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臉色不明,似乎在思考著什麽。
然而蒙毅見到這一幕,則是覺得,此事自己一人去為陛下祈福也就算了,可若是連扶蘇也跟著一塊去,若是情況有變,隻怕情況最終會發展到難以收場的地步。
這其中的關係利害,蒙毅自是想的清楚。
顯然,眼下扶蘇公子已經被封為太子,若是登基稱帝,毫無疑問,蒙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李斯目光不明,分別瞥了一眼蒙毅,趙高和嬴政,臉上沒有絲毫變化,不知在想些什麽。
扶蘇臉上雖無變化,可心中卻有些焦急。
這時,蒙毅站了出來,道:“陛下,臣以為陛下將此事交托給臣辦即可,太子不必隨行。”
“於私而言,陛下身體抱恙,臣以為,公子應當陪伴陛下左右,侍奉陛下,此乃人倫孝悌。”
蒙毅這第一個理由,說實話,乃是十分的充分,的確,父母生病,子女在身旁侍奉,的的確確有著充足的理由。
人倫孝悌,並非是儒家獨有,要知道在秦律裏麵,孝順父母,可是直接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的,子女若是不孝順,父母直接打死官府也不會去管的。
故而,蒙毅用這個做擋箭牌也算是頗為機智的一種做法。
“至於於公而言,臣以為,公子更當在陛下身邊……”
接下來的話語蒙毅並未多說,然嬴政卻是清楚的知道蒙毅的意思,蒙毅想得到的事情,嬴政豈會不知?
聽著蒙毅站出來將自己摘出去,扶蘇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這轀輬車中,總共就這麽幾個人。
趙高自然是巴不得將自己支走,李斯態度不明,不過曾經和李斯那麽深的誤解和分歧,此刻李斯能如此已然是令扶蘇大大的滿意了。
所以,這轀輬車中,扶蘇能指望的也就隻有蒙毅站出來說話,將自己摘出去。
也隻有蒙毅適合將這一番話說出來,總不能扶蘇自己來說,這嬴政還沒死呢!
你這兒潛台詞就是嬴政死了,皇位怎麽辦?
雖然說的是事實,但這句話從扶蘇口中說出來,就完全不是一個味道了!很難讓人不去多想。
嬴政略微思忖,道:“就依蒙卿所言,蒙卿,你此番折返會稽山,代替朕向上天祈福。”
“諾。”
自轀輬車出來,幾人各自散去,蒙毅來到扶蘇身邊,扶蘇站在那裏一言不發,仿佛在思索著什麽。
感覺到身後蒙毅到來,扶蘇顯然早就預料到了這般情況。
“蒙卿,對今日之事如何看?”
蒙毅並未說話,沉默了一會兒,緩緩道:“殿下,臣這一次離開,殿下一定要小心趙高。”
“當初臣奉陛下之命,依照大秦律例論處趙高死罪,被趙高記恨,趙高心思並不純正,殿下切記不可大意。”
扶蘇心中亦是感到無奈,這便是帝王的手段,得罪人的事情全讓臣子幹完了,而到了摘桃子,施以恩惠的時候,便跳出來了。
扶蘇點了點頭,即便蒙毅不叮囑,扶蘇也絕不會放鬆警惕,顯然,如今已經到了一個十分關鍵的時候,任何一丁點的錯失,都有可能令自己萬劫不複。
蒙毅離開之後,扶蘇依舊顯得十分困惑,他依舊有些不明白,緣何嬴政的病情突然加重,按照扶蘇的觀察,本不應該如此。
或許自己是忽略了什麽。扶蘇心中暗自揣測著。
而蒙毅的離開,並未影響車隊的行進,一路上,扶蘇的心思始終是沉甸甸的。
“公子,我們已經到沙丘了!”高寵在一旁提醒道。
扶蘇這才迴過神來,看著腳下這方土地,扶蘇心中更是有些不好受,在曆史上,嬴政便是在此地駕崩的。
似乎,如今曆史又要在這裏重演了!
