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無廣告!


    李牧最終還是決定,參照天策府,設置自己的侯府。剛好,天策府的倉庫中,有當年的冊薄,在裏麵可以找到天策府的官製。


    冊薄中記載,天策府屬軍幕府,皇帝特許天策上將,軍政一體,統管中原。軍政一體,在天策府的屬官上也有體現,而且,與一般的開府屬官不同的是,普通開府的屬官,屬幕僚,也就是所謂的師爺,在朝廷並無官身。而天策府的官吏,不但是李世民的幕僚,他們的官職,也是得到朝廷肯定的,屬於朝廷正常有品階的官吏。由此可見,天策府的與眾不同。


    翻開冊薄,可以清楚地找到,天策府時期,府中各官職都是何人,以及他們的權責範圍。


    天策上將李世民,正一品,府主,總判府內事。天策府長史唐儉,從三品,管理府中大小事務。


    李牧沒想到第二行就到了熟悉的名字,在天策府時期,唐儉老頭兒就已經混到了二把手的位置。


    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從三品,官吏府中大小事務。從長史和司馬這兩個職務上便可知道,這倆人一個是管政的,一個是管軍的,隻是這個宇文士及,卻是不曾見過。當年混得這麽好,現如今卻沒了消息,這裏麵到底有什麽貓膩,李牧倒是有些好奇了。他拿筆在冊薄上麵畫了個圈兒,打算等有空的時候,差人調查一下。


    天策府從事中郎,於誌寧、杜如晦,從四品下,協助長史、司馬管理府中各類事務。


    李牧笑了起來,沒想到於誌寧這個二愣子,當年竟然還跟杜如晦搭檔過。對比倆人如今的地位,確實是有點差得太多了。杜如晦與房玄齡齊名,均為宰輔,而於誌寧卻隻是一個太子府的屬官。不過從李世民的安排也能出,這於誌寧確實是他信任之人,放在太子身邊,不是不好,而是磨磨性子,留著給太子保駕護航用的。簡在帝心之人,以後還是給他留幾分薄麵吧。


    天策上將軍諮祭酒,蘇世長、竇師綸,正五品下,負責禮儀、接待賓客事務。


    這倆沒聽說過,他倆負責的事務,也不算重要,李牧也沒有什麽好奇的,連標記都沒留。天策府主簿李玄道、虞世南,從五品下,負責起草天策上將的教令、命令。


    這個職務,大概相當於中令,虞世南是現在的禮部尚,李牧自是認得,而且打過交道。李玄道他沒見過,卻聽說過,在調查褚遂良的老爹褚亮的時候,知道他也是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李世民繼位之後,外放刺史,卻卷入了謀反事件,本應是死罪,李世民念及舊情,沒有判死,改為貶謫,流放巂州。已經在那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蹲了三年了,據說每年都要寫信上,為自己辯解,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迴來。


    再往下,就是一些小官兒了,李牧都沒聽過名字。分別是天策府記室參軍事二人,負責公文發出天策上將的教令、命令。天策府諸曹參軍事十二人,分管功曹、倉曹、兵曹、騎曹、鎧曹、士曹。


    李牧的侯府照比天策府,自然也要有這些官署。值房什麽的,在府中都是現成的,不用擔心擱不下。李牧現在煩惱的,是人選的問題。


    沒人呀


    不要說像天策府那樣,每個職務設置兩人,一個管政,一個管軍。就是設置一個人,他都湊不齊這麽多人來。從冊薄上,大大小小的官職,都填滿了,得二三十人。而李牧現在手底下能用的人,滿打滿算也不足十個。


    李牧把官職抄在一張紙上,像是做填空題似的,挨個往裏填。


    他自己不用說,自然是頂李世民的位置,總判府內事。


    往下,他需要一個長史,輔佐他管理府內的事務。這個長史的人選,下意識浮現在腦海中的人,便是他的好弟弟李思文。如果李思文在身邊,無論他能不能勝任,李牧都會把這個職務交給他。


