氏也覺得自己沒用,越發小心的細細請教小姑。柳氏也沒那心思學得要像她這般厲害,隻要以後能給自己縫製件衣裳,汗巾,納出平實的鞋子便成。
王桃花見嫂子完全就是外行,也忍不住笑話她一二。見大嫂雖然沒學過,人到是聰明,每每她示範個兩三遍大嫂便知道了。王桃花也不教她那些花樣子,一則大嫂本就根基不穩,怕教多了倒是讓她自個兒都弄混了,這二則嘛有一些針法是宴氏教給她,囑咐過她不可輕易教給別人,王桃花知曉自家娘親的性子,是以完全就不敢再宴氏跟前提她教大嫂針線活兒的事情。
柳氏學得很認真,這一天下來,雖然動作慢,卻也不再像最初那
般縫補得歪歪扭扭的模樣。王桃花也在一旁坐在做自己的物件兒,姑嫂二人處得很是融洽。
接下來幾天,王桃花又教了柳氏做鞋納底,怎麽裁了料子做成衣裳,如此通通粗粗過了一遍,等宴氏不再躺在屋裏出了門來,柳氏早已經學了這些婦人的基本工了。
柳氏對王桃花很是感激,可身上又沒有什麽銀錢兒,雖然想給小姑做點東西,隻不過柳氏自認自己那手藝可比不上王桃花。想了一陣,柳氏忙問丈夫家裏是否還有筆墨,王顯雖然納悶兒不知她要幹什麽,還是去找來了弟弟早年間用剩下的糙紙,一支已經磨得快裂開的毛筆,一小塊兒石墨。柳氏道了謝,看著那毛筆發愁,想了想背著宴氏跑去雞舍裏抓住那大公雞在尾巴上拔了兩根尾毛下來。
柳氏前世學過一段時間的畫兒,雖然後來半途而廢了,畫點兒子小人小物兒的也還是手到擒來。柳氏便畫了兩個簡單的花樣子,跑去給了小姑子。這時候花樣子可都是每個女人的寶貝,王桃花手裏留著的都還是她娘教的。
柳氏畫了一朵玫瑰花,一朵鬱金香。王桃花可從沒見過這種花兒,很是驚奇,寶貝般將花樣子按在胸口,直問嫂子那是何物兒,該如何配色雲雲。柳氏見她雙眼發亮,心裏也很高興,她便說這是她曾經在一座深山老林裏見過的,成片成片,又說那花兒是什麽顏色,葉子如何,唬得王桃花是滿臉向往,恨不得能馬上瞧見那樣的美景。當下王桃花便照著嫂子說的,尋了塊布出來,不到兩刻鍾,便繡出一朵一寸來長的玫瑰花來。
柳氏羨慕地看著王桃花,心裏暗暗發誓有朝一日她也能繡出一朵兒花兒來。
王桃花繡出兩朵新鮮花樣子,拿著成品謝過大嫂,便興高采烈跑去宴氏屋裏獻寶。柳氏可不願意進去,推說丈夫的衣裳破了個口子,要迴去縫補,趕忙就走了。
王桃花也不在意,她跑進宴氏的房裏,宴氏也正坐在床上縫製衣裳。宴氏見女兒進來,笑道:“遇見什麽高興事兒了,老遠就聽見你的笑聲。女孩兒家家的,還是文靜些的好,日後才好說婆家。你這般冒冒失失地,在家裏自有爹娘疼惜,若是嫁去了婆家,還不說你!”
王桃花可沒大嫂那好性聽母親嘮叨,她趕忙將手裏捏著的一片布送上,“娘,您來瞧瞧看,女兒新得了兩個漂亮的花樣子,您看漂亮不?”
宴氏也眼前一亮,忙拿過王桃花手裏的成品仔細看了起來,便是她這麽多年也不曾見過這兩種花樣子,不由問道:“閨女,這花兒叫啥名
兒,為娘咋沒見過。”
王桃花指著其中紅通通的那朵道:“這朵叫玫瑰花,另外那朵叫鬱金香。”
宴氏滿意的點點頭,“還是我閨女有能耐,竟能琢磨出這般漂亮的花兒來。等過兩日娘去鎮裏買了絲線絹布,你再多做幾個繡活,娘拿去鎮上賣,定讓那些人瞧瞧,我家桃花可是才女!”
王桃花不好意思道:“娘,這花樣子還是大嫂告訴我的,大嫂說她幼時見過的,哪裏是女兒琢磨出來的,您別瞎說,若是旁人知道了,還不知怎麽笑話我!”
宴氏不以為意,“這有什麽,就你大嫂那人,自小便沒學過這些,便是她知道那花兒又如何,若不是我兒,能把這東西繡出來?”