除了嬴政在這裏駕崩之外,在曆史上,還有一個人物也是死在這裏,趙武靈王。
說實在的,趙雍得到的這個諡號著實不是什麽美諡,而是一個惡諡,這對於一個令趙高強盛起來的君主著實有些不公平,不過,這就是權力的鬥爭。
趙雍正是因為沒有看透這一點,最終才會以餓死的結局淒慘收場。
胡服騎射,實際上就是趙國內部一次側重於軍事上的改革,而變法,乃是利害重新分割也。
這樣的利害恩仇,至少要有兩代人以上方能化解,偏偏是作為國君的趙雍親自下場,主持了這場變法,這無疑導致了利益受損者將所有的矛頭指向了身為國君的趙雍。
偏偏在這個時候,趙雍卻將自己的權力下放給了自己的兒子趙何,也就是長平之戰輸光了趙國家底的那一位君王趙惠文王。
之後,又再次想要收迴權力。可是,權力給出去容易,想要拿迴來,那隻能通過鮮血與殺戮了,而最終,趙雍在這場權力博弈中慘敗。
王室無父子,這句話,在這裏得到了充分闡釋,不過是何種親情,一旦和權力沾染上了,便蕩然無存。
轀輬車中,嬴政激烈的咳嗽著,趙高在一旁小心的伺候著,忽然間,外麵傳來一道聲音:“啟稟陛下,有事啟奏。”
趙高偷偷看了一眼嬴政,朝外麵問道:“何事?”
“蓬萊禦史,進獻萬壽丹一枚。”
嬴政眼神之中陡然迸發出神采,眼神之中露出渴望之色,趙高見著這一幕,急忙從外麵禦史手中接過一個錦盒。
將錦盒打開,一個烏黑的藥丸躺在其中,趙高將藥丸捏在手中,塞入嬴政口中,然後又從案幾上拿過一杯酒水,服侍著嬴政吞了下去。
嬴政隻感到腦海之中一陣昏沉之意傳來,強支撐著意誌保持著自身的清醒,銳利的目光盯著趙高,道:“趙高,朕……要死了!”
趙高額頭頓時滲出冷汗,縱然此刻嬴政重病纏身,可那一瞬間威勢,卻是不得不令人膽戰心驚,趙高顫巍巍道:“皇帝……皇帝怎麽會死呢!”
“陛下,你就不要多想了,好好的歇著吧!”
嬴政口中再度吐出一口鮮血,道:“趙高,替朕草擬一道詔書。”
然而蒙毅見到這一幕,則是覺得,此事自己一人去為陛下祈福也就算了,可若是連扶蘇也跟著一塊去,若是情況有變,隻怕情況最終會發展到難以收場的地步。
這其中的關係利害,蒙毅自是想的清楚。
顯然,眼下扶蘇公子已經被封為太子,若是登基稱帝,毫無疑問,蒙家是最大的受益者。
李斯目光不明,分別瞥了一眼蒙毅,趙高和嬴政,臉上沒有絲毫變化,不知在想些什麽。
扶蘇臉上雖無變化,可心中卻有些焦急。
這時,蒙毅站了出來,道:“陛下,臣以為陛下將此事交托給臣辦即可,太子不必隨行。”
“於私而言,陛下身體抱恙,臣以為,公子應當陪伴陛下左右,侍奉陛下,此乃人倫孝悌。”
蒙毅這第一個理由,說實話,乃是十分的充分,的確,父母生病,子女在身旁侍奉,的的確確有著充足的理由。
人倫孝悌,並非是儒家獨有,要知道在秦律裏麵,孝順父母,可是直接用法律形式固定下來的,子女若是不孝順,父母直接打死官府也不會去管的。
故而,蒙毅用這個做擋箭牌也算是頗為機智的一種做法。
“至於於公而言,臣以為,公子更當在陛下身邊……”
接下來的話語蒙毅並未多說,然嬴政卻是清楚的知道蒙毅的意思,蒙毅想得到的事情,嬴政豈會不知?
聽著蒙毅站出來將自己摘出去,扶蘇心中暗自鬆了一口氣,這轀輬車中,總共就這麽幾個人。
趙高自然是巴不得將自己支走,李斯態度不明,不過曾經和李斯那麽深的誤解和分歧,此刻李斯能如此已然是令扶蘇大大的滿意了。
所以,這轀輬車中,扶蘇能指望的也就隻有蒙毅站出來說話,將自己摘出去。
也隻有蒙毅適合將這一番話說出來,總不能扶蘇自己來說,這嬴政還沒死呢!
你這兒潛台詞就是嬴政死了,皇位怎麽辦?