    但現在李思文遠在定


    襄,定襄又是不能放棄的據點,把他召迴來也不現實,李牧搖了搖頭,把李思文從腦海中劃走。


    李思文不成,第二個浮現的人選是長孫衝。長孫衝在內務府磨練大半年,已經很不錯了。做事很有章法,基本上可以做到理解李牧的意思,並且按部就班的完成,偶爾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大部分也都很靠譜,算是李牧帶出的人裏,最讓他放心的一個了。


    從能力上,長孫衝是可以勝任這個職務的,但是現在內務府那邊,好像更需要他。李牧把內務府交給李承乾之後,內務府實質上就沒了主事之人,李承乾還是個孩子,他的話並不能讓所有人心服。東宮的屬官們又跟內務府原來的班底不是一條心,內務府這邊,主要就是靠長孫衝來撐著。他是李牧的弟子,又出身高貴,相對來說影響力還是在的,於誌寧那幫人,也不能不給他麵子。


    但如果他走了,內務府這邊就隻剩下了許繼等人,他們如果跟於誌寧那幫人對上,連個屁都放不出來。


    李牧揉了揉發脹的額頭,把長孫衝也排除掉了。


    “李淳風”


    李牧想起了李淳風,推背圖一事,李世民答應了李淳風,讓他跟李牧來洛陽。李牧也確實想過,讓李淳風做長史。但是他現在覺得有點不靠譜。


    不靠譜的原因,倒不是李淳風的能力有問題。而是他的性格,不適合做這種職務。李淳風是一個學術性的人才,他研究卦術也好,研究算術也好,都是從理論出發,一門心思地想要研究透徹而已。而不是像袁天罡那樣帶有目的性。這種學術性的人才,想法都比較直接跟單純,涉及到具體的事務,他的心思應付不來。


    “這可怎麽整啊”李牧仰著頭,輕輕轉著手裏的筆,忽然腦海中靈光一閃,有了新的思路。


    為啥非得在自己熟悉的人中選呢不熟悉的人,隻要能夠勝任,也可以征召的啊把名單遞上去,李世民那邊批不批,那就是他的事兒了,萬一批了,問題不就解決了麽至於征召的人,會不會成為李世民的眼線,李牧沒考慮過,就算他不征召,李世民就不會在他身邊安插眼線了麽這種事情是難免的,而他準備的手段,也不怕所謂的眼線。陰謀才怕人識破,陽謀就算識破了,也沒有什麽關係


    “我真是聰明死了”李牧提筆沾滿了墨,在長史下麵,寫上了馬周二字“不好意思啦,不管你樂意不樂意,老子相中你了”


    長史馬周,是非常合適的。長史在府中的位置,就相當於是宰相,馬周可是未來的一代名相,能力肯定是足夠的。


    “司馬”李牧又犯起了難,司馬是個軍職。這個人選,他心中有兩個人。頭一個自然是李重義,但是李重義現在在新羅,一時半會指望不上了。第二個人選,他想讓蘇定方來。也是不成了,蘇定方讓李世民要迴去了。獨孤九也能做,但他不一定願意做,讓誰來呢


    李牧想了又想,還是沒有合適的人選。暫時空了下來,再往下。


    從事中郎,算是長史和司馬的副手。這個暫時可以空置,畢竟司馬的人選都還沒有呢,要什麽副手啊。


    祭酒,這個得有一個。迎來送往的,沒個人可不行。李思文又浮現在腦海了,李牧苦笑不已,這小子怎麽總出現,起來幹啥都不行,但適合他的位置,還著實的不少。第二個人選,李牧想起來遠在林邑的王普來了,也不知道他在那邊當土皇帝做的怎麽樣,願不願意迴來幫忙。


    李牧寫下王普的名字,後麵落了兩個小字暫定。


    主薄,負責起草命令,李牧沒有半分猶豫,寫下了唐觀的名字。這小子跟著唐儉去了蜀州,說是盡孝,但唐儉現在也沒七老八十,又有孫氏照料,根本也用不著他什麽,與其留在蜀州當電燈泡,不如把他叫迴來,也算是兩其美。


    剩下的一群參軍,就沒有什麽必


    。@b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技師(逍遙初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揚鑣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揚鑣並收藏大唐技師(逍遙初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