王桃花見母親又犯起渾來,知道不能再出言推脫,隻得歉疚地應了一迴。
又過了四五日,宴氏兜了王桃花做的手絹荷包拿去賣,因著這花樣子新鮮好看,柳氏拿著去鎮上賣了不少,喜得她合不攏嘴。想著這酷暑將至,宴氏又給自己閨女買了一柄素麵的葵扇帶迴去。
王桃花得了葵扇,對大嫂很是過意不去,親手又給大嫂縫製了一條手帕送給了她。王桃花也是個精細兒人,便在那闋素麵葵扇上繡上了雙麵繡的蝶戀花,那花兒可不就是漂亮的玫瑰花。
不想王桃花的堂姐王翠翠來了一趟,見著這東西眼紅得緊,王翠翠硬是要王桃花把葵扇送給她,王桃花不願,兩個小姑娘為此還吵了一架。
隻柳氏怎麽也沒想到,兩個小姑娘之間的吵鬧,最後竟然會驚動了兩邊的大人,柳氏撇嘴,想著這家人還真是極品對極品,就看誰更極品了。
王家一共五個兒子,兩個閨女,王長貴在家排行老三,早年一大家子人處在一塊兒,人多嘴雜,少不得有些矛盾。宴氏這人本就是嘴巴碎的,在妯娌之間相處得也很是不愉快。
王翠翠她娘便是宴氏的大嫂柯氏,柯氏比起其他幾個妯娌,嫁妝要豐厚不少,是以當年最得婆婆喜歡。柯氏又慣會伏低做小,對婆婆很是奉承,宴氏當年是幾個媳婦兒中嫁妝最少的那個,時常被婆母刁難,見柯氏這般左派,很是不屑,兩人之間互看不順眼,當年杵一塊兒就沒少爭吵過。
王翠翠今兒來是她老子讓她來叫三叔去商量事情。如今旱情嚴重,王家幾個兄弟由王老大牽頭,一家子來商量看看是否有解決之法。哪知王翠翠自小在家便霸道慣了,見了堂妹那漂亮的葵扇,可不就是紅了眼,在王翠翠看來,這東西再不濟也
得是裏長那般富裕人家的閨女才能得的物事兒,她王桃花連自個兒都不如,憑什麽能得了這般好的東西。小姑娘家內裏一起了那攀比之心,少不得言語上就多有得罪,這一來二去,兩姐妹差點兒就動起手來。
王翠翠被三嬸吼了一句,哭嚎著便跑迴家去。柯氏見寶貝女兒說被宴氏那婆娘罵了,也不問緣由,一路地就追著去了宴氏家裏。王桃花正難過堂姐把自己的扇子給剪壞了,哪知還沒來得及縫補,便被隨後而至的大伯娘罵了一頓。
宴氏見柯氏罵自己女兒,也跟著罵。兩個女人就跟個潑婦似的,一個站在院門口,一個站在院外,你來我往好不熱鬧,連往年那點兒子成年舊事也拿出來說道。
柳氏可不敢出去說道,隻見小姑哭得傷心,也很是難過,想了想,到底還是出了門,到院子裏拉著小姑讓去自己房裏。
那柯氏一見著這侄媳婦出來,就跟打了雞血似的,叫罵道:“你個黑心肝兒的,這哪家哪戶娶媳婦兒不要銀子,偏你這不要臉的心疼銀子,怎麽,娶了這山溝溝的兒媳婦,聽說隻得一床棉被做嫁妝,嘖嘖,也倒是,你當年勉強也就夠兩箱籠嫁妝,怪道你喜歡這樣的。”
宴氏氣得牙癢癢,罵道:“我黑心肝兒怎麽了,倒是你,娶了個鎮上的閨秀迴來,可曾見她給你洗衣做飯,下田上地,我可沒大嫂你這能耐,這當婆婆當得都能上趕著倒貼媳婦兒!”
柯氏一口氣兒堵在胸口,上不去下不來,惡狠狠地看著宴氏。柯氏這人愛財,當年娶大兒媳婦兒時便看中了鎮上馬家那豐厚的嫁妝,馬家的閨女雖然不事生產,可抵不住人家嫁妝銀子豐厚,再加上親家在鎮子裏還有幾間鋪子,如今大兒子在米鋪裏做掌櫃,為著這個,柯氏對大兒媳婦很是拍馬屁,不時還會哄著她一二,這大兒媳婦也是個大方人,不時還會給她銀錢兒物事兒。
柯氏和宴氏各自使勁兒撿對方兒媳婦罵,柳氏在旁邊聽得直翻白眼,這兩妯娌還真是奇葩!王桃花歉疚地道:“若是我給了翠翠姐姐,興許就不會這樣了,都是我連累了大嫂。”
柳氏並不在意,要罵便罵,平日裏又不是沒少被宴氏罵過。柳氏搖了搖頭,牽著小姑子進了自己的房間,砰的一聲關上房門,心想讓你二人狗咬狗,一嘴毛。
後來柯氏和柳氏到底也沒鬧起來,各自被自家男人給吼迴去,這世界頓時便消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