雖然說的是事實,但這句話從扶蘇口中說出來,就完全不是一個味道了!很難讓人不去多想。
嬴政略微思忖,道:“就依蒙卿所言,蒙卿,你此番折返會稽山,代替朕向上天祈福。”
“諾。”
自轀輬車出來,幾人各自散去,蒙毅來到扶蘇身邊,扶蘇站在那裏一言不發,仿佛在思索著什麽。
感覺到身後蒙毅到來,扶蘇顯然早就預料到了這般情況。
“蒙卿,對今日之事如何看?”
蒙毅並未說話,沉默了一會兒,緩緩道:“殿下,臣這一次離開,殿下一定要小心趙高。”
“當初臣奉陛下之命,依照大秦律例論處趙高死罪,被趙高記恨,趙高心思並不純正,殿下切記不可大意。”
扶蘇心中亦是感到無奈,這便是帝王的手段,得罪人的事情全讓臣子幹完了,而到了摘桃子,施以恩惠的時候,便跳出來了。
扶蘇點了點頭,即便蒙毅不叮囑,扶蘇也絕不會放鬆警惕,顯然,如今已經到了一個十分關鍵的時候,任何一丁點的錯失,都有可能令自己萬劫不複。
蒙毅離開之後,扶蘇依舊顯得十分困惑,他依舊有些不明白,緣何嬴政的病情突然加重,按照扶蘇的觀察,本不應該如此。
或許自己是忽略了什麽。扶蘇心中暗自揣測著。
而蒙毅的離開,並未影響車隊的行進,一路上,扶蘇的心思始終是沉甸甸的。
“公子,我們已經到沙丘了!”高寵在一旁提醒道。
扶蘇這才迴過神來,看著腳下這方土地,扶蘇心中更是有些不好受,在曆史上,嬴政便是在此地駕崩的。
似乎,如今曆史又要在這裏重演了!
除了嬴政在這裏駕崩之外,在曆史上,還有一個人物也是死在這裏,趙武靈王。
說實在的,趙雍得到的這個諡號著實不是什麽美諡,而是一個惡諡,這對於一個令趙高強盛起來的君主著實有些不公平,不過,這就是權力的鬥爭。
趙雍正是因為沒有看透這一點,最終才會以餓死的結局淒慘收場。
胡服騎射,實際上就是趙國內部一次側重於軍事上的改革,而變法,乃是利害重新分割也。
這樣的利害恩仇,至少要有兩代人以上方能化解,偏偏是作為國君的趙雍親自下場,主持了這場變法,這無疑導致了利益受損者將所有的矛頭指向了身為國君的趙雍。
偏偏在這個時候,趙雍卻將自己的權力下放給了自己的兒子趙何,也就是長平之戰輸光了趙國家底的那一位君王趙惠文王。
之後,又再次想要收迴權力。可是,權力給出去容易,想要拿迴來,那隻能通過鮮血與殺戮了,而最終,趙雍在這場權力博弈中慘敗。
王室無父子,這句話,在這裏得到了充分闡釋,不過是何種親情,一旦和權力沾染上了,便蕩然無存。
轀輬車中,嬴政激烈的咳嗽著,趙高在一旁小心的伺候著,忽然間,外麵傳來一道聲音:“啟稟陛下,有事啟奏。”
趙高偷偷看了一眼嬴政,朝外麵問道:“何事?”
“蓬萊禦史,進獻萬壽丹一枚。”
嬴政眼神之中陡然迸發出神采,眼神之中露出渴望之色,趙高見著這一幕,急忙從外麵禦史手中接過一個錦盒。
將錦盒打開,一個烏黑的藥丸躺在其中,趙高將藥丸捏在手中,塞入嬴政口中,然後又從案幾上拿過一杯酒水,服侍著嬴政吞了下去。
嬴政隻感到腦海之中一陣昏沉之意傳來,強支撐著意誌保持著自身的清醒,銳利的目光盯著趙高,道:“趙高,朕……要死了!”
趙高額頭頓時滲出冷汗,縱然此刻嬴政重病纏身,可那一瞬間威勢,卻是不得不令人膽戰心驚,趙高顫巍巍道:“皇帝……皇帝怎麽會死呢!”
“陛下,你就不要多想了,好好的歇著吧!”
嬴政口中再度吐出一口鮮血,道:“趙高,替朕草擬一道詔書